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期》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1772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期》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期》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期》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期》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期》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期》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期》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期》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期》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期》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期》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期》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期》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期》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期》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期》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期》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期》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期》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期》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期》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期》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26、生长发育包含着机体量和质两方面发育过程的动态变化。

27、生长和发育从客观上看,生长是量变化或增加,而发育则是质的变化。

28、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外在因素主要包括:

母亲的健康状况、__营养__、体育锻炼、生活制度、__疾病__、药物和社会因素等。

29、新生儿身体各部分的比例与成人不同,其体型是__较大的头颅__;

___较长的躯干____;

__短小的四肢___。

30、儿童体格发育的指标包括体格发育形态指标和___生理___指标。

31、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主要有身高、体重、头围和胸围。

32、在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中,最重要和常用的形态指标是__身高___和__体重__。

33、在生长发育生理功能指标中,___脉博___和___血压__是心血管系统的基本指标。

34、综合评价法是WHO近年来推荐的一种国际通用的评价标准。

它用三项指标,即“年龄别身高”、“年龄别体重”和“身高别体重”全面评价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

35、评价儿童是否营养不良,应采用年龄别身高和身高别体重这两把尺子来衡量

36、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矿物质)、糖(碳水化合物)和水六大类。

37、在满足机体正常生理需要的基础上,按食物生产和饮食习惯而规定的“适宜”数量,称为营养素的供应量。

38、儿童的热量消耗主要用于基础代谢、生长发育、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活动、和排泄几个方面。

39、在儿童的热能消耗中,生长发育所需的热能是小儿所特有的。

40、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有新生和修补机体组织、调节生理功能、增强免疫力、提供热量等几种。

41、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和组织的主要成分,蛋白质与核酸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42、对婴儿来说,有9种氨基酸不能在体内合成或合成速度太慢,必须由膳食蛋白质供给,称必需氨基酸

43、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高低,决定于所含氨基酸的___种类_、___数量___及比例是否符合人体需要。

44、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的最主要也是最经济的热量来源。

45、不能被消化、吸收的糖类称为纤维素。

46、在人体内含量少于体重0.01%的矿物质元素,称为___微量元素___,目前已知有__14__种是人体所必需的。

47、儿童较易缺乏的无机盐有:

钙、铁、锌和碘。

48、铁大部分存在于血液中,是组成血红蛋白的原料,并参与体内___氧___的运输和利用。

49、儿童较易缺乏的维生素有:

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等。

50、出生头4—6个月,对婴儿而言,最好的食物是__母乳___。

51、在《9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了每年___5__月__20___日做为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

52、一日食谱搭配的原则是:

营养、符合儿童消化能力、和促进食欲。

53、食物中毒有两类:

细菌性食物中毒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占食物中毒的绝大多数,并有明显的季节性。

引起中毒的食物主要为动物性食物,特别是肉类食品。

54、在人群中大量传播的传染病,称瘟疫。

55、儿童对食物以外的物品有不可自制的食欲,这被称为____异嗜癖____。

56、儿童有了生病的迹象,在睡眠上往往表现为睡眠困难、睡眠不安和___嗜睡_____。

57、为儿童测体温,体温计一般应放在儿童的___腋窝___中间。

58、体温在___39___℃以上时,应退烧;

当药物降温不理想时,可配合___物理____降温法。

59、病儿体温升至39℃以上,就应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6个月以下乳儿应多采用物理降温法,因为这种降温方法更为安全。

60、数脉搏时常用的部位是手腕部靠拇指的挠动脉。

二、单项选择题(下划线是答案)

1、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可生成:

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D.维生素D

2、缺乏维生素B1可引起:

A.坏血病B.佝偻病C.夜盲症D.脚气病

3、能促进钙的吸收的维生素是:

4、维生素C又名:

A.硫胺素B.胡萝卜素C.抗坏血酸D.叶酸

5、“坏血病”是一种以多处出血为特征的疾病,它是缺乏所致:

A.维生素AB.维生素B1C.维生素DD.维生素C

6、人体失水以上即可危及生命:

A.10%B.15%C.20%D.25%

7、幼儿对水的需要量大致占体重的:

A.60% B.65%C.70% D.80%

8、政府和卫生部门把每年的作为“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

A.3月20日B.4月25日C.5月20日D.9月20日

9、我国政府和卫生部门把每年的5月20日作为:

A.全国爱牙日B.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C.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D.环境保护日

10、对于出生头4—6个月的乳儿来说,最好的食物和饮料是:

A.母乳B.牛奶C.豆浆D.稀粥

11、长期饮用容易导致儿童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A.鲜羊奶B.全脂乳粉C.母乳代奶粉D.豆浆

12、在婴儿三个月后,应添加的最为重要的营养素是:

A.钙B.铁C.碘D.锌

13、母乳为婴幼儿天然食品,且喂养方式最为合理,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延长母乳喂养,但最迟不宜超过:

A.1岁B.2岁C.3岁D.4岁

14、下列做法中符合营养科学要求的是:

A.6岁左右儿童每日进食5次B.在每餐食物中加赖氨酸C.干稀搭配、粗细粮搭配

D.菠菜和苋菜含钙量高,可用作儿童摄取钙的来源

15、每餐热量分配中,早餐占:

A.10%B.25%C.30%D.35%

16、假如小儿未见流鼻血,大便呈柏油样,则表明发生了,应立即就诊:

A.肛门裂B.细菌性痢疾C.肠套叠D.消化道出血

17、正常小儿腋下测得的体温为,体温波动幅度为1℃:

A.36—37.4℃B:

37℃C:

36.5—37℃D:

36.5—37.4℃

18、异嗜癖是指小儿对食物以外的物品有不可自制的食欲。

其影响因素是:

A.缺锌B.食欲亢进C.缺钙D.食欲不振

19、6个月以下乳儿降温最为安全的方法是:

A.药物降温B.物理降温 C.降低室温D.热敷

20、小儿大便呈蛋花汤样,便次增加,可能为病:

A.细菌性痢疾B.腹泻C.消化道出血D.肠套叠

21、佝偻病又称“软骨病”,是婴儿常见营养缺乏症,主要是由于缺乏造成的:

2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到一定程度就称为:

A.缺铁B.失血C.贫血D.缺球蛋白

23、小儿缺铁性贫血发病率最高的年龄为:

A.6岁以下B.5岁以下C.4岁以下D.3岁以下

24、肥胖症是指脂肪储存使体重超过相应身高标准体重的:

A.10%B.20%C.30%D.40%

25、世界卫生组织已将下列哪种疾病列为仅次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

A.肥胖B.龋齿C.缺铁性贫血D.腹泻

26、1989年,由卫生部、教委等部委联合签署,确定每年的日为全国爱牙日:

A.6月15日B.9月15日C.6月20日D.9月20日

27、传染病是由引起的一类疾病:

A.病原体  B.细菌  C.病毒  D.微生物

28、某幼儿初起发烧,咳嗽、气喘,至夜间面色青灰,呼吸困难,抽风,可能患了:

 

A.百日咳  B.哮喘  C.肺炎  D.支气管炎

33、钩虫病的传染途径通常是:

A.水源传播B.虫媒传播C.食物传播D.土壤传播

34、病原携带者是重要的:

A.病原体B.传染途径C.传染源D.易感者

35、预防接种是保护的重要措施:

A.病人  B.医生  C.环境  D.易感者

36、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简便有效的措施是:

A.用具消毒B.保持空气流通C.保护水源D.管理好粪便

37、预防接种就是用人工的方法获得的能力。

A.特异性B.非特异性C.免疫力D.自然的

38、计划免疫属于:

A.自然自动免疫B.自然被动免疫C.人工自动免疫D.人工被动免疫

39、甲型或乙型肝炎病毒,煮沸分钟方能灭活:

A.1~2B.6~8C.10~13D.15~30

40、下列传染病中,由空气传播而引起的是:

A.流行性乙型脑炎B.细菌性痢疾C.甲型肝炎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41、腮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空气B.饮食C.土壤D.水源

42、一患儿有如下皮疹特点:

自面部→躯干→四肢,一天内出齐,手掌、足底多无疹。

2~4天消退无疹痕。

该患儿属于:

A.麻疹B.风疹C.猩红热D.水痘

43、婴幼儿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是:

A.流行性感冒B.水痘C.乙肝D.猩红热

44、下列传染病中除了之外都会出现皮疹:

A.水痘B.风疹C.猩红热D.腮腺炎

45、动脉出血的临时止血方法是:

A.用拇指压住出血管的上端(近心端)B.用干净纱布紧压出血处

C.用拇指压迫耳屏前出血管的搏动处D.用绷带包扎

46、骨折处理的现场急救原则是防止伤肢再活动,这种处理叫:

A.热敷B.冷敷C.止血D.固定

47、下列疾病中,由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一种病症是:

A.精神障碍 B.休克  C.晕厥 D.惊厥 

48、小儿因发烧引起惊厥应采取的措施为:

A.服退烧药B.物理降温C.紧紧按住D.保暖

49、煤气中毒是由于空气中过量引起的: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一氧化氮D.二氧化硫

50、儿童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和协调的基本心理条件是:

A.正常的智力水平B.适度的情绪反应C.融洽的人际关系D.良好的性格特征

51、下列哪种教养方式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A.支配型B.溺爱型C.忽略型D.民主型

52、学前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为:

A.托幼机构 B.家庭 C.社区 D.社会

53、幼儿与之间关系紧张,是引起幼儿心理出现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

A.父母B.教师C.同伴D.其他成人

54、孤独、退缩、对亲人没有依恋之情,不能领会表情的含义,也不会表示自己的要求和情感,这是婴儿孤独症的障碍。

A.行为B.语言C.社会交往D.情绪

55、咬指甲癖在年龄的儿童中常见。

A.3—6岁 B.2—5岁C.3—4岁D.4—7岁

56、一些心理因素在某些躯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这类疾病如哮喘等称:

A.心理疾病  B.心身疾病  C.身心疾病  D.身体疾病

57、空气浴锻炼最好从  季开始:

A.秋B.夏C.春D.冬

58、眼位检查的目的是要测知幼儿是否有:

A.近视B.斜视C.弱视D.色盲

59、当两眼向前视时,两眼的黑眼珠位置不匀称,即称为:

A.斜视B.弱视C.近视D.斜视性弱视

60、3岁以上小儿可用来测视力:

   

A.客观观察的方法B.国际标准视力表C.儿童图形视力表D.对数视力表

61、在测听中,若一儿童的耳语检查结果为3/6,则该儿童受检耳的听力缺损为:

A.1/2B.1/4C.3/4D.1

62、直立时两内踝可以并拢,两膝关节却远远分离,称为:

A.膝内翻B.膝外翻C.扁平足D.佝偻病

63、体液免疫在婴儿才比较完善:

A.出生时B.3个月后C.6个月后D.1岁后

64、注射卡介苗是为了预防:

A.麻疹B.结核病C.脊髓灰质炎D.天花

65、口服小儿麻痹糖丸是为了预防:

A.肺结核B.麻疹C.脊髓灰质炎D.天花

66、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是每年的:

A.3月15日B.3月25日C.4月15日D.4月25日

67、托儿所、幼儿园不应建在的地段:

A.空气清新,绿化好B.相对安静,安全C.地势较低,比较平坦D.居民相对集中

68、托幼园所室外游戏场所应使每班专用的场地不小于:

A.30平方米B.40平方米C.50平方米D.60平方米

69、幼儿园的基本房舍最好是:

A.坐南朝北B.坐北朝南C.坐东朝西D.坐西朝东

70、活动室的面积,是影响自然采光的最主要因素:

A.室内 B.门 C.窗 D.门和窗

71、桌椅间合适的距离应当是儿童胸廓的厚度再加:

A.2—3厘米B.2—4厘米C.3—4厘米D.3—5厘米

三、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

答案:

是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自我更新的复杂过程。

它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也是各细胞、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基础。

2、脊柱生理性弯曲

成人脊柱从侧面看有颈曲、胸曲、腰曲、骶曲四个生理弯曲,这些弯曲与人类直立行走有关,可以起到缓冲振荡和平衡身体的作用。

3、肺活量

指一次深吸气后作尽力呼气时的最大呼气量。

它表示肺最大扩张和最大收缩的呼吸幅度。

4、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5、六龄齿

儿童在6岁左右长出的恒牙称为第一恒磨牙,长在乳牙里面,共有四颗,称为六龄齿。

6、巨人症

在儿童时期,由于某种原因造成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剩,使全身长骨发育过盛,形成巨人症。

7、近视眼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形成的物象,就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8、远视眼

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的弹性小,近处物体反来的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象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因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9、生理性远视

5-6岁以前幼儿眼球的前后径较短,晶状体比成人扁,近处的物体经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形成生理性远视。

10、非条件反射

是机体先天形成的本能的反射。

其反射弧是固定的,反射也比较恒定。

11、条件反射

是在机体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反射。

它的反射弧是不固定的,可以建立也可以消退。

12、生长

是指身体各个器官以及全身的大小、长短和重量的增加与变化,是机体在量的方面的变化,是能观测到的。

13、营养素:

是指维护机体健康,提供生长发育、劳动和活动所需的各种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份。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六大类。

14、合理营养

是指膳食中供给的营养与人体的营养需要保持平衡,既不过多,也不能不足。

15、非必需氨基酸

是指能在体内自行合成或由别的氨基酸转化而成的氨基酸。

16、必需氨基酸

是指人体内不能自行合成,必须由食物中的蛋白质来提供的氨基酸。

17、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蛋白质混合食用时,其所含的氨基酸之间可以取长补短相互补充,提高营养价值。

18、食物中毒

是指人们吃了有毒食物而引起的一类急性疾病的总称。

19、热敷法

用水温低于50℃少许的热水灌装热水袋,而后把热水袋用毛巾包裹好,放在需要敷的部位,适用于疖肿初起时,有消炎、消肿作用。

20、龋齿

龋齿俗称“虫牙”是牙齿硬组织逐渐被破坏的一种慢性疾病。

21、佝偻病

又称软骨病,是婴幼儿常见的营养缺乏症。

由于维生素D缺乏,以致钙、磷代谢失常,引起骨化障碍和神经功能失调。

22、缺铁性贫血

是因为机体缺乏铁和蛋白质,影响了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合成所致。

23、肥胖症

因皮下脂肪积聚过多,体重超过相应身高标准体重的20%,即为肥胖。

24、抗体

病原微生物刺激人体后,机体产生一种具有抗御作用的特异性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叫抗体

25、疫苗

能使人体产生免疫力的一切病原微生物制品,统称疫苗

26、特异性免疫

也称获得性免疫。

是指后天获得的,只能对一定的异物或病原体才能起作用。

27、人工自动免疫

即进行预防接种。

是指对机体接种抗原物质,使人体自动产生特异性免疫力。

人工自动免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措施。

28、传染病

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9、传染源

是指被病原体感染的人或动物。

包括患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难度:

1

30、医源性传播

是由医务人员在检查、治疗和预防疾病时或实验室操作过程中造成的传播。

31、易感人群

指以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被感染后易发病的人群。

32、人工呼吸

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如口对口吹气)使患者的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以维持肺的通气功能。

33、牵拉肘

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脱臼,即指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

34、日射病

是中暑的一种类型。

是指在强烈的日光下曝晒头部过久,引起脑部损伤所致的疾病。

35、“青枝骨折”

由于小儿骨头最外层的骨膜较厚,可以发生“折而不断”的现象,就象鲜嫩的杨柳枝,被折后外皮还连着。

小孩的这种骨折称为“青枝骨折”

36、晕厥

是由于短时间内大脑供血不足而失去知觉,突然晕倒在地。

37、健康

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力良好和道德健康。

38、心理卫生

也称心理保健。

是指维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的种种活动和措施的总称。

39、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

40、多动症

是多动综合症的简称,是一类以注意障碍为最突出表现,以多动为主要特征的儿童行为问题。

41、心身疾病

也称心理生理障碍,是一组与心理社会刺激相关的躯体疾病。

它以躯体症状为主,发病因素与情绪障碍及性格因素密切相关。

42、生活作息制度

生活作息制度就是在时间上和顺序上科学地安排幼儿一日的生活。

43、健康检查

是指对幼儿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体格检查。

44、脊柱侧弯

指脊柱离开正中线向侧方弯曲。

45、斜视

当两眼向前平视时,两眼的眼珠位置不匀称,称为斜视。

46、膝内翻

也称O形腿,它是由佝偻病造成的下肢畸形。

即直立时两内踝可以并拢,两膝关节却远远分离。

47、膝外翻

也称X形腿。

即直立时两膝可以并拢,两内踝分离。

48、预防接种

就是将各种病原微生物通过人工的方法,使它的毒性降低,制成疫苗,注入人体,使人得一次“轻病”,即使机体产生抗体,以便起到防病的作用。

49、计划免疫:

是指按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人群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力

50、消毒

就是除去或消灭机体以外的各种物体上的病原体,以达到减少或消灭感染和交叉感染的目的。

51、物理消毒法

52、幼儿园环境

是指幼儿学习、生活、游戏等所接触的自然环境和人为的环境。

53、水污染

是指由于向水体排入大量的物质,超过了水体的自净力(水体对排入物质浓度的自然降低)而引起的危害。

54、噪声

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55、噪声污染

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56、采光系数

窗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称采光系数。

57、通风

通风是指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流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