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复习资料.1doc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52117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复习资料.1doc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复习资料.1doc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复习资料.1doc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复习资料.1docWord文件下载.doc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复习资料.1doc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复习资料.1docWord文件下载.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复习资料.1docWord文件下载.doc

2、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

商贸活动、人口迁移、教育等。

外来人口的迁入始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3、传媒是文化传播的媒介,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阶段。

二、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

1、大众传媒包括:

书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互联网,是目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2、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是由王选教授发明的。

3、互联网是一种兼收并蓄各种已有的大众传媒。

它具有虚拟的人际交往平台和信息传播平台等独特优势。

4、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⑴正面影响:

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

开拓视野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调节身心,丰富生活。

⑵负面影响:

改变了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

沉迷网络,影响身心健康;

不良信息影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导致问题青少年增加。

第三课生活的故事

一、生活的时代印记:

1、生活的变化一般是从物质条件的改变开始的。

物质条件、制度、规则、科技等的变化会影响到人们的观念(印记)。

2、合理的购物方式:

量入为出、节俭、从实际出发、不盲从。

二、生活的代际差异:

1、代际差异:

是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不同,不同时代的人们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也称“代沟”。

“代沟”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有一脉相通的继承和坚守。

2、要真正理解并正确把握生活的变化,需要借助历史的眼光。

3、学习历史的作用:

可以知道现实事物的来龙去脉,让我们对未来有更清醒的认识;

可以扩大生活经验,增长见识,锻炼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了解历史经验教训,使我们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综合探究七区域的变化

一、如何了解区域的变化:

1、了解区域变化可以从人口迁移、物产变化、交通变化等方面开始。

2、了解区域变化需要收集资料,资料据其价值分为:

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二、如何看待周围的变化:

侧重说明区域变化的事实。

三、说说周边区域的变化:

选取特色鲜明的标题——收集资料——选取实例,进行描述——进行评价,亮出观点。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

第一课原始先民的家园

一、追寻原始先民的足迹

1、人类没有文字记载的时代称为史前时代,史前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以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标志,人类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古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有170万年。

2、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使猿学会了直立行走、促进了手的形成、人脑的形成和语言的产生。

所以说:

劳动创造了人。

3、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20万年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中。

他们靠采集植物的果实、块根和猎取动物为生;

使用粗糙的石器、木棒,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过着群居生活;

而且一也掌握了控制和管理火(天然火)的技术。

——旧石器时代

4、距今约三万年,在龙骨山顶部洞穴里生活着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新石器时代

二、走访原始的农业聚落:

1、原始农业、畜牧业产生:

由于环境变化、人口增加,造成食物短缺,在一些条件适宜的地区,人们开始尝试栽培某些野生植物,驯养一些野生动物,以补充食物。

2、原始农业、畜牧业产生,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实物的生产者,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

促使人类的定居,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传承。

3、新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陶器的使用。

4、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聚落出现在距今9000年前的西亚地区。

5、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遗址,住干栏式房屋(通风防潮、防御毒蛇猛兽),使用黑陶钵。

食物来源是水稻、猪。

6、距今5、6千年的半坡遗址,住半地穴式房屋(冬暖夏凉),使用人面鱼纹彩陶盆,食物来源是粟、猪、狗。

第二课早期文明区域

一、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

1、发祥地比较:

文明名称

两河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印度文明

中华文明

发祥地

两河流域

尼罗河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长江、黄河流域

出现时间

5000年前

4500年前

4000年前

文明成就

楔形文字

象形文字

图章文字

遗址遗迹

乌鲁克

孟菲斯

摩亨佐·

达罗城

二里头

文明诞生标志

阶级的分化、国家的出现、文字的发明

2、文明诞生的原因:

气候温暖,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比较适合人类居住和发展生产。

3、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尼罗河孕育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

因为尼罗河为埃及提供了水源,它的定期泛滥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

4、距今4000年前后,在爱琴海沿岸的克里特岛出现了特里克文明,它与迈锡尼文明合称为爱琴文明。

爱琴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

5、距今3000多年前,中美洲出现了最早的奥尔梅克文明。

之后相继出现了很多特色文明,其中最杰出的是玛雅文明。

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

一、中华文明的曙光:

1、距今一万年前,黄河、长江流域一些地区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并出现了早期农业。

北方和南方分别形成了粟作农业区和稻作农业区。

还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

2、蛋壳黑陶杯被考古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良渚遗址的玉琮,牛河梁的女神头塑。

二、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1、炎帝发明耒耜,叫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号称神农氏,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黄帝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打井,号称轩辕氏。

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2、在距今约四、五千年,炎帝、黄帝部落联合起来,打败了东方强大的蚩尤部落,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华夏族的主题。

炎帝、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3、尧——舜——禹:

禅让制,禹——启:

世袭制。

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新石器时代的大体结束,中华文明正式开始。

综合探究八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一、探究变化的尺子:

1、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公元纪年,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为公元元年。

2、汉武帝开始,首创以年号纪年。

3、100年为一个“世纪”,10年为一个“年代”。

1945年就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二、认识不同类型的资料:

文献资料:

史书、档案、日记、报刊、图片及音像资料。

-

实物资料:

遗址、墓葬、出土文物。

口述资料:

神话、传说、故事、回忆录、采访记等。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