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中学文化常识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3554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5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中学文化常识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中学文化常识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中学文化常识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中学文化常识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中学文化常识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中学文化常识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中学文化常识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中学文化常识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中学文化常识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中学文化常识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中学文化常识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中学文化常识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中学文化常识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中学文化常识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中学文化常识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中学文化常识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中学文化常识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中学文化常识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中学文化常识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中学文化常识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中学文化常识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

《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中学文化常识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中学文化常识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中学文化常识专项练习Word文件下载.docx

“是日更定矣”中的“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我国古代的年龄大都有特殊的称谓,例如男子二十岁称“弱冠”,三十岁称“而立”,四十岁称“知命”。

4.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成语“教学相长”“宁静致远”“三顾茅庐”分别出自《礼记》、诸葛亮的《诫子书》、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儒家经典《论语》。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里经常使用比、兴手法。

比,即比喻;

光,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古人讲究礼节,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用敬称,如“令郎”“家君”“贤弟”,对自己一方则用谦辞,如“尊君”“舍妹”“小儿”等。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我的叔叔于勒》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其代表作是《羊脂球》,他与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

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马说》《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轼,他们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谥号,是古代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事迹和品德给予的称号。

如欧阳修被称为“欧阳文忠公”,韩愈被称为“昌黎先生”。

《傅雷家书》中,傅雷以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对儿子在做人和生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引导,表现出他对儿子深切的关爱之情。

6.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平凡的世界》是路瑶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全景式地表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城乡社会生活,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威尼斯商人》是法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

《讲故事的人》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我国作家莫言的一篇演讲词,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叔向贺贫》选自《国语﹒晋语》。

《国语》传为春秋时左丘明著,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君臣言论为主。

《国语》与《战国策》同属国别体史书。

《卖炭翁》、《观刈麦》《钱塘湖春行》都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成语“刮目相看”“淡泊明志”“门庭若市”分别出自《孙权劝学》《诫子书》和《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三篇课文。

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给地方命名。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阳”,据此,河阳可能位于黄河的南面。

铭是古代一种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陈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史书体例多样,有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编年体,如《左传》;

以人物传记为中心反映历史事件的纪传体,如《史记》等。

8.罗家伦在《学问和智慧》里写道:

“有智慧的人……纵然研究一个极小的问题,也能探骊得珠,找到核心所在;

其问题虽小,而其映射的范围,却往往甚大。

”请参与下面一些小问题的探究活动,尝试开启自己的智慧之门。

(1)

【诗歌里的“智慧”】唐宋诗词中,常常写到各种自然景物。

透过这些景物,我们常常可以了解到大自然的一些规律。

下面两句诗,都反映了一定的物候现象,请探究形成这种物候现象的原因。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

【经典里的“智慧”】朱光潜先生说,读小说不能仅仅读故事,更要通过感悟、品味、欣赏,读出故事背后的诗意。

这诗意就是对社会与人生深刻而独到的发现和认识。

《格列佛游记》第三章描写了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作者这样设计的用意是什么呢?

(3)

【生活里的“智慧”】现代社会,广告无处不在。

有些广告,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也有一些广告,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

下面是部分产品的广告,这类广告在设计上有何共同点?

反映了商品广告中在汉字使用上的什么问题?

请谈谈你对这类广告创意的看法。

衣衣不舍——某洗衣店广告 

步步糕升——某蛋糕广告

油备无患——某风油精广告 

万室具备——某房产公司广告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如韩愈,字退之;

别号往往是自取的,表明个人的情趣,如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登飞来峰》这几篇作品的作者都被列入了“唐宋八大家”之中。

清代是我国小说发展的鼎盛时期,如有以三国纷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三国演义》,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有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红楼梦》。

菲利普夫妇和胡屠户分别是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和《范进中举》中的人物,他们虽然国别和时代不同,但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的特点。

10.班级正在展“勇于担当,兼济天下”的主题活动,根据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观点论述】活动中,同学们观看了央视播放的纪录片《天国工匠》第八集“大任担当”。

本集介绍了三位大国工匠:

焊接火箭发动机的高级技师高风林、拼接兵马俑的文物修复师马字、手工打造飞机弧线的高级钣金工王伟。

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担起了国之重任,

但也都为此在时间、精力等方面做出了牺牲。

观影结束后,“如何看待责任担当”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请围绕话题,发表议论,写观点、理由及结论。

(80字以内)。

【故事链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上图专我国古代一位在国难面前勇于担当的历史人物有关。

请根据提示,简要叙写这个故事。

(60字以内)

【对联续写】下面有两副未完成的对联,请选择其中的一副,围绕活动丰题,续写下联。

①上联:

能文能武迎挑战

②上联:

苏武牧羊不辱臣子使命

11.中秋将至,我校九年级举办以“月到中秋分外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从以下选项中选出两项月亮的别称。

( 

A.太白

B.启明

C.婵娟

D.玉盘

E.金乌

(2)自古以来,与中秋有关的神话传说很多,请分别说出以下诗句与哪个神话传说有关。

①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晏殊《中秋月》

②友声相唤出河津,伐桂丁丁向月轮。

——汤显祖《送杨吉父伍念父乡试》

(3)中秋之夜与家人团聚,你会设计一项什么活动来度过佳节呢?

请写出活动名称并说明理由。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酒是激发创作灵感的源泉,酒是(cuī)生诗文书法的(jià

o)母。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yuá

n),留下了许多(guīlì

)诗篇与书法珍品。

②酒中有少年意气,王维诗句“①_______________,系马高楼垂柳边”,描写了少年游侠慷慨激昂,畅饮豪谈的情态;

酒中有中年旷达,欧阳修谪居滁州,饮少辄辞,“②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表现了他寄情山水,忘怀宠辱的洒脱。

③酒中有生活美景,孟浩然与老友闲话农事,“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满轻松惬意;

酒中有浪漫想象,李白呼月伴影,“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排遣内心寂寞;

酒中有报国雄心,辛弃疾拔剑细看,“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渴望重回沙场。

④酒中还有书法佳话。

晋代王義之兰亭聚会,乘酒兴作《兰亭集序》,笔法道劲稳健,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唐代张旭豪饮之后,挥毫落纸,字如龙蛇飞走,人称“草圣”。

(1)根据拼音写出第①段中相应的汉字或词语。

cuī

jià

o

yuá

n

guīlì

________生

________母

不解之________

(2)根据提示,默写②—③段中的名句。

(3)根据第④段内容,下面书法作品中属王義之行书的是________,属张旭草书的是________

A.

B.

C.

D.

13.学校开展主题为“振兴中华传统节日,从我做起”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活动。

【观点论述】众所周知,关于传统节日与“洋节日”的争论从未停止。

如何正确处理中华传统节日与“洋节日”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下人们谈论的话题,对此,你怎么看?

请说说理由。

字数在80字以内。

【故事链接】下图与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有关,请你写出这个节日,并简要叙述该节日的主要习俗。

字数在60字以内。

【撰写对联】下面是和传统节日清明节有关的一副对联,请你写出下联。

柳枝袅袅报春意,

14.班上开展主题为“推进诚信建设,强化规则意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需要做以下准备。

【观点论述】何先生在当当网的一次促销活动中,以每台三千多元的价格抢购了7台苹果笔记本电脑,商家却以标错价格为由拒绝发货。

商家表示愿赠送小礼品作为赔偿。

对于商家的赔偿提议,何先生表示拒绝。

如何看待此次买卖纠纷?

说说你的看法。

要求:

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字数在80字以内。

【故事链接】下图与战国时期一个以信变法的传奇故事有关。

请将该故事简要复述出来。

(60字以内)

【撰写对联】我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关于“信”的典故,请结合以上内容,补出下联。

曾子杀猪言而有信

15.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世界唯一的表意文字,汉字传承着中华文化。

形成汉字的每一个构件,都表达着自己的意思,存在着书写的审美。

俗话说,“见字如见人”,正是如此。

当我们见到苍劲有力的字迹,会感受到书写者刚毅的性格;

见到舒展悠扬的笔画,能感受到作者的不拘一格。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的程荣教授认为,汉字手写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被电子输入所取代。

材料二:

近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节目倍受人们的关注。

三档电视节目的主创都认为,这是由于节目切中了观众心中对于文化、文字知识的渴求。

材料三:

《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说,一个社会的文化诉求是我们能写好字的关键,现在一些人随意拿汉字、汉语调侃、戏谑,解构汉语的语法规则,歪曲一些字的形音义等。

长此下去,作为母语的汉字本体就会发生蜕化和异化,它反过来又会侵蚀我们的精神和文化。

因此我们的社会要有文化诉求,要有文化素养,让这种文化修养、文化诉求走到全民层面上是写好汉字的关键。

(1)阅读上面三则材料,分别提取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2)某学校组织促进同学们手写汉字的有关汉字书写系列活动。

小岚认为现代化的汉字输入方式更便捷,手写已经不再重要,这样的活动没有必要参加。

请你以朋友的身份劝说小岚积极参加此次活动。

(3)汉字中有一类字叫做“会意字”,清代学者王筠说:

“会意者,合二字、三字之意以成一字之意。

”请从给定的会意字当中选择一个,仿照示例对其字义进行解析。

会意字:

从、吠、休、炙、苗。

示例:

晶,由三个“日”字构成,“日”为发光体,三个“日”更具光亮,因此,“晶”是光亮的意思。

1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礼仪之邦

中国自古就被称为“礼仪之邦”,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

(1)请把下面语句工整、准确地抄写下来。

不学礼,无以立。

(2)(尊老敬贤)尊敬老人与礼贤下士一直都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美德,下面的两则历史典故,分别赞美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①“圯上敬履”赞美的是________。

②“三顾茅庐”赞美的是________。

(3)(知书达礼)谈吐文雅,待人礼貌往往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

下面是王同学在不同场合使用的礼貌用语,其中不当的一项是( 

)。

A.王同学初次见到德高望重的李教授,他说:

“久仰您的大名,幸会幸会!

B.好朋友考上理想的高中,王同学祝贺他说:

“恭喜你金榜题名!

C.王同学对帮助过他的周老师说:

“感谢您的愚见,才让我有今天的成绩!

D.王同学想知道邻居孙大爷的年龄,他说:

“请问您今年高寿了?

(4)(注重礼节)拱手礼在中国已经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很多礼学专家都认为,拱手礼不仅是最能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的见面礼节,而且也是最恰当的一种交往礼仪。

下图为男子和女子在一般场合行拱手礼的手势图,请你根据图画对拱手礼的行礼方式进行文字解说。

(不超50字)

女子拱手礼 

男子拱手礼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古人选择度量衡词的基本准则是“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意思是说古人从周围环境以及自己的身体上选择一些名词用作度量衡的单位。

例如大家很熟悉的“寸”字,许慎的《说文解字》这样解释:

“十分也。

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

”意思是说人手后退一寸的脉搏处叫寸口,故谓之“寸”。

“寸”的小篆字形为“

”,“

”是一只手,“-”是指事符号,来指示寸口的位置,中医把脉的时候就是按寸口这个地方。

至于“尺”字,《说文解字》里说,“十寸为尺。

尺,所以指尺规矩事也。

”“尺”的小篆字形为“

”,像人张开拇指和食指或中指在测量长度,像极了我们口语中所说的“拃”(读作zhā)这个动作,巧的是如果以一指宽为一寸,那么一拃正好是十个手指并拢的长度。

(材料二)

(1)材料一中对“寸”和“尺”两字的解说有什么作用?

(2)《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说邹忌“修八尺有余”,《隆中对》说诸葛亮“身长八尺”,两文中的“八尺”所指的实际长度一样吗?

请根据材料二说明理由。

18.小辉的爷爷过六十岁生日,家人聚餐,为老人祝寿。

(1)下列对联适合小辉送给爷爷的是( 

A.耳顺年体健身康 

花甲岁神清气朗

B.花甲岁神清气朗 

耳顺年体健身康

C.庆古稀福如东海 

贺生辰寿比南山

D.贺生辰寿比南山 

庆古稀福如东海

(2)酒后,小辉的叔叔想要驾车回家。

假如你是小辉,你会对叔叔说________。

19.学校文学社开展“文学与文化”专题活动邀请市文化馆张老师做专题讲座。

(1)下面是邀请函草稿的正文部分。

画线词语表达都不得体的一项是( 

张老师您好。

我校文学社拟邀请您于6月20日9点在学校报告厅为我们做“文学与文化”的专题报告。

您学富五车,①久闻大名,如果能来我校对我们②不吝赐教,将是我们的莫大③荣幸。

本应④光临寒舍向您表达我们的愿望,无奈学习时间太紧,不能成行,敬希⑤见谅。

届时我们一定洗耳恭听,⑥不耻下问。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2)在互动环节,张老师出了一个趣味题:

在不考虑平仄的情况下,以“白浪河”为上联,最适合用作下联的一项是( 

 

A.仰天山

B.蓝宝石

C.杨家埠

D.青云山

(3)张老师还提问了很多文学文化常识,同学们作了回答。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现代汉语的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三十而立”出自《孟子》“一鼓作气”出自《左传》。

B.“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的“节”是符节,符节是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

C.“世先生同在桑梓”中的“桑梓”意为家乡。

古时住宅旁常栽种桑树、梓树,后用桑梓代指家乡。

D.“表”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臣下向帝王陈情言事,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20.国学,以其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喜爱。

(选做三个)

(1)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学,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

(2)二十四节气中“春分”过后是什么?

(3)古人常用“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

这句话出自哪里?

(4)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指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还有一部是谁写的?

作品名字是什么?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

(1)①

(2)④

(3)③

(4)②

【解析】【分析】

(1)对联要求:

字数相等,句式一致。

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词性相对。

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

解析:

(1)①

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银花火树”指的是元宵节的烟火。

(2)写对联结构相应。

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

⑤内容相关。

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或是不能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忌。

“角粽投江”是为了凭吊屈原,指的是端午节。

(3)对联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对照的关系是相反或相对,本题是中秋节相关内容的对联。

“几处”对“万家”,“笙歌”对“箫管”,“几处笙歌”对“万家箫管”。

(4)本题考查补写对联和节日习俗。

对联上下句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民间在重阳节做茱萸袋、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插茱萸枝”是重阳节的习俗。

故答案为:

⑴①;

⑵④;

⑶③;

⑷②。

【点评】

(1)本题考查补写对联和节日习俗。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元宵节放烟花焰火的习俗和“开元夜”,确定上联是“银花火树开元夜 

”。

(2)本题考查补写对联和节日习俗。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龙舟”、“角粽”、“投江祭诗魂”“屈原”等词语,确定下联“角粽投江祭诗魂”。

(3)本题考查补写对联和节日习俗。

答题时应注意,中秋节有赏月的习俗,确定上联是“几处笙歌留朗月”。

答题时应注意,中秋节有饮菊花酒,插茱萸登高的习俗,可以确定下联为“避恶遍插茱萸枝”。

2.D

【解析】【分析】ABC说法正确。

D项表述错误,古人尚左,座位以左为尊。

D

【点评】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题目,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文学和文化常识、修辞、词语的感情色彩辨析,

D

文学和文化常识、修辞、词语的感情色彩辨析,答题时要根据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和题目进行分析判断。

3.D

【解析】【分析】D错误,四十岁称“不惑”。

故答案为: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4.D

【解析】【分析】D项中“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父亲,并非对对方亲属的敬称。

“尊君”是对对方父亲的敬称。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考文化、文学常识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考生要注意

考生要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对选项的内容要逐项审读,运用知识去辨析理解。

5.C

【解析】【分析】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

韩愈的谥号是“文”,“昌黎先生”是世称。

C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

C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分类识记,答题时能准确地再现这些知识。

6.B

【解析】【分析】B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有误。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

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

B

答题时应注意,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

7.B

【解析】【分析】B项,中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不叫“阳”。

故选B。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8.

(1)纬度差异。

北方边塞纬度较高,天气寒冷,所以八月当中原大地尚处夏季时已大雪纷飞。

(2)用意:

借此抨击了当时英国宫廷大臣们的昏聩无能,讽刺了高官厚爵获得者们阿谀奉承的丑恶嘴脸,揭露了当时社会制

(1)纬度差异。

借此抨击了当时英国宫廷大臣们的昏聩无能,讽刺了高官厚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