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540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试论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试论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试论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试论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试论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论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docx

《试论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试论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docx

试论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

蒋阳兵

摘要:

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先驱。

孙中山提出的“平均地权”思想是“民生主义”的核心内容。

“平均地权”思想包括耕者有其田、土地国有等方面。

其目的是以核定地价、照价纳税、照价收买、涨价归公等手段,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建立自耕农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障碍。

同口寸,缩小贫富差距,缓和阶层矛盾,防止社会发生重犬革命。

研究“平均地权''思想对于现阶段解决中国经济建设领域的突出矛盾,特别是房地产问题和“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平均地权;土地国有;耕者有其田

一、“平均地权”思想的提出

土地问题向来是同农民的生计联系在一起。

在孙中山的资产阶级革命生涯中,孙中山一向十分重视农民的生计和农村土地问题。

早在1892年,孙小山便写了一篇《农功》,着重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提出应“农部有专官”,“农功有专学”,“以农为经,以商为纬,本末备具,巨细毕赅,是即强兵富国之先声,治国平天下Z枢纽也”①。

1894年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着重强调了土地的重要价值,阐述了地尽其利的思想。

孙小山指出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

“此四事者,富强Z大经,治国Z大本也”②。

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小山留居欧洲I,对动荡中的资本主义世界进行考察和研究。

孙中山耳闻目睹了西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尖锐的社会阶层矛盾,对号称富强的欧美各国由于贫富悬殊面临着社会革命的阵痛深有感触。

孙中山希望能寻找到一种在中国政治革命成功后,避免贫富两级分化的社会改造方案,以防止社会革命在中国重演。

孙中山开始从土地问题入手,思考中国社会改造的方案。

孙中山阅读了当时盛行的各种社会学说,最后接受了亨利•乔治的土地国有和限制私人土地权益的思想。

孙小山企图以此解决中国农民的贫困问题和农业发展问题,缓解社会的阶层矛盾,并为整个国家的发展奠下基础。

1903年,孙中山制定东京青山革命军事学校的入校誓词提出:

“驱除鞍虏,恢复中

%1孙中山《农功》,《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8页。

%1孙中山《上李鸿章书》,《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8页。

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①的革命宗旨。

“平均地权”被正式提出。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时,在孙中山的力主下,“平均地权”作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成为了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二、“平均地权”思想的主要内容

孙中山“平均地权”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耕者有其田

1899年,孙中山在日本与梁启超讨论土地问题时提出:

“土地国有后,必能耕者然后授之田”②。

1902年春,孙中山在日本横滨与章太炎等人讨论改革土地、赋税制度时指出:

“夫不稼者不得有尺寸耕土”③,从侧面反映出了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的思想。

1924年1月,孙中山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犬会中重申“耕者有其HI”之要旨。

提出“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仙户者,国家当给以十♦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植荒檄,以均地力。

④”

1924年8月,孙中山在《民生主义》讲演中又公开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孙中山指出“至丁将来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耍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

⑤”

孙中山提出的“耕者有其皿''的主张,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是要学习俄国的办法,实行耕者有其田。

孙中山说:

“现在俄国改良农业政治之后,便推翻一般人地主,把全国的皿地,都分到一般农民,让耕者有其皿。

耕者有了皿,只对丁•国家纳税,另外便没有地主来收租钱,这是-•种最公平的办法。

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也要耕者有其皿,才算是彻底的革命。

如果耕者没有山地,每年还是要纳山租,那还是不彻底的革命。

⑥“二是认为在当时的革命情形下还不能马上实行耕者有其田,因为“中国的人民,本来是分作士农工商四种。

这四种人中,除农民以外,都是小地主。

如果我们没有预备,就仿效俄国的急进办法,把所有的田地,马上拿来充公,分给农民,那些小地主一定会起来反抗的。

就是我们革命一时成功,将来那些小地主,还免不了再来革命”⑦。

三是认为要对农民宣传土地政策,启发农民的觉悟,使农民

《孙中山年谱》[M]•北京:

中华书局,1980:

第58页。

%1梁启超《杂答某报》,《新民丛报》1906:

第14号。

%1章太炎《定版籍》[M]•北京:

中华书局,1963:

第312-313页。

%1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室编《中国国民党史文献选编》,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1985年发行,第27-28贝。

%1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北京:

中华书局,1982:

第567页。

%1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北京:

中华书局,1982:

第865-869页。

%1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北京:

中华书局,1982:

第865-869页。

都能够联络起来,有很好的团体,到这时“农民要解除痛苦,便有好办法:

政府便可以靠农民做基础,对于地主,要解决农民问题,便可以照地价去抽重税,如杲地主不纳税,便可以把他的出地拿来充公,令耕者有其出,不至纳租到私人,要纳税到公家。

①''四是主张和平解决土地问题。

联络全体的农民同政府合作,慢慢协商解决农民同地主的土地矛盾,“使农民可以得利,地主不受损失''②。

总之,孙中山虽主张学习俄国的办法实行耕者有其田的,但并不主张马上就实行,也不主张发动农民直接去分地主的出,而是主张以后由政府实行和平办法,让农民得利,地主也不吃亏。

(-)主张土地国有,限制私人对土地的权益

1899年,孙中山在日本与梁启超讨论土地问题时强调土地归国所有,由国家分配土地给需要耕种的人,可避免地主剥削农民的情形。

孙中山指出:

“今之耕者,率贡其所获之半于租主而未有己,农之所以困也。

土地国有后,必能耕者然后授之出,直纳若干租税于国,而无复有一层地主从中削之,则民可以大苏”③。

孙中山甚至提出“夺出”的方案,指出“大乱之后人民离散,出荒不治,举而夺之“④。

1912年5月4H,孙中山在广州新闻界欢迎会的演讲中说:

“民生主义所筹的自然平均之法,一即照价纳税,二即土地国有”。

“二者相为因果,双方并进,不患其不能平均矣”@0同年5刀13日,孙中山与报界人士的谈话中指出:

“今日中国尚无有如欧美之大资本家富有土地者也,土地国有,无损于民”⑥。

同年6H9日在广东对议员记者的演讲中指出:

“世界学者多主张地归国有,理本止大,当可采取''⑦。

同年10刀14至16日在上海对中国社会党的演讲中提出:

“原夫土地公有,实为精确不磨之论”⑧。

孙中山主张土地国有和限制私人的土地权益的办法就是核定地价、照价纳税和照价收买和涨价归公。

关于核定地价。

具体办法就是在中国地价询未上涨时,由地主自报土地价格,并明确写到地契中,作为征税的标准。

核定地价时,考虑到地主可能会弄虚作假,以贵

%1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北京:

中华书局,1982:

第865-869页。

%1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北京:

中华书局,1982:

第865-869页。

%1梁启超《杂答某报》,《新民丛报》1906年第14号。

%1梁启超《社会革命果为今HZ中国所必要乎?

》《新民从报》第86号。

⑥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北京:

中华书局1982:

第355页。

%1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北京冲华书局,1982:

第364页。

%1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北京:

中华书局,1982:

第370页。

%1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北京:

中华书局,1982:

第514页。

报贱,或以贱报贵,孙中山明确提出两个条件:

一是按价征税,税率为百分之一。

二是当国家需耍土地时,可随时按地契Z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对此,孙中山曾多次阐述说明。

“如国家开铁路、马路或建一大工场等,可以随时收归国有”①,“国家在地契Z中,应批明国家当需地时,随时可照地契Z价收买,方能无弊”②。

这里的“地契之价”即最初核定的地价,也就是说国家收买土地时,是永远按最初核定的土地价格收买,不得增加。

关于照价纳税。

孙中山认为:

“求平均之法,……最善者莫如完地价税一法”③。

“从前人民所有土地,照面积纳税,分上中卜•三等。

以后应改一法,照价收税''④。

在孙中山看来,城镇与乡村的土地,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的土地价格相去甚远,纳税没有多大差别,这是十分不公平的。

如上海外滩的土地与乡下农场的土地价格相差十分悬殊,但却缴纳同样的税,十分地不合理。

“要消除这种不合理现象,应该使税和地价相称”⑤,“照价征税,贵地收税多,贱地收税少”⑥。

实行地价税后,就是按土地的价格而不是面积征税。

在孙中山看来,拥有优等土地的都是有钱人,课Z以较高的税,毫无不公止Z处。

价格最低的土地多为穷乡僻壤贫民阶层的财产,应向他们收最轻的税。

贵地收高税,贱地收低税,就公平、合理多了。

关于照价收买。

在而面的论述中已经有所涉及,简单地说,就是国家在适当的时候,按照最初核定的土地价格收买地主的土地,实行土地国有制,这样就可以避免像西方国家那样出现严重的土地垄断问题,可以防止严重的贫富分化,从而避免社会危机。

关于涨价归公。

孙中山曾多次进行论述。

例如:

”国家据其地价,载在户籍,所报之价即为规定之价,此后地价之增加,咸为公家所有,私人不能享有其利,地主虽欲垄断,其将何辞z可籍裁”⑦,又如“地价定了Z后,我们更有一种法律的规定。

……就是从定价那年以后,那块地皮的价格再行涨高,各国都是要另外加税,但是我们的办法,就要以后所加Z价完全归为公有''⑧。

孙中山认为地价高涨是由于社会改良和商业进步的功劳,是由众人的力量经营而来的,控制土地的私人并没有付出额外的力量,所以由这种改良和进步2后所涨高的地价,应归大众,不应由私人享有。

如果涨高的地价归地主私人所有,就会造成社会的不公平和贫富差距的扩大,中国就会像欧美那

%1孙中山全集(第二卷京:

中华书局,1982:

第372页。

%1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北京:

中华书局,1982:

第321页。

%1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北京:

中华书局,1982:

第321页。

%1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北京:

中华书局,1982:

第320页。

%1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北京:

中华书局,1982:

第326页。

%1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匕京:

中华书局,1982:

第320页。

%1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北京:

中华书局,1982:

第522页。

%1孙中山选集[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1:

第838页。

样难逃社会革命的悲剧。

孙中山虽主张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但又不主张把土地“从实分配,,、“尽归国有孙中

山清醒的认识到在当时的社会坏境下“由国家收买全国土地,恐无此等力量”①。

孙中山认为通过核定地价、照价纳税、照价收买、涨价归公的方法,地主仅能占有原来的地价,由于社会发达所引起的新增的地价全归国有,以此逐步地达到土地国有的效果。

以定价收买Z法实现土地国有,以核定地价、涨价归公Z法限止地主的剥削并逐步达到消灭地主,使国家为唯一的地主,而国内人人皆为租地者。

同时,以授出的方式达到平均地力的目的,达到消除“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端②“,并使国库充裕,人民富足,实质上达到平均地权的效果,最终达到社会改造的目的。

三、“平均地权”思想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孙中山提出的“平均地权''思想是其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土地政策和解决“三农”问题仍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首先,孙中山平均地权的思想是基于中国的国情并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酝酿、发展起来的,比当时处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土地思想更具先进性和可行性。

孙中山想以平均地权的途径和方法来解决土地问题和预防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贫富差距扩大、阶级分化的弊端,反映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气魄和崇高的理想,是对社会主义的一种有益的探索,给了后人不少启发,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桥梁。

其次,“平均地权”思想吸收了太平天国的革命思想和戊戌变法时资产阶级改良派自由主义两个思潮的合理内容,为实行资本主义的土地改革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孙中山主张通过“平均地权,土地国有”的土地改革方案来最大限度地发展资本主义,这就为进行资本主义的土地改革提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点的途径和方法。

以后中国国民党在台湾进行的土地改革,基本上就是照此进行的。

再次,“平均地权''思想主张渐进和改良的方式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它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与无产阶级的新民主主义有相通之点。

其“耕者有其出”的口号,更与我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土地纲领相接近,甚至在目的上相一致。

因而,这不仅使它成为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能够合作的基础,而且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土地政策和赋税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而使这个本来是要充分发

%1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北京:

中华书局,1982:

第321页。

%1孙中山选集[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1:

第329页。

展资本主义的口号,成为了我党发动农民群众的有力号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作用。

最后,“平均地权”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在国民党撤退台湾后,台湾当局即以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为指导,制订了《平均地权条例》。

从台湾“平均地权”的结果来看,征收地价税、涨价归公的经济手段有效地控制了私人土地集中的速度和规模,降低土地所有权急剧转移所带来的破坏,为台湾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了条件,至今仍在施行。

当今,中国“三农”问题严峻,房地产市场的非正常现象亦为人所诟病,政府可借鉴孙中山的“平均地权”思想,制订止确的土地政策和农村政策,以维护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项:

[1]孙中山.孙中山选集(第二卷)[M]•北京冲华书局,1982.

[2]孙中山选集[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1.

[3]王学庄•“重税”“累进税”辨——关于孙中山地价税研究中的一个问题[J]•广东社会科学,1991,(3):

39-40.

[4]郭德宏•论孙中山的土地主张(土)[J].东疆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

(1):

31-38.

[5]郭德宏•论孙中山的土地主张(下)[J]•东疆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

31-43.

[6]红帆•孙中山“平均地权”的目的[止云南学术探索,1998,(3)66-69.

[7]沈渭滨.“平均地权”木义的由来与演变[J].安徽史学,2007,(5)69-75.

[8]王昉、熊金武从“涨价归公”思想到土地增值税制度[J]•财经研究,2010,

(1):

34-43.

作者简介:

蒋阳兵,出生于1982年1月,男,大学木科学历,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法官。

电话:

,邮箱:

jvb9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