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1867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6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下载.docx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和答案Word下载.docx

D.亮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

13:

1:

2

10.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蒋争凡教授研究组发现,锰离子是细胞内天然免疫激活剂和警报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锰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25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5D.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g

11.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

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

B.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

C.有些物质燃烧时温度不需要达到着火点

D.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

12.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B.反应后原子个数增多

C.该图可示意CO与O2的反应D.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都为0

13.维生素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缺乏维生素A1(C20H30O),会引起夜盲症。

下列关于维生素A1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维生素A1属于无机化合物

B.维生素A1中O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

C.维生素A1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

3

D.维生素A1由20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14.科学家发现的N(NO2)3是-种新型火箭燃料,关于N(NO2)3的说法正确的是

A.N(NO2)3由氮、氧两个元素构成

B.N(NO2)3中含有3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

C.N(NO2)3属于氧化物

D.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2.6%

15.下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关于该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10B.是一种阳离子

C.属于金属元素D.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

16.下列对化学用语中“2”所表示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A.Ca2+中的“2”表示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B.H2中的“2”表示两个氢离子

C.2Mg中的“2”表示两个镁元素

D.2NH3中的“2”表示2个氨分子

17.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称量固体氢氧化钠B.

测溶液pH

过滤D.

稀释浓硫酸

18.下列关于S+O2

S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

1

C.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

19.下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

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20.下列鉴别两种不同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

待鉴别的物质

鉴别方法

A

CO2与O2

燃着的木条,观察燃着的情况

B

酒精与白醋

闻气味

C

CaCO3与NaCl

加水,观察是否溶解

D

NaOH与Na2CO3

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A.AB.BC.CD.D

二、实验题(培优题较难)

21.实验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学习手段和学习内容,请回答下列关于相关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_____;

②_____.

(2)①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其反应原理为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利用该原理制取较为纯净的氧气要用于进行铁丝燃烧的实验,最好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_____(填装置序号).

(3)小希想探究CO2与过氧化钠(Na2O2)是否能反应生成氧气.

①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为了获得平稳的气流,他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序号);

②小希将干燥后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的F装置,用_____证明有氧气生成.研究表示,该反应同时生成碳酸钠,则CO2与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查资料,实验室制氨气:

Ca(OH)2(固)+2NH4Cl(固)

CaCl2(固)+2H2O+2NH3↑,已知氨气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要制取氨气所选装置正确的接口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填接口小写字母代号).

22.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实验室常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来制备氧气。

①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反应后二氧化锰的质量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可选用_____(填序号)装置做气体发生装置,组装好装置后在放入药品前要______________。

②为了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用_______(填序号)装置,若把F装置装满水用来收集氧气,应让________(填序号)端连接气体发生装置。

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否是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3)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①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可选用________(填序号)装置做气体发生装置,若用F装置收集氢气,应让________(填序号)端连接气体发生装置。

收集好的氢气应该用毛玻璃片盖好后_______放在桌面上。

②用G装置电解水也可以制得氢气,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

本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

甲乙两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理论上应为__________。

23.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

(2)刚开始预热时,试管②中立即有气泡产生,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继续加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澄清石灰石变浑浊。

请你写出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气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并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

这样操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4.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CO、H2、C都是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氧化铁或氧化铜等物质,在老师的指导下,全班同学分成了三个实验小组进行实验。

(一)甲组同学对炼铁产生了兴趣,他们所用的药品和装置如图所示(杂质不参与任何反应)。

请回答有关问题:

(1)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应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再装入药品。

实验开始时,先通一会CO,作用是_____。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出现的主要现象为________,A装置中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停止加热后,还要再通一会儿CO,除了将A装置中的CO2送入B装置的溶液中,另一个作用是______。

(4)若将B装置改成C虚线方框内装置,则该装置还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

(5)若反应过程中装置A固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所取氧化铁样品中Fe2O3的质量为__________g。

(二)乙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测定水的组成(杂质不参加反应,已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假定A、C装置能完全吸收相应的物质)。

反应后测得B中玻璃管(含药品)质量减少ag,C中洗气瓶(含药品)质量增加bg。

(1)请用含a、b的式子表示出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2)下列因素中,对测定结果无影响的是_______(填序号)。

A玻璃管中的氧化铁没有完全反应B缺少A装置

C氧化铁不干燥D有部分氧化铁被还原成了四氧化三铁

(三)丙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探究,并利用铁丝网罩集中火力,以获得反应所需的高温。

(提出问题)

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

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组成不变,产生的气体有三种情况:

①CO;

②CO2;

③____________。

(设计方案)实验前后分别对试管和烧杯里的物质进行称量,数据设计如下:

称量对象

反应前质量

反应后质量

质量差

试管+固体混合物

M1

M2

△m1即(M1-M2)

烧杯+澄清石灰水

M3

M4

△m2即(M4-M3)

(1)若△m2=0,说明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能被澄清石灰水吸收,则猜想_____________成立。

(2)若猜想②正确,理论上△m1与△m2的关系是:

△m1___________△m2(填“>”、“<”或“=”)。

(实验并记录)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69.8g

65.4g

△m1

118.8g

122.6g

△m2

用以上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应该是猜想_______成立。

根据这个结论,该实验装置的缺陷是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经查阅资料知道:

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C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

本次实验结果与资料显示不一致,你觉得可能原因是_________(填序号)。

A装置漏气

B生成的CO2部分与过量的C反应生成了CO

C装置内还残留有CO2气体未被吸收

25.Fenton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

其原理是利用Fe2+和H2O2反应产生能降解污染物的活性成分。

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探究有关因素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时,p-CP的初始浓度相同,温度恒为25℃或40℃.实验测得p-C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

请回答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

实验

编号

实验目的

温度/℃

pH

浓度/(mg•L-1)

H2O2

Fe2+

为②③提供参照

25

204

16.8

探究温度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______

探究溶液pH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10

(2)实验①、②表明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率______。

(3)进一步实验发现,温度过高时,降解反应较难发生。

请从所用试剂H2O2的角度分析原因:

______。

(4)为测定不同时间内有机物降解的浓度,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的降解反应立即停止。

根据图示信息,请写出迅速停止反应的一种方法:

26.小辰和小昕看到一则新闻:

2009年12月15日,某市一辆满载电石的货车遇大雨引发熊熊大火.电石遇水为什么会引起火灾?

请教老师后获知:

电石主要成分为碳化钙(CaC2),它没有可燃性且遇水会产生气体.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

实验现象

结论

(1)______

向盛有一小块电石的试管中,滴入少量的水,发现有气泡产生,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到______

电石与水反应放热

(2)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具有可燃性?

收集一小试管该气体,点火,观察到有明亮的火焰

该气体具有______性

(3)该气体可能含有碳、氢元素吗?

点燃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内壁出现水雾;

然后迅速将烧杯倒置,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该气体______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含碳、氢元素

[反思]通过上述素材,谈谈你对灭火方法的新认识______.

27.端午阳节后,小丽带着快乐的心情返回学校。

当她来到实验室时,意外地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已久的NaOH溶液,由此,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一定变质了,其变质程度如何呢?

(提出猜想)小丽的猜想:

NaOH溶液部分变质

你的新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小丽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根据表中内容填写小丽实验时的现象

实验步骤

现象

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然后再滴加酚酞试液。

______________

NaOH溶液部分变质

假设你的猜想正确,并按小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

(实验反思)

⑴下列物质①BaCl2溶液、②Ca(NO3)2溶液、③Ca(OH)2溶液、④Ba(OH)2溶液,不能替代小丽实验中CaCl2溶液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⑵小丽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替代。

(拓展应用)保存NaOH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某化学小组对教材中“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

(查阅资料)红磷和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对人体有害;

氢氧化钠(NaOH)溶液能和产生的白烟发生化学反应,将白烟吸收。

(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实验步骤)

(1)在1号玻璃瓶中加少量红磷,2号玻璃瓶中加少量白磷,3号玻璃瓶中加少量白磷并注满水。

把三个玻璃瓶同时放进盛有80℃热水的大烧杯中。

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2)用注射器向2号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目的是____________。

(3)用注射器把3号瓶中水抽出,发现3号瓶中的白磷燃烧起来。

请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讨论分析)

(1)对比1、2号两瓶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____________。

(2)对比_____________两瓶中的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反思评价)该小组同学对图1装置又进行了改进,设计了图2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有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B

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a和e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4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为原子;

e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b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镁离子;

化学符号为Mg2+,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图中d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B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错误;

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有一个爆炸极限,在爆炸极限范围之内,遇到明火,或温度达到着火点会发生爆炸,故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其纯度,正确;

C.分子之间有间隔,10.0mL酒精与10.0mL蒸馏水混合,一部分酒精分子占据水分子之间的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占据了酒精分子之间的间隔,故溶液的体积小于20.0mL,错误;

D.用高锰酸钾制取O2后,应先从水中取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错误。

3.C

A、要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需要将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利用压强的变化,根据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多少来验证氧气的含量,红磷与氧气反应,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瓶内压强变小,水进入集气瓶中的量等于消耗氧气的量,可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正确;

B、先将导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正确;

C、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因此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D、蜡烛由下向上依次熄灭,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正确。

故选C。

4.D

试题分析:

A、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混合物物的质量减少,当反应完,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故错误;

B、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刚开始没有氧气,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时不再生成氧气。

故错误;

C、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刚开始,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为零,故错误;

D、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减少,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减少,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时不再变化,故正确。

答案:

D。

考点:

化学实验、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

5.A

A、H2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符合题意;

B、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C、H2CO3是由碳酸分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D、H2O是由水分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6.A

A、尘土是宏观物质,不是微观物质,不能用微观粒子来解释现象,符合题意;

B、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分的,原子不可分,不符合题意;

C、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距较大,不符合题意;

D、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和特点,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7.C

A、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正确;

B、空气污染物包括: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正确;

C、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错误;

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正确。

8.D

设R元素的化合价为x(奇数),相对原子质量为y;

则其氧化物和氯化物的化学式分别是R2Ox和RClx,并且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和化学式的有关计算公式,可列出一下两个方程式:

2y+16x=m,y+35.5x=n.联立这两个方程,并解得

故选D

【点睛】

要想解答好该题,首先要设R元素的化合价为x,再结合氧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2价,书写出其氧化物和氯化物的化学式;

然后再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y,根据其氧化物和氯化物的化学式,结合题干给出的它们的相应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试卷的前言给出的氧的相对原子质量(即16),列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计算出x的值即可。

9.C

A、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组成,而亮氨酸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错误;

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100%≈55%;

错误;

C、一个亮氨酸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3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正确;

D、亮氨酸中各元素质量比C:

H:

N:

O为:

(12×

6):

(1×

13):

14:

(16×

2)=72:

32;

错误。

10.D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原子序数为25,故A正确;

B、属于金属元素,故B正确;

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5,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故C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故D错误。

点睛∶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

11.C

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四氧化三铁是黑色的固体,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正确;

B、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生成氧化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正确;

C、物质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错误;

D、根据“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

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可知,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正确。

12.A

A、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故A正确;

B、由微粒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故B错误;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不能示意CO与O2的反应,故C错误;

D、反应物属于化合物,元素的化合价都不为0,故D错误。

13.B

【解析】A、根据维生素A1(C20H30O)化学式可知,维生素A1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错误;

B、维生素A1中C、H、O的质量比=(12×

20):

30):

1)=240:

30:

16,可见维生素A1中O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正确;

C、维生素A1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12×

30)≠2:

3,错误;

D、维生素A1是由维生素A1分子构成的,不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1个维生素A1分子是由20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正确。

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14.C

A、N(NO2)3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错误;

B、一个N(NO2)3分子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错误;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N(NO2)3属于氧化物,正确;

D、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100%=36.8%,错误。

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D

粒子的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