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中考模拟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52051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历史中考模拟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三历史中考模拟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三历史中考模拟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三历史中考模拟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三历史中考模拟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初三历史中考模拟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初三历史中考模拟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历史中考模拟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

《初三历史中考模拟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历史中考模拟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历史中考模拟考试Word文档格式.doc

B.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C.中原人民大量迁往江南

D.北方民族大量迁往中原

34.下面关于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这一制度初创于隋朝 ②唐朝进士科主要考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

③明清时期演变为八股取士制度 ④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5.“公元1662年初,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后,灰溜溜地离开了台湾。

”这里的“侵略军”来自

A.英国 B.葡萄牙 C.日本 D.荷兰

36.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把中国一步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下列四个不平等条约中,最早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7.按照下列思想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自强”“求富”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民主并重”④“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④①③ D.④③②①

38.右图所示的事件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B.敲响了清朝灭亡的丧钟

C.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宣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39.今年是周恩来诞辰120周年。

周恩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者之一,最能印证这一史实的事件是

A.任职黄埔军校B.领导南昌起义 C.领导秋收起义 D.指挥百团大战

40.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在今年春季开始使用的新教材中,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

“十四年抗战”开始于

A.1931年九一八事变 B.1936年西安事变

C.1937年七七事变 D.1938年台儿庄战役

41.下图为解放战争进程示意图,请结合图中信息填出▲所在位置的内容

A.解放东北全境B.消灭国民党主力 C.推翻国民党政权D.建立新中国

42.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这座大桥修建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C.“大跃进”运动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3.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下列成就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C.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D.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44.14至16世纪的西欧,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一些思想文化巨人向愚昧和无知发起了挑战。

他们是①但丁②达·

芬奇③伏尔泰④卢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5.“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由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

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的发生。

“这种制度”指的是

A.君主专制制度B.君主立宪制度 C.民主共和制度 D.三权分立制度

46.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力量巨大的灾难。

下面关于两次世界大战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B.中国军民的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C.凡尔登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

D.雅尔塔会议——提出分区占领德国以及战后成立联合国

47.一战后,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局面的条约是

A.《辛丑条约》B.《凡尔赛和约》C.《九国公约》D.《北大西洋公约》

48.丘吉尔描述参加雅尔塔会议时的心情:

“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这预示着二战后的国际格局是

A.全球化趋势加强 B.两极对峙格局C.多极化格局形成D.一超多强格局

49.下表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是

时间

战略计划

评价

1955年

经济自立五年计划

以充分就业和经济自立为基本目标

1957年

新长期经济计划

出现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第一个高峰

1960年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A.政府推行社会改革 B.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

C.美国的扶持 D.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0分)

50.(7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举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思想之美】

材料一: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没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叫什么?

面对战乱和社会巨变,法家的韩非提出了怎样的济世良方?

(2分)

【科技之美】

材料二:

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

术——杰里·

本特利《新全球史》

(2)请列举一项唐宋时期“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并说说它的影响。

【品德之美】

材料三:

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

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中国商人把钱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叟无欺,

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

——摘编自《新全球史》

(3)由材料三概括指出宋代商人具有的优秀品质。

他们最早使用的纸币是什么?

材料四: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气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4)根据材料说明习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

(1分)

51.(8分)维护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的核心利益,这一深刻的历史经验不仅适用于中国,并且早已超越了种族、地域和国界的藩篱,成为每一个国家重视和珍视的普世原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穆罕默德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各部落,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完成了创立宗教和建立统一国家的双重历史使命。

……

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与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扩张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图一图二

(1)根据图一说明中国的统一王朝A和B分别指什么?

图二中,统一的阿拉伯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借助了哪一工具?

“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

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

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1858年6月林肯

(2)根据材料二回答,林肯的主张是什么?

最终结束“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分)

(3)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得益于中国政府采取的哪一伟大构想?

根据图四回答,推进海峡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条件以及两岸能够实现统一的有利因素是什么?

(3分)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统一问题的认识。

52.(7分)改革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与崛起的重要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表一、表二是不同时期俄国的经济发展数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两次改革有关?

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说: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的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2)材料二中“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产生了哪一严重后果?

罗斯福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图五图六

(3)从内容或影响分析图五和图六的继承或发展关系。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是什么?

53.(8分)近代以来,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全球一体化阶段。

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

“全球化1.0”开始于1500年前后持续到1800年前后,主要是国家间的融合。

“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到2000年,各种硬件的发明和革新——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成为这次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

“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了主角,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

——托玛斯·

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球化“1.0”开始于哪一事件?

哪些交通工具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全球化“2.0”的进程?

全球化“3.0”阶段与前两阶段的主体有何不同?

(4分)

我们当然可以把欧洲一体化的起因归结于许多方面,但是,最根本的一点实际上非常简单,欧洲从主权国家体系建立起来,长期不断地战争,打得许多国家都明白了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

战争只能带来灾难,欧洲国家之间再不能发生战争了。

﹣﹣2015年6月8日人民网

(2)材料二认为“欧洲一体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90年代以来,欧洲一体化进入了怎样的发展进程?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

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2017年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旨演讲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中国应对全球化的态度怎样?

目的是什么?

中学九年级历史模拟试题2018.6.1

参考答案

选择题:

30-49BADCDDACBBACAAABCCBD

50.

(1)局面:

百家争鸣。

主张改革;

提倡法治;

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印刷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应用于军事,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任写其一得2分)

(3)诚信经营、轻利重义。

(意思相近的表述亦可)交子。

(4)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或:

涵养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

意思相近即可得1分)

51.

(1)秦朝、隋朝(各0.5分,共1分);

伊斯兰教(1分)

(2)维护国家统一;

南北战争;

(3)一国两制;

一个中国;

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海峡两岸人民要求统一、中国人民维护统一的决心和毅力。

(4)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政权巩固、经济发展;

有利于文化进步;

有利于边疆开发、民族融合;

有利于赈济灾荒、抵御侵略;

有利于国际地位的提高等;

要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

52.

(1)农奴制改革(1861年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2分)

(2)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全国工业复兴法》(2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图二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

或者:

图五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图六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

(4)改革目的是否实现;

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是否维护广大人民利益。

(言之有理即可)(1分)

53.

(1)开始于:

新航路的开辟或者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火车、汽车、飞机(答出两种即可得2分);

主体:

3.0阶段的主体是个人,而前两阶段的主体是国家和跨国公司。

(共4分)

(2)原因:

战争给欧洲国家带来了深重灾难;

成立欧盟,走向经济政治一体化(2分)

(3)积极参与、主动融入,成为地区一体化主导力量;

目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安全、和平、繁荣的世界。

第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