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280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3632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11T 1280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DB11T 1280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DB11T 1280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DB11T 1280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DB11T 1280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DB11T 1280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DB11T 1280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DB11T 1280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DB11T 1280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DB11T 1280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DB11T 1280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DB11T 1280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DB11T 1280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DB11T 1280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DB11T 1280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DB11T 1280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DB11T 1280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DB11T 1280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DB11T 1280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DB11T 1280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DB11T 1280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

《DB11T 1280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1T 1280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DB11T 1280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导则Word文件下载.docx

HJ25.2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HJ25.3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HJ25.4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HJ/T1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682污染场地术语

DB11/T656场地环境评价导则

DB11/T783污染场地修复验收技术规范

DB11/T810重金属污染土壤填埋场建设与运行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场地修复总体目标siteremediationoverallobjective

通过技术手段降低污染物的危害,使场地土壤和地下水达到某种环境功能或使用功能的总体要求。

3.2 

土壤修复soilremediation

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降解、吸附、转化、转移、固定或阻隔场地土壤中的污染物,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或使其含量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降低污染物的溶出性和迁移能力,或阻断其暴露途径,满足相应土壤环境功能或使用功能的过程。

3.3 

地下水修复groundwaterremediation

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的方法,降解、吸附、转化、转移或阻隔场地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或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阻断其暴露途径,满足相应地下水环境功能或使用功能的过程。

3.4 

修复策略remediationstrategy

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将污染造成的健康和生态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的场地总体修复思路。

3.5 

污染源处理技术sourcetreatmenttechnology

可用于降解、吸附、转化、转移、固定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的各种物理、化学或生物技术,包括可降低污染物含量或浓度、降低污染物毒性或迁移能力的各种原位或异位处理技术。

3.6 

工程控制engineeringcontrol

采用阻隔、堵截、覆盖等工程措施,控制污染物迁移或阻断污染物暴露途径,降低和消除场地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风险。

[HJ682-2014,污染场地术语2.5.11]

3.7 

制度控制institutionalcontrol

通过制定和实施各项条例、准则、规章或制度,减少或阻止人群对场地污染物的暴露,从制度上杜绝和防范场地污染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危害,从而达到利用管理手段对污染场地的潜在风险进行控制的目的。

[HJ682-2014,污染场地术语2.5.10]

3.8 

潜在可行技术potentialfeasibletechnology

通过修复技术筛选过程,选出潜在的能使目标污染物达到风险可接受水平的技术。

3.9 

筛选性试验screeningtesting

在实验室开展的小试试验,以判断潜在可行技术是否适用于特定目标场地。

3.10 

选择性试验selectiontesting

在实验室或现场开展的小试或中试试验,以验证修复技术的实际效果,确定关键工艺参数,估算成本和周期等。

3.11 

适用修复技术presumptiveremedialtechnologies

国内已有污染场地修复应用案例证明可以在特定场地条件下处理某种污染物的技术。

4 工作程序和内容

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工作分修复策略选择、修复技术筛选与评估、修复技术方案确定、修复技术方案报告编制4个阶段,工作程序见图1。

图1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编制的工作程序

5 修复策略选择

5.1 原则

修复策略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a)应确认场地用地规划、场地开发方式、时间进度安排、是否允许原位修复、修复后土壤的再利用或处置方式等。

b)应综合考虑场地修复过程中土壤和地下水的整体协调性,近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的要求,修复技术的可行性,以及成本、周期、政府、公众可接受程度等因素。

c)应选择绿色的、可持续的修复策略,使修复行为的净环境效益最大化。

d)可采用污染场地风险评估,作为判断不同修复策略能否达到修复目标的方法。

5.2 确认场地条件

核实前期场地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中有关目标污染物、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用地规划等相关资料的有效性,如发现已有资料不能满足修复技术方案编制基础信息要求,应适当补充相关资料,必要时还应开展补充性场地环境调查、风险评估与模拟预测。

现场踏勘场地与周边环境和敏感点现状,关注修复工程的用电、用水、道路等条件,为修复技术方案的工程施工提供基础信息。

5.3 更新场地概念模型

应进一步结合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污染物的理化参数、空间分布及其潜在迁移途径等因素,对场地调查和风险评估阶段的场地概念模型进行更新。

修复技术方案编制阶段的场地概念模型,应以文字、图、表等方式,概化场地地层分布、地下水埋深、流向,描述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迁移过程、迁移途径、污染介质与受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受体的关键暴露途径以及未来建筑物结构特征等。

修复技术方案编制过程中,应根据所制订的修复技术方案,分析修复过程对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改变,污染物的转化与迁移过程以及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并不断更新场地概念模型,以评估修复技术方案的实施效果。

5.4 确认场地修复总体目标

应根据场地用地规划、修复技术可达性等,明确场地的环境功能或使用功能,进而确认场地修复总体目标。

对于修复周期较长的场地,总体目标也可分为不同阶段的目标,并明确达到各个阶段目标的时间要求。

5.5 确定修复策略

应根据场地条件、场地概念模型、场地修复总体目标,确定场地修复策略。

场地修复策略应明确修复方式、修复介质、目标污染物、修复目标值与范围。

修复方式可包括污染源处理技术、工程控制和制度控制的任意一种及其组合。

修复目标值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修复技术特点、土壤和地下水的最终去向或利用方式等综合确定。

6 修复技术筛选与评估

6.1 目标

根据场地修复策略,通过技术筛选,选出适用于目标场地的潜在可行技术;

通过相应的可行性试验与评估,确定目标场地可行的修复技术。

6.2 修复技术筛选

根据受污染的介质不同,对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技术进行筛选。

根据场地修复策略、污染物类型、修复技术类型和具体技术工艺,利用文献调研、应用案例分析或相关筛选工具,从技术的修复效果、可实施性、成本等方面考虑,筛选出潜在可行的修复技术。

相关筛选工具“修复技术筛选矩阵”可参见附录A。

6.3 修复技术可行性试验

可行性试验开展的判定原则

原则上应通过可行性试验判定潜在可行技术是否适用于目标场地。

目标场地与国内已有案例的场地特征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目标污染物相符且能够证明技术可行时,可省略可行性试验过程直接进入技术综合评估阶段。

修复技术可行性试验根据目的和手段的不同分为筛选性试验和选择性试验。

筛选性试验

筛选性试验的目的是定性判断技术是否适用于目标场地,即评估技术是否有效,能否达到修复目标值。

当目标场地的污染物、污染介质与附录B“场地适用修复技术”所列的某项技术相符时,该技术可省略筛选性试验。

筛选性试验一般为实验室规模的批次小试,至少重复1次,试验结果应具有一致性。

若所有潜在可行技术均未通过筛选性试验,应重新制定场地修复策略。

选择性试验

选择性试验的目的是验证修复技术的实际效果,确定关键工艺参数,估算成本、周期等。

选择性试验一般为小试、中试;

小试应采集实际场地的污染介质,中试应根据修复技术类型的特点,选择场地不同深度、不同浓度的污染介质开展异位或在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开展原位试验;

至少重复2次,试验结果应具有一致性。

若所有潜在可行技术均未通过选择性试验,应重新制定场地修复策略。

附录C列举了生物修复技术可行性试验具体案例,其他技术的可行性试验可参照案例进行。

6.4 修复技术综合评估

可采用列举法对各技术的原理、适用性、成本等进行定性评估,或利用修复技术评估工具表对可接受性、可操作性、修复效率、修复时间、修复成本等进行定量评估,确定目标场地实际工程可行的修复技术。

修复技术评估工具表可参见附录D。

7 修复技术方案确定

7.1 修复技术备选方案确定

制定场地修复技术路线

应根据场地修复策略、修复技术筛选与评估结果,结合场地环境管理要求等因素对各种可行技术进行合理组合集成。

确定场地修复技术的工艺参数

应通过选择性试验获得。

修复技术的工艺参数包括但不局限于修复材料投加量或比例、设备处理能力、处理所需时间、处理条件、能耗、设备占地面积或作业区面积等。

估算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量

应根据技术路线,结合工艺流程和参数,估算每个修复技术备选方案的工程量。

修复工程量包括但不限于不同区域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需要修复的面积、深度等工程量,同时应考虑修复过程中开挖、围堵等工程辅助措施的工程量。

估算费用和周期

估算费用和周期要求如下:

e)应根据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量进行费用估算。

费用估算包括所选择的各种修复技术的基本建设费用、运行费用、后期费用。

f)应根据污染场地修复工程量、可行技术的修复工期,以及场地平整、设备安装调试、残余风险消除时间等进行周期估算。

修复技术备选方案确定过程,还应明确环境管理计划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修复过程污染识别、污染防控措施、环境监测计划、环境应急预案等内容。

7.2 方案比选

方案比选应建立涵盖技术、经济、环境、社会的比选指标体系,采用对比分析、综合判断或专家评分等方式,确定场地修复技术方案。

技术指标应包括:

g)可操作性:

修复技术的可靠性;

修复人员经验的丰富程度;

设备和资源的可获得性;

异位修复过程中污染介质的贮存、运输、安全处置等支撑条件;

以及与场地再利用方式或后续建设工程的匹配性、土方平衡等。

h)污染物去除效率:

目标污染物的有效去除数量与总数量的比值。

i)修复周期:

达到修复目标所需要的时间、设备安装调试、所有残余风险消除时间等。

经济指标应包括:

j)基本建设费用:

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其中直接费用包括原材料、主体设备、场地准备费用等,间接费用包括工程设计、许可、启动、意外事故费用等。

k)运行费用:

人员工资、培训、防护等费用,水电费,采样、监测费用,残余物处理费用,维修和应急等费用,以及保险、税务、执照等费用。

l)后期费用:

日常管理、周期性监测等费用。

环境指标应包括:

m)残余风险:

残余污染物或二次产物的类型、数量、特征、风险,以及风险处理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n)长期效果:

修复工程达到修复目标后的污染物毒性、迁移性或数量的减少程度,是否存在潜在的其他污染问题,需要修复后长期风险管理的类型和程度等。

o)健康影响:

修复期间需要应对的健康风险(例如异位修复期间的清挖工程中污染物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以及减少健康风险的措施。

社会指标应包括:

p)政府可接受程度:

区域适宜性,与现行法律法规、相关标准和规范的符合性等。

q)公众可接受程度:

施工期对周围居民可能造成的气味、噪声等影响,长期的健康风险影响等。

8 修复技术方案报告编制

8.1 修复技术方案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场地污染现状与风险评估概述、修复策略选择、场地修复技术筛选与评估、修复技术方案确定、成本效益分析、施工进度安排、结论与建议。

8.2 修复技术方案报告的格式参见附录E。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修复技术筛选矩阵

表A.1 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技术筛选矩阵

技术名称

技术成熟度

运行维护投入

资金

投入

系统的可靠性和维护需求

其他相关成本

修复

时间

目标污染物

非卤代VOCs

卤代VOCs

非卤代SVOCs

卤代SVOCs

重金属

土壤

原位生物处理

1生物通风

2强化生物修复

3植物修复

原位物理/化学处理

4化学氧化/还原

5土壤冲洗

6土壤气相抽提

7固化/稳定化

8热处理(热蒸汽或热脱附)

异位生物处理(假设基坑开挖)

9生物堆

10堆肥法

11泥浆态生物处理

异位物理/化学处理(假设基坑开挖)

12土壤淋洗

13化学氧化/还原

14固化/稳定化

异位热处理法(假设基坑开挖)

15水泥窑协同处置

16焚烧

17热脱附

其他技术

18阻隔填埋

19开挖、运出、安全填埋

地下水

20强化生物修复

21监测型自然衰减

22植物修复

23空气注射

24生物通风+自由相抽提

25化学氧化/还原

26多相抽提

27热处理

28井内曝气吹脱

29主动/被动反应墙(例如PRB)

30阻隔(例如止水帷幕、水力控制法等)

异位处理(抽出处理)抽出后处理技术同工业废水处理

 

表A.2修复技术筛选矩阵的分级原则和方法

考虑因素

●优于平均值

◎平均值

○劣于平均值

其他

技术成熟度-所选取的技术的应用规模和成熟程度

该技术已被多个污染场地所采用,并作为最终修复技术的一部分;

有详实的文献记录、已被技术人员理解

已满足投入工程应用或中试的需求,但仍需要改进和更多试验

没有实际应用过,但已经做了小试和中试等试验,有应用前景

◇技术的有效性取决于场地特征、污染物种类和技术的应用/设计

运行维护投入-全套技术运行维护期间的投入

运行维护投入较低

运行维护投入一般

运行维护投入较高

资金投入-全套技术的设备、人力等投入

资金投入较低

资金投入一般

资金投入较高

系统可靠性和维护需求-相对其他有效技术而言,该技术的可靠性和维护需求

可靠性高、维护需求少

可靠性一般、维修需求一般

可靠性低、维护需求多

其他相关成本-处置前、处置后、处置过程中核心过程的设计、建造、操作和维护成本

相对于其他选择总体费用较低

相对于其他选择总体费用一般

相对于其他选择总体费用较高

N/A表示不适用

修复时间-采用该技术处理单位面积场地所花费的时间

少于1年

1~3年

多于3年

I/D表示无法收集到足够的数据

少于0.5年

0.5~1年

多于1年

少于3年

3~10年

多于10年

附 录 B

场地适用修复技术

表B.1 场地适用修复技术列表

污染介质

适用修复技术

VOCs(包括石油烃)

土壤气相抽提(土壤特性需符合质地松散、水分含量低于50%)

热脱附(土壤特性需符合水分含量低于30%)

焚烧

生物修复(仅针对石油烃)

抽出-处理

曝气吹脱

空气注射(针对地下水位以下15m以内的地下水)

SVOCs

热脱附

PCBs和农药

焚烧(浓度大于500mg/kg)

热脱附(浓度小于500mg/kg)

安全填埋(浓度在50~100mg/kg之间可直接进入安全填埋场)

固化/稳定化

安全填埋

附 录 C

修复技术可行性试验具体案例

不同技术的可行性试验工作在成本、规模、时间上存在明显差别,本标准以使用频次高、较为成熟的土壤生物修复技术为例,介绍该技术在可行性试验过程中的流程和主要特点。

其他技术的可行性试验可参照本案例进行。

C.1生物修复技术筛选性试验

筛选性试验是可行性试验的第一步,主要用来判断生物修复技术能否应用于该目标场地污染物的修复,即判断技术是否有效。

生物修复技术筛选性试验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展,其规模较小、成本较低、数天即可完成,试验结果能够表明该技术的潜在可行性,但由于运行参数较简单,数据量较少,难以模拟实际运行条件,一般不单独作为技术选择的主要依据。

通常情况下,好氧生物降解技术筛选性试验宜采用将土壤、泥浆或者水溶液放入振荡瓶、土罐以及泥浆反应器等反应器内进行。

pH、污染物输入速率、氧气以及营养元素的有效性等参数应设置到最佳状态以提高试验成功的可能性。

生物修复技术筛选性试验需要判断生物降解过程是否存在,如果经过3~6周的反应周期后,目标污染物的净降解率能够大于20%,那么该技术被认为是有效的,即潜在可行的。

表C.1中列举了技术筛选性试验过程中,判断该技术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可作为生物修复技术可行性试验的主要参考。

本标准该案例中技术筛选性试验不适用于厌氧生物修复技术。

C.2生物修复技术选择性试验

技术选择性试验是可行性试验的第二步,对筛选性试验结果所得出的潜在可行技术开展进一步试验,确定工艺参数,估算成本、周期等。

这一阶段的生物修复技术试验必须模拟目标场地实际条件,以确定在特定操作单元条件下,该技术的运行情况,其研究成本中等,一般需要数周至数月的时间。

试验结果不仅能够判断该技术是否能够达到修复目标值,同时也能够为修复技术方案的详细评估提供足够数据。

此外,残留物以及中间产物的毒性试验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情况下,采用泥浆反应器、土罐、封闭反应器等进行的试验主要针对异位生物修复,而现场试验点试验以及土柱实验往往针对原位生物修复。

选择性试验一般在现场某一块需要修复的代表性污染区域进行,而大型土柱试验宜在实验室开展,在现场利用大型土柱进行试验目前正处在研究之中。

土柱应能够测定不同土层的生物活性,一般情况下,往往需要测定不同介质的基本性质,为此需防止污染物在不同介质之间的转移。

尽管需要根据不同技术的特点设计可行性试验,但总体上所采用的技术、设备与实际修复过程中的技术、设备相似,以确保这些研究能够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试验结果能够提供为下一阶段的方案设计与方案实施提供详细的信息。

表C.1中同时列举了生物修复技术选择性试验过程中,判断该技术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可作为生物修复技术可行性试验的主要参考。

表C.1 不同试验阶段生物修复技术可行性试验的标准

标准

关注污染物的生物降解率(以最难降解的污染物作为标准)

净降解率应>

20%

在试验条件下,能够达到修复目标

污染物初始浓度

适用于技术应用条件

修复过程中的最高浓度

环境条件

适用于技术应用条件(包括可能的场地条件)

模拟场地修复环境条件

生物降解程度

定性估计*

定量估计

生物降解效率

粗略估算*

保守估算

修复时间估算

不涉及

需要估算

质量守衡

粗略说明*

需要计算说明

有毒副产物

对可能出现的有毒副产物,检测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