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笔记 4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1635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笔记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笔记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笔记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笔记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笔记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笔记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笔记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笔记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笔记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笔记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笔记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笔记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笔记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笔记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笔记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笔记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笔记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笔记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笔记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笔记 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笔记 4Word文档格式.docx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笔记 4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笔记 4Word文档格式.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笔记 4Word文档格式.docx

(1)命名量表:

是水平最低的一种测量量表,它只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把事物分类,没有任何数量意义。

(2)顺序量表:

比命名量表精确,它不仅指明类别,还能指明不同类别的大小等级,或具有某种属性的程度。

在顺序量表中,既无相等单位,有无绝对零点,数字只表示等级。

(3)等距量表:

不仅有大小关系,而且有相等的单位,其数字可以相互做加、减运算,但没有绝对零点,所以不可以做乘、除运算。

(4)等比量表:

是最高等级的量表,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

在心理测量中,由于难以找到有意义的零点,所以大多数采用等距量表。

二、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1.心理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

即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2.标准化测验:

按照严格的科学程序去编制和使用的测验叫标准化测验。

标准化有三点好处:

①可以减少无关因素对测验目的的影响,使测量准确、客观;

②有统一的标准,便于对不同人的测验成绩进行比较和交流;

③同一份测验可用于许多人并可反复使用,较为经济。

3.心理测量的性质

(1)心理测量的间接性:

无法直接测量心理,只能测量人的外显行为,也即是说只能通过一个人对测量题目的反应来推论他的心理特质。

(2)心理测量的相对性:

对人的行为进行比较时,没有绝对的标准。

也就是没有绝对零点,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所谓测量就是看每个人处在这个序列的什么位置上。

(3)心理测量的客观性:

实际上就是测量的标准化问题。

第三节心理测验的分类和作用

一、心理测验的分类

(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

1.能力测验:

分为一般智力水平测验及特殊能力测验

2.学级测验:

主要测量个人(或)团体经过某种正式教育或训练之后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

3.人格测验:

主要用于测量性格、气质、兴趣、态度等个性特点。

(二)按测验的对象分类

1.个别测验:

一个主试与一个被试进行

2.团体测验:

同一时间内一个主试对多个人进行施测

(三)按测验材料分类

1.文字测验:

所使用材料是文字,被测者用文字作答

2.非文字测验:

也称操作测验,受测者用手操作。

(四)按测验的目的分类

1.描述性测验:

测验目的在于对个人或团体能力、性格、兴趣、知识水平等进行描述。

2.诊断性测验:

目的是对个人或团体某种行为问题进行诊断。

3.预测性测验:

目的在于从测验分数预示一个人将来的表现和所能达到的水平。

(五)按测验的难度和时限分类

1.速度测验:

题量多,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2.难度测验:

包含各种不同难度的题目,由易到难排列,测量被试解答难题的最高能力。

(六)按测验的要求分类

1.最高行为测验:

要求被试尽可能做出最好的回答。

2.典型行为测验:

要求被试按通常的习惯方式作出反应。

(七)按测验的性质分类

1.结构性测验:

在测验中,所呈现的刺激和受测者的任务是明确的。

2.透射性测验:

在测验中,刺激没有明确的意义,问题模糊,对被试的反应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八)按测验的应用领域分类

1.教育测验:

是测验应用最广的领域,用的最多的是学级测验

2.职业测验:

主要用于人员选拔和安置,可以使能力和学级测验,也可以用人格测验。

3.临床测验:

主要用于义务部门。

许多能力和人格测验可以用来检查智力障碍或精神疾病,为临床诊断和心理咨询工作服务。

二、心理测验的功能

心理测验的基本功能是测量个体间的差异或同一个体在不同场合下的反应。

1.测验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1)选材:

合适的测验可以预测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适宜性,可以提高人才选拔和职业培训的效率。

(2)安置:

对学生因材施教等

(3)诊断:

诊断智力缺陷、精神疾病

(4)评价:

评价人们的学习和能力上的差异、人格特点,以及相对的长处及弱点

2.测验在理论研究中的应用

(1)收集资料

(2)建立和检验假设

(3)实验分组

第二章心理测验的编制

第一节编制测验的一般程序

1.确定测验的目的

(1)测量对象:

应考虑接受测验团体的组成和特点

(2)测量目标:

是用来测量什么心理变量或行为特质的,测量目标必须具有操作定义,即目标要非常具体

(3)测量目的:

测验作什么用。

当测验的题目和希望测量的行为相似时,该测验是显示性测验;

当测验是用来预测一些没有受到测量的行为时,该测验就是预测性测验。

2.制定编题计划

编题计划通常是一张双向细目表,指出测验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测定的各种技能,以及对每一个内容、技能的相对重视程度。

3.编辑项目(题目)

(1)收集有关资料:

比如在编制人格测验时,收集的材料应包括人格的主要理论,用于描述人格的术语,临床观察的资料以及其他人格调查表的题目等。

要注意材料的普遍性。

(2)选择项目形式:

测验编制者必须明确题目的表现形式是纸笔测验还是操作测验;

是受测者找出正确答案,还是要自己做出正确答案。

在选择题目形式要注以下几点:

测验目的和材料的性质、接受测验团体的特点、各种实际因素。

(3)编写和修订题目

制定测题的过程:

写出、编辑、预试和修改等一系列过程。

编写题目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题目的范围要与测验计划所列的内容技能双维表相一致。

✧题目的数量要比最后所需数目多一倍至几倍,以备筛选和编制副本。

✧题目的难度必须符合测验题目的需要。

✧题目的说明必须清楚明白。

4.项目的试测和分析

(1)试测,进行预备测验,获得可观资料,应注意以下几点:

✧预测对象应取自将来主试测验准备应用的群体。

取样是应注意代表性,不必太多,亦不可太少。

✧预测实施过程与情境力求与将来正式测验时的情况相近似。

✧预测的时限可以稍宽一些,最好使每个受试者都可以把题目做完,以收集较充分的反应资料,使统计分析的结果更可靠。

✧在预测过程中,应对受试者的反应情形随时加以记录,如在不同时限内一般受试者所完成的题数、题意不清之处以及其他问题。

(2)项目分析

对项目的分析包括质的分析和量的分析两个方面。

为了检验所选出的项目的性能是否真正符合要求,通常需要选取来自同一总体的另一样本再测一次,根据其结果进行第二次项目分析,看两次分析结果是否一致。

如果差距较大,则题目性能值得怀疑。

这种在两个独立样本中进行项目分析的过程叫做复核。

5.合成测验

(1)项目的选择

一般来说,题目的区分度越高越好,这是选择题目的一个重要标准。

选择题目另一个指标是难度。

难度多大合适并无绝对的标准,需要根据测验目的来确定。

(2)项目的编排:

对试题的总的编排原则是由易到难。

(3)编制复本:

要有等值的两份,所谓等值是要符合以下条件:

✧各份测验测量的是同一心理特性。

✧各份测验具有相同的内容和形式。

✧各份测验的题目不应有重复的地方。

✧各份测验题目数量相等,并且有大体相同的难度和区分度。

✧各份测验的分数分布(平均数和标准差)大致相等。

6.将测验标准化

对于测验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可靠。

为了减少误差,就要控制无关因素对测验目的的影响,这个控制过程就是标准化。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

标准化的首要条件,是对所有受测者施策相同或等值的题目,内容不同,结果就无法比较。

(2)施测:

为了使测验条件相同,必须有统一的指导与和时间限制。

(3)评分:

评分必须客观,所谓客观性意味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受过训练的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达到90%以上。

评分客观又三点要求:

✧及时并清楚的记录反应

✧要有一张标准答案或正确反应的表格,即计分健。

✧将受测者的反应和几分建比较,对反应进行分类。

(4)常模

对分数的解释也必须标准化,传统心理学中,个人所得分数与代表便一般人同类行为的分数相比较。

这里所谓的“代表一般人同类行为的分数”即为“常模”。

建立常模的方法是,在将来要使用测验的全体对象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称标准化样本),对此样本施测并将所得的分数加以统计整理,得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分数分布。

标准化样本的平均分,即为该测验的常模。

7.对测验的鉴定

(1)信度:

指测验的一致性或稳定性。

确定信度多采用相关法,以相关系数大小来表示信度高低。

(2)效度:

指得是测量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这是测量工具最基本的要求。

效度确定的方法视测量的性质和目的而定,一般较效度分为三大类:

实证效度、内容效度、构想效度。

8.编写测验说明书

(1)测验的目的和功用

(2)编制测验的理论背景以及选择题目的依据

(3)测验的事实方法、时限及注意事项

(4)测验的标准大案和评分方法

(5)常模资料,包括常模表、常模适用的团体及对分数如何解释

(6)测验的信度效度资料,包括信度系数、效度系数以及这些数据在什么情境下得到的。

第二节测验题目的编制技术

1.命题的一般原则

(1)试题要符合测验的目的

(2)内容取样要有代表性

(3)题目格式不要使被试发生误会

(4)文句要简明扼要

(5)应有不致引起争论的确定答案

(6)各个题目彼此独立,不可互相牵连

(7)题目中不可有暗示本题或其他题目正确答案的线索

(8)题目内容不要超出受测团体的知识能力

(9)所提及问题应避免社会禁忌及个人隐私

(10)施测和评分省时

2.测题的种类及编制

题目形式,根据应答方式可分为自由应答型和固定应答型,自由应答型题目是受测者用自己的语言或行动来对某一问题做出回答;

固定应答型题目又称客观性题目,是让受试者从测验编制者事先定好的答案中辨认出正确的答案,包括选择题、是非题和匹配题等。

第三章测验的实施和记分

第一节测验的实施

标准化心理测验实施的最基本要求是使所有的被测者都在相同条件下表现自己的真正行为。

1.测验实施的一般程序

(1)标准化指导语

指导语由两种,一个是给被试的,一个是给主试的。

给被试的指导语一般包括:

①如何选择反应形式(划勾、口答、书写等);

②如何记录这些反应(答卷纸、录音、录像等);

③时间限制;

④如果不能确定正确反应时该如何去做以及计分方法;

⑤例题;

⑥有时告知被试测验目的。

(2)标准时限

(3)测验的环境条件

(4)计算机辅助的测验实施

2.主试的职责

(1)施测前的准备工作

✧预告测验:

事先通知被试

✧熟悉预测指导语

✧准备测验材料

✧熟悉测验的具体程序

✧取保满意合适的测验条件

✧防止作弊

(2)施测中主试的职责

第二节测验计分和分数的合成

标准化的另一个要求就是客观计分,客观化性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过训练的合格评分者之间所评结果的一致性。

一般情况下,受过训练的评分者每两人之间的平均一致性达到90%以上,可以认为计分是客观的。

一、计分的一般程序

1.计分的基本步骤和要求,归纳起来有三步

(1)及时和清楚地记录被试的反应

(2)制作标准答案,也称计分键

(3)将反应和计分健相比较,给反应归类或赋予分数值。

2.论文题计分(原则)

(1)与测量目标无关的回答不予计分,或单独给分

(2)确定标准答案

(3)评分时最好按题目顺序进行,即在所有被试第一个问题答案计分完毕后,再给下一题计分

(4)可能的话,由多个主试来个论述题计分,取其平均值为被试的分数。

(三)客观题计分

常用的猜测修正公式为:

S=R-W/(n-1)

S为正确分数R为被试答对的题目数,W为被试答错的题目数,n为选项数目

二、测验分数的合成

1.题目组合

在组合时,对各题目可以等量加权(如选择题),也可以不等量加权(如问答题)

2.测验或量表的组合

3.测验或预测源的组合

第三节测验的误差

1.误差:

是在测量中与目的无关的变异所引起的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效应。

即误差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异引起的,而且是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测量结果。

2.误差有两种形式:

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3.随机误差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而又不易控制的误差,它使多次测量产生不一致的结果。

这种误差的方向和大小的变化完全是随机的,无规律可循。

4.系统误差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异引起的一种恒定而有规律的效应,稳定地存在于每一个测量中,此时测值虽然一致,但不正确。

5.系统误差只影响测值的准确性,而随机误差既影响准确性,又影响一致性。

系统误差只与效度有关,而随机误差与效度和信度都有关系。

6.常见的误差来源有三个方面:

测验内部,施策过程,受测者本身

(1)测验内部引起的误差:

主要来源于题目取样,当测验的题目较少或取样缺乏代表性时,被试的反应受机遇影响较大;

当借个测验复本不等值时,接受不同的题目,就会获得不同的分数。

(2)由施测过程引起的误差:

物理环境、主试者方面、意外干扰、评分计分

(3)由受测者本身引起的误差:

测验的经验、练习因素、应试动机、测验焦虑、反应定势、生理因素

7.反应定势:

也称反应的方式或反应风格,是指独立于测验内容的反应倾向,即由于每个人回答问题的习惯不同,而使得有相同能力的被试获得不同的分数。

第四章测验结果的解释

1.直接从测验得到的分数叫原始分。

2.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有原始分转化到量表上的分叫做到处分数。

3.按照解释分数的参照标准不同,可将到导出数分为三大类:

常模参照分数、内容参照分数、结果参照分数

第一节参照常模的分数解释

1.参照常模解释分数通常是将被试的分数直接或间接地以在某个团体中的相对等级或相对位置来表示。

这个用来比较的参照团体,称为常模团体,常模团体的分数分布,就是常模。

一、常模团体的组成

1.常模团体的性质

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组群体,或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它用一组标准的、规范的分数表示出来,以提供比较的基础。

2.常模团体的条件

(1)群体必须明确

(2)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

(3)样本大小要适当:

所谓大小适当,一般是从经济或实用的可能性和减少误差两个方面来考虑样本大小的。

(4)主要常模的时间:

选择常模时要选择较为新近的常模,时间长的常模要进行修改。

(5)注意一般常模与特殊常模的结合:

测验手册所列常模通常为典型团体建立的,比较一般化,不一定适合使用者的具体情况,解决办法就是为每一个特定目的的测验建立特殊常模。

二、几种主要的常模参照分数

1.发展量表

人的许多心理特质如智力、技能等,是随着时间以有系统的方式发展的,所以可将个人的成绩与各种发展水平的人的平均成绩比较而制成发展量表。

在此量表中,个人的分数可以指示出他的行为属于哪一个发展水平。

(1)智力年龄:

比纳-西蒙量表中首先使用了智力年龄这个概念。

智力年龄的单位是年(岁)和12个等距单位月。

(2)年级当量:

年级常模的单位通常为10个月的间隔

(3)发展循序量表:

其中按月份显示儿童在运动、适应性、语言、社会性四个主要方面的大致发展水平。

发展量表的优点:

✧以年龄或年级当量作为单位来报告分数,易于被人理解

✧可与同辈团体做直接比较

✧为个人内比较与纵向研究提供了基础

发展量表的缺点是:

✧只适用于所测的特质随你年龄或年级发生系统变化的情况,因此只适用于年级小的儿童,成人不合适。

✧只适用于典型环境下成长的儿童

✧发展量表的单位在给年级、各年龄并不相等,无法做代数运算

✧获得同样的年龄或年级当量的分数,并不一定具有相同的智力或学业水平。

2.商数

(1)比率智商

最初的智力测验以年龄量表来表示,但是智龄为10对于8岁、10岁和12岁的儿童意义不同。

1916年孟推修订的斯-比量表采用了智商的概念。

智龄表示心理发展的水平,它是一个绝对的数量,而智商则表示心理发展的速率,它是一个相对的数量。

智商(IQ)被定义为智龄(MA)与实龄(CA)之比,为避免小数,将商数乘以100:

IQ=100(MA/CA);

以这种方式得到的智商叫比率智商。

(2)教育商数

教育商数(EQ)为教育年龄(EA)与实足年龄(CA)之比

EQ=100(EA/CA)

3.百分位

(1)百分等级

一个分数的百分等级可定义为在常模团体中低于该分数的人数的百分比。

百分等级指示个体在常模团体中的相对位置,百分等级越低,个体所处的地位就越低。

(2)百分点:

相对于某一百分等级的分数点叫百分点或百分位数。

(3)十分位:

将分数分布分成十段的分数点叫十分位。

(4)百分位的评价

优点是:

容易计算,容易解释。

对于各种被试和各种测验普遍适用。

缺点是:

缺少相等的单位,属于顺序量表,不能做代数运算。

4.标准分数

标准分数是将原始分数与平均数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出来的量表。

因为它的基本单位是标准差,所以叫做标准分数。

(1)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

根据标准分的定义,可直接将原始分转化为标准分:

Z=(x-X)/S

因为标准分是原始分(x)减去一个恒定值(平均数X)再除以一个恒定值(标准差S),所以这是一个线性转换。

有时也把线性转换的标准分数简称为标准分数或Z分数。

(2)常态化的标准分数

当原始分数不是常态时,为了使导出的量表分数呈常态分布,可先把原始分数转化为百分等级,然后从正态曲线面积表中便可得到对应的标准分数。

由这种方式所得到的分数叫常态化的标准分数。

在将分数常态化时有一个前提:

只有所测特质的分数实际上应该是常态分布的,只是由于测验本身的缺陷或取样误差而使分布稍有偏斜时,才能计算常态化标准分数。

T分数:

T分数以50为平均数,以10为标准差T=50+10Z

标准九:

全称为标准化九级分制,是一种比T分数粗糙的量表。

它以5为平均数,以2为标准差。

三、呈现常模资料的方法

1.转化表

基本要素是:

原始分数表,与每个原始分数相对应的是导数表、有关常模团体的描述。

2.剖析图

是把一套测验中的几个分测验分数用图表呈现出来

3.常态百分位图表

常态百分图也是一种剖析图,图上的分数以百分等级来表示,但分数轴的距离已标准分数做单位。

换句话说,就是在标准分量表上加了百分等级。

第二节参照标准的分数解释

测验可以分为参照常模和参照标准两种。

在常模参照测验中,一个人的分数是通过与其他人的分数进行比较来解释的,并能表示成在某个比较团体内的相对等级。

在标准参照测验中,一个人在测验上的成绩不是和其他人比较,而是和某种特定的标准比较。

一种标准是对测验所包含材料熟练或掌握程度,涉及的主要是测验内容,所以这种分数叫内容参照分数。

另一种比较标准是外在效标,即用预期的效标成绩来解释测验分数,涉及的时候来的结果,叫结果参照分数。

一、内容参照分数

1.内容参照分数的定义:

又叫范围参照,是看被试对指定范围中的内容和技能掌握的如何。

2.几种主要的内容参照分数

(1)掌握分数:

代表最低熟练水平的分数。

(2)正确百分数:

掌握分数可能会失掉一些信息,有时需要以被试对内容的掌握的程度来报告分数,最简单的指标就是正确百分数。

正确百分数=答对题目数/总题目数×

100%

(3)等级评定量表:

当需要衡量一个人完成某种过程或生产某种产品的能力时,可采用等级评定量表。

3.内容参照分数的评价

(1)优点在于它们用个人所掌握内容或技能的水平来描述行为,指示一个人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

(2)能够提供教学效果的反馈,适合于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利用程序教材自我掌握进度的学习。

(3)主要用于学绩测验以技能确定出可接受的最低标准的资格测验。

(4)内容参照分数和常模参照分数指示看待一个人的行为的两种不同方式,两张并不互相排斥。

二、结果参照测验

1.结果参照测验的定义:

将效度资料与常模资料结合起来,用效标行为的水准来表示的分数叫结果参照分数。

2.呈现结果参照分数的方法

(1)期望结果的概率

这种方法是通过一种简单的图表,显示出获得特定测验分数的人得到每一种效标分数的百分比,即将测验成绩以产生各种不同结果的概率来描述。

有:

表格法、图示法

(2)预期的效标分数

呈现结果参照分数的另一种方法是将具有不同测验分数的人所可能获得的预期效标分数用图表显示出来。

(3)结果参照分数的评价

结果参照分数的主要优点是使我们能用预期的效标行为的水平去解释分数,因此特别适用于预测的情况。

当效标资料无法得到、效标资料没有意义或者研究者不感兴趣时,结果参照分数不适用。

第五章测量的信度

第一节信度的性质

1.信度的定义:

指测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程度,信度只考虑随即的、偶然的误差影响。

2.在研究信度时主要考虑两个问题:

一方面是测验分数一致性的程度,既不同时间、不同测验条件下所得分数之间的一致性有多大。

另一方面是关于分数不一致的原因:

什么因素造成了这种差异,这些效应的相对作用如何。

3.在测量理论中,信度被定义为,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变异数与总变异数(实得变异数)的比率。

即:

rxx=ST2/SX2

rxx代表测量的信度,ST2代表真分数的变异数,SX2代表实得分数的变异数,即总变异数。

该定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