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问题思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52845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问题思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问题思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问题思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问题思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问题思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问题思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问题思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问题思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问题思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问题思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问题思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问题思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问题思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问题思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问题思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问题思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问题思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问题思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问题思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问题思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问题思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问题思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问题思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Word文件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问题思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Word文件下载.docx

暴政

对后朝影响

为继之而来的西汉王朝提供了借鉴,西汉初期实行宽松政策,出现“文景之治”及汉武帝大一统的盛世局面

为继之而来的唐朝提供了借鉴,唐朝初期的几位君主励精图治,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P8)材料研读: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他还引用古人的话: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什么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

唐太宗经历过隋末农民战争,他认识到农民反抗是由赋役繁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引起的,只有轻傜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才能巩固统治。

因此,他明确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

(P8)问题思考:

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你认为从哪些方面能体现出来?

政治上,明确中央和地方职权范围,提高行政效率,严格考查官吏;

法律上,减省刑罚;

经济上,减轻农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P10)课后活动:

1.阅读史料并回答问题。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

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

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

——杜佑《通典》卷七

材料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

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向外的门几个月不关闭,米价便宜,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

唐太宗精心治理国家,勤于政事,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改革弊政,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农业生产。

因此,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状况。

2.诗歌赏析。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说一说:

诗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

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对比

皇帝

内容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政治

完善三省六部制;

减省刑罚

抑制旧士族,打击敌对官僚贵族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经济

减轻人民劳役负担;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措施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用人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重用贤能;

重视官吏考核

形成局面

“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3课盛唐气象

(P12)材料研读:

据记载,筒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使用筒车的好处是什么?

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P17)课后活动:

1.阅读下引史料并回答问题。

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舸(音葛)巨舰,千舳(音竹)万艘,贸易往还,昧旦永日。

——《旧唐书·

崔融传》

这则材料反映出了什么样的景况?

水路运输发达,港口码头往来船舶众多,商品交流繁盛。

2.诗歌赏析。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王建《凉州行》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音技)进胡音务胡乐。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元稹《法曲》

回答问题:

(1)诗句中的“蕃”“胡”,指的是什么?

“蕃”是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

“胡”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称呼。

(2)上引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

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耕作技术,种植谷物,同时少数民族的音乐、饮食、服装、骑马等也在唐代广为流传,各民族相互影响、不断交融,共同发展。

3.举办唐诗朗诵会。

可分成两组,一组朗诵歌颂自然风光的诗篇,一组朗诵反映社会生活和亲情的诗篇。

4.略。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P21)问题思考:

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是如何面对重重困难的?

鉴真东渡,前后6次,用了12年,困难重重,但他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终于成功。

玄奘西行路途遥远,他不畏艰险,历经磨难,为追求真理,坚忍不拔,意志坚定。

(P22)课后活动:

1.日本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

它们的创制,与汉字有直接关系。

请查找相关资料,加以说明。

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

唐朝时,随遣唐使来华的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同时,日文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2.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

这些文物反映出了什么?

大食人俑东罗马金币非洲黑人俑

大食人俑、东罗马金币、非洲黑人俑等文物反映了唐朝与阿拉伯、欧洲和非洲都有交往。

唐朝对日本的影响

学习内容

唐朝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制度

学习唐朝制度,进行大化革新

教育

设立大学,完善学制

建筑

日本的都城平城京仿照唐朝长安城

文化

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

生活习俗

饮食、服饰、茶道等;

端阳节、七巧祭、中元节、重阳节登高等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P24)材料研读:

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四邻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之句。

这场战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

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尤其是广大北方地区田地荒芜,十室九空;

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P26)课后活动:

1.下列各项,哪些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

请在□内画√。

☑皇帝荒废朝政□发生严重灾荒□杨贵妃得宠☑节度使权力膨胀

□农民负担过重☑军队战斗力薄弱

2.黄巢在青年时代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诗:

待到来年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作者在诗中抒发了什么样的愿望?

这首诗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画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北宋的统治

(P30)材料研读:

《宋志·

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通判的职权涉及地方一切行政与司法事务,知州发布的各项官文需要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

可见,通判的作用是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行为实行监督。

(P31)材料研读: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

当时有谚语曰: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北宋为加强中集权,采取了一系列削夺武将兵权、抑制武将地位的措施,武将们不仅平日不受重视,而且带兵打仗都处处受到掣肘,感觉到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发出这样的感叹。

社会上,人们看到武将不仅地位降低,而且打仗也是败多胜少,因此不再以从军为荣。

(P32)课后活动:

1.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

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权”指的是节度使的行政权力。

宋太祖委派文官担任地方的州县长官,从而剥夺了节度使的行政权力。

“钱”指的是地方财权,即原来节度使在地方收取税赋的权力。

宋太祖下令予以取消,除各州留一部分作为地方必要支出外,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后来又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兵”指的是节度使的兵权。

宋太祖通过各种途径解除节度使的兵权,并且对军队进行改编,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得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中央设枢密院掌握军队的调动、训练和供给之权。

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

文臣掌握国家的军事大权。

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

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

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宋太祖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目的

措施

影响

军事方面

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禁军分内外驻屯,将领经常调换;

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在中央设枢密院掌握军队的调动权

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但是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在中央

削弱宰相的权力

由政事堂、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民政、军政和财政大权

实现了民、军、财权的分立,加强了皇权,但也造成了机构的臃肿

在地方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分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实行轮换制;

设立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力;

设转运使收缴地方官的财税权

加强了中央集权,也造成了地方官僚机构的臃肿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P36)课后活动:

1.澶渊之盟后,朝中大臣排挤寇准,寇准被罢去相职。

当时京城里流传着民谣:

“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

这首民谣反映出民众的什么愿望?

面对辽国的大举入侵,寇准力促宋真宗御驾亲征,从而打败辽军,使中原百姓免遭生灵涂炭。

此外,寇准一生为官40余年,举荐贤能,扶正祛邪,不徇私情,深得民心。

此歌谣反映了民众对他的景仰与爱戴。

2.议一议:

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合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影响?

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使北宋与辽、西夏之间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

对社会经济而言,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破坏,促进了我国偏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对民众生活而言,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

另一方面,使边境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政权并立的形势

政权名称

民族

建国时间

建立者

都城

辽(契丹)

契丹族

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

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

北宋

汉族

960年

赵匡胤

东京(今河南开封)

西夏

党项族

11世纪前期

元昊

兴庆(今宁夏银川)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P40)问题思考:

岳飞的抗金事迹,数百年来一直被民众传颂,人们将他视为民族英雄。

人们为什么尊崇和怀念岳飞?

数百年来,民众一直传颂岳飞抗金的事迹,将他视为民族英雄,这是因为他精忠报国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

抗金斗争中,他率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是当时抗金力量的中坚;

岳飞和岳家军抗击金兵南下,为南方地区创造了相对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让南方人民免受战争灾难,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维护了南宋人民的利益。

因此,数百年来,岳飞能够得到人们的尊崇和怀念。

(P40)课后活动:

1.组织一场故事会,讲讲有关岳飞的故事。

略。

2.下面是南宋诗人林升写的《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当汴州。

这首诗是怎样描写南宋偏安的?

这首诗的前两句,从空间和时间的无限,写尽杭州的山水楼台之美和歌舞升平的景象。

“几时休”三个字,责问统治者:

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

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事业何时才能着手?

“暖风”语意双关,既是温暖的自然风,也是纸醉金迷的靡靡之风。

末句“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经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了故都汴州。

整首诗描写了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不思抵御外族侵扰,过着苟且偷安、粉饰太平的日子。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P44)问题思考:

商业贸易的兴盛对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社会生产方面:

商业贸易是商品交换的表现形式,是联系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

它的兴盛将有利于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交换,推动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从而激活社会经济的发展。

社会生活方面:

商业贸易使社会上的产品种类更多,生活方式也更加丰富,经济收入得到提高,从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P46)课后活动:

材料一:

《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北宋首都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材料二:

《梦梁录》卷十三记载南宋首都临安“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根据材料,说一说宋朝大都市商业繁荣的景象。

材料一反映出北宋都城开封店铺林立,商家实力雄厚,交易量大。

材料二反映出南宋都城临安商业范围广,店铺遍及大街小巷,有一定的规模,商品种类繁多。

2.探讨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及它的作用。

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便于携带。

作用:

有利于商品的流通。

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类别

发展成就

发展集中的区域

农业

粮食作物

南方水稻产量居粮食作物首位,复种技术得到推广

苏州、湖州等

经济作物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推进

福建、成都平原等

手工业

纺织业

丝织业南方胜过北方;

棉纺织工具的改进和棉纺织品品种的增加

四川、江浙、海南岛

制瓷业

众多名窑;

瓷都;

南宋制瓷业中心

江西、江南地区

造船业

造船业世界领先;

世界最早的船坞

广州、泉州、明州

商业

都市商贸

大规模的都市;

街市、早市、夜市、草市、市镇的出现

杭州

海外贸易

大商港;

对外贸易范围扩大;

外贸收入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广州、泉州

货币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四川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P49)问题思考:

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与文化,这对他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建议,推行中原地区的各种制度与文化,一方面取得了汉族地主阶级对元政权的认可支持,有利于蒙古政权的封建化与民族交融;

另一方面有利于安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增强元朝军队实力,为元朝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P50)课后活动:

1.在蒙古族的历史文献《蒙古秘史》中,对12世纪的蒙古草原有这样的描述:

有星的天旋转着,

众百姓反了,

不进自己的卧内,

互相抢掠财物。

有草皮的地翻转着,

全部百姓反了,

不卧自己被儿里,

互相攻打。

这一描述反映了蒙古草原上的什么局面?

这一局面后来是怎样改变的呢?

这一描述,反映了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

这种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他们渴望摆脱战乱,结束分裂,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铁木真即后来的成吉思汗,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组织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的战争,实现了蒙古的统一,并在1206年建立起蒙古政权,结束了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将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忽必烈继承汗位

南宋灭亡

蒙古灭金

元朝建立

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

西夏灭亡

按先后顺序排列:

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西夏灭亡、蒙古灭金、忽必烈继承汗位、元朝建立、南宋灭亡。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P52)问题思考:

阅读元朝疆域图。

与汉唐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的疆域有什么拓展?

元朝的疆域大大超过了汉唐时期。

与汉唐疆域相比,今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P53)问题思考:

元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理,在中国的国家发展和民族关系发展史上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使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P53)课后活动:

1.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一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结束了唐末以来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为以后各朝代保持统一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体确定了中国后来疆域的轮廓;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想一想:

今天中国的省,从建制到名称上与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什么关系?

今天中国的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域,其建制和名称都来源于元朝的行省制度。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

(P58)课后活动:

1.宋代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

这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有何关系?

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贸易繁荣,为丰富多彩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同时,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社会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以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要求,这是市井文化生活滋长的内在动力。

2.说一说你所知道的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的词作名篇。

苏轼:

《念如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等;

李清照:

《一剪梅》《声声慢》《醉花阴》等;

辛弃疾: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等。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P61)材料研读:

朱彧(音玉)在1119年写成《萍州可谈》一书,书中写道: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这是世界航海史上使用指南针航海的最早记录。

指南针用于航海有什么好处?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P62)材料研读: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

地理志》

元朝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驿站的普遍设置,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推动了国内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

(P64)课后活动:

1.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第1卷第13章中写到:

“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

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

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根据培根的评述,说一说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重要贡献。

活字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

火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促使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2.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

铺卒在接到紧急文书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接收地。

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400里。

急递铺的方式,类似于今天邮政中的什么措施?

特快专递。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P67)问题思考:

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

通过分散中央和地方的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强了皇权。

(P68)材料研读: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为告诫后代,不得设立丞相。

目的是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P69)课后活动:

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

利:

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形成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弊:

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没有独立性;

不能广泛吸纳建议,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偏颇决策,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明朝改革科举考试,导致教学内容单一,考试形式刻板,从而扼杀了创造性,不利于教育的发展;

明朝改革科举考试,也使许多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培养出来的“人才”多是严守规矩和读死书、死读书之人,不利于选贤任能。

因此,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明朝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中央

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地方

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分散行省的权力,巩固皇权

明朝科举制度的变化

表现

内容

题目来自“四书”“五经”;

解答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体裁

八股文

通过科举得到的“人才”,大多是严守规矩和读死书、死读书之人,不利于选贤任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