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5161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38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doc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doc(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doc

第六章认识大洲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备课节次:

1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2017已整理)

教学过程:

导入:

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

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

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

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

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

(1)

(2)

引导:

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

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

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二

(1)

(2)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

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

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

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

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顺承:

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

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引导:

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国家众多,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们根据地理方位的不同,又结合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把亚洲分成几个分区,共有几个分区?

中国位于哪个分区?

再观察,同在东亚分区的还有哪些国家?

(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继续引导:

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

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过渡:

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

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

引导:

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哪类地形图?

生:

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

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

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

A组:

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

B组:

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C组:

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组:

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

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

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

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

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

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亚洲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特点:

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著名的湖泊。

请大家在图上找出:

里海、贝加尔湖、死海。

(展示阅读材料只能感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地图理解其特征)

板书设计:

第六章亚洲及欧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一、亚洲的位置

纬度位置:

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

太平洋西岸、印度洋北岸、北冰洋南岸

位于欧洲西侧、非洲东北侧、大洋洲北侧、北美洲西南侧

边界:

P2

二、亚洲的地形:

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三、亚洲的河流:

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教学后记: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备课节次:

2、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 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3、教育目标:

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二、重点:

掌握亚洲气候的特点

三、难点:

学会分析各大洲的气候特点

四、教法:

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讨论归纳法

五、教学用具:

亚欧人口分布图

六、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七、课程设计:

1、导入:

复习回忆世界气候的分布特点。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

  2、自学提纲:

  一、看“亚欧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是怎样形成的?

活动:

复习回忆:

(1)   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

(2)   亚洲的纬度范围如何?

(3)   亚洲地跨哪几个温度带?

(4)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5)   亚洲的海陆位置如何?

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

(6)   亚洲的地形特征如何?

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

 归纳总结:

 亚洲的气候特点:

   1、复杂多样性

   2、大陆性特征显著

   3、季风气候显著

 3、析疑点拨:

   请证明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并分析原因。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找出亚洲缺少什么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原因:

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复杂,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

   为什么亚洲大陆性气候显著?

 跨经度广,东西跨度大,面积广阔,大陆内部距海远,海洋影响不显著。

   为什么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显著?

(重点)

  

(1)成因。

出示Flash动画,解说。

(2)为什么显著?

(3)风向如何改变?

项目

发源地

风向

性质

对气候的影响

读图1-7讨论分析欧洲气候特点。

(1) 欧洲有热带气候吗?

为什么?

(2)  哪种气候面积最广?

(3)欧洲气候为什么有显著的海洋性?

(4)完成课本活动4

4、 归纳总结:

 欧洲气候特点:

(1) 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

(2) 海洋性特征显著

(3)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

 5、析疑点拨:

对比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气候特征

气温

气温年较差

降水特点

成因

冬季

夏季

大陆性

海洋性

6、 拓展训练:

讨论:

欧洲内部和亚洲内陆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但两者在同纬度的亚洲和欧洲的内陆气候是否一样?

(见课本P9图6-10“亚欧大陆同纬度气温和降水量比较”)

7、自学提纲:

亚洲河网分布有什么特点?

亚洲河流特点与地形、气候有什么关系?

在地图上找出长江和湄公河,看它们发源于什么地方,注入哪个海洋。

归纳:

亚洲的河流受地形、气候、海陆位置和轮廓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两大特点:

(1)呈放射状向四周注入海洋

(2)内流区面积大。

讨论:

欧洲的河流受地形、气候、海陆轮廓等特征的影响形成什么特征?

  8、 析疑点拨:

      亚洲河流特征成因。

(1) 呈放射状向四周注入大洋。

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所以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2)内流区面积大。

亚洲地域辽阔,内陆距海远,降水稀少,河流水量小,蒸发量大,河水很难长途跋涉注入海洋,因此,亚洲内陆河流大多为内流河。

例如:

锡尔河、阿姆河

欧洲河流的特征:

(1)河网密布,水流平缓

(2) 河流短小,水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多为外流河)

(3)航运价值高

9、指导学生读图6-14,亚欧人口密度图,回答人口分布的特点。

人口最多的大洲

学生看书回答问题。

列举。

(占世界百分之60,超过1亿人口的国家占十分之六)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人口分布不均匀

亚洲的人种和民族

学生自学阅读14页亚洲的民族小材料。

亚洲的国家

在地图册上找到与我国在陆地上相邻的国家。

中国的临国有:

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共14个。

学生阅读12页材料,欧洲的人口与国家。

10、教师总结。

欧洲

1、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

2、城市文化水平高

3、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4、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严重。

搜集亚洲和欧洲的世界之最。

放录像。

学生看录像,回答看到的是哪里。

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怎样分析某一大洲的气候特征,掌握了分析方法和步骤,即:

气候以哪个温度带为主,哪种气候分布最广,哪类气候在世界上分布典型等方面来分析。

八、板书设计:

亚洲气候的特点

1、复杂多样性

2、大陆性特征显著

3、季风气候显著

九、作业布置:

完成填充图

教学后记: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

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备课节次:

4

一、教学设计思路:

这部分内容是初中地理最难的知识点之一。

是高中地理有关知识的基础,但高中教材又不再阐述了。

讲深了,学生不懂;讲浅了,对高中的后续学习没效果。

怎样寻找一个平衡点,是颇费周折的。

重点、难点的确定及突破方法

重点有:

什么是“早”―――举例说明

时区的概念―――利用世界时区图―――仔细观察图――24个时区

区时的换算―――利用世界时区图―――初中生空间能力弱

难点有:

区时的概念―――利用“北京时间”和北京所在地的地方时,画图讲解

教法设计:

1、地理演示法:

运用地球仪进行演示

2、观图感知法:

观看世界时区图,感知24个时区

3、画图讲解法:

利用北京时间讲清区时的含义

4、设疑探究法:

利用泾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说明区时与地方时的区别

二、教案

授课人

陈秋霞

学科

地理

学校

铁山中心

课 题

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知道时间早晚和时区的含义

2、能熟练的进行区时的换算

3、能真正理解区时和北京时间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地球仪进行演示,感知不同地点的时间早晚

2、利用世界时区图,仔细观察图,感知24个时区

3、设疑探究法:

利用泾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说明区时与地方时的区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时区和区时的理解,学习地理对我们生活有用。

教学重点

时区的概念、区时的概念

区时的换算

教学难点

区时的概念

什么是“北京时间”

教学方法

1、地理演示法

2、观图感知法

3、画图讲解法

4、设疑探究法

教具、实验情况

地球仪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疑―导入

演示地球仪

设疑

讲述

过度

出示世界时区图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设疑

过度

画图讲解

出示世界时区图

例题

活动

出示世界时区图

小结

课外思考

观看题目

家住北京的小明,得知中央电视台将现场直播中国女排和古巴女排在古巴首都哈瓦那的比赛。

比赛时间为当地时间15时。

小明在北京15时打开电视机,可是中央电视台并没有播放这场球赛。

小明的问题出在哪里?

观看演示―――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日出――――东边地点的时间早于西边地点的时间

“早”的含义

1、两个同学论“早”。

一个同学说:

“我今天6点起床的。

”另外一个同学说“我5点起床的,比你早。

2、我这儿太阳出山了,你那儿还没出山;我这儿太阳到头顶了,该吃吃午饭了,你们太阳刚出山,还没吃早饭,我们的时间比你早。

时间的确定

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确定时间,即把一天中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时。

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这就是“地方时间”(简称“地方时”)

使用地方时,常会造成时间上的混乱,给生活带来不便。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了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创立标准时制度。

教师带领学生读图并解释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0至东经7.50划为中时区(又称0时区)。

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每个时区的最中间的经线叫中央经线。

为何全球被划分为24个时区,而不是12个时区或48个时区,你觉得与谁有关?

(一天24小时,约自转3600即360/24=150)【正因为地球自转一周,约24小时,即一小时转过经度150。

因此国际上规定,每隔150划为一个时区,全球分为24个时区,一个时区对应一个小时。

现在我们知道全球被划分为24个时区,哪时间怎么确定呢?

以东八区为例。

在这个时区内,我们用谁的时间呢?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整一个小时。

在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他们就相差几个小时。

莫斯科于今天当地时间下午3时有一场精彩的中俄篮球比赛。

在北京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时间应是几时?

中时区

东三区

东八区

莫斯科

北京

向东数,每过一个时区增加一小时

注意:

数的时候,不要包含起始的时区。

(为何)

P4页,活动2北京――巴黎

观看国际日期变更线

得出:

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一天。

时区指空间(宽为15个经度的范围)

区时指时间(一个时区内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间)

1、经过一堂课的学习,你觉得时间的早晚是和谁有关?

(提示:

经度还是纬度)

2、我们稼祥中学约在东经1180,今天太阳高度最高的时候是北京时间几点几分?

激发兴趣

观看思考

辨析――理解“早”的含义

明确“地方时”的含义,为理解区时作铺垫。

认识时区

学生动手动脑

学生动脑

理解区时的含义

总结计算规律

学会区时计算

学生动手动脑

学生归纳

培养能力――提高

[板书设计]

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一、“早”的含义和“地方时”

二、时区

24个时区一个时区=3600/24=150中央经线

三、区时

各时区都以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本时区的统一时间,即本区的“区时”

“北京时间”的含义

四、日界线

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日期要减去一天。

三、教学后记:

第二节非洲

备课节次:

5

一、课型 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

第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

初步学会从自然角度分析非洲的人种特征;从历史原因分析非洲的人口分布,以及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这一现象。

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训练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人人平等的观念。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

2、教学难点:

训练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人人平等的观念。

五、教学方法 :

启发、讨论、讲授式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海陆分布的内容,可以考察学生亚洲、欧洲相临近的大洲——非洲。

而非洲的名称“亚非利加”的本意是“阳光灼热”的意思。

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也了解到,居住在非洲的人大都是黑色人种,这又是为什么呢?

创设地理情境,提出假设,调动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图。

板书:

㈠国家最多的大洲

二、讲授新课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分析某一区域地理位置的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阅读地图学习地理的方法。

1、通过读图总结非洲的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

北面与欧洲之间隔着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东北与亚洲之间隔苏伊士运河、红海

东临印度洋,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

西临大西洋,与美洲隔海相望

经纬位置:

最北在30ºN以北,最南在30ºS以南

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都穿过非洲

最东在50ºE以东,最西在20ºW左右

半球位置:

多半在北半球,少半在南半球

2、主要在东半球通过阅读课文了解非洲的民族斗争历史,重点知道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

㈡高原为主的地形

学生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自学,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己总结。

通过读地形图和各种统计图表,逐步回答问题总结亚洲地形的特点。

1、根据“不同海拔高度的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饼状图)及地形图上山脉高原的名称总结“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2、根据“全球、各大洲平均海拔高度比较”(柱状图)总结“非洲的平均海拔一般” 定基础。

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地形图,及各种统计图表,

掌握读图的方法,锻炼读图能力熟练读图的技巧。

3.根据“全球、各大洲最高、最低海拔高度比较”(柱状图),计算相对高度,总结“非地形地面起伏不太大”

4.根据地形图,总结“非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通过地图、课本使学生观察到非洲的几处特别之处:

非洲东部的东非大裂谷是世界上最长的陆地裂谷

非洲中部的刚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非洲的海岸线十分平直。

请了解这部分知识的学生介绍。

阅读课文,简单介绍、以人文教育、德育为主。

三、小练习:

利用书、目标检测当堂练习。

四、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

提前看图尝试分析非洲的气候 突出的特点,旨在让学生熟练这种方法。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非洲

国家最多的大洲

非洲的地理位置

高原为主的地形

八、教学后记 :

第二节非洲

备课节次:

6

一、课型 :

新授课

二、课时安排:

第2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

读图分析非洲气温、降水的特点,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

从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等方面了解非洲富饶的物产。

通过非洲人口的增长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各国的主要农产品、矿产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非洲是一个存在着严重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的大洲。

2、过程与方法

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

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学会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

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管自然环境观的教育。

通过教学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观、资源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了解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

2、分析非洲气温、降水的特点,以及气候类型对称分布的特点。

3、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

4、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通过非洲人口的增长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各国的主要农产品、矿产品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非洲是一个存在着严重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的大洲。

教学难点:

1、练习看各种气候图,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2、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图。

了解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非洲地理位置、地形等直接过渡到非洲的气候

二、讲授新课

读图6-22非洲1月平均气温

1.看读数,

2.看分布,等温线稀疏

3.看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西北、东部、南部有小面积闭合曲线。

用一连串的小问题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大部分在20℃~30℃之间,北部以及东部南部一些地区在

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读图分析

读图6-23非洲7月平均气温

1.看读数,

2.看分布,等温线稀疏,比1月时密集

3.看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为明显的闭合曲线,是非洲的炎热中心。

通过这两幅图可以总结,非洲无论冬夏气温总在0℃以上,且绝大部分地区在20℃以上,说明非洲是“热带大陆”并试着分析其中原因。

读图6-24非洲年降水量

1.看读数,小于200㎜,到大于2000㎜的地区都有分布。

2.看分布,等降水量线密集,差异显著

3.看走向,北部地区大致与纬线平行,中部、南部沿海地区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读图6-25非洲气候类型

1.看类型,非洲的气候类型很少,除高山气候外都是热带气候类型

2.看典型,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在各大洲中最大;非洲的热带沙漠(撒哈拉沙漠)面积在各大洲中面积最大;非洲刚果盆地是世界三大热带雨林区之一。

3.看分布,气候类型呈带状分布,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

10℃~20℃之间,小部分在0℃~10℃之间,没有高于30℃的地区,也没有低于0℃的地区。

大部分在20℃~30℃之间,北部撒哈拉沙漠在30℃~40℃之间,东部南部一些地区在10℃~20℃之间,小部分在0℃~10℃之间,没有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