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1294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备考中考语文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4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D.若人悟此 

若听茶声然 

(4)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

2.(17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③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④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傎⑥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四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

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河干:

河边。

②圮(pǐ):

倒塌。

③阅:

经历。

④设帐:

设立讲坛。

⑤柿:

木片。

⑥傎:

荒唐 

⑦河兵:

水手。

(1)

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________ 

②曳铁钯________ 

③再转不已________ 

④遂反溯流逆上矣________ 

(2)

下列句中的“其”和“其反激之力”中的“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B.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C.其如土何(《愚公移山》) 

D.保其岩阻,西和诸戎(《隆中对》)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4)

本文通过寻找河中石兽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请概括。

3.(16分)(2018八下·

宁波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桃花源记》)

(乙)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选自《五柳先生传》)

(丙)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2)下列关于(甲)(乙)两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发现桃林、进入桃源、离开桃源和再寻桃源的经历。

B.(甲)文第二段描写了桃源中的美丽风光,其中有自然风光和社会风光。

C.(乙)文中五柳先生宅门前有五棵柳树,所以取号“五柳先生”。

D.(乙)文中五柳先生喜欢读书,而且深究书中文字之意,可谓“一字之证,博及万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4)(甲)文中描绘桃源中人们过着丰衣足食、幸福美好的生活,具体表现在“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两处。

(乙)文中五柳先生的生活却与此截然相反,具体表现在“________”。

(摘录原文中的话)

(5)联系(甲)(乙)(丙)两文一诗及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谈谈你对(丙)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的理解。

4.(19分)(2017九上·

宜昌期中)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资治通鉴》两则

江左夷吾

周①奔琅琊王睿,睿以为军谘祭酒。

前骑都尉谯国桓彝亦避乱过江②,见睿微弱,谓曰:

“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

”既而见王导,共论世事,退,谓曰:

“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

新亭对泣

诸名士相与登新亭③游宴,周一中坐叹曰:

“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因相视流涕。

王导愀然变色曰:

“当共戮④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邪!

”众皆收泪谢之。

【注释】①周:

两晋时大臣、名士,下文的琅琊王睿指司马睿,东晋元帝。

恒彝是谯国人,曾任骑都尉,两晋大臣。

王导,元帝即位后任丞相。

②避乱过江:

西晋灭亡,王室渡江流亡江左(今南京一带)。

③新亭:

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

④戮:

通“勠”,并力,勉力。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见睿微弱,谓曰________

②因相视流涕________

③王导愀然变色曰________

④众皆收泪谢之________

(2)选出与“众皆收泪谢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A.其邻人之父亦云(《智子疑邻》) 

B.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将军岂愿见之乎?

(《隆中对》)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线句子的意思。

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4)给文中划横线部分断句。

(用/断三处)

我以中州多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 

以济!

(5)王导是个怎样的人?

结合两则短文,简要分析。

(6)积累链接:

《陈涉世家》一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

召令徒属"

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

________。

5.(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

“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皓笑曰:

“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人皆伏其精练。

(乙)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

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

“见必与之决生死。

”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

观者如堵墙。

久之,各未能进。

弓手者忽谓偷曰:

“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偷曰:

“诺。

”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

地名,今属安徽。

②弓手:

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

③村步:

村埠头。

步,通“埠”,码头。

④尉:

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①贻以金钗 

②人皆伏其精练 

③善用矛 

④盖乘隙也 

用“/”划出句子的停顿。

(每句标出一处)

①远近皆服其能。

②遂曳矛而斗。

翻译下列句子。

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甲文中的喻皓和乙文中的弓手的共同点是 

,根据乙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

二、现代文阅读(共5题;

共121分)

6.(22分)阅读理解。

科学家警告人类或进入冰河时代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年来,全球变暖是人为所致的观点逐渐占了上风,但新的温度数据发布后,这一观点面对难以回避的挑战:

在过去的15年,地球并没有变暖。

这些数据显示,人类可能正步入一个“小型冰河时代”。

英国气象局和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分析了3万多个测量站提供的温度资料,于上周公布了这个研究结果。

数据证实,世界温度的上升趋势在1997年就停止了。

与此同时,权威气候科学家于1月28日对《星期日邮报》说,整个20世纪,太阳能量的输出达到非常高的水平,现在正步入最小值阶段,将严重威胁地球的正常温度,使夏天变冷,冬季更冷,还会缩短利于庄家生长的季节周期。

太阳能量的输出经历11年周期,太阳黑子数量达到最高点。

人类正处在科学家所谓的峰值周期“24”,也就是第24个太阳活动周期,这也是上周太阳风暴造成北极光出现在比以前更远的南方位置的原因。

但太阳黑字数不到20世纪峰值周期的一半。

美国宇航局和亚利桑那大学的专家分析了太阳表面以下12万英里的磁场的测量结果,最后发现,第25个太阳活动周的高峰将于2022年出现,到时候太阳活动会变得很弱。

上周英国气象局公布的官方文件显示,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和接下来几十年出现的活动周期都会变弱,其几率高达92%,甚至比1790到1830年的“道尔顿极小期”还要弱。

在这个以气象学家约翰-道尔顿命名的太阳活动周期,欧洲部分地区的平均温度下降了2摄氏度。

但新的太阳能量衰落期还可能使太阳活动类似于1645到1715年间的“蒙德极小期”。

这个以天文学家爱德华-蒙德命名的太阳活动周期是“小冰河期”最古老的部分,那时泰晤士河出现冰冻,荷兰运河也全面结冰。

英国气象局在官方文件中称,就目前形势来看,这一结果微不足道,因为太阳对气候的影响远不及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

英国气象局专家彼得-斯托德表示:

“2100年前,太阳能量的输出很可能持续减少。

这会使全球温度下降0.08摄氏度。

我们的研究表明,数百年来没有出现的太阳活动减弱的状况不足以取代温室气体对地球气候产生的主导影响。

一些太阳能量专家对这些发现表达了不同看法。

丹麦国家太空研究所太阳与气候研究中心负责人亨里克-史文斯马克说:

“世界温度在未来5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会越来越低。

我们还要进行长期工作才能说服气候科学家相信太阳的重要性。

接下来,太阳将用它自己的方式证实这一点,根本无需温室气体的帮助。

”他指出,英国气象局依赖从前的计算机模型,得出太阳活动极小期并不重要的结论。

(摘自《新浪网》之“科学探索”)

指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或表达作用。

①新的温度数据发布后,这一观点面对难以回避的挑战。

②太阳能量输出达到非常高的水平,现在正步入最小值阶段,将严重威胁地球的正常温度

文章认为影响全球气候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简析。

7.(21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

为什么?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写作顺序?

有何作用?

文章第一,二两段反复写到母亲要推“我”去看北海的菊花,为什么?

第三段中画波浪线部分是什么描写?

表现了什么?

(5)

最后一段为什么要着重写北海的菊花?

8.(17分)(2017·

徐州)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

——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

我没有受到践踏。

我没有被弄得僵化。

我没有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

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萼爱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

我已经认识了你,现在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

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

……

“真的,我得走!

”我有点恼火了,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

你想错了!

——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

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

我现在跟你说话,并不是通过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

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我”和“你”分别是作品中的哪两个人物?

你是怎样理解“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若这句话的?

联系整部作品,写出“我”受到践踏,被弄得僵化,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切交往之外的两个重要的人生阶段,并分别分其对“我”性格的影响。

9.(34分)(2013·

鄂州)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竹篾①

左建明

①那是一个想来十分遥远的中午了,炽热的太阳高悬中天。

②我背了书包,在桉树的浓阴下轻捷地走着。

由于南方雨水频繁,树阴下的通道长满了青青的苔藓。

在道边上走,一不小心就摔个仰巴叉,于是,我只好在窄窄的通道中间走﹣﹣但这不是我后来肇事的理由。

③接下来,我看见一位白发稀疏的老婆婆领着她的外孙在离我不到两丈远的地方蹒跚着前行。

男孩儿的眼睛又黑又亮,可爱极了。

他只穿了有个背带的开裆小裤衩,小屁股一撅一撅,跟个小鸭子似的。

④我还发现,他手里握了根又细又长的竹篾,那竹篾的尾端就在我脚前两三尺的地方游来摆去。

这是一根充满诱惑与动感的美妙线条。

⑤那一会儿,我突然变得愚蠢可恶:

我挪动着脚步,企图踩住那根美妙的竹篾。

尽管我只是想跟那孩子逗着玩玩,但仔细想想,人的恶念原来与生俱有。

⑥我是终于将那竹篾踩住了。

于是,美妙活泼富有生命力的竹篾一下绷直成一条僵硬毒辣的直线,与此同时,我听到那孩子哇的一声哭叫起来,我看见那根竹篾从他手里甩脱了,仿佛甩掉一条蛇 修辞手法:

比喻.表达效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男孩甩脱竹篾的情形,突出了竹篾绷直后对小男孩的伤害,同时表现了“我”当时的恐惧心情. 。

⑦“啊呀!

”老婆婆扳过孩子的手,不禁失声叫起来。

我赶紧跑上去,一看,那孩子白胖胖嫩生生的小手被竹篾划了深深的一道伤口,鲜红的血往外涌流。

我觉得心脏好像被竹篾一下子刺穿了,浑身打了一个永生难忘的激灵。

⑧那一刻,我惊慌失措,只盼着发生的事只是一个噩梦。

⑨老婆婆却说:

“莫害怕,你又不是故意的。

⑩我长吁一口气,内心的恐惧一下子被安抚了。

因为老婆婆不以为我是故意的,我就可以免遭一场责难了。

⑪于是我就坡骑驴,顺水推舟,不管表情如何尴尬难堪,我极力装作不留心而误踩了竹篾的神态。

是啊,竹篾那么长,后边的人不小心儿误踩上的可能性是挺大的呀!

⑫老婆婆急急惶惶地抱着孩子找卫生室去了。

⑬那条长长的竹篾刚才还活蹦乱跳着,这会儿却僵直地卧在长满苔藓的小路上。

⑭耳边还有那孩子渐远渐轻的哭声。

⑮午后,我被一种不安驱使着,到隔壁老婆婆家去看那孩子。

孩子的手已经缠上了厚厚的白纱布,他的爸爸妈妈正心疼地皱着眉头。

老婆婆见我去了,对小孩的爸妈说:

“他不是故意的。

都怪我,不该让娃儿拿篾子耍。

⑯我低着头,对老婆婆充满感激,但我仍然没敢承认自己是故意的。

⑰那时候,我刚上初中,屈指算来,已有30年了。

那条长竹篾为我培植了一种生理条件反射: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听到(更不用说见到)别人一不小心划破了皮肉,我立即会浑身打一个激灵,一种麻酥酥的感觉透遍全身,仿佛自己也挨了一刀。

⑱那仅仅是一种生理条件反射吗?

⑲多少年来,我眼前常常浮现出一幅美丽生动的图画:

一位白发老婆婆领着她的胖嘟嘟的小外孙在前面走,那孩子拖着一条长长的竹篾,在他一撅一撅的屁股蛋后边活蹦乱跳地游来摆去。

⑳我干吗要踩上一脚啊?

(选自《走过心灵的脚步没有声音》)

【注释】①竹篾:

竹子劈成的薄片。

(1)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2)“他不是故意的。

”第⑮段中,老婆婆当时为什么这样说?

(3)从全文看,“我”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作者主要是运用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来表现“我”的性格特点的?

(4)将选文最后两段删去好不好?

(5)本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0.(27分)(2016八上·

邹平期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童年读书(节选)

莫言

①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

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

只有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村子里的人演一些《血海深仇》、《三世仇》之类的忆苦戏。

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

我体能不佳,胆子又小,不愿跟村里的孩子去玩上树下井的游戏,偷空就看“闲书”。

父亲反对我看“闲书”,大概是怕我中了书里的流毒,变成个坏人;

更怕我因看“闲书”耽误了割草放羊;

我看“闲书”就只能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

后来,我的班主任家访时对我的父母说其实可以让我适当地看一些“闲书”,形势才略有好转。

但我看“闲书”的样子总是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

②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

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

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那骑在老虎背上的申公豹、鼻孔里能射出白光的郑伦、能在地下行走的土行孙、眼里长手手里又长眼的杨任,等等等等,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③后来又用各种方式,把周围几个村子里流传的几部经典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之类,全弄到手看了。

后来又把“文革”前那十几部著名小说读遍了。

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

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的疙瘩。

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

我听到羊在圈里狂叫,饿的。

我心里忐忑不安,等待着一顿痛骂或是痛打。

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出去弄点草喂羊。

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④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他比我大五岁,借书的路子比我要广得多,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

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

他看书时,我就像被磁铁吸引的铁屑一样,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一只喝水的鹅,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

他知道我溜到了他的身后,就故意地将书页翻得飞快,我一目十行地阅读才能勉强跟上趟。

他很快就会烦,合上书,一掌把我推到一边去。

但只要他打开书页,很快我就会凑上去。

他怕我趁他不在时偷看,总是把书藏到一些稀奇古怪的地方,就像革命样板戏《红灯记》里的地下党员李玉和藏密电码一样。

但我比日本宪兵队长鸠山高明得多,我总是能把我二哥费尽心机藏起来的书找到;

找到后自然又是不顾一切,恨不得把书一口吞到肚子里去。

⑤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

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

但顾不上痛,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

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

我二哥一回来,看到我的模样,好像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先把书从我手里夺出来,拿到不知什么地方藏了,才回来管教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