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十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2170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开封十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南省开封十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南省开封十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南省开封十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南省开封十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河南省开封十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河南省开封十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河南省开封十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河南省开封十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河南省开封十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河南省开封十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河南省开封十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河南省开封十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河南省开封十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河南省开封十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河南省开封十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河南省开封十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河南省开封十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河南省开封十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开封十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河南省开封十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开封十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开封十中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优秀传统文化是流注于当下中华民族肌体中的精神血液,也是中华民族显著的精神标识。

四是创新。

不容否认,从中华文化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具有保守性的材料,但同时需要看到,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中有着更为强烈的追求创新的传统。

“变则通,通则久”的通变智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强意识,“刚健笃实”的实干品质等,都是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中创新精神的鲜明体现。

正是这种传统的存在,使得中华文化能够突破保守性,不断超越,一路向前。

认识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不能不聚焦创新这个时代性的主题;

传播当代中国的文化形象,我们也应当学会讲好当代中国创新与进步的故事。

五是气度。

中华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有过许多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

正是在和世界不同文化体系的交流互动中,中华文化不断地丰富着自我,也为人类文明的进程贡献着自己的智慧。

在国际舞台上,我们不断申明尊重文明多样性的主张,强调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这些主张,表达了当代中国的文化心声,也正成为当下中国文化建设的积极实践。

(节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家文化形象的形成要建立在国家文化建设的基础之上,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是建立国家文化形象的根基。

B.在当代中国,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灵魂是要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当前人们追求的文化精神。

C.对于当代国家文化形象的传播,国人要做的就是理论上的创新,要善于向世界讲述中国创新与进步的故事。

D.在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有一颗包容之心,尊重其他文明的特点,学会与其他文明和谐共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作为国家文化形象的认知主体,“他者”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的,而且对于国家文化形象的建设具有同等重要性。

B.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已建成了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已达98%,互联网也能传到村一级。

C.对于有着丰厚积淀的传统文化,国人的态度曾经是非常复杂的,有些人沉浸于其中不能自拔,也有些人对其非常地轻视与不屑。

D.中华文化不仅要发展还要创新,创新既表现在对中华文化本身的创新和发展上,也还表现在对外来文化的学习、融合与创新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认为,要形成清晰的关于当代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必须要从根基、灵魂、持守、创新、气度五个维度来进行思考与关注。

B.第四段举当代中国对孔子及儒家文化给以尊重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传统文化是我们认识当代中国及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维度。

C.最后一段在总结前文五个维度的中国文化形象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的主张,即在和世界不同文化体系的交流中丰富自我。

D.“变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古代格言的引用,为阐释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历来具有创新精神提供了实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公园里的星期天

[美]贝尔•考夫曼

黄昏的太阳暖洋洋的,树林外隐约传来城市的喧闹。

她放下手中的书,摘下墨镜,惬意地吁了口气。

莫顿正在看《时代》周刊,一只手搭在她肩上;

他们三岁的儿子莱利在沙坑里玩。

正是星期天下午五点半,藏在公园角落里的小操场清静极了,秋千和跷跷板一动不动,滑梯上也空空荡荡,只有莱利和一个年龄相仿的胖男孩蹲在沙坑里玩。

多美好啊,她几乎微笑起来。

她想,他们应该多出来晒晒太阳,莫顿肤色那么苍白,都是成天在大学里埋头工作造成的。

她柔情地挽着他的手臂,看着莱利玩沙。

突然,那胖男孩站起来猛地向莱利扔了一铲沙。

她朝男孩摇摇手指:

“不可以丢沙子,这样会迷住别人的眼睛。

可那男孩面无表情地盯着她,眼都不眨一下,他妈妈或保姆在哪里?

操场上除了正朝出口走去的二三人,只有一个男人坐在几英尺外的长凳上,块头很大,几乎占满了整条长凳,脸被《星期日漫画》遮住了,她断定他就是那孩子的爸爸。

听到她的话,他目光不离漫画,熟练地唾了一口。

她厌恶地扭过头。

就在这时,胖男孩又迅速扬起一铲子沙撒向莱利,一些沙子落在他的头发和额头上。

莱利抬头看看妈妈,嘴唇犹疑地动了动,她的反应会告诉他该不该哭。

她本能地想要冲到儿子身边,掸掉他头发上的沙子,并教训那个小孩,但忍住了。

她总是说要莱利学会为自己战斗。

“小家伙,别扔!

”她严厉地说,并朝长凳上看看,“怎么能随便扔沙子呢!

长凳上那人看都不看她,朝那男孩大声说:

“乔,干得好!

这是公共沙坑,想扔就扔!

她觉得膝盖忽然软了一下,白了莫顿一眼。

他这才意识到怎么回事了,小心地把《时代》放在腿上,转过头看着那人,清瘦的脸上带着他当面指出学生错误时那种羞涩、歉意的微笑。

“你说得对,”他心平气和地说,“但正因为是公共场所……”

那人放下漫画,怀着敌意从头到脚打量着莫顿。

“是吗?

”蛮横无理中夹着威胁,“在这里我儿子跟你儿子有同样的权利。

他想扔沙子就扔呗。

你不服气,就他妈带着你儿子滚蛋!

孩子们都愣住了,瞪着眼,张大嘴,连手里的铲子掉了都不知道。

莫顿面部肌肉抽搐着。

“好,只需一分钟,你必须明白……”他平静地说。

“喂,闭嘴!

”那人说。

她的心怦怦直跳,她知道丈夫根本不是“大块头”的对手,心中充满了对丈夫的怜惜和对那男人的怒气。

她丈夫平时不生气,难得发火,这样的情景对他而言太陌生太令人难堪了。

莫顿刚起身,《时代》周刊就滑到地上。

那人站起来,朝莫顿连跨两步才停住,活动着粗壮的胳膊,等着莫顿上前。

她害怕地并紧颤抖的双膝,会发生可怕的打斗吗?

太可怕了,太出人意料了……得阻止这场打斗,喊救命。

她本想扯住丈夫的袖子,示意他坐下,但基于某种原因,她没有这样做。

莫顿正了正眼镜,面色十分苍白。

“这太荒谬了,”他镇静地说,“我倒想请教请教……”

“哦,是吗?

”那人两腿分开,轻轻晃着,极为轻蔑地看着莫顿,“就你,还有谁?

他们你盯着我,我瞪着你对峙了一会儿。

莫顿突然转过身,平静地对她说:

“走,我们离开这里。

他笨拙地走向沙坑,窘迫使他的脚步有点踉跄,他弯腰抱起莱利并捡起铲子。

莱利一改呆愣的神态,又踢又叫:

“不要回家,要玩嘛,不要吃晚饭……”

他俩拖着莱利往前走,出大门必得经过那人坐的长凳,她极力不看那人,昂首挺胸、慢慢地和丈夫、孩子一起走出了那片操场……

她的第一感觉是松了口气:

避免了一场打斗,没有人受伤。

但内心深处却有一种沉重的甩不掉的感觉。

这感觉要比一场意外事故,或者比道理被暴力击败要痛苦得多。

她隐约地感到她与莫顿之间似乎缺少了什么。

莫顿突然冒了一句:

“那证明不了什么。

“什么?

”她问。

“打架。

打架除了证明他比我高大以外,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当然。

”她说。

“最好的结果,”他解释说,“可能会是什么?

打碎眼镜,掉一两颗牙,或者卧床两天﹣﹣图什么?

伸张正义?

讲清道理?

”她又说,加快了脚步,只想早点回家忙些别的事情,消除那像强力胶一样黏在她心上的感觉。

全是愚蠢、卑鄙之徒!

她想,一边拽紧了孩子的手。

孩子还是哭个不停。

以前她总对他那弱不禁风的小身体、瘦削的肩膀、细瘦无力的双腿,有着一丝温柔的怜惜。

但是现在,她的嘴唇愤恨地紧闭着。

“不许哭,”她气冲冲地说,“真叫人丢脸!

她觉得他们三个好像踩着烂泥前进一样。

孩子的哭声更大了。

她想,要是真的打起来……他会怎样呢?

让自己被揍扁?

去教训那人?

叫警察?

“警官,公园里有人叫他儿子向我儿子扔沙子……”真可笑,没必要去想这些。

“老天,你不能让他安静吗?

”莫顿烦躁地说。

“你以为我一直在干嘛?

莱利挣脱他们的手,往后退着。

“你管不住,我来管。

”莫顿气呼呼地说,朝孩子走去。

但她的声音制止了他。

她细小、冷酷、充满蔑视的声音,把自己都吓了一跳。

”她听见自己说,“就你,还有谁?

(根据肖鹏译文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

比如莱利被欺负之后,只是“嘴唇犹疑地动了动”,等待妈妈的反应,这一细节含蓄地表现了莱利软弱的性格,并暗示了其性格的成因。

B.小说中多次提到《时代》周刊和《星期日漫画》这两种杂志,巧妙地暗示了莫顿和大块头男人身份地位及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寻常的故事具有了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

C.小说中莱利与其父莫顿、胖男孩乔与其父“大块头”在外形和性格上都很相像,这样写旨在说明有其父必有其子,提醒家长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

D.“她觉得他们三个好像踩着烂泥前进一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化无形为有形,巧妙地传达出“她”内心的沉重和对愚蠢、卑鄙之徒的愤恨。

E.“她”对孩子的柔弱感到“愤恨”,责备他“真叫人丢脸”,看似对孩子不满,实则是对丈夫不满,而结尾处对丈夫说出那句话只是她这种被压抑的真实心理的爆发而已。

5.小说第一段中的环境描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5分)

6.有人认为小说写到一家三口慢慢走出操场就戛然而止,也不失为一篇余味悠长的小说,后半部分完全可以不要,你怎么看?

请从情节、人物、主题中任选两个角度阐述你的理由。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

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

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

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

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

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

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

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

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

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

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

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

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

“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

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

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

“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

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

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

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

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

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

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

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

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

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

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

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

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

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

A.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B.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C.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E.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

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鹜;

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9.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

“我決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适百里者,宿舂粮;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

10.下列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控于地而已矣控:

投,落下我決起而飞決:

快速的样子

B.适莽苍者,三餐而反适:

去,往则芥为之舟芥:

芥草

C.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

发怒而后乃今培风培:

D.《齐谐》者,志怪者也志:

记载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

11.下列各组划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化而为鸟,其名为鹏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C.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12.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逍遥游(节选)》是《庄子》中有代表性的一篇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最能体现庄子文章的特色。

B.《逍遥游(节选)》的主旨在于说明人应当抛弃一切物累,以获取最大的自由。

C.《逍遥游(节选)》一文想象丰富,比喻灵活,文笔舒卷自如,令人叹服。

D.庄子代表了当时先进阶级的思想主张,追求绝对自由,不与统治者合作。

13.翻译下列句子。

(10分)

(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水村闲望

(宋)俞紫芝①

画桡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③。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释:

①俞紫芝:

笃信佛教,得其心法,终身不娶不仕。

②桡:

船桨,指代船。

③赊:

语助词。

14.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停泊在沙洲上的船,用“枕”字以写“闲”,以“两两”写“闲”中不乏和谐美好。

B.颔联所用的手法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相同,都是正衬。

C.颔联和颈联在写景上远近结合。

翠鸟闲眠,白鹭栖息为近观,溪云淡淡,酒旗招展为远望,极富层次感。

D.尾联抒怀,可惜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华去,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寄情山水,喜爱无羁绊的自然生活,与世无争的情怀。

15.有人说本诗是以“望”组织题材,请你结合全诗概括诗人“望”到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并分析诗人描绘画面时运用的表达技巧。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

(2)《滕王阁序》中写洪州尽是名门望族的是“,。

(3)《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在世间的时间很少,已在弥留之际的四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日本宇航机构负责人对中国的航天技术不以为然,事实上“长征”运载火箭已发射了100多次,而日本的主力火箭“H-2A”执行发射任务才不过13次。

②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栏目的著名主持人鲁豫,身材娇小,着装优雅,谈吐伶俐,如此玲珑剔透又如此咄咄逼人,与她面对面,你简直不可能有任何躲闪的余地。

③戊戌变法后,废科举,兴学校,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西方的教育体系也登堂入室,私塾成了布满历史尘蠹的老朽,科学成了新宠。

④平时如有什么思考,应该及时地把它写出来,不能只是在口头上与人交谈,如果述而不作,时间一长,先前一些有价值的想法就会忘掉了。

⑤那时他虽已被撤职罢官,但是“身在江湖,心悬魏阙”,仍心系国家大事,关注政局的变化。

⑥二战爆发后,一直实行绥靖政策的张伯伦政府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

1940年春天,多数下院议员都明确表示政府无能,首相应当辞职。

在对政府的信任投票中,张伯伦惨遭失败。

随后,丘吉尔临危受命,在困难时期挑起了国家的大梁。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洪崖洞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掐丝壶瓶、根雕作品、蜜蜡手串、内画鼻烟壶等多种工艺品,使人应接不暇,惊喜不已。

B.昨天下午,王大爷突然晕倒在世贸天阶AJ旗舰店的大厅里,后经迅速赶到的120急救中心医护人员以及旗舰店保安、在场顾客的救护下,王大爷得到及时抢救,最终脱离了危险。

C.“挑战者号”机毁人亡的惨剧令人无比痛惜,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美国民众对航天飞机的热情,七成以上美国人认为应该继续航天飞机计划。

D.我真后悔,怎么为一时的意见不合,就和自己共过患难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既然你如此虚心探讨问题的本源,我也就不吝赐教了。

B.这几填我身体不是很舒服,玉体欠安,你在这件事上就多费心些吧。

C.面对强劲对手的诚意挑战,你如此却之不恭似乎有些不近人情。

D.小生不才,幸得有贵人相助,得以借重,遂成此事。

20.在下面一段文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①,它所含的蛋白质、破水化合物、矿物省、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在蔬菜中都是相当高的。

不仅如此,②,对于感冒、百日咳、胃肠溃痛、便秘等有着一定治疗作用。

大白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常吃大白菜的人,往往皮肤比较好,可见,③。

21.下面是某单位人事部招聘员工程序图,请把这个程序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

(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