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5部分交流充电桩上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3925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4.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5部分交流充电桩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5部分交流充电桩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5部分交流充电桩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5部分交流充电桩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5部分交流充电桩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5部分交流充电桩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5部分交流充电桩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5部分交流充电桩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5部分交流充电桩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5部分交流充电桩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5部分交流充电桩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5部分交流充电桩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5部分交流充电桩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5部分交流充电桩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5部分交流充电桩上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5部分交流充电桩上Word文件下载.docx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5部分交流充电桩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5部分交流充电桩上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5部分交流充电桩上Word文件下载.docx

GB/T17618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

GB/Z17625.6-2003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谐波电流的限制

GB/T18487.1-2001电动车辆传导充电系统一般要求

GB/T19596-2004电动汽车术语

GB/T20234-2006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插头、插座、车辆耦合器和车辆插孔通用要求

DL/T645-200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

SZDB/Z29.1-2010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1部分:

通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SZDB/Z29.1-201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SZDB/Z

29.1-2010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3.1

车载充电机On-boardCharger

永久固定地装在车上并在车上运行的充电机。

3.2

交流充电桩ACChargingPoint

3.3插头与插座PlugandSocket-outlet

把活动电缆和固定的电线连接起来的一种装置,它由插头和插座两部分构成。

3.4锁紧装置RetainingDevice

防止插头或连接器从正确的连接位置意外脱落的设备。

4总则

4.1交流充电桩应为车载充电机提供安全、可靠的交流电源,具备能根据需要自动计费的功能。

4.2交流充电桩的操作应简便,要求非专业人员也能安全、方便地使用。

4.3交流充电桩的充电模式采用GB/T18487.1-2001中6.1.1所描述的充电模式。

5使用条件

5.1正常使用的环境条件

5.1.1温度

设备运行期间周围环境温度不高于50℃,不低于-20℃。

5.1.2湿度

日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月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0%。

5.1.3振动、冲击和磁场干扰

设备安装使用地点无强烈振动和冲击,无强电磁干扰,外磁场感应强度不得超过0.5mT。

5.1.4安装垂直倾斜度

安装垂直倾斜度不超过5%。

5.2交流输入电气条件

5.2.1频率

5.2.2电压波动范围

5.2.3电压不对称度

5.2.4电压畸变率

频率变化范围不超过工频的±

2%。

电压波动范围不大于额定电压的±

15%。

电压不对称度不超过5%。

交流输入电压应为正弦波,非正弦含量不超过额定值的10%。

6技术要求

6.1一般要求

6.1.1基本结构

交流充电桩的基本结构应满足以下要求:

a)交流充电桩由桩体、电气模块、计量模块三部分组成;

SZDB/Z29.5—2010

b) 

桩体外部结构应包括外壳及人机交互界面;

c) 

根据安装方式的不同,桩体可分为落地式和壁挂式两种;

d) 

电气模块应包括充电插座、供电电缆、电源转接端子排、安全防护装置等;

e) 

计量模块应包括电能表、计费管理系统、非接触式读写装置等;

f) 

所有连接应牢固、防盗、防撞击;

g) 

内部结构应布置合理,配件易拆卸,方便维修。

6.1.2外观

交流充电桩的外观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外形、尺寸和颜色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桩体应采用全封闭结构,密封性好,整体无外露锐角。

表面涂覆色泽层应均匀光洁,不起泡、不龟裂、不脱落、易清洁、抗涂划、抗粘贴、防潮、防尘、防雨淋、防腐蚀;

标识和文字说明应易见、清晰、端正;

应有状态指示灯显示对应的工作状态。

6.1.3标识和操作说明

交流充电桩的标识和操作说明应满足以下要求:

桩体应有相关的标识和操作说明的文字、图形;

标识和操作说明应符合如下要求:

一 

) 

桩体上的静态信息显示应中、英文并用;

人机界面中的动态显示文字应使用中文,根据需要也可以中、英文并用。

6.2基本技术参数

6.2.1供电模式采用交流三相五线制。

6.2.2额定工作电压为380/220VAC。

6.2.3额定电流为32AAC。

6.2.4频率为50Hz。

6.2.5车载充电机连接交流充电桩工作时应满足GB/Z17625.6-2003中的相关要求。

6.3结构要求

6.3.1充电连接方式

采用GB/T18487.1-2000中第7.1条款所描述的连接方式B。

插头由电动汽车自备。

6.3.2电气模块

电气模块应满足以下要求:

供电电缆各芯的导线横截面积应不小于6mm2;

应配备供交流充电桩之间链接用的电源转接端子排;

应具备带负载可分合电路;

应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应安装过流保护装置;

应具备防雷击保护功能。

6.3.3插头与插座

插头与插座应满足以下要求:

应满足GB/T20234-2006中的相关要求;

采用7芯模式,分别对应电源A相、电源B相、电源C相、电源零相、保护性接地、控制导引和功能扩展;

电气接口界面的相关要求见附录A;

具备控制导引电路功能,其构造和工作原理见附录B;

采用防误插构造,确保插合时的位置是唯一的;

具备防误拔功能。

6.6.2参数设置

参数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

可通过管理卡、红外通讯或无线通讯等方式设置相关参数;

配置由运营后台系统统一编制的唯一编号;

可校准内部时钟时间。

6.6.3收费

收费应满足以下要求:

可按配置的参数实现准确收费,参数包括费率时段、计费单位电量、计费费率等;

可根据需要实现计时收费。

6.6.4自检

自检应满足以下要求:

6.6.5软件升级

6.6.6数据传输与存储

应能通过状态指示灯或显示屏显示故障信息,同时形成故障情况信息记录。

上电操作时,应先进行自检,检查内容应包括时钟、供电情况、费率配置情况、存储空间等;

应具备软件升级功能。

6.6.6数据传输与存储

数据传输与存储应满足以下要求:

a)传输交流充电桩应具有数据传输接口,采集交流充电桩使用和收费信息数据以及交流充电桩故障数据。

存储

交易数据应以记录形式保存在非易失性存储器内;

应保证存储数据的正确、连续、完整、有效;

应保留不少于10000条的记录空间,安全存储周期至少达7天,在交易记录将存储时,交流充电桩应能及时提示进行数据采集。

c)交易数据格式交易数据记录格式应符合表1的规定。

6.7电磁兼容性

6.7.1无线电骚扰限值

交流充电桩的无线电干扰极限值应符合GB9254-2008规定的A级干扰极限值要求。

6.7.2电磁敏感度

交流充电桩内电子设备的电磁敏感度应符合GB6833系列标准规定的试验要求。

6.8可靠性和寿命

6.8.1整机

整机平均无故障时间应不低于10000小时。

6.8.2插头与插座

插头与插座正常插拔次数应不少于10000次。

7试验方法

7.1一般检查

7.1.1组成结构

交流充电桩的结构组成应符合6.1.1中的规定。

7.1.2外观

应采用手感和目测方式检查交流充电桩的外观。

在环境照度3001x以上,目距300mm~500mm情况下目视,应符合6.1.2中的规定。

7.1.3标识和操作说明

目视检查交流充电桩上的标识和操作说明,应符合6.1.3的规定。

7.2安全防护

7.2.1防护等级试验

桩体防护等级试验按GB4208-2008中相应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满足6.5.1f)的规定。

7.2.2震动试验

桩体抗震动试验按GB6587.4第Ⅲ组要求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满足6.5.1g)的规定。

7.2.3冲击试验

桩体抗冲击试验按GB6587.5第Ⅱ组要求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应满足6.5.1g)的规定。

7.3功能测试

7.3.1人机界面

进行刷卡试验,检查其操作和显示等内容,应符合6.6.1的规定。

7.3.2参数设置

利用管理卡或手持机设备,调设交流充电桩运营的相关参数,再进行实际刷卡操作,试验结果应符合6.6.2的规定。

7.3.3自检功能

设置错误的时钟格式,检查交流充电桩的自检功能。

交流充电桩应能提示时钟错误,暂停使用等信息。

7.3.4数据记录测试

对交流充电桩连续进行30次刷用户卡操作,采集交易数据记录进行查验。

数据应符合6.6.6的规定。

7.4性能测试

7.4.1环境适应性试验

7.4.2电磁兼容性试验

按GB/T17618和GB9254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6.7的规定。

7.4.3可靠性试验

7.4.4插座的相关测试

按GB/T6587.2和GB/T6587.3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过程中交流充电桩应能正常工作。

按GB/T11463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选用不可替换、定时定数截尾试验方案(方案编号1-3)。

结果应满足6.8.1的规定。

按GB/T20234-2006中第11条款中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6.8.1的规定。

8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8.1标志

8.1.1每套充电桩应有铭牌,并装在明显位置,铭牌上应标明设备名称、型号、技术参数中的额定电压(V)和额定电流(A)、质量(kg)、出厂编号、制造年月、制造厂名等。

8.1.2交流充电桩柜各种开关、仪表、信号灯等应有相应的文字符号作为标志,并与接线图上的文字符号一致,要求字迹清晰易辨、不褪色、不脱落、布置均匀、便于观察。

8.2包装

8.2.1包装应符合GB/T13384-2008的规定,并包含设备名称、小心轻放、防雨、重量、起吊位置等标识。

8.2.2装箱资料应包含装箱清单、出厂试验报告、合格证、电气原理图和接线图、安装使用说明书、随机附件及备件清单等材料。

8.3运输

设备在运输过程中不应有剧烈震动冲击,不应倾倒放置。

8.4储存

设备在储存期间,应放在空气流通、温度在–25℃~55℃之间、月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0%、无腐蚀性和爆炸气体的仓库内,在储存期间不应淋雨、曝晒、凝露和霜冻。

附录A(规范性附录)交流充电桩电气接口界面的要求

A.1电气接口功能定义

交流充电桩与电动汽车的电气接口具有7个功率或信号触头。

各触头都有唯一的物理结构,其功能及电气参数见表A.1和图A.1

交流充电桩(下) 

(发布日期:

2011-7-7) 

浏览人数:

3777 

来源:

附 

录B(规范性附录) 

控制导引电路

B.1控制引导电路原理接线方式

控制引导电路原理接线方式见图B.1。

图B.1控制引导电路原理接线图

B.2连接检验 

交流充电桩通过检查图中检测点的电压值确定接头是否完全接入到车辆插孔中,并确定连接是否正确。

B.3工作步骤 

B.3.1充电自检 

充电桩首先自检,通过后闭合S1开关,振荡器信号传输到检测点,表示充电桩准备完毕,可以实施充电。

B.3.2车辆连接 

将电动汽车充电插头与充电桩供电插座可靠连接,控制引导电路闭环,检测点正电压减半表明车辆已正确连接。

B.3.3负荷判断

车辆接收到占空比判断信号,车载充电机设置到相应负荷的工作状态。

B.3.4充电桩供电

检测点正电压减半状态维持2秒后,充电桩闭合负荷开关,开始供电。

B.3.5充电

车载充电机实施对电池充电过程中,控制引导电路持续工作。

B.3.5.1检测回路完整性

回路中出现任意断点,检测点的电压将改变,充电桩即时断开负荷开关,中断充电过程。

B.3.5.2控制输出功率

充电桩接收上层负荷控制信号,及时调制振荡信号的占空比,调整车载充电机的输出功率。

B.4检测点状态定义

B.5控制引导电路参数。

检测点状态的定义见表B.1

表B.1检测点状态的定义

控制引导电路参数见表B.2. 

参数a符号单位标称值昀大值昀小值输出频率f赫兹1000.001050.00950.00输出占空比Dco--+1%-1%信号设置时间bTs微秒n.a.15.000.00信号上升时间cTr微秒n.a.5.00n.a.信号下降时间cTf微秒n.a.5.00n.a.R1等效电阻R1欧姆10001010.00990.00电动车辆的要求 

R2等效负载电阻RbD欧姆10001010.00990.00等效二极管压降Vd伏0.700.850.55输入占空比Dci-—+1%-1%a由生产商确定的在环境条件和可用寿命内都要维持的误差。

b从转变开始时测量达到95%稳定值所用的时间。

c在昀大负载下0.0 

V~2.0 

V。

B.6传送交流充电桩的电流额定值

通过对振荡器占空比的脉冲宽度调制把交流充电桩能当前提供的昀大连续额定电流值传给车辆。

约定如下:

在占空比为5%~80% 

±

2%的区间内,可用的线电流和占空比成线性比例关系,其比例常数为

0.8A/占空比百分点(见表B.2)。

电动车辆可以使用这个信号来控制车载充电机输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