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国外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2104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管理国外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知识管理国外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知识管理国外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知识管理国外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知识管理国外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知识管理国外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知识管理国外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知识管理国外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知识管理国外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知识管理国外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知识管理国外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知识管理国外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知识管理国外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知识管理国外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知识管理国外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知识管理国外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知识管理国外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识管理国外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x

《知识管理国外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管理国外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知识管理国外文献综述文档格式.docx

美国奥斯汀德克萨斯州立大学教授Davenport(1999)主张它是企业通过对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方法的改善,有效协调知识创新和知识利用,促使组织绩效提高。

我国学者王德禄等(1999)把它定义是对企业知识资源及其环境进行管理的过程。

——摘自《企业知识管理:

基本特征、影响因素及实施策略》

知识管理就是基于知识内容,通过知识活动,创造知识价值,可以说是“内容、活动以及价值”的集成。

——摘自《企业知识管理集成的研究》

1.4知识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是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二,是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适应性。

三,是帮助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摘自《知识管理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知识管理对高科技企业尤为重要。

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管理使企业成

为智能化、学习型组织。

(2)知识管理有利于企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知识成本。

(3)知识管理推动企业创新的实现。

(4)知识管理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了依据。

(5)知识管理有助于企业培养人才,提高全员素质。

(6)知识管理对员工能力的评定提供了评估手段。

———摘自《高科技企业知识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2.知识管理的内容及理论模型

2.1知识管理的内容

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

(1)要在企业内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责任的宣传,培养员工知识交流与共享的意识

(2)建立知识网络和创造适宜的环境以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共享(3)创造适宜的条件与环境,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企业知识资源,进行以创新为目的的知识生产(4)积累和扩大企业的知识资源(5)保证企业知识的生产以及知识资源的积累和扩大,充分融入产品或服务及其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之中。

摘自《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误区和对策》

知识管理模型的研究是人们对知识管理了解的不断深入过程。

笔者将90年代以来知识管理模型对象的发展划分以下3种类型。

(a)基于知识的管理模型(Knowledge-basedmodel,KBM):

以"

知识"

为目标,重点研究"

的特点,在组织中存在的形式、层面、动态流动的机制等。

(b)基于知识管理工具1的管理模型(Knowledgetools-basedmodel,KTBM):

如何管理知识"

为目标,从组织的某一层面,如组织环境、组织结构、组织知识,或管理过程的某一环节,如决策、战略制定等方面入手,研究如何对知识进行高效合理的管理。

 

(c)基于组织绩效的管理模型(Organizationalperformance-basedmodel,OPBM):

提高组织整体绩效为目标"

对知识的研究已不仅停留于其自身的特征、知识管理工具,而是对知识如何影响组织的整体绩效、核心竞争力、持续竞争优势进行研究,即组织的功能、结构、领导、技术、人力资源等各因素如何与知识管理交互作用、协调发展。

——摘自《知识管理研究模型述评》

SECI模型中“场”的概念提出Nonaka与Konno教授参酌日本哲学家Kitaro 

Nishida与Shimizu所探究之“场所的概念” 

the 

concept 

of“ba”),经精心研究後提出“SECI”模型( 

SECI 

Model),藉以说明知识创造之过程及其转化与演变。

他们指出,在知识创造的过程中,大体上会历经下列四种不同的场所:

(l)原始场所(originating 

ba),

(2)互动场所(interacting 

ba)电脑场所(cyber 

ba),以及(4)练习场所(exercising 

ba)。

在这四种场所,因依序产生四种知识转化( 

knowledge 

conversion)之自我超越程序(self-transcending 

process),而显现出下列四个阶段的螺旋式演进之知识创造过程:

(l)社会化(Socialization),

(2)外表化( 

Externalization),(3)组合( 

Combination),以及(4)内化(Internalization)。

——摘自《theconceptof‘ba’----buildingafundationforknowledgecreation》

2.3研究方向及中外比较

从总体上而言,国内外所处的阶段不同:

国内比较重于理论的研究,而国外基本上已经处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阶段。

这说明我国知识管理的研究起步较国外晚。

现在主要是在解决理论层面上的东西,因此还有一段路要走。

具体而言:

a.国内外在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中。

都比较重视知识管理与其他领域关系的研究,这充分说明知识管理是从其他管理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要借鉴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

b.知识管理技术上也有共同之处。

皆包括其构建的平台和基本技术。

C.就知识管理的概念而言。

由于国内研究是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此。

两者的研究大体是相同的。

在其概念的给定过程中都包括了技术因素、研究对象因素以及发展过程因素。

d.知识管理实施的客观环境是共同的。

即知识经济的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技术的飞速发展。

由表3可见:

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大部分是美国的,占到76.53%,可见美国在知识管理方向学科研究的垄断地位;

可喜的是,其他国家如加拿大、中国(香港)、西班牙、荷兰等在知识管理方向学科研究上也取得了程度不同的一定进展。

摘自《国外知识管理方向学位论文定量分析》

3.知识管理的实施框架的研究

3.1知识管理的实施框架及实施的关键因素

摘自《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框架研究》

摘自《企业知识管理集成的研究》

知识管理的实施受到三方面的影响,宏微观的外部因素和微观内部因素,其中微观内部因素是企业可以有所作为的,分为五个关键点——摘自《企业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指在理解和实施知识管理时必须坚持的几个准则。

关于知识管理的原则,知识管理的成功典范xeDx公司将之总结成三原则:

积累、共享和交流原则。

笔者认为知识管理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

1.积累原则。

任何资本都需要原始积累,知识资本也不例外。

无论是对个人或是对组织来说,知识积累都是实施知识管理的最初基础。

如果没有积累,知识就会随着项目的结束而消失,随着员工的离去而流失。

正是知识的一点一滴的汇聚,才形成了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公司价值。

因此,公司必须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再积累。

2.信任原则。

信任是实现知识交流、使用与共享的前提,有了企业内成员之间的信任,才能在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并朝着知识交流和共享的方向螺旋式上升。

使得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二者实现互动促生,这在知识管理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知识创新永不衰竭的动力和源泉。

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在培养知识导向型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相互信任的氛围。

3.共享原则。

知识共享可以使公司的每一个新项目的运行都站立在全公司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

是知识得以充分利用的关键。

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建立知识的共享网络、数据库和知识库,从而在技术上给知识的共享提供一个支撑平台。

4.交流原则。

交流可以加强信任、引发合作,从而促进知识的创新与共享。

通过交流,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知识在交流过程中得到融合和升华,这是旧知识得以发展,新知识得以产生的源泉。

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在公司内部形成一个有利于交流的组织结构和文化氛围,使员工之间交流从物理上和心理上都实现畅通无阻。

5.学习原则。

如果一个企业的知识有积累、能共享,但是企业员工的学习精神不够积极,那么仍然不能算是一个有效知识管理。

学习是员工获取知识,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

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员工之间的相互敬佩、从而进一步的促进了员工间的知识交流与共享。

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激励员工的自学习精神,还要注意大力推行员工的实时培训来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摘自《关于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思考》

知识管理实施的关键——信任,上层领导支持,设立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激励和奖惩制度,加强档案管理——摘自《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误区和对策》

一、明确知识管理的目标

二、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三、创建企业内部网

四、创造知识管理的环境

——摘自《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关键》

培育创造并共享知识的文化氛围,重建有利知识管理的业务流程,构建适合知识管理的组织框架,创造有利于知识管理的技术条件和基础管理平台——摘自《企业知识管理支撑体系构建》

3.2中外企业的实施状况

从CKO的设立情况来看——摘自《知识管理实务中的CKO(ChiefKnowledgeOfficer)研究》

(1)中国企业对知识管理的认识

调查发现,7l%的企业认为,企业业务的发展依赖于企业特有的知识,依赖于员工掌握的技能;

只有23%的企业表示尚未开始关注知识管理,有40%和35%的企业分别处于知识管理项目的调研准备和实施的阶段,而真正已经实现知识管理应用评价阶段的企业只占到被调查企业的不足2%。

企业对知识管理有着比较清楚的认识,超过80%以上的企业并不把它看做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综合的管理问题。

调查中发现,超过70%的企业把“领导支持”作为实施知识管理的最关键因素.

(2)中国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现状

调查的统计结果有些出乎意料之外。

在95.8%的企业里,种资料都有存档,而且60.5%的企业实现了数据库应用,可以方便地进行信息检索和分析;

员工可以使用企业的知识积累、可以通过知识分析促进业务发展、使用基于群件的办公平台、能清晰分辨金牌客户等各项指标都达到50%以上;

应用相对比较高端的数据仓库技术的企业也占到18.5%。

接受调查的企业中,90%以上已经上网,通过网络实现企业知识共享的已经占到74%,成为主要方式;

支持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正在逐步形成,企业正逐步为知识管理建设提供组织、制度等各方面的保障;

许多实力强大的厂商如微软、lotus以及国内企业管理软件公司推出了越来越好的知识管理产品,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自己的选择。

这充分说明,中国企业已经在努力建设知识型企业,正努力打好建立更加先进的知识管理系统的基础。

摘自《中国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实施的现状与对策》

知识管理的问卷——摘自〈〈知识管理中国问卷调查〉〉

3.3遇到的主要问题和障碍。

主要障碍分为员工层面和组织层面

《员工为什么不共享知识?

》知识管理中心田志刚

员工不愿意共享知识;

这可能是造成知识不能有效共享的首要原因,而且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解决的办法就是首先对员工进行培训让员工认识到知识共享对个人发展的好处,然后通过制度和企业文化的共同作用创造知识共享的文化和让员工养成知识共享的习惯。

员工没有能力参与共享知识;

有一部分员工虽然有知识共享的意识,但由于自己的能力所限可能并不能真正参与到组织的知识共享过程中。

这需要组织的人力资源部门把好人才的进入关,建好组织的培训体系,提高员工的素质。

员工想要与别人共享知识,但这个过程对员工来说十分困难。

如果共享知识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那么我估计大部分员工不会愿意参与这个过程。

所以知识共享的过程应该尽可能的符合广大员工的习惯,做到简单、方便!

摘自〈'

KMReview'

surveyrevealsthechallengesfacedbypractitioners〉

<

Knowledgemanagementbarriers:

Whythetechnologyimperativeseldomworks>

Knowledgemanagementbarriers

1.Beingknownasanexpert

2.Requisiteknowledgetoohardtocaptureandcategorize

3.Lackofadequatecommunicationandaction

4.Forcingit

摘自《我国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障碍因素分析》

摘自〈现代企业知识管理探索与实证分析〉

有31%开始考虑要实施知识管理项目,有14%的企业已经开始实施。

(1)由于沟通不足,导致缺乏用户参与

(2)没有能够将知识管理与企业日常业务运作紧密结合起来;

(3)员工反映使用知识管理系统对个人不能带来明显的效益;

(4)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系统的使用,感觉到系统太复杂或者培训太少

(5)另外,只有不到1/3的受访公司为鼓励员工开展知识共享而制定了激励、奖惩和考核衡量措施。

缺少商业目的

大多公司视知识管理本身就是目的。

许多公司执行知识分享方案,是因为他们认为不久之后自然会有收获,或者他们以为有效的机构必定能够跨部门地分享知识。

这正是盲点所在。

推动知识管理的目的不在于催生知识管理,而是在于处理公司最迫切的议题,这正是知识管理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方。

知识管理无法在公司有效推行的首要理由是,推行者不能将知识管理与真正的商业议题连接,把知识管理仅仅视为交通工具,供人们分享,正是陷阱所在,因为知识管理是在寻问题,然后提供解决之道,并不是漫无目标地四处游荡。

成功的案例都是先有商业问题,然后知识管理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知识共享的障碍,激励机制不完善,员工知识基础差距大,物质技术基础薄弱,组织结构不合理

——摘自〈企业知识管理中知识共享的障碍及对策分析〉

4.知识管理和人力资源的关系

4.1知识管理和人力资源的关系

摘自《知识管理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摘自《促进知识管理实施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研究》

摘自〈促进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策略〉

有学者认为,在知识管理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因素:

人与技术。

摘自〈促进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研究〉

著名的知识学教授IkujuroNonaka曾说:

“只有人类才能在知识创新的过程中扮演核心的角色,无论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有多大,它们终究不过是人类的一种工具。

”我们不能直接管理只是,我们仅能管理组织中人员所拥有的知识和信息。

人在知识管理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人既是知识创新的主题,又是知识的载体,还是知识管理的实施者,因此可以说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

摘自〈高科技企业知识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人力资源管理是高科技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

知识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和技术管理三大部分。

虽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极大地提高了知识收集、整理和传递的效率,但计算机终究只是人的工具,知识的生产、积累、使用、传播、共享和创新还要靠人来完成,只有人才能在知识管理中扮演核心角色。

人是知识生产和知识使用的主体。

人是知识传播和知识共享的主体。

人是知识积累的主体。

人是知识创新的主体。

摘自〈知识管理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相互关系

推动知识管理会遇到很多实务上的困难,如到底什么资料放进知识库才有效益?

如何鼓励员工愿意分享和贡献知识?

如何进行权限控制,以防知识档案外流?

所有类似问题,单凭知识管理本身是无法全部解决的,而积极寻求人力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结合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途径。

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两者的焦点都集中在人,两者之间既有共性也存在个性:

其共性在于,一是目的性相同,都是寻求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二是都注重文化培植,需要利用良好的文化手段营造相应的企业氛围;

三是均离不开团队建设,倡导学习型团队的建立。

其个性在于,一是方法上的不同,人力资源管理讲究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将人力资源各要素在企业内分配使用,从而实现将一个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内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最大的效用;

知识管理则通过科学的手段,运用IT技术对企业的智力资源进行有效管理,以实现在合适的时间将合适的知识传达给合适的人并作出合适的决策。

二是实施技术的不同,知识管理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而人力资源管理并不需要特殊的IT技术做支持;

三是管理方法的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注重的是人力资源的沟通、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和人才培训开发等等,而知识管理则侧重于智力资本的收集、共享、沉淀、评价、流动和创新等方面。

可以说,人力资源管理解决了知识管理中的隐性资源和显形资源如何有效提升和利用的难题,知识管理则解决了如何有效地将员工的隐性和显性资源集合成组织资源,并在组织内部传播使智力资源得到最大化使用。

知识管理需要人力资源管理做支持,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为知识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资本以及增殖的沃土。

4.2人力资源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从人力资源管理的事务出发(招聘,培训,考核,激励)来推动知识管理

摘自<

Usehumanresourcestoputknowledgetowork>

图省

Knowledgetransferandhumanresourcedevelopmentpractices:

JapanesefirmsinBrazilandMexico>

OJT/OFJT

摘自〈促进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策略〉摘自〈促进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研究〉内容同上

2)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与学习型组织

摘自《知识管理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刘昊

首先要提倡知识创造和共享的价值观!

员工在知识共享问题上会对垄断利益与补偿利益进行比较选择其中的高额者!

为了保障知识拥有者的利益企业就应制定相应的补偿制度并且使补偿额度高于垄断利益用利益来驱动隐性知识的共享!

企业必须尊重员工个人人格!

在知识企业中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把尊重放在重要位置受尊重的人才能愿意奉献自己的知识!

"

创造员工终生学习和终生培训的良好氛围!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强调并倡导建立学习型组织这就意味着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学习者!

在强调员工学习的同时企业应逐步形成员工终身培训的战略思想!

摘自《高科技企业知识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陈华,胡振鹏,刘健

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其一是构建学习型组织。

高科技企业员工学习愿望强烈,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希望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工作能力。

构建学习型组织是提高员工学习工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构建学习型组织必须基于五项技能的培养,即:

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企业鼓励员工自我超越,可帮助员工厘清、加深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促使他们全心投入,不断学习,不断扩展创造力,不断超越自我,实现终身学习和终身工作能力的提高。

企业倡导员工改善心智模式,有利于员工突破旧有的思维定势,产生新想法和新思路,提高创新能力。

在企业内建立共同愿景,可促使员工在整合的愿景激励下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企业采用团队学习的方式,不仅可使员工在深度会谈中学习到他人的知识和经验,还可使员工在交谈中沟通感情,相互理解,促进员工间互助合作。

企业培养员工系统思考能力,可帮助员工学会系统地考虑如何有效地学习知识、利用知识和知识创新,提高学习工作效率和质量。

其二是引导鼓励创新。

高科技企业员工创新思想活跃,但有时想法脱离实际;

他们的意志又较脆弱,一旦失败就易消极懈怠,如再遭到冷遇,很可能从此一蹶不振,拒绝创新。

对此高科技企业在创新开始时,应给员工一个创新概念和方向,帮助员工客观分析创新条件,科学制定创新目标、创新计划和实施方案。

同时企业还应营造一种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文化氛围,鼓励员工开放思路,大胆尝试,将创新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

在员工遭受挫折、意志消沉时,管理者应主动与他们谈心,帮助他们卸下思想包袱,找到失败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鼓励他们再次创新。

其三是实现“无缝隙”沟通。

其四是鼓励员工参与管理。

3)对中小型企业的推广策略

摘自《中小企业如何实施知识管理》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特点,对于知识管理体系不可能像上述公司一样有大笔资金的投入,但是一种管理的模式和思维并不在于投入资金的多少,而关键在于一种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形成。

中小企业如何实施知识管理1)注重基础建设,构建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

投入适当的精力和财力,建立起信息管理系统和企业数据库,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必要的第一步。

企业内部的知识交流和知识共享都要依赖于信息化的管理和环境来实施。

因此,建立一定规模的知识服务平台,如企业内部的局域网和简便易用的数据库,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

公司建立企业网,可以使员工对文件进行随时备案与分类;

而通过数据库,员工则可以轻而易举地查询到任何资料。

此外,公司的数据库不仅要存放近期的文件和资料,也要对过往的资料和信息及时进行备份和管理,以便以后工作中及时查询和使用。

2)以人为本知识管理并不仅意味着信息管理体系的建立,建设一个大型数据库存储公司所有知识是其中关键的一步,但并不是知识管理的全部e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软件”的管理要比“硬件”的设备更有效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人的聪明才智,因此,优秀的员工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资源e但是由于目前国内劳动力绝对数量较多,部分中小企业并不重视对其员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