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5219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贸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国贸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国贸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国贸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国贸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国贸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国贸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国贸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国贸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国贸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国贸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国贸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国贸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国贸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国贸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国贸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国贸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国贸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国贸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国贸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贸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docx

《国贸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贸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贸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docx

国贸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

科文国贸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

2010年1月

第1部分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额之和被称为(A)

A.对外贸易额B.对外贸易量C.国际贸易额D.国际贸易量

2.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而言是(B)

A.过境贸易B.转口贸易C.直接贸易D.多边贸易

3.对外贸易量是指(D)

A.按市场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B.按协议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C.按浮动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D.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

4.在专门贸易体系中,作为进出口统计标准的是(A)

A.海关结关B.货物通过国境C.交纳税费D.订立合同

5.2002年,美国的进出口额约2万亿美元,GDP约为10万亿美元,因此,美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系数约为(D)

A.2%B.4%C.10%D.20%

6.2003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8千亿美元,中国当年GDP为11万亿元人民币,因此,中国的外贸依存度约为(C)

A.20%B.40%C.60%D.80%

7.总贸易体系是指进出口的统计标准为货物通过(B)

A.关境B.国境C.质量检验D.检疫

8.世界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计算进口额的依据一般都是( A  )

A.CIF金额B.CFR金额C.FOB金额D.CPT金额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利用供求关系简述国际上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为什么会趋于恶化。

参考答案:

贸易条件一般指单位出口能够换回的进口,即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一般用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对比进行计算。

对于初级产品而言,当供不应求时,初级产品价格上升,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也会上升,但是却无法赶上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上升的速度,因此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没有改善;当初级产品供过于求时,情况更为糟糕,初级产品的出口价格指数则远远低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因此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更加恶化。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2006年,中国进出口商品总额为1.8万亿美元,其中农产品、矿产品等初级产品为3.6千亿美元,零部件、工业原材料等中间产品为6.4千亿美元,最终制成品为8.0千亿美元,试计算2006年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初级产品、中间产品、最终制成品的结构(各自的百分比重)。

(计算结果保留到整数)

参考答案:

(1)初级产品的进出口额占进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0.36÷1.8)×100%=20%

(2)工业原材料的进出口额占进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0.64÷1.8)×100%=36%

(3)最终制成品的进出口额占进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比=(0.8÷1.8)×100%=44%

2.2006年,中国的外贸货物贸易额是1.82万亿美元,中国的外贸服务贸易额是0.18万亿美元,试计算2006年在中国对外贸易中,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结构(百分比重)。

3.2006年,中国的出口额是1万亿美元,进口额是8千亿美元,中国的GDP是21万亿元人民币,全年的平均汇率是7.6人民币元/美元,试计算2006年中国的对外贸易系数(对外贸易依存度)。

(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第2部分国际贸易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A)

A.社会生产力B.资本流动C.自然条件D.上层建筑

2.按照亚当?

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一国应该出口(A)

A.绝对成本低的商品B.比较成本高的商品

C.比较成本低的商品D.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

3.按照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一国应该出口(C)

A.绝对成本低的商品B.比较成本高的商品

C.比较成本低的商品D.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

4.按照赫-俄要素禀赋理论,一国应该出口(D)

A.绝对成本低的商品B.比较成本高的商品

C.比较成本低的商品D.丰裕要素密集的商品

5.按照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新产品通常是(C)

A.劳动密集型产品B.资本密集型产品

C.技术密集型产品D.资源密集型产品

6.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处于标准化时期的产品通常是( A  )

A.劳动密集型产品B.资本密集型产品

C.技术密集型产品D.资源密集型产品

7.按照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成熟产品通常是(D)

A.劳动密集型产品B.资源密集型产品

C.技术密集型产品D.资本密集型产品

8.主张限制进口、奖励出口,以有利于本国生产厂商发展的政策是(D)

 A.重商主义政策B.贸易自由政策  C.进口导向政策D.保护贸易政策

9.主张通过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来刺激就业和经济增长的政策是(  D )

A.幼稚产业保护政策B.战略贸易政策C.自由贸易政策D.超保护贸易政策

10.国际贸易的基础是(A)

A.国际分工B.世界市场C.社会主义生产关系D.社会分工

11.主张“尽可能地多输出少输入,禁止货币出口”的理论是(B)

A.贸易差额论B.货币差额论C.幼稚产业保护论D.对外贸易乘数论

12.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认为,保护的最高期限是(C)

A.10年B.20年C.30D.40年

13.主张国际贸易中按照“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次劣”原则分工的学者是(D)

A.马歇尔B.俄林C.亚当?

斯密D.大卫?

李嘉图

14.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C)

A.跨国公司B.自然条件C.社会生产力D.上层建筑

15.在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国际分工主要出现在(C)

A.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C.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D.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

16.二战以后,国际分工格局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D)

A.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

C.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分工D.工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分工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根据西方的国际分工理论,一国应该出口本国( AD)

A.比较成本低的产品B.比较成本高的产品C.稀缺要素密集型产品

D.丰裕要素密集型产品E.绝对成本高的产品

2.根据西方的国际分工理论,一国应该进口本国(BCE)

 A.比较成本低的产品B.比较成本高的产品

 C.稀缺要素密集的产品D.丰裕要素密集的产品

 E.绝对成本高的产品

3.根据下表数据,正确的选项有(ACD)

生产每吨小麦的成本

(劳动人数/年)生产每万米布匹的成本

(劳动人数/年)

甲国22

乙国34

A.甲国的小麦生产有绝对优势B.甲国的小麦生产有相对优势

C.甲国的布匹生产有绝对优势D.甲国的布匹生产有相对优势

E.甲国的布匹生产与小麦生产都没有相对优势

4.根据下表数据,正确的选项有(ABC)

生产每吨小麦的成本(劳动人数/年)生产每万米布匹的成本(劳动人数/年)

甲国22

乙国13

A.甲国的小麦生产绝对成本低于乙国B.甲国的小麦生产相对成本低于乙国

C.甲国的布匹生产绝对成本低于乙国D.甲国的布匹生产相对成本低于乙国

E.甲国的布匹生产与小麦生产的绝对成本都高于乙国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的主要内容。

(各国应按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国际分工,然后再交换)

2.简述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的主要内容。

(各国应按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然后再进行交换)

3.简述要素禀赋论的主要结论。

(1)每个国家如果利用它的相对丰富的生产诸要系从事生产,就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2)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和直接基础是价格差别。

(3)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资源配置或生产要素储备比例上的差别。

(4)商品贸易的趋势是国际间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

4.简述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业内贸易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格鲁贝尔。

该理论认为,当代国际贸易中的分工格局,从产品结构上可分为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两大类。

产业间贸易,是指各国以不同的产业部门所生产的产品进行交换;产业内贸易,是指各国彼此交换同一产业部门所生产的产品,即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同时进口和出口同类产品以及同一产品的中间产品。

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同类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基础;自然条件的差异是造成产业内贸易的直接原因;获得规模效益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原因;经营发展水平的相似性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制约原因。

5.简述规模经营理论的主要内容。

该理论认为,二战后大量的贸易发生在具有相同生产要素的发达国家之间,用要素比例理论难以说明其原因。

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之所以能够获利,重要的原因在于规模经济。

所谓规模经济,就是对一家工厂或者一个产业投入增加一倍,而其产出会超过一倍,即长期平均总成本具有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

规模经济,可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包括工厂规模经济和企业规模经济,即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大于投入的增加,单位产品的成本下降,从而发挥了内部规模经济的效益;外部规模经济是产业规模经济,即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该产品的成本随之下降,经济效益提高,它与企业规模的大小无关。

6.简述需求偏好相似说的主要内容。

需求偏好相似说是瑞典经济学家塔芬?

林德提出的。

其主要内容如下:

(1)企业生产的决定因素不是成本而是需求和市场。

(2)出口市场形成是因为与国内市场有着相似优势。

(3)人均收入水平决定需求偏好和需求结构,而需求偏好和需求结构又决定贸易关系。

(4)进口国通常会成为下一个出口国。

7.简述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品生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两位教授刘易斯?

威尔士和雷蒙德?

弗农提出的。

主要内容是:

阶段产地特点贸易流向要素密集型

创新

阶段在本国开发新产品,并在国内投入生产。

在国内外没有竞争对手,创新企业垄断生产和销售。

出口到与创新国家收入水平相近的国家或地区。

技术密集型

成熟

阶段到水平相近的国家建立子公司,利用当地各种廉价资源,降低产品成本。

随着技术的成熟,国内出现竞争对手,国外出现仿制品,导致竞争增加。

当地生产、当地销售。

资本密集型

标准化

阶段选择生产成本最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从事产品生产。

技术和产品均已实现标准化,企业增多,竞争更加激烈,产品成本与价格日显重要。

创新国国内需求转向从国外进口。

劳动密集型

(非熟练型)

8.简述垄断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垄断优势理论,是由加拿大经济学家海默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主要是关于跨国公司依靠其特定的垄断优势拓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跨国公司理论。

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主要体现在:

(1)高水平的知识资产,如技术专利、管理才能、资本运作等;

(2)产品市场不完全的优势,如名牌商标、产品差异、营销技巧等;

(3)跨国公司内部与外部两种规模优势等。

所有这些优势的关键在于跨国公司有能力获得并长久保持竞争优势,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9.简述竞争优势的主要内容。

竞争优势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麦克?

波特提出,他的代表作是《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国家竞争优势实际上是企业和行业竞争优势的问题;一个国家应该使得本国的企业和行业在世界市场确立竞争地位;一国在国际市场中的优势主要来自于竞争优势而不是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包括:

(1)生产要素,包括基本因素和推进因素。

(2)需求状况,包括需求的时间差和规模差。

(3)相关行业。

(4)企业的策略和竞争。

企业的竞争战略主要包括产品开发竞争、制造工艺竞争、营销技巧竞争和要素成本竞争,但更重要的还是人才竞争。

(5)政府政策。

(6)机遇。

第二篇国际贸易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按照征税的目的,关税可分为(B)

A.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B.进口税、进口附加税

C.最惠国税、特惠税、普遍优惠税D.财政关税、保护关税

2.按照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关税可分为(B)

A.进口税、出口税和过境税局B.进口附加税、差价税、特惠税、普惠税

C.从量税、从价税、混合税和选择税D.财政关税、保护关税

3.由出口国家直接控制某些商品对特定国家出口的贸易限制行为称为(B)

A.绝对进口配额制B.绝对出口配额制

C.“自动”出口配额制D.“自动”进口配额制

4.进口关税是一种间接税,其税负最终由(C)承担。

A.进口商B.出口商C.消费者D.生产者

5.关税配额的含义是指(B)

A.对进口商品既有配额(超过配额,不许进口),又要征收进口关税

B.对关税配额内的进口商品征收低关税,对关税配额外的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

C.一国免税进出口的数量限额,超过限额的进出口要缴纳常规关税

D.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优惠限额,超过限额的不能享受优惠待遇

6.全球配额的含义是指( B )

A.世界贸易组织发放的配额B.一国不限定进口国别的配额

C.世界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制定的配额D.世界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制定的配额

7.普惠税是( B  )

A.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进口税收优惠

B.发达国家对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商品给予的税收优惠

C.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出口税收优惠

D.发达国家对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农产品给予的税收优惠

8.普惠制的主要原则之一“普遍的”,其含义是(D)

 A.发展中国家应对发达国家出口的初级产品给予普遍的优惠待遇

 B.发展中国家应对发达国家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优惠待遇

 C.发达国家应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初级产品给予普遍的优惠待遇

 D.发达国家应对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优惠待遇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非关税措施的特点包括(ABCDE)

A.更强的灵活性B.更具有效性C.更难以对付

D.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E.歧视性

2.保护贸易政策的形式包括(ACE)

A.进口关税B.出口关税C.出口补贴D.出口配额E.进口配额

3.按照倾销的具体目的和时间的不同,商品倾销形式包括(ABE)

A.偶然性倾销B.掠夺性倾销C.国家性倾销D.行业性倾销E.持续性倾销

4.按差别待遇和特定的实施情况划分,关税可以分为(ABCD)

A.进口附加税B.差价税C.特惠税D.普遍优惠税E.有效关税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非关税措施的主要类型。

主要有:

进口配额制、“自愿”出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技术性贸易壁垒、外汇管制、进口最低限价制和禁止进口、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国内税、进口和出口国家垄断、进口押金制、专断的海关估价制、进口商品征税的归类、心理壁垒、道德壁垒。

2.简述非关税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抑制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侵蚀开放式的多边贸易体制。

(2)非关税措施对进口国和出口国产生不同的影响。

(3)国际贸易中受非关税措施保护的商品越来越多,保护的程度越来越高。

(4)非关税措施使得发展中国家受害最为严重。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我国某服装产品的进口关税税率为20%,服装布料的进口关税税率为10%,面料在产品中的价值比为40%,试计算我国该服装的有效关税保护率。

(计算结果保留到整数位)

2.我国某型洗衣机的进口关税为10%,其原材料的进口关税为5%,进口原材料占国内生产的该型洗衣机价值的40%,试计算我国该型洗衣机的有效关税保护率。

(计算结果保留到整数位)

第9章地区经济一体化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经济一体化程度最低级、组织最松散的一种形式是(A)

A.优惠贸易安排B.自由贸易区C.经济同盟D.关税同盟

2.在成员国间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建立对非成员国的共同关税外,成员国间的生产要素也实现自由移动的是(C)(03-1)

A.自由贸易区B.关税同盟C.共同市场D.经济同盟

3.在下列经济一体化的各种形式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是(D)

A.共同市场B.关税同盟C.自由贸易区D.完全经济一体化

4.在自由贸易区内,各成员国之间( D  )

A.人员自由流动B.资金自由流动

C.对区外进口的关税统一D.商品自由流动

5.在关税同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成员对非成员实行统一的关税壁垒B.成员对非成员不实行统一的关税壁垒

C.成员间实施共同的经济政策D.成员与非成员间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6.在自由贸易区中(B)

 A.成员对非成员实行统一的关税壁垒  B.成员对非成员保持独立的关税壁垒

 C.成员间执行共同的经济政策  D.成员间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在贸易壁垒取消的程度方面,共同市场要求(ACD)

A.成员国间完全废除关税与数量限制B.成员国间完全废除经济政策方面的差异

C.成员国建立对非成员国的共同关税D.成员国之间生产要素实现自由流动

E.成员国间逐步废除社会政策方面的差异

2.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包括(ABCDE)

A.取得竞争效应B.获取规模经济C.刺激投资

D.提高要素的流动性E.加速经济增长

3.下列经济一体化形式中,各成员国对非成员国采取统一对外关税政策的有(BCDE)

A.自由贸易区B.关税同盟C.共同市场D.经济同盟E.完全经济一体化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贸易创造效应,是指当一国加入关税同盟后,一些原来在本国国内生产的产品现在可以被同盟内其他国家更低成本的进口产品所取代,使得资源能够更加有效和合理的使用,从而增加了社会福利。

贸易转移效应,是指原来可以从同盟外非成员国的更低成本的进口被同盟内成员国相对更高成本的进口所取代,导致消费者福利水平的降低。

五、论述题(本大题10分)

1.试论引进外资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影响。

2.试述如何改善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条件。

(1)贸易条件,作为一个“交换效率”指标,是衡量一国获取贸易利益空间大小的重要指标。

在传统贸易理论框架中,它被定义为一国出口与进口的交换比价,即随着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的数量。

(2)我国贸易条件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获得巨大发展,成为带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引擎”之一。

从表面上看,我国外贸形势喜人,特别是在出口商品结构实现转换升级,工业制成品占绝对比重的情况下,给人们造成一种假象,我国贸易条件大幅改善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相反,我国贸易条件出现了一种先升后降,总体趋于恶化的趋势。

  按进出口产品种类分,贸易条件包括初级产品贸易条件和制成品贸易条件,在出口商品结构中,若初级产品比重偏大,则总体贸易条件更多的体现初级产品贸易条件的特征;反之亦然。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虽然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有上升趋势,但总体上贸易条件还是随着制成品贸易条件的下滑而下降了。

(3)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主要原因

  ①我国外贸出口出现了增量不增价甚至跌价的现象。

  ②外商投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转移价格”策略的实施,直接导致了我国贸易条件的恶化。

  ③关税“虚保护”现象严重,关税水平“名不符实”,阻碍贸易条件的改善。

  ④各种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中介咨询机构建设不完善,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⑤我国政府在各种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的法律制定方面还处于滞后状态。

(4)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策略与建议

  ①深刻认识我国贸易条件的现状。

  ②努力寻找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的结合点,加强产业政策的引导功能,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一国贸易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国产业结构所决定的,出口竞争力高低最终也将取决于一国产业结构。

因而,结合我国要素禀赋状况、产业技术水平及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实现比较优势动态升级,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一,应继续发挥我国劳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第二,在技术引进的基础上,加强自主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使其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在科技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情况下,努力培育技术创新的环境,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并实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将是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重要一环。

其一,加快制度环境建设,特别是风险投资基金、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的建设,努力促进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走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相结合的道路。

其二,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基础上,促使企业成为市场创新的主体,而政府则致力于强化基础性研发、公共产品投入等。

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国门,参与世界分工协作,边干边学,适时实现产品技术更新,不断开发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拳头产品,以提高产品甚至是产品特定加工环节的竞争力。

其三,加快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充分发挥其竞争力强、技术更新快、运作效率高的特点优势,让它们尽快介入国有经济退出的经济领域和部门,尽快成长为能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新生力量。

其四,扩充完善产业链,强化基础工业力量,大力发展零部件加工工业,以降低对加工贸易中零部件进口的依赖性,从而降低大量中间产品高价进口对出口效益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提高对外贸易效率的同时,从整体上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为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造机会。

③完善人大立法,加强政府执法,健全市场经济中各种组织制度,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

第一,规范出口企业行为,避免出口企业的恶性价格竞争。

为此,我国政府应当在对产品价格不形成直接干预的条件下:

推动在反不正当竞争方面的立法,形成完善的法律体系。

在此基础上,通过提高我国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立法监督,规范外资企业行为,防止其实施“转移价格”策略而对我国贸易条件带来负面影响。

可以通过建立情报信息系统,收集世界市场价格、跨国公司资料,实施“比较定价”策略,以防其歪曲出口价格;还可以建立举报制度等。

大力推动各类企业包括外贸企业的兼并重组,组建实业集团,避免“小而全”、“大而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