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性发育障碍PDD专业文章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1414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4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泛性发育障碍PDD专业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广泛性发育障碍PDD专业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广泛性发育障碍PDD专业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广泛性发育障碍PDD专业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广泛性发育障碍PDD专业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广泛性发育障碍PDD专业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广泛性发育障碍PDD专业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广泛性发育障碍PDD专业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广泛性发育障碍PDD专业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广泛性发育障碍PDD专业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广泛性发育障碍PDD专业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广泛性发育障碍PDD专业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广泛性发育障碍PDD专业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广泛性发育障碍PDD专业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广泛性发育障碍PDD专业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广泛性发育障碍PDD专业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广泛性发育障碍PDD专业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广泛性发育障碍PDD专业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广泛性发育障碍PDD专业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广泛性发育障碍PDD专业文章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泛性发育障碍PDD专业文章文档格式.docx

《广泛性发育障碍PDD专业文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泛性发育障碍PDD专业文章文档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泛性发育障碍PDD专业文章文档格式.docx

以适应新环境,多数患儿同时还表现无目的活动,活动过度,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

奔跑旋转,也有的甚至出现自伤自残,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

他们还表现出一种特殊依恋--对无生命的物体或动物的依恋,如一只杯子、一块砖、一只鸡等有特殊兴趣和依恋,如将依恋的东西去除,就会产生严重的焦虑,或大哭大闹。

(四)智力和认知障碍:

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

多数智力发育比同龄儿迟钝,少数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

但其在智力活动的某一方面有的又出奇地好,令人不可思议,有不少患儿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尤其对文字符号的记

忆能力。

如有位3、4岁患儿特别喜欢认字,见字就主动问念什幺,并且只问一次就记住,为此他能毫不费力地流利地阅读儿童故事书,说明他掌握不少词汇,但当他要用词来表达自

己的意思时则存在明显的困难,说明他们存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的损害。

12.1.2原因

孤独症不是由于父母的养育态度所造成,它的成因目前医学上并无定论,很可能是多方

面因素造成脑部不同地方的伤害。

至于可能造成孤独症的因素,有下列几项:

(一)遗传的因素

在20%的孤独症患者中,他的家族可找到智能不足、语言发展迟滞和类似孤独症的表

现。

此外,孤独症男孩中约10%有x染色体脆弱症。

请把鼠标放到图片上

(二)怀孕期间的病毒感染

妇女怀孕期间可能因德国麻疹或有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感染,使胎儿的脑部发育受损而导

致孤独症。

如苯酮尿症等先天的新陈代谢障碍,造成脑细胞的功能失调和障碍,会影响脑神经讯息

传送的功能,而造成孤独症。

(四)脑伤

包括在怀孕期间窘迫性流产等因素而造成大脑发育不全,生产过程中早产、难产、新生

儿脑伤,以及婴儿期因感染脑炎、脑膜炎等疾病造成脑部伤害等,都可能增加患孤独症的机

会。

12.1.3疗法

(一)音乐疗法

孤独症的成因到现在还是一个谜,六、七十年代的主流理论认为父母在潜意识中抗拒孩

子,使孩子也对环境和人际关系产生排斥,而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如今已有足够的研究资料

用以推翻这个心理成因而认为孤独症是生理问题;

虽然目前大大提高了对孤独症的认识,但

还没有找到可以治愈它的方法;

纵然如此,经过适当的治疗和训练,孤独症患者还是可以在

认知、情绪、社交及自理等方面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

行为治疗、维他命治疗、防止食物敏感、听觉综合训练、感官综合训练、言语治疗及音乐治疗等,对孤独症都有一定的帮助。

孤独症表现

音乐治疗是利用音乐达到治疗的目标,包括重建、维持及促进心理和生理的健康,音乐

治疗师针对个人的特殊情况设计音乐治疗计划,利用各类音乐活动,配合心理学的运用来帮助需要者。

音乐治疗在国外是隶属辅助医疗措施。

(二)行为疗法

主要用操纵性条件处理法,即患儿出现一个好的行为时给以奖励,以使该行为得到强化。

对那些无意义、不合适的动作行为给以“惩罚”,使之消退。

不断的进行强化是该行为疗法

成败的主要关键。

行为疗法已在特殊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感觉统合训练

从临床观察发现,很多孤独症儿童的眼球移动不平顺、眼手协调不好、身体形象不良、

视听动作不一致、以及好动、分心等脑的低层次功能性失常,我们推定最可能的主要病因部位是在脑干部上端。

通常孤独症病变开始的年纪是一岁到三岁之间,这时期脑神经的重要功能是由脑干部所控制,而大脑皮质精细功能尚未大力发挥作用。

这显示脑干部上端功能的紊乱和协调不良好,是孤独症最可能的原始病因。

根据多年的治疗经验,我们发现孤独症有较严重的脑干部感觉统合失常,处理低层次的

感觉讯息非常不规律,因而很可能阻碍孤独症儿童的认知发展。

国外研究发现,使用滑行板

之类的活动,让儿童重新经历个体发展的过程,可以协助其视觉、听觉、触觉和前庭平衡觉

等感觉较完善的统合,并能进一步顺应外界反应的需求,这非常有助于治疗由感觉统合失常

所导致的情绪问题和学习障碍。

(四)家庭疗法

孤独症儿童在学习新的事物时,如果用不一致的方法教,孩子容易产生不适应行为,效

果也打了折扣,因此为建立一个适合孩子的学习环境,应给孩子进行家庭辅助:

般的家庭得知孩子患孤独症时,多会造成有形或无形的生活压力,此时应让家人了解,

孩子的病症不是父母造成的,需要家人合作一起帮助孩子,共同面对问题。

2、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

教导孤独症儿童,应该针对孩子的需要,仓能适合的学习情境,即主动制造机会,诱发

其学习动机。

3、反复练习

对于孩子不会的技巧与行为,可以将该行为设计在前后关联的事件中,通过反复练习来

帮助孩子学习。

以训练洗手为例,可以每天吃饭前或吃点心前练习,使他养成洗手的习惯。

4、多变、多样化安排

孤独症儿童的矫治,不一定只限于家或教室,相关的人、事、物都可以作为计划的变化组合,使内容具有多样化。

例如,对于走固定路线的孩子,可以常换不同的路线回家,让他知道走不同的路都可以到家。

(五)药物疗法

如果孤独症患者有相关的疾病需要用药物治疗,必须遵医嘱。

如果孩子有情绪不稳,注

意时间太短或活动量过大的行为而影响学习时,也可以考虑请医生使用药物。

第二节儿童多动综合症

儿童期多动综合症(简称多动症),又名“轻微脑功能失调”(

陷障碍”(add),是一类以注意障碍为最突出表现,以多动为主要特征的儿童行为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1978年公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将多动症分为4种类型:

1、单纯的活动和注意障碍:

以注意持续时间短暂和容易分散以及活动过度为主要表现,无明显的品行障碍或其他特殊技能的发展迟缓。

2、伴有发展迟缓的多动症:

伴有言语发展延迟、笨拙、阅读困难或其他特殊技能的发展迟缓。

3、伴有品行障碍的多动症,但没有发展的迟缓。

把鼠标放在图上

由于调查对象、地区、时间、采用的方法以及诊断标准不同,关于多动症发生率的报告

有很大的差异。

但是,一般报告都认为,多动症在学龄儿童中的发生率比学前儿童高。

据我

国广州和南京1977年和1981年的报告,学前儿童多动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9%和1.6%,

与国外有关报道相接近,其中,男性儿童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儿童。

12.2.2临床表现

多动症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美国精神病协会编制的《精神障碍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第

基本特征

有关特征

1、过分活动

1、与别人相处困难

2、冲动

2、固执、违拗、专横和恃强欺弱

3、注意集中困难

3、情绪不稳、易变

4、动个不停和不得安宁

4、忍受挫折的耐力低

5、不能静坐

5、易发脾气

6、动作杂乱和无目标

7、行为易变和反复无常

7、反社会行为、尤其在少年多见

8、不能按父母的指导行事

9、干扰别人的游戏和工作

多动症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表现不尽相同。

在婴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安宁、易激怒、行

为不规则变化、过分哭闹、叫喊、饮食情况差、活动度保持高水平等。

在幼儿期,则主要表现为喜欢干预每一件事,注意集中时间短暂、有破坏行为、不能静坐、发脾气、很早入睡或很早醒来,对动物无辜残忍、有攻击行为和冲动行为、参加集体活动有困难、情绪易波动、遗尿等。

这些表现并非每个患有多动症的儿童都具备,而且各儿童在轻重程度上也有很大的

差异。

大多数儿童到了青春期,许多症状会自然消失,只有少数人在成年后还留有性格上的

缺陷。

1223发生的原因

多动症发生的原因和机理十分复杂,至今仍不完全清楚。

研究表明,多动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综合症。

先天原因、某种神经递质的缺陷、后天某些原因造成的脑损伤以及不

良的教育都有可能诱发症状。

由于多动症发生的机理不同,症状表现可有差异,愈后情况也

不一样。

(一)心理社会因素

家庭和社会诸因素对多动症的发生所起的作用至今不明,但肯定有影响。

活动过度可因

缺乏安全感和稳定的家庭关系而引起。

行为的控制常从他人的相互交往中学得,若父母患有精神病、酗酒和行为不端将影响儿童的行为控制。

(二)神经生理功能异常

多动症幼儿的脑电图具有阵发性或弥散性0波活动增加的特点,0波活动增多在睡眠时

出现较多,显示多动症幼儿多有觉醒不足,消除觉醒不足,可在一定程度上治疗多动症。

(三)铅的影响

有的人认为,铅中毒可引起儿童多动症,但其关系还有待确定。

1224治疗

对于学前儿童,治疗多动症一般应以教育和心理治疗为主。

(一)统合训练

患有多动症的学前儿童,常在动作技能、语言、社会性等方面比一般儿童发展迟缓,因

而,需进行较多的训练。

例如,儿童在初学走路时,让他们沿着直线或曲线向前走,向后退,以此训练平衡动作;

从小让他们自己解扣纽扣,系解鞋带,穿脱衣服,给图片着颜色,用剪

刀剪纸,以此训练手眼协调动作和培养注意力的集中;

多让他们与同伴一起做游戏,以增强

语言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培养有规律的生活和行为对多动症儿童来说特别重要。

要让他们

每天严格遵守作息制度,按时起床,按时用餐,按时就寝,每天的活动有次序有规律,帮助他们把行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对于适应集体生活有很大的益处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

之内,这对于适应集体生活有很大的益处。

对患有多动症儿童的教育和训练要有极大的耐心,长期坚持不懈,每一次提出的具体要求不要太高,使他们通过努力能够达到,对出现的不适

宜行为既要同情,又不能迁就,坚决予以制止。

(二)心理治疗

可选用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治疗等方法。

行为疗法对多动症的治疗很有效果,治疗时,根据儿童的主要症状加以排列,运用强化的方法,先矫正容易矫正的行为,再逐步深入到较难矫正的行为,并用良好的行为逐渐取代不良行为。

1.支持性心理疗法:

首先应向家长和老师解释病情以取得双方的理解,要关心和爱护儿

童,不能打骂、歧视和体罚患儿,否则会损害小儿的自尊心和进取心,不利于配合治疗。

2•行为矫正疗法:

阳性强化法、消退法及惩罚法等行为治疗方法可以清除冲动任性等不

良行为。

例如当儿童完成某一项要求时即给予口头赞许或物质奖励(阳性强化法)沬完成

某一项要求时或出现不良行为时即取消奖励(惩罚法)或不予理睬(消退法)。

(三)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用于6岁以上的学龄儿童,最常用的药物有利他林、苯丙胺、匹莫林等。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研究表明,多动症是一种与儿童发展过程有密切联系的一组综合征,虽然随着儿童年龄

的增长,大部分儿童的症状会自然消失,但是治疗与不治疗是大不一样的。

瑞典学者柯勒

(kohler,1979)等人曾对2447名4岁儿童作过调查,确诊52名(2.1%)为多动症。

对这些儿童不采用药物治疗,而为他们的家长提供有关知识,指导家长理解和接受儿童的行

为以及适当处理这些行为,将部分幼儿提早送入幼儿园,以提供更多的与其他儿童交往的机会。

7一9年后,对以上儿童中的49名儿童再作检查,结果发现,6名儿童已能很好地适

应环境,35名只有一、二个症状。

这就是说,83.9%的儿童达到了基本或者完全治愈的程

度,只有少数儿童仍表现出各种多动症的典型症状。

第三节儿童焦虑症

12.3.1临床症状

儿童焦虑症常见于学龄儿童,以女孩为多见。

这类儿童常常因学习成绩差,对陌生环境

反应敏感,而担心害怕,甚至惶恐不安,哭闹不停,对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看法非常敏感,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产生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

对日常一

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显得过分焦虑。

当急性焦虑症发作时,患儿表现为过度烦躁,焦虑不安,伴有睡眠不好,做恶梦,讲梦

话,食欲不振,心跳,气促,出汗,尿频,头痛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

患儿夜间往往不敢单独睡,怕黑暗,常需要妈妈陪伴,常伴夜间遗尿。

12.3.2病因

儿童焦虑症与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

这类孩子一般具有敏感,自信心不

足,自尊心又很强的性格特点,容易紧张,多虑。

他们的家长也常有敏感、多虑的表现,而

且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当。

造成儿童焦虑症的重要原因有:

1、心理社会因素

(1)苛求,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苛求,只知“望子成龙”,而不考虑这些要求是否超

过了孩子智力发育水平,孩子摄于家长的权威,整天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便导致了过度焦虑反应。

(2)溺爱,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在家中对其百依百顺,这同样使孩子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

当孩子走出家庭,在社会上或学校中碰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时,就容易发生过度焦虑。

过度地追求“高分数”、“高升学率”,

'

的教学方法,使孩子负担太重,接

其中包括他们多愁善感、焦虑不安、悲

(3)教育方法不当,有些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搞“题海战术”’等,教育内容过多,采用“填鸭式”受不了,也易形成过度焦虑。

2、遗传因素

父母的个性和情绪等特征通过基因遗传给幼儿,观等特征。

3、生理因素

年龄、性别和躯体状况与焦虑症的发生也有关,年龄大儿童发生率较年龄小的高,大年

龄组中,女孩较男孩发生率高。

1233护理与治疗

(一)心理治疗

焦虑症是一种心理障碍,治疗方法以心理治疗和抗焦虑的药物为主。

在心理治疗中,采

取松弛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家庭辅导治疗等都是非常有效的,一般来说,对于年龄接近或

大于10岁的儿童用认知治疗更有效,而对幼儿最好采取行为治疗。

(二)家庭辅导治疗

1、家长和老师要正确对待孩子,注意循循善诱。

对于孩子的学习要求,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智能水平而定,不能马虎,也不能苛求,不溺爱,也不放纵,使正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儿童,从小得到健康的发展。

2、要注意孩子的学习负担不要太重,要讲究教育方法,加强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课外作业不宜过多,要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和充分的娱乐时间。

3、要帮助孩子树立克服困难、搞好学习的信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这对于防止焦虑症的出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轻症儿童,主要是教育方法及心理支持的问题。

先要弄清楚孩子发生焦虑反应的原

因,取得他的信任与合作。

凡属客观原因,能够解决的问题应尽量给予解决;

属于主观原因,

要帮助儿童正确认识这些原因与发病的关系,逐渐引导儿童从主观上努力克服焦虑。

当症状

逐渐消失后,要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消除过去那种紧张的心理,锻炼克服困难的

意志,培养其开朗的性格,防止症状复发。

(三)药物治疗

对于已经出现焦虑症状的儿童,严重的病例还要配合药物治疗,如服用抗焦虑药物、佳

静安定等。

但这类药物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随便服用。

第四节儿童抑郁症

1241临床症状

儿童在遇到某些事件时,会表现为情绪抑郁,闷闷不乐,这不能认为不正常。

但是,少

数儿童由于遗传素质不良,或者早期生活经历坎坷,抑郁的表现可长期持续,这种长期存在的严重抑郁情绪即构成儿童抑郁症。

儿童抑郁症在学前儿童中较为少见,但在婴儿期可出现一种特殊的抑郁症,称为婴儿

抑郁症,又名依赖性抑郁。

这种抑郁症主要是由于婴儿早期母子分离的影响所产生的。

海什

灵顿和马丁曾对婴儿抑郁症的行为作过描述:

开始是抗议阶段,婴儿不停地啼哭,若能行走

和说话,则四处寻找父母,不停地动,容易激怒。

约一周后,这类活动减少了,则表现出绝望、抑郁或退缩。

婴儿对环境缺乏反应,兴趣不大,面部肌肉松弛,表情抑郁、沮丧,常以低声哭泣替代大声啼哭。

多数儿童数周后逐渐从这种抑郁退缩状态中恢复过来,开始对环境

产生正常的兴趣反应。

婴儿抑郁症多发生于出生6个月以后,但也有3个月的婴儿患抑郁

症。

抑郁症儿童对几乎所有的活动和娱乐都失去兴趣,情绪低落,

学前儿童明显的特征是表现为面部表情持久的抑郁。

除了情绪障碍外,抑郁症儿童还有行为

障碍,表现为多动、攻击他人、自我否定、行为退缩、多种躯体症状,例如,动作减少、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睡眠障碍、遗尿、遗屎等等。

1242类型

儿童抑郁症通常可分为急性抑郁、慢性抑郁、隐匿性抑郁三种。

(一)急性抑郁

这一类儿童发病前常有明显的精神诱因,如父母突然死亡,遭受意外灾害,或因病住院

而离开父母等。

这类儿童病前精神正常,发病时抑郁症状明显,如整天流泪、动作迟缓、声音低、食欲不振、乏力、失眠、恶梦、日渐消瘦,常常独进独出,不与其他儿童交往,有时可流露出绝望感。

(二)慢性抑郁

这一类儿童过去常有与父母多次分离的经历,或有其他的精神创伤的病史,但并无重大

突然的诱因。

病前适应能力差,抑郁症状逐渐加重,表现为胆小、害羞、容易受惊、不合群、学习成绩下降,睡眠少而浅。

检查时可发现其行为退缩、表情淡漠,并有厌世观念和自杀企

图等。

(三)隐匿性抑郁

这一类儿童的抑郁症状常常相当隐匿,多表现为其他方面的问题,如不听话、多动、执拗、反抗、攻击、不守纪律、学习困难、冲动捣乱或其他不良行为。

也可出现头痛、呕吐、

腹痛、腹泻、厌食、过食、大小便失禁等身心问题。

多数儿童抑郁不明显,但有的儿童可周期性地出现抑郁症状。

1243产生的原因

弓I起儿童抑郁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遗传因素

家族遗传性因素在儿童抑郁症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约50%的抑郁症儿童的父母中至

少有一人曾患抑郁症。

抑郁症儿童在发病以前,个性往往比较倔强、违拗,或表现被动、无能、依赖和孤独。

此外,父母死亡或离婚等事件也可使儿童产生抑郁症。

(二)意外事件

某种客体如某人或某物的丧失对抑郁症的发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为这个人或事物

对儿童来说非常重要,以至于儿童把它看成与自己是一体的,当如此重要的人或物一旦不复

存在,如父母的分离死亡等,就会引起儿童强烈的矛盾情感,并由此转化为对自身的敌意感,

从而导致抑郁症的产生。

(三)认知因素

儿童的认知在形成抑郁症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种看法认为,儿童早期的经历如分

离、丧亲、缺乏母爱和家庭的温暖等等易造成一种消极的认知背景,一旦儿童遇到挫折时便

倾向于贬低自己,产生无能、绝望的情感体验,并且对事物做歪曲和夸大的理解。

消极的认

知构成了抑郁症的易感性机理。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看到,亲人之间的分离,家庭中母爱的缺乏对抑郁症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那些患有抑郁症的孩子,父母应尽量地减少与孩子的分离,特别是长时期的分离。

如果孩子的父母故去了,则应由别人来关心和照料孩子,给予他(她)温暖和爱。

此外,还应及早地与医生取得联系,家庭和医院的密切配合是治愈儿童抑郁症的重要保证。

最后要指出的是,让儿童患者服用一定的抗抑郁药也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解除儿童的心理紧张,调整母子关系和同伴关系,这些对于预防儿童抑郁症都是有效的方法。

一般而言,儿童抑郁症到成人期后多数已消失。

而且,儿童抑郁症与成人抑郁症之间并无明显的关系。

1244矫正

(一)心理治疗

许多种心理治疗都能有效地治疗抑郁症。

心理治疗能够帮助病人分析他们的问题来源,

教会他们如何应付生活中的各种诱发抑郁症的事件,教会他们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增加生活

满意度,减少导致抑郁的行为。

心理治疗对抑郁症幼儿来说是比较合适的。

首先,它不会产生像药物治疗和电休克治疗

所致的生理副反应;

第二,临床上约有10%-30%的难治病人,即对药物没有疗效的抑郁症病人可以结合心理治疗取得一定疗效;

第三,药物虽可抑制抑郁症状,但停药后相当一部分

病人仍会复发或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又会出现抑郁,而心理治疗则可以教会病人如何

面对和适应挫折,调节自己的心理。

有几种心理治疗-认知治疗(由贝克首创)、人际治疗及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有良好的疗

效。

根据不同的抑郁表现和临床医生的擅长,可以选用不同的心理疗法。

如果病人一直是郁

郁寡欢,具有抑郁性格的话,可以采用认知疗法,帮助患病儿童改变导致抑郁的行为和思维方法,着重消除自卑心理,提高自信。

如果病人表现为孤僻、退缩以及与同伴隔离,则可以采用社交技巧训练、人际治疗,帮助他学会如何与人交谈和交往,提高社会适应性和交往能

力。

(二)体育疗法

锻炼可以使人产生一种轻松和自主的感觉,有益于克服抑郁症患者共有的孤独感。

但锻

炼必须有一定的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以做健身操为例,内容包括跑

步、跳绳、健身舞等,每周至少作3次,每次持续15至20分钟。

散步也可以达到同跑步

一样的效果,专家们建议患者每天步行1500米,并力争在15分钟内走完。

以后逐渐加大

距离,直到45分钟走完4500米。

在开始锻炼时,须经医生的同意。

(三)营养疗法

许多医生认为,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和氨基酸对于人的精神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有专家

认为,多疑症的人如果缺乏某种营养物质也能引起抑郁症,所以他建议人们多吃维生素b

含量丰富的食物,像粗粮、鱼等。

他还让患者服一定剂量的复合维生素b。

他认为这些都是

人们容易缺乏的维生素。

(四)精神疗法

抑郁症患者往往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世界和他自己的。

矶精神医疗中心的加里埃默提出了“三a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