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册教案1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2656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册教案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10册教案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10册教案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10册教案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10册教案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10册教案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10册教案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10册教案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10册教案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10册教案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10册教案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10册教案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10册教案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10册教案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10册教案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10册教案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10册教案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10册教案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10册教案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10册教案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册教案1Word文件下载.docx

《10册教案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册教案1Word文件下载.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册教案1Word文件下载.docx

  6、问:

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

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7、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8、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

  9、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

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

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自己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4、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6、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指导用用“增添、”“偶尔”造句。

  1、理解词义——说说“增添、”“偶尔”的近义词。

  2、指名造句。

评议。

  3、书面练习造句。

  六、布置作业。

  《基础训练》一——四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2、3、4自然段,运用“单元提示”中的方法读懂长句;

背诵第4自然段。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

(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

  

(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

(再读句子“黄绿眉眼”指的就是柳芽)

  (3)作者为什么把柳芽比作“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睁开的眼睛)

  3、学习第三句句子。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

指名同学读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

  师:

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是怎样形成的?

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赶集”?

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古人说:

“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5)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

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板书:

斜、掠过、唧)

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

(学生练读)

  8、师:

“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小圆晕”是什么?

想过吗?

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

“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

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

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

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

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

我们接着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

(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

”“这”指的是什么?

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

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

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

(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6、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7、从课文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

这一自然段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

(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自然段,再自己细细体会。

  10、看图试背。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基础训练》五——八题

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

3、词两首

第一课时

1、学习古诗《忆江南》,熟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步骤:

一、出示课题,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

词两首2、今天,我们学习第一首《忆江南》3、简介作者(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白居易(772——846):

唐代诗人。

今陕西渭南县人,幼年时因战乱避难江南,比较接近劳动人民,了解他们的痛苦生活。

他的诗歌反映现实生活,语言平易通俗。

4、讨论词和古诗有什么区别,结合本课的学习查阅资料解决。

  二、正音正字,朗读诗歌

  1、小组学习,正音正字,注意总结自学方法。

谙an

  1、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

个人自由朗读。

同桌同学互读互帮。

自由结合齐读。

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三、理解词句的意思。

1、小组讨论以下词语的意思:

《忆江南》旧曾谙:

过去曾经熟悉。

谙:

熟悉。

江花:

江边的花。

绿如蓝:

碧绿如蓝草。

蓝:

一种可以从叶子里提取青蓝色染料的草。

2、小组讨论词句的意思。

诗句大意:

江南好!

我所熟悉的风景是多么美好。

朝阳和江边的鲜花火一样相互映照。

春天的江水清澈明净碧如蓝草。

怎不令人心醉?

又怎能使人忘怀?

  四、品味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思考:

    1、《忆江南》这首词哪些地方是根据江南的特点来写?

写出了一幅什么景象?

最后一句改成陈述句。

好不好?

为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交流,总结朗读方法。

用江上的朝日和江边的鲜花作衬托,形象鲜明,写江花用红胜火不仅有色彩,而且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1、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1、学习《渔歌子》,熟读古诗,了解大意。

2、体会诗中意境。

词两首2、今天,我们学习第二首《渔歌子》3、简介作者(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张志和(730——846)唐代诗人,今浙江金华人。

曾在朝廷做过官,后来出家当了和尚,常在太湖附近流浪。

他的作品大多描写自己的闲居生活。

1、小组学习,正音正字,注意总结自学方法。

西塞sai鳜鱼gui箬笠ruoli蓑衣suo

2、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

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三、理解词句的意思。

  1、小组讨论以下词语的意思:

鳜鱼:

又叫桂鱼,肉味鲜美。

不须归:

不必回去

  2、小组讨论词句的意思。

西塞山前白鹭展翅飞翔。

桃花红,流水碧绿,鳜鱼正肥美。

头顶青箬笠,身披绿蓑衣。

斜风细雨迎面吹来,钓鱼的人不想回家。

    思考:

1、《渔歌子》中的“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原因。

讨论总结:

词人完全融于大自然,沉醉于无限的诗情画意之中,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因此“斜风细雨不须归”。

3、词中描写的是作者过着隐居闲散的生活,所看到的美妙无比的春光。

   1、背诵古诗。

   2、练习。

青海

青青海

陆空青4、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教学目的:

  1、阅读课文,感受青海湖的粗犷、自然而质朴的美。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的方法,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

  3、激发学生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1、阅读课文,感受青海湖的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法朗读感悟法自主性学习法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导语:

我国地域辽阔,有无数的名胜美景。

在我国青藏高原的青海省东北部有一处令人向往的湖泊——青海湖。

齐读课题《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找出文中与题目照应的句子。

理解“梦幻”。

(因为青海湖美,作者欣赏过后,有如在梦境中的感受。

2、默读交流,文中分几个方面表现青海湖的美。

3、师生交流板书:

湖水清,环境美,鸟多。

4、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段落,写出段意。

  三、熟读课文,质疑问难。

1、通读全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

2、师生互相交流解答问题。

  四、小结。

师:

我们了解到作者从三个方面来介绍青海湖的美。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青海湖是祖国大地上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一个咸水湖。

它四面环山,景色奇特。

这节课我们去领略青海湖的风光。

  二、学习全文,想象品味。

   1、分组研读,协作讨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组织小组学习,要求找到有关句子。

读读想想,从那些描写中读到了美?

师巡回指导,随机参与学生的讨论。

  2、课堂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3、朗读体味,想象描画。

(1)学生再次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描写青海湖美的句子,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A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看谁读得最美。

B学生自主选择,自由读给全班听,师生评议。

(2)一小组为单位共同描绘一张青海湖的风景画,要求画出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处景色。

A学生自己作画。

B展示作品,并配以解说词。

(3)欣赏青海湖风光录象。

  三、总结升华,迁移增效。

  1、假如你正面对青海湖,你会对它说什么?

   2、作者写青海湖美,表达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4、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湖 水 蓝

                      环 境 美

                 青海湖  鸟(世界)  如梦境

                      鱼(天堂)

积 积累运用一

  一、读一读,背一背

   1、读对:

查字典,读准字音。

   2、读懂:

问题

     哪些是写景物的词,哪些是写心理感受的词。

     描写景物的词,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什么景物。

联系实际,如在哪篇课外读物或收看天气预报,看电视节目,看风景区介绍等理解词义和用法。

   3、学生讨论后读熟,读懂意思。

   4、背一背:

个人背,小组互背(次序可变动,背对背全即可。

  二、阅读:

中华龙

   1、思考、:

为什么称这块雨花石为“中华龙”?

     你是怎么读懂的?

   2、自由读,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点拨、指导归纳。

     因为这块奇石上有龙的形象,而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称这块雨花石为“中华龙”。

     阅读方法:

围绕文章题目,分析出内容要点,概括总结。

  三、巩固练习

    小组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龙的词语、故事、诗歌。

  四、作业

    默写读读背背中的词语。

                第二、三课时

  一、口语交际

   1、读读写例话“口语交际”,读懂要求交流的内容和注意的问题。

    ⑴自由读,用序号标出各项。

    ⑵指名回答。

     内容:

观察到春天的景物;

对春天的感受。

     注意:

说出春天景物的特点;

说出自己的发现——自己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总之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从别的文章中搬来的;

表达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

    ⑶小组交流,人人发言,共同评议。

    ⑷全班交流评议。

    ⑸引导启发学生参考。

(联系学过的课文《燕子》)    要求:

通过口语交际,同学们交流了对春天的感受。

大家对春天的景物又有了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请把这些发现、体会写下来。

要表达真情实感,注意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过程:

    口语交际为学生习作作了充分准备。

学生感到好写,有内容可写。

    动笔前,提示学生注意下列三点:

     1、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2、要表达真情实感。

     3、注意把句子写通顺,不要写错别字。

5、白杨

教学目标

   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初步培养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了解问句的三种类型。

   4、初步培养学生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教学要点

  提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学生字新词,学习第1段。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揭题读题。

你见过的白杨是长在什么地方的?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的白杨是长在戈壁滩的(简介大戈壁)2、设置悬念。

课文围绕白杨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呢?

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搞清它。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按要求自学课文。

(1)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一想: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划出不懂的地方。

  2、检查自学情况。

  (1)先指名几个同学说说写了一件什么事。

再进行归纳:

爸爸和他的孩子们在去新疆的列车上谈论白杨的事。

(2)生字新词的检查,重点放在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

如“浑黄一体”,可联系前面的“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清晰”来理解。

(3)指名读课文,及时进行讲评。

三、学习第一段。

 1、第1自然段:

这一段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环境?

你是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

 2、第2、3自然段:

这是一个“自问自答”从哪儿可以看出白杨树很多?

“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指的是什么?

3、用“虽然--但是--”来说说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例:

虽然环境十分恶劣,但是白杨树长得高大挺拔。

)4、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四、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4。

 

  学习“学习提示”;

读懂第2、3段,总结全文,。

一、听写词语(课后习题4)

  二、学习“学习提示”。

(1)默读“学习提示”:

它告诉我们读懂句子里含着的意思的方法是什么?

(2)强化对方法的理解:

这种方法分成哪两个步骤来进行?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

(1)“一位旅客”和“卫士”各指的是谁?

你是怎么知道的?

2)从哥哥和小妹妹的谈话中可以看出白杨外形特点是什么?

(3)从字面上看。

爸爸介绍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

2、交流自学情况,及时给予评价。

3、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完成课后习题2。

4、朗读指导。

  四、学习第三段。

1、作者连用了几个“只晓得”?

把它们划出来。

并认真读这些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现在孩子们认识到了白杨的哪些优秀品质?

3、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从字面上看是讲什么的?

联系上下文想它所含着的意思是什么?

  五、总结全文。

1、课文中的爸爸是怎么样的人?

2、你认为作者哪些地方写得好?

(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3、交流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

  六、课堂作业。

   1、填空。

     在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中,“一棵高大的白杨树”实际上指的是( );

“几棵小树”指是( );

“风沙”指的是( )。

   2、完成课后练习。

6、桃花心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能力培养点 1、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悟到作者接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的心理。

  (四)美育渗透点:

使学生感受到人生之美在于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在于学会自立、自强。

   三、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含的深刻道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启读,激趣质疑引入文

  1.教师动情地讲述《一个大学生的故事》。

同学们,当你有那么一天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刻,你会是什么心情?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

高兴、激动、兴奋……)是啊!

的确是一个令人无比激动的时刻,然而有这样一位大哥哥,在接到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却忧心重重,不知所措。

(学生露出疑惑不解的神情)他是个从小失去父母的孤儿,姐姐为了照顾他,辍学工作,赚钱供他上学,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呵护得无可挑剔,从小到大十几年不让他干任何家务活,只要求他努力学习。

读到高三毕业,他连自己的袜子都不会洗,方便面都不会煮,更不愿与人交流,正常必要的人际交往都很少很少,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无奈,又喜又忧的姐姐只好陪他一起去大学报到,但学校不允许这种情况的陪读,姐姐千叮咛万嘱咐后担心地离开了。

他坚持不到3天便哭着打电话要姐姐来接他。

因为他根本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除了埋头学习,他一切都不会做。

结局是遗憾而又令人无奈的,他退学了,与已经实现的大学梦想做了最后的告别。

  2.请学生自由发言。

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你有些什么想法?

  3.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位可悲的大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结局?

是他的错?

是爱他的姐姐的错?

还是谁的错?

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桃花心木》那里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整体感知观其貌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要求:

字字入目,做到三不:

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3.教师请举手最快的前十名同学串读课文。

   (师生共同正音,并对他们积极读书的态度予以表扬。

  

一、精读,潜心会文领其意

  1.教师:

同学们,读书只做到正确流利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把书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味、读出神,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达到这样的要求,那么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2.再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反馈学生画出的句子及不懂的地方。

4.抓住重点句段,感悟育人真谛。

学习12、13自然段。

①指名读。

想一想:

这两段主要讲什么?

②逐句品读。

引导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并相机指导朗读。

(学生之间互动竞争,进行朗读比赛。

)③全班交流自己从读中体会到了什么?

④教师小结。

 学习14自然段。

①投影出示此段课文,全班齐读。

②自由朗读,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

③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理解: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④学生自悟,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15、16自然段①愿意读的同学一起读。

 ②小组讨论:

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

 ③全班交流。

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议。

  二、展读,联系实际话育人

   1.分角色表演,种树人与“我”之间的交流。

①同桌组合练习。

②推荐上台表演。

注意人物的身份、语气、可以自由发挥。

   2.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

   3.教师小结:

    同学们,成长为一棵抵御风雪,顽强生存的参天大树的确要付诸于不懈的努力。

在挫折与逆境中锻炼、成长,才是我们应该走的成才之路。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7、乌塔

学生视角:

   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