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法本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汇编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2231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法本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电大法本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电大法本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电大法本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电大法本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电大法本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电大法本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电大法本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电大法本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电大法本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电大法本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法本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汇编文档格式.docx

《电大法本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汇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法本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汇编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大法本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汇编文档格式.docx

6.ABCD 

7.BC

8.BCD 

9.ABC 

10.ABCD

四、名词解释(每题6分,分30分)

1.质剂:

周朝时的买卖契约,买卖双方各执一半。

这种竹简分为长短两种,长(券)叫质,用来买卖奴隶或牛马等;

短(券)叫剂,用来买卖兵器或珍异物品。

2、六礼:

西周结婚的程序;

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币,请期,亲迎,后来封建社会基本上沿用西周的六礼制度。

3.五听:

审判官在审判活动中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五种方法,始于西周,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包括:

辞听,指听当事人陈述,理亏则语无伦次;

色听,指观察当事人表情,理亏则面红耳赤;

气听,指听当事人陈述时的呼吸,理亏则气喘;

耳听,指观察当事人的听觉反应,理亏则听觉失灵;

目听,指观察当事人眼睛,理亏则不敢正视。

4.《法经》:

由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制定。

它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

《法经》六篇,分别是盗、贼、囚、捕、杂、具。

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所以把盗、贼放在开头部分,而把相当于刑法总则的具律放在了篇尾。

5.以古非今罪:

秦朝设立的罪名,就是以过去的事例指责现实的各项政策和制度

五、案例分析

1.商纣争太子案

(1)在商代妻和妾区别是什么?

答:

妻妾的地位截然不同,二者处于极不平等的地位。

大多数妾是奴隶主贵族从女奴中强娶来的,还有的是通过“嫔嫁”(姐妹同嫁一夫)来的,即奴隶主贵族娶妻,往往同妻的随嫁女一同收为妾。

一妻多妾制是由于奴隶社会私有制决定嫡长子继承制,如果多妻就会造成王位混乱和争斗财产,影响奴隶阶级专政的统治秩序。

(2)嫡长子继承制的含义及意义。

嫡长子继承制就是王位和爵位由正妻所生的长子继承的制度。

此制度始于商朝末期,至西周初期正式确立。

嫡长子继承制决定了奴隶社会私有制下的一妻多妾制,如果在多妻的情况下,就会因争夺财产和王位产生混乱,乃至战乱。

嫡长子继承,可以避免在继承问题上发生争执,有利于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秩序。

2.车裂商秧案

(1)结合教材,简述商秧改革的主要内容

商鞅在秦国进行两次变法

第一次变法(公元前359)。

重点是打击奴隶主贵族的政治势力。

具体内容是:

一是整顿户籍,设立连坐法,防止隐匿坏人;

二是奖励告奸;

三是.奖励农业生产;

四是.奖励军功。

第二次变法(公元前350)。

重点是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

一是进一步强调分户居住;

二是取消分封制,普遍建立郡县制;

三是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四是统一度量衡制度。

商鞅变法意义,在于通过变法改革,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使得秦国国势日强,在战国“七雄”中跃居六国之首,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2)请叙述刑、法、律的概念。

在先秦时期,刑是处罚违法犯罪(甚至道德礼仪)的措施的规定,是国家法律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

在周朝,有所谓周公制礼,礼是行为规范,违反礼的规定要受刑的制裁。

在《周礼》中,刑只是法律当中的制裁手段。

法,是明辨是非,实现公正公平的规范。

用法代替刑和礼,体现了古人对法律的作用的认识。

“律”。

据《说文解字》的解释,“律,均布也”。

主要是强调法律的统一实施,是人人必须遵守的东西。

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答案

(第6—10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B 

2.C 

4.A 

5.C 

6.C 

7.D 

8.D 

9.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ABCD 

2.ABCD 

3.ABCD 

4.BCD 

6.ABCD

7.ABD 

8.ABC 

9.ABCD 

10.CD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亲亲得相首匿:

允许一定范围的亲属之间对于一定的犯罪可以隐匿。

汉律规定,卑幼匿尊亲长,不负刑事责任;

尊亲长首匿犯死罪的卑幼,虽应处刑,但可以请求减免,首匿犯一般罪的卑幼也不负刑事责任。

2.官当:

 中国封建社会指官员犯罪可用官品或爵位折抵徒刑和流刑的措施。

《北魏律》最先做此规定,隋律、唐律相继沿袭。

明、清律无此规定。

3.唐律疏议:

《唐律疏义》就是《永徽律疏》,它是我们研究唐律的范本,而且是我国封建法典的典范,中华法系的代表。

《永徽律疏》是唐高宗命长孙无忌等人根据《武德律》和《贞观律》编撰的法典,共十二篇,五百零二条,篇名依次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捕亡、断狱等,于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颁行。

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保存最完备的一部封建法典。

4.宋刑统:

宋太祖建隆四年编成《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简称《宋刑统》。

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

其条文只是《唐律疏议》的翻版,变化之处在于:

增加“折杖法”;

收集自唐末至宋初150年间的敕、令、格、式中的刑事规范209条附于律文之后;

篇目仍是12篇、502条,但在每篇下设有门,合计213门。

5.秋审:

秋审是清朝的一种由中央国家机关集体审判地方上报的死刑监候案件的制度,复审后根据案情从四种处理意见:

包括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祀中选择并报皇帝批准。

四、案例分析(每题10分,共20分)

1.缇萦上书救父。

(1)奴隶制五刑

奴隶制五刑:

即黥(墨)、劓、刖、宫、大辟。

墨刑是在罪犯面部或额上刻辞后涂以墨;

劓刑是割鼻;

刖刑即断足;

宫刑即男子割去生殖器,女子幽闭的刑罚;

大辟即死刑。

(2)分析汉文帝废除肉刑的原因。

这次刑制改革,经过文景两位皇帝,时间长达20多年,后世多认为是出于“悲怜”缇萦,体现文帝德政,但本质在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统治者既要惩罚犯罪者,又能使其保存劳动能力,以利于其统治。

同时,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稳定,社会矛盾缓和,是刑罚改重为轻的社会原因。

(3)汉初的立法指导思想。

 汉初至文景时期以黄老思想为主,并辅以法家思想为法治的指导思想。

汉初,由于秦朝的苛政和连年战争,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统治者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使人民得以休息生养,恢复和发展生产,以巩固刚刚建立的封建政权。

这时,刘邦总结秦亡的教训,作为借鉴。

刘邦手下陆贾根据黄老思想,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提出“道莫大于无为”。

当时统治阶级从皇帝到丞相无不尊崇黄老思想。

文景时期尤为显著。

无为而治的思想反映在立法指导思想上就是“轻徭薄赋”、“约法省刑”。

结果,出现了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的繁荣景象。

(4)秦汉的徒刑种类。

秦朝的徒刑:

  A.城旦、舂。

城旦,适用于男犯,即强制男犯白天修筑长城的一种徒刑。

舂,适用于女犯。

秦朝根据生理条件,对罪应城旦的女犯施以舂米以供刑徒口粮的劳役。

舂的刑期与城旦一样。

  B.鬼薪、白粲。

鬼薪,适用于男犯;

白粲,适用于女犯。

鬼薪是指强制男犯去山林砍柴以供宗庙祭祀之用。

白粲指强制女犯择米使正白,以供宗庙祭祀之用。

二者刑期皆为三年。

  C.司寇、作如司寇。

司寇,就是强制男犯到边远地区服劳役,主要从事防御外寇入侵,刑期为二年。

作如司寇,适用于女犯,相当于司寇,是指强制女犯服相当于防御外寇入侵的刑罚,刑期也为二年。

  D.罚作、复作。

“罚作,适用于男犯,指强制男犯到边远地区戍守,刑期为三个月到一年。

复作,适用于女犯。

就是强制女犯到官府服劳役。

罚作和复作是徒刑中最轻的,刑期为三个月到一年。

汉朝的徒刑基本是沿用秦朝:

A.髡钳城旦舂(5岁刑)。

B.完为城旦舂(4岁刑)。

C.鬼薪白粲(3岁刑)。

D.司寇和作如司寇(2岁刑)。

E.男罚作、妇女复作(1岁刑-3个月)。

F.“女徒顾山”。

(指是妇女犯罪判处鬼薪上山砍柴徒刑的,可以不亲自服役,每月花三百钱雇人代替。

2.长孙无忌带刀入宫案

(1)“八议”的内容

中国封建王朝规定的对八种人犯罪要上奏皇帝进行特别审议,以便对其减刑或免刑的一种制度。

“八议”是由《周礼"

秋官"

司寇》中“八辟”演变来的,曹魏制定魏律时将“八辟”改为“八议”,“八议”从魏律开始正式载入律典,成为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此后代相沿至明清律。

所谓“八议”,即议亲(皇亲国戚)、议故(皇帝故旧)、议贤(有封建德行的所谓贤臣)、议能(所谓大才能的大臣)、议功(对封建王朝有大功勋者)、议贵(高官显爵)、议勤(对封建统治有特殊勤劳者)、议宾(先朝君主的后代)。

这八类人犯罪,依法享有免刑或减刑的特权。

这是封建等级制在法律上的表现,并使之法典化。

(2)“十恶”的内容

北齐律的“重罪十条”至隋唐发展为“十恶”大罪,它是将危及封建国家根本利益的十种最严重的罪名,集中置于律首,以强调这十种犯罪是打击的主要对象。

加强对危害封建统治秩序行为的镇压;

所谓“十恶”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3)“八议”与“十恶”的关系。

“八议”是指八类人犯罪,依法享有免刑或减刑的特权,是封建贵族的特权,是封建等级制在法律上的表现。

在名例律中立下“十恶”专条,强调这十种罪行的严重性质。

犯“十恶”罪的人即使属于八议的范围,也不得享受议、请、减的照顾。

“八议”与“十恶”相辅相成,共同为封建统治服务的。

3.胡蓝之狱

(1)明初时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行政方面:

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加强皇帝的专制集权,在地方:

实行三司分权,废除行中书省,设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

大权统归中央。

在军事上建立卫所制度,设立五军都督府,

在法律上实行厂卫特务统治,

在科举上以八股取士,加强文化思想的控制。

(2)明初朱元璋的立法指导思想

明朝处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后期,为了维持政治、经济不遭受严重的破坏,君主专制统治更加强化,并发展到极端化的程序。

这一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确立的,对整个明朝的立法活动都有深刻的影响。

  一是重典治乱世。

具体体现在重典治吏和重典治民两方面。

朱元璋认为,国家的稳定,首先取决于封建国家能否实行对于各级官吏的有效管理。

他试图通过重典治吏,来达到更好的治民、治国,强化中央集权。

  二是礼刑并用。

朱元璋也从历史中意识到,一味强调镇压,仅靠严刑峻法,虽可以取得一时之效,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他主张礼法并用,将礼的预防犯罪的职能同法的镇压的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坚持严刑酷法,又强调德礼教化,儒法结合,礼刑并用。

三是加强法制宣传。

朱元璋将立法与法制宣传结合起来,要求老百姓知晓法律是如何规定的,用实际案例来教育老百姓。

(3)朱元璋重典治吏的措施

明朝从维护封建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严惩贪官污吏。

一是制定明《大诰》。

是朱元璋洪武18-20年间亲手制定的刑事特别法,兼有朱元璋对臣民的训诫,是朱元璋重典治乱世,特别是重典治吏的的主张、实践和措施。

《大诰》包括《御制大诰》、《御制大诰续编》、《御制大诰三编》、《御制大诰武臣》4篇,共236条。

内容是惩治贪官污吏的典型案例汇编。

二是采取严厉措施严惩贪官污吏。

《大明律》规定:

对受财枉法的所谓"

枉法赃"

,从严惩处,一贯以下杖七十,八十贯则绞;

对于监守自盗,不分首从,并赃论罪,满四十贯即处斩刑;

对于执行监察职务的"

风宪官"

御史,若犯贪污罪比其它官吏加重两等处刑。

  明《大诰》也侧重打击贪官污吏,且刑罚残酷,如有“剥皮实草”等。

(4)《大明律》严禁臣下结党的法律规定。

明朝统治者鉴于唐、宋两朝臣下结党、削弱皇权、分散统治力量的教训,在采取废除丞相制度,不准后宫与宦官干预朝政等一系列措施以外,《大明律》中还专设“奸党”条,规定:

“若在朝官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者,皆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

“若犯罪,律该处死,其大臣小官巧言谏免,暗邀人心者,”;

“若刑部及大小各衙门官吏不执行法律,听从上司主使,出入人罪者”等都构成奸党罪,要受到严厉惩治:

本人处死,妻子为奴,财产入官。

中国法制史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答案

(第11—14章)

1.清政府立宪举措及对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意义(20分)

清政府立宪举措:

1、考察西洋宪政

2、设立专职机构

3、改革官制

4、制定新法

5、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6、成立资政院和咨议局

7、颁布十九信条,实行君主立宪

意义:

直接从西方移植了一批近代化的法律。

加拿大beadworks公司就是根据年轻女性要充分展现自己个性的需求,将世界各地的珠类饰品汇集于“碧芝自制饰品店”内,由消费者自选、自组、自制,这样就能在每个消费者亲手制作、充分发挥她们的艺术想像力的基础上,创作出作品,达到展现个性的效果确立了宪法指导下诸法分立的近代化法律体系。

确立了民主宪政的发展趋势。

成功秘诀:

好市口+个性经营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所辖的“促进就业基金”,还专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担保,贷款最高上限达到5万元。

2.中华法系“诸法合体”是如何走向“诸法分立”的?

(20分)

以唐律为代表的中华法系在结构上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诸法合体、民刑不分”;

集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等内容于一体,用刑罚方法调整各种社会关系。

在这样的法律架构中,实体法和程序法完全融合,刑事法律规范异常发达,民事法律规范则处于从属地位,形成了“重刑轻民”的规范格局。

送人□有实用价值□装饰□清末变法修律导致中华法系走向解体。

从制定大清现行刑律开始,清政府分别制定了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草案、商律草案等实体法,又制定了刑事民事诉讼律草案等程序法以及宪法大纲等法律文件,随着修律过程中这些新的法典法规的出现,中国封建法律制度的传统格局开始被打破,延续几千年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

传统的中华法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法典的“诸法合体,以刑为主”体例被西方式的由多个部门法共同组成的体系所取代;

晚清政府新制定的法律,均参照了西方国家尤其是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结构模式,从而彻底改造了传统中华法系的法律结构。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清廷的法制改革不了了之。

但是,中国法制“诸法分立”的进程没有停止。

民国时期,中国法制“大陆法系化”的进一步发展,基本形成了“大陆法系化”的“六法全书”。

当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创业是件相当困难的事。

我们认为,在实行我们的创业计划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竞争对手,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制订相应竞争的策略。

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小店有自己独到的风格,价格优惠,服务热情周到,就一定能取得大多女孩的信任和喜爱。

新中国的法律体系有两大源头:

一是革命根据地法,二是苏联法。

革命根据地法一方面受苏联法律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当时国统区法律的影响。

不过前者是公开的,后者是潜在的。

苏联法的前身是作为大陆法系成员的俄国法;

国民党政府的法律则自清末以来一直以大陆法系为师,内容上虽然不断有变化,但形式、风格、组织、程序上自有难以逃脱的习性或胎记。

因此,新中国法的两个源头都是大陆法系的,而大陆法系的一个特点就是“诸法分立”。

3.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在法制建设上的建树。

南京临时政府法制建设建树颇多:

颁布革命法令。

(1)保障人权废除封建等级特权制度。

如解除“贱民”身分,禁止买卖人口;

提高女权;

取消官僚特权与革除官厅陋习。

(2)发扬“国魂”革除封建陋习。

禁烟禁赌;

劝禁缠足;

发布《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

(3)整饬吏治任人唯贤。

4、“体验化”消费建立了新型的司法制度。

(1)建立新型的司法机关。

为贯彻三权分立,实现司法独立的资产阶级法制原则,中央设“临时中央裁判所”,后改称“法院”;

地方审判机构称作“审判厅”,实行四级三审制。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干涉。

(2)改革审判制度。

仿效西方文明的审判方式,颁布《禁止刑讯文》、《禁止体罚文》,废除封建的刑讯体罚制度。

(3)采用律师制度。

为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草拟《律师法草案》,实行律师辩护制度、公审制度、陪审制度。

4.如何认识国民党的《六法全书》(20分)

我们熟练的掌握计算机应用,我们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些流行因素,还可以把自己小店里的商品拿到网上去卖,为我们小店提供了多种经营方式。

可参考《中国法制史学习指导》P167,说明六法是法律体系的通称。

从1928年到1936年,国民党政府集中进行频繁的立法,最终建立起“六法”体系,形成了南京国民政府法律制度的基干。

所谓《六法全书》简称《六法》,狭义是特指宪法、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广义是指上述六大法典及其它附属法规和判例解释例,亦即整个法律体系的通称。

就其内容而言,除搬用资产阶级的一些法律原则外,也继承了清末和北洋政府具有封建性的法律传统。

国民党政府的《六法全书》是封建主义法律、资本主义法律和法西斯法律的混合体,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

其进步之处在于,它延续了自清末以来的法律改革,进一步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法律制度引进我国,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予以发展,从而把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法律制度的建设推向最为完备的阶段。

调研课题:

5.共产党领导下的宪法性文件和土地立法内容

1、荣晓华、孙喜林《消费者行为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宪法性文件主要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人权条例》。

(1)价格低土地立法主要有:

《井冈山土地法》;

《兴国土地法》;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

五四指示”,《中国土地法大纲》。

主要内容可参考《中国法制史学习指导》P185-1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