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填空版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52160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填空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填空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填空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填空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填空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填空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填空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填空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填空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填空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填空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填空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填空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填空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填空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填空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填空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填空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填空版Word文件下载.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填空版Word文件下载.doc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填空版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填空版Word文件下载.doc(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填空版Word文件下载.doc

2.概况:

地区首先爆发农民起义,随即蔓延至全国,隋朝统治面临瓦解。

3.灭亡:

公元年,隋炀帝在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与秦朝灭亡原因相同都是暴政亡国)

第2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建立:

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

李渊就是唐高祖。

随后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2.即位:

年,李世民(唐太宗)即位,年号“”。

3.统治

(1)纳谏:

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大臣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

(2)用人: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著名宰相和。

(3)政治:

①进一步完善,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③增加科举考试,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4)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5)军事上,先后击败、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4.

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

三、女皇武则天

1.称帝:

与唐高宗共掌朝政,后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统治措施:

打击敌对的;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影响:

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人称她的统治“”。

四、开元盛世

唐玄宗多才多艺,治理国家也很有能力。

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2.措施

(1)重用贤能,出现贤相和。

(2)

(3)

(4)

3.表现: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3课 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方面:

生产工具的改进:

出现新的农业工具──;

创制新灌溉工具──。

 

2、手工业方面:

①丝织业:

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②陶瓷业:

(“类玉”“类冰”)、

(“类雪”“类银”)、(世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繁荣:

⑴著名的大都市:

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⑵长安城:

①建筑宏伟;

②市坊分开(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③街道规划整齐;

④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一)西南──吐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人是今天的祖先。

2、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

3、唐太宗把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4、8世纪初,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了。

(二)北方──回纥的勃兴

1、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

2、8世纪中期,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

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3、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

思考:

唐朝采取了哪些方式,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

①置机构:

唐太宗和武则天先后设置和管理(今新疆地区)

②亲政策:

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③册封制度:

唐玄宗册封回纥、靺鞨和南诏的首领

④军事进攻:

唐太宗打败东西突厥

三、多彩的文学艺术★★★★

(一)科技方面

建筑:

隋朝的李春建造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的一座石拱桥。

雕版印刷术:

唐朝版《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二)文学方面(诗歌)

代表人物

生活时期

代表著作

诗歌特点

人称

盛唐时期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

“诗仙”

由盛转衰

“三吏”、“三别”

气魄雄浑,沉郁悲怆,语言精练

“诗圣”

唐朝中期

《秦中吟》《新乐府》

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三)书法、绘画和石窟艺术

类别

著作

特点

成就

书法

《颜氏家庙碑》

雄浑敦厚

是继王羲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书法家

《九成宫醴泉铭》

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楷书四大家之一

绘画

《步辇图》

《历代帝王像》

笔力刚健,形神兼备

擅长人物故事画

《送子天王图》

风格奔放,立体感强

开后世写意画先河,被称为“画圣”

石窟

艺术

甘肃西部的,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遣唐使

1.含义:

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

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同行的还有许多

和。

3.贡献:

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

1.原因:

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

2.过程:

754年,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3.意义: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玄奘西行

初年。

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贡献:

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由其口述的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

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边将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2.爆发:

年,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4.原因:

(1)唐朝后期,统治腐败,宦官专权,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2)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5.黄巢起义:

起义军在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6.唐朝灭亡:

年,建立了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7.含义: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

8.评价: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年,后周大将(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为都城,建立政权,史称。

2.统一: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结束了和的分裂割据局面。

3.措施

(1)军事上:

解除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2)政治上:

①在中央,采取的办法,削弱相权。

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②在地方,派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三年一轮换;

在各州府设置,以分知州的权力。

(3)财政上: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影响:

宋朝把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

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2.措施

(1)重视文官:

宋太祖重用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

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

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的文治局面。

3.辨证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

(1)积极影响:

(2)消极影响: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契丹族

(1)生活区域:

游牧在我国北方的民族。

(2)建国:

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

(3)统治: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创制,国力不断增强。

2.党项族

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后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

11世纪前期,称大夏皇帝,定都,史称。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

二、辽、北宋、西夏的和战★★★★

1、北宋与辽──澶渊之盟

(1)背景:

时,澶州之战,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

(2)内容:

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

(3)评价:

①“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它对宋辽两国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②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③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④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

它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

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2、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1)战争:

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北宋节节败退,但西夏损失亦很大。

(2)议和:

北宋与西夏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3.如何正确认识北宋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1)宋辽、宋夏之间有战有和,和战交错,但“和”始终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2)辽宋、宋夏之间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别,但无侵略与反侵略之说。

它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易混辨析

“澶渊之盟”与宋夏和约的异同点有哪些?

异:

同: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女真族的崛起

1.生活概况:

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

11世纪末,完颜部首领统一了女真各部。

3.建国:

,建立女真政权,国号,都城。

4.措施:

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势力迅速壮大。

二、金灭辽及北宋

1.灭辽:

年,辽被金灭亡。

2.灭宋:

年,金军攻破,灭亡。

三、南宋的偏安

年,宋高宗)称帝,后来定都,史称。

2.抗金:

等抗金将领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岳家军”在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

3.议和:

(1)原因:

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

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3)影响: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岳飞永远受到后世人民怀念的原因是什么?

★★★★★

(1)金军南下攻宋,烧杀抢掠,给人民带来灾难。

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正义的。

(2)岳飞领导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屡败金军,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3)岳飞抗金战功卓著,却遭投降派的诬陷而被害,更得到人民的深切同情。

因此,岳飞受到人民的永久怀念。

总结:

两宋时期的民族政权建立的情况

政权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10世纪初

北宋

960年

西夏

11世纪前期

12世纪初期

南宋

1127年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

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

①南方战乱较少;

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④统治者的措施;

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2.区域拓展:

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拓展,同时,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1)水稻:

①品种:

由越南传入的,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②区域:

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

③结果:

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的谚语。

(2)经济作物:

①茶树: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②南宋后期,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

(1)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2.制瓷业:

、、等地的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3.造船业:

、、的造船业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南宋制造的海船,配备了指南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

(1)城市:

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城市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出现了和。

(2)乡镇:

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

城乡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

(3)纸币: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这是世界上。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2.外贸

(1)港口: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2)范围:

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远达和东岸。

(3)管理:

朝廷鼓励,在主要港口设立,加以管理。

四、经济重心南移

1.时间:

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时完成。

2.表现:

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特别是。

1.宋朝海外贸易为何发达?

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第10课 

蒙古的兴起的元朝的建立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过着游牧的生活。

12世纪时,部落之间频繁发生战争,人们盼望草原统一,结束战争。

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1.灭夏:

年,成吉思汗率领军队灭西夏。

2.灭金:

年,蒙古灭金。

3.攻宋:

金灭亡后,蒙古军队南下进攻南宋,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年,继承汗位;

年,改国号为,后定都。

2.统治:

忽必烈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

3.统一:

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南宋灭亡。

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