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思想概论》备考资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01056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中山思想概论》备考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孙中山思想概论》备考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孙中山思想概论》备考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孙中山思想概论》备考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孙中山思想概论》备考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孙中山思想概论》备考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孙中山思想概论》备考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孙中山思想概论》备考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孙中山思想概论》备考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孙中山思想概论》备考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孙中山思想概论》备考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孙中山思想概论》备考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孙中山思想概论》备考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孙中山思想概论》备考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孙中山思想概论》备考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孙中山思想概论》备考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孙中山思想概论》备考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孙中山思想概论》备考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孙中山思想概论》备考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孙中山思想概论》备考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孙中山思想概论》备考资料.docx

《《孙中山思想概论》备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中山思想概论》备考资料.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孙中山思想概论》备考资料.docx

《孙中山思想概论》备考资料

《孙中山思想概论》判断题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在广东省香山县(现中山市)翠亨村。

(√)

1871年,法国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巴黎公社成立,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

1879年,孙中山岁其母亲前往夏威夷檀香山(√)。

1879年9月,孙中山进入檀香山英国基督教监理会办的意奥兰尼学校就读。

(×)

1883年11月,孙中山离开家乡到达香港,就读于拔萃书屋。

(√)

1886年,孙中山从香港中央书院毕业。

(√)

1887年,孙中山转入香港西医书院学习。

(√)

1893年冬,孙中山邀陆皓东、郑士良、尤列等人,聚会于抗风轩,秘密酝酿成立了一个团体。

(√)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1894年6月,上书李鸿章失败,促使孙中山坚定地走上了反抗清王朝的革命道路。

(√)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主持成立兴中会,拉开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

(×)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召开团体成立会议,孙中山提议新团体以“兴中会”命名。

(√)

1895年2月21日,兴中会设机关于香港(√)

1895年2月21日,孙中山在广州成立了兴中会总部(×)。

1895年3月,孙中山和陆皓东、郑士良等到广州筹划起义。

(√)

1895年10月孙中山发动了广州起义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1896年10月23日,被拘禁了12天的孙中山终于获释。

(√)

1901年,清政府和俄、英、美、日等十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

1905年11月《民报.发刊词》第一次公开提出了三大主义的口号,宣告了三民主义的问世。

(√)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为《民报》撰写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

(√)

1905年8月,在同盟会誓词中提出,孙中山第一次公开提出了三大主义的口号。

(×)

1906年,在孙中山和黄兴、章太炎等人指定的《军政府宣言》中就具体地解释了“建设民国”的主张。

(√)

1906 年,孙中山与黄兴、章太炎等人共同拟定的《军政府宣言》中就具体地解释了“建设民国”的主张。

(√)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成功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第一次巨大胜利。

(√)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爆发导致了清王朝的覆灭和中华民国的诞生。

(√)

1912年底,孙中山在杭州正式提出了“平均地权”的口号。

(×)

1913年10月,袁世凯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

1913年3月“宋教仁遇刺”之后孙中山相继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运动。

(×)

1914年,中华革命党在东京举行了成立大会。

(√)

1917年孙中山写成了《民权初步》这部重要著作。

(√)

1917年7月,孙中山南下广州建立革命根据地,发起“护法运动”。

(×)

1917年,由于各自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利益的冲突,民国政府发生了黎元洪、张勋两人出面主演的“府院之争”。

(×)

1918年至1919年孙中山完成了《知难行易的学说》、《实业计划》两本书。

(×)

1919年10月,孙中山组建了中国国民党、重新举起了三民主义的旗帜时,三民主义便开始了新的里程。

(√)

1919年的《三民主义》一文中,孙中山就瑞士、美国为例,指出以实现民主共和的共同意志为指归的民族主义才是最文明高尚的民族主义。

(√)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昰以学生为先导发起的。

(√)

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起了中国反帝爱国运动的新纪元。

(√)

1922年2月,孙中山重返广州,第三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根据地。

(×)

1923年1月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

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成立并正式开学。

(√)

1924年到1927年黄埔军校共有五届毕业生,7390人。

(√)

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最重要的议程是通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

19世纪末孙中山投身革命之初就开始了实际的外交活动。

(√)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教育立国,教育救国的思想在中国朝野广为传播。

(√)

B.

不断地扬弃错误思想,开创新的实践道路是孙中山最为宝贵的理论品格。

(√)

本课程教材阐述了孙中山哲学思想的三个方面,即孙中山的进化论;知行学说;民生史观。

(√)

C.

成人教育是孙中山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陈炯明是中国有史以来为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牺牲的第一人。

(×)

从《三民主义》演说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提出民生史观的另一个重要目的。

(√)

D.

大胆地引进外国优秀教育人才、科技人才,这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

第一次护法运动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封建军阀是国家的最大祸害。

(√)

对外开放是孙中山思想建设的重要组成。

(√)

对外开放是孙中山国家经济近代化的重要策略思想。

(√)

对外开放是孙中山积极实践《实业计划》的重要策略思想。

(×)

E.

二次革命在一定意义上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

俄国苏维埃政府刚成立就宣布归还沙皇政府霸占的中国领土。

(√)

俄国苏维埃政府刚成立就宣布废除沙皇政府强加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

F.

“府院之争”指的是段祺瑞和袁世凯的斗争,(×)

府院之争的导火索是中国的“参战”问题。

(√)

G.

“耕者有其田”的主张第一次使农民土地问题的解决成为可能。

(×)

《国民党一大宣言》应该是解释三民主义的根本依据。

(√).

《国民党一大宣言》指出,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重要的原则有二:

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

《国民党一大宣言》指出,国民党的民族主义,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民族自求独立。

(×)

国民党《一大宣言》是理解三民主义的根本依据。

(√)

国民党一大宣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

(√)

国民党一大宣言共分为中国现状、国民党之主义和国民党之政纲等三个部分。

(√)

国民党一大宣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制订了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

国家经济近代化建设首先要注重交通运输。

(√)

国历史上,孙中山是第一次从认识论角度探讨革命成败之由的革命思想家。

(√)

国民党“一大”之后,废除不平等条约成为孙中山外交思想的重点(√)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正式确立。

(×)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揭示了孙中山革命生涯的新篇章,使其晚年的思想焕发出绚烂的光彩。

(√)

国民党一大制定的国民党章程,第一次规定了国民党从中央到地方基层完整的组织系统。

(√)

国民党一大承认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正式确立。

(√)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包括三部分。

(√)

革命派与保皇派的根本分歧是如何拯救中国的问题(√)。

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必须保持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为前提。

(√)

观是对人类社会演进规律的探索与总结,是一个哲学体系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

(√)

广州起义,是孙中山亲自发动的10次武装起义之开端(√)。

改组后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国民党转变成为由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共同组成的民主革命联盟。

(√)

 

H.

互助论来自20世纪欧洲流行的无政府主义思潮。

(×)

惠州起义虽然失败,但其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政治影响,民众逐渐觉醒,同情支持革命者大大增多。

(√)

J.

“节制资本”就是要废除“私有资本制度”。

(×)

甲午战争失败,国内人心奋激,孙中山筹备广州起义。

(√)

甲午中日战争后,孙中山敏锐地感到中国在民族危机中的沉沦陡然加剧,亡国灭种的灾难迫在眉睫,要救国,要革命,第一步骤就是联络革命同志,组织革命团体。

(√)

距袁世凯复辟后,历史上又出现了张勋复辟。

(√)

近代西方文化对孙中山的思想产生具大启示作用(√)

教育为“立国之本”的主张,在中国早已有之。

(√)

K.

“抗风轩议盟”虽然没有最终落实,但是这个建议却标志着孙中山的事业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

L.

陆皓东是为中国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牺牲的第一人。

(√)

廖仲恺是国民党左派的代表,他坚决支持孙中山,同国民党右派作坚决的斗争。

(√)

廖仲恺是国民党左派的代表,他坚决执行孙中山的国共合作政策,同共产党维系良好的合作关系。

(√)

立志经济改良、优先发展农业、注重躬行实践,是孙中山早期经济思想的重要观点。

(√)

历史已经将广州起义和辛亥武昌起义连接成一条曲折但是贯通的胜利征途。

没有失败了的广州起义,就不会有成功了的武昌起义。

(√)

“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

“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是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

(√)

M.

没有失败了的广州起义,就不会有成功了的武昌起义。

(√)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

没有提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切实方案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根本缺陷(√)

民生主义的核心是“节制资本”。

(×)

民生主义的核心是“平均地权”的国有化思想。

(√)

民主主义是孙中山国家经济近代化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点。

(×)

民权主义得以实现的保障是“五权宪法”。

(×)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内容,也是孙先生构想中国国家经济近代化发展道路的理论依据。

(×)

明确提出反抗帝国主义是新民族主义与旧民族主义的根本区别。

(×)

P.

“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是实现民生主义的两大要旨。

(√)

“平均地权”是由《同盟会宣言》首次正式提出来的。

(√)

“平均地权”的国有化思想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核心。

(√)

贫苦的家境对孙中山的政治思想具有启蒙意义。

(√)

贫困的童年生活对孙中山的政治思想的形成具有启蒙意义(√)

Q.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誓词标志着三民主义的诞生。

(×)

R.

任何学说的生命力源泉都在于它的开放性。

(√)

任何科学技术成果的研究指向都在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

(×)

S.

《实业计划》是孙中山国家经济近代化的宏伟蓝图的集中体现。

(√)

《实业计划》的实施策略重在发展农业和解放农民,相对抑制轻工业的增长(×)

《孙文越飞联合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孙中山联俄政策的最终确立。

(√)

三民主义的思想形成于1879年孙中山伦敦留局期间(√)。

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积极民族革命的政治纲领和战斗旗帜。

(√)

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是“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

(√)

世界如何生成、演变的本原问题是哲学的真正起点。

(√)

上书李鸿章是孙中山政治谋略思想形成的标志。

(√)

上书李鸿章是孙中山第一次施展其经世报国的抱负,承载富民强国美好愿望的救国行动。

(√)

孙先生强调的教育为立国之本的主张,在中国是早已有之的(√)

孙中山1912年在上海正式提出“开放主义”政策。

(√)

孙中山“平均地权”的方法是以“国家没收”的形式变革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土地国有,为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

(×)

孙中山“平均地权”是以“和平赎买”的方式变革封建土地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

(√)

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把国家的大权分为“政权”和“能权”。

(×)

孙中山“用民生主义来替代社会主义“并非只是一个名词的选择。

(√)

孙中山“节制资本”的思想体现了民生主义的进步(√)

孙中山“教育救国”的思想把教育放在“立国根本”“振兴之道”的位置。

(√)

孙中山把《国民党改组宣言》看成是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精神生命”。

(×)

孙中山把自然史和人类历史统一起来,把社会发展规律的不可抵抗行视同于自然演变的规律,认为“世界的潮流,由神权(√)

孙中山曾明确地将科学分为两大类别,即自然科学与人事科学。

(√)

孙中山从人类生存的最基本事实即吃饭、穿衣出发来观察社会发展的问题,有着鲜明的唯心主义倾向。

(×)

孙中山第一次阐发他的对外关系理念是在同盟会革命方略的宣言上。

(√)

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强调中日两国的地位和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孙中山的《国事遗嘱》是他留下的宝贵历史遗产。

(√)

孙中山的革命追求与理想和国人的意志和愿望是不一致的(×)

孙中山的经济思想与其政治理念密不可分。

(√)

孙中山的经济思想与其政治理念没有任何联系。

(×)

孙中山的经济建设思想是在古今中外多种经济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

孙中山的经济建设思想已形成了一个国家经济近代化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点是民权主义。

(×)

孙中山的伦敦蒙难,成为了他和中国革命的一个契机。

(√)

孙中山的伦敦蒙难,使他很快成为国际知名的中国革命家。

(√)

孙中山的民主民权思想更多地来自西方社会现实和政治文化的直接影响。

(√)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首先就是要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实现民主共和。

(√)

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与历史上的井田、王田、均田制度有本质的区别。

(√)

孙中山的外交思想以振兴中华为核心。

(√)

孙中山的外交思想以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坚持睦邻友好,维护亚洲世界和平为基本点。

(√)

孙中山的外交思想以振兴中华为核心,其基本点是争取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坚持睦邻友好,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

孙中山的维护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外交工作原则,可概括为“强国外交”(√)

孙中山的宇宙进化思想是在融合了中外哲学成果的基础上对达尔文学说的阐发和扩展。

(√)

孙中山的政治人格的首要特性在于他是一位伟大的民族主义者。

(√)

孙中山的哲学思想的突出体现是他提出的“知行学说”。

(√)

孙中山的重要著作《建国方略》是1919年完成的。

(√)

孙中山对西方的这一主流政体十分赞赏,比较迷信(×)

孙中山对西方的这一主流政体十分赞赏但并不迷信。

(√)

孙中山对西方的这一主流政体十分赞赏并十分迷信。

(×)

孙中山革命与武装斗争的思想在酝酿时期曾与改良思想并存(√)

孙中山国防教育思想还有一个突出特点:

对全民进行国防教育(√)

孙中山国家经济近代化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点是民权主义。

(×)

孙中山经济建设思想产生的理论根源,一方面继承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思想可资借鉴的部分,另一方面深受西方经济思想的影响。

(√)

孙中山经济建设思想的发展变革,可以以1895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孙中山经济建设思想的发展变革,同孙中山由一个深受改良主义影响的革命者而向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的历程是一致的。

(√)

孙中山堪称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思想家。

(√)

孙中山开放教育的出发点是使中国教育摆脱落后状态,融入世界潮流。

(√)

孙中山科学技术的国家发展观,主要表现在“科学救国”和“科学兴国”两个层面。

(√)

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

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的确立,是他最伟大的历史贡献。

(×)

孙中山联俄后的第一项决策就是改组国民党,他聘用的第一位俄国顾问维金斯基就主管党的组织工作。

(×)

孙中山临终前,给革命同志留下了《国事遗嘱》(√)

孙中山临终前,给革命同志留下了《家事遗嘱》。

(×)

孙中山临终前,给革命同志留下了《致苏俄遗书》。

(×)

孙中山民权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侨居檀香山时期。

(√)

孙中山民权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他第一次侨居檀香山时期。

(√)

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推翻封建君主制度,实现民主共和。

(√)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四大宗旨是:

一为国民谋饭吃,二为国民谋衣穿,三为国民谋居室,四为国民谋走路。

(√)

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生成于1896—1897年旅居美国期间。

(×)

孙中山民生问题的本意在于改变人们贫困的生活状况,为人民谋幸福。

(√)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根本缺陷昰没有提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切实方案。

(√)

孙中山民族主义最终发展为各民族人民一律平等的伟大思想。

(√)

孙中山民族平等、统一的基本国策的基础是他民族宽容思想和理性的革命立场。

(√)

孙中山民族主义的首要任务是摆脱中华民族面临的亡国危机,实现民族独立。

(√)

孙中山明确提出要“外交立国”,强调“速筹生财之道”(√)

孙中山平均地权的思想萌发于儒家创始人的天下为公思想。

(×)

孙中山全面构制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规划集中体现在《建国方略》中。

(√)

孙中山认识论的核心和精华是“行先知后”。

(√)

孙中山认为,达尔文的进化之学所以能够使世界思想为之一变,统摄各种学术,是因为它揭示了自然发展的基本轨迹和规律。

(√)

孙中山认为,大胆引进外国优秀人才,是发展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手段。

(√)

孙中山认为,作为国办教育补充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社会办教育。

(√)

孙中山三大政策是: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

孙中山是第一位颠覆“中体西用”的理念,系统提出现代化建军思想的资产阶级军事(√)

孙中山逝世后,遗体安葬于南京紫金山南麓,墓地称为中山陵园。

(√)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指民族、民权、民生。

(√)

孙中山五权宪法是指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种权力的分设、独立与制衡。

(√)

孙中山信奉“英雄史观”,他把人区分为先知先觉、后知后觉和不知不觉三个等次。

(√).

孙中山与中共合作的主要目的是改造国民党。

(×)

孙中山研究的中心是我国古代的土地平均问题。

(√)

孙中山要求的教育培养目标是奋发为雄,立志救国、树立健全高尚的人格。

(√)

孙中山衣帽仍封于北京香山碧云寺石塔中,称为“衣冠冢”。

(√)

孙中山于1912年4月17日在上海中华实业联合会欢迎会的演说中正式提出“开放主义”政策。

(√)

孙中山在《致郑藻如书》中,集中阐发了自己的进化论的思想。

(×)

孙中山在抗风轩议盟是提出的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孙中山在香港求学期间,与陈少白、杨鹤龄、陆皓东等人交往甚密。

他们四人在一起谈论革命言论,怀有革命思想,研究革命问题。

(×)

孙中山早期的外交思想仅限于与西方列强加强建立联系,以便得到列强的支持与援助(×)

孙中山早期的政治思想是基于改变农民苦难命运的朴素动机而萌生的(√)。

孙中山哲学思想最主要集中在《孙文学说》中。

(√)

孙中山政治思想的核心就是著名的三民主义。

(√).

孙中山政治谋略思想形成的标志是上书李鸿章。

(√)

孙中山政治思想的核心是著名的三民主义。

(√)

孙中山最为宝贵的理论品格是他不断地扬弃错误思想,开创新的实践道路。

(√)

孙中山早期的经济思想集中体现在1890年至1894年的《致郑藻如书》《农功》《上李鸿章书》文章中。

(×)

孙中山指出世界进化经历了从无生命物质到有生命的物种再到人类等三个阶段,形成了物质进化、物种进化、人类进化三个时期。

(√)

T.

檀香山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的正式开端。

(√)

檀香山兴中会是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政党。

(×)

檀香山兴中会是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

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

同盟会的成立开创了孙中山革命历程的新起点,也是民主革命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

(√)

通常人们把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视为第一位哲学家。

(×)

推翻封建君主制度,实现民主共和是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

W.

《外交政策》是孙中山外交思想趋于成熟的标志。

(√)

五权宪法是指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种权力。

(√)

X.香港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将革命的重心由海外转移到国内。

(√)

香港兴中会总机关的成立,标志着武装起义的准备活动已经开始.(√)

辛亥革命的失败,主要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

辛亥革命的失败主要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振兴中华的唯一出路是发展教育。

(×)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举起了“科学救国”之旗。

(×)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反复阐述了“科技兴国”的观点。

(√)

辛亥革命爆发前,孙中山先后组织策划了8次武装起义。

(√)

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没有原则的区别。

(√)

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相比较,完成了质的飞跃。

(√)

新民主主义学说是理解三民主义的理论基础。

(×)

新民族主义与旧民族主义的根本区别是明确提出反抗帝国主义。

(√)

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孙中山革命活动的开端。

(√)

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的正式开端。

(√)

Y.

“伊太”是17世纪以来西方哲学、科学中流行的一个物质性概念。

(√)

洋务运动的中心内容是“自强”、“求富”。

(√)

洋务运动是19世纪50年代兴起的清王朝的“自救”运动。

(×)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以“自强”、“求富”为目的改良运动(×)

洋务运动时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以“自强”、“求富”为中心内容的清王朝的“自救”运动。

(√)

以护国战争为转折,孙中山的军事战略转变为联合军阀打军阀(√)

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后,投靠帝国主义,排挤镇压革命党人。

(√)

Z.

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第一次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的各族人民一律平等的思想。

(√)

在发展实业问题上,孙中山非常重视机器的使用(×)

在发展实业问题上,孙中山首先提到的是使用机器。

(√)

在辛亥革命以前,孙中山就举起“科学救国”之旗。

(√)

在革命派和保皇派第二阶段的斗争中,分别于《民报》和《新民从报》为主要阵地展开激烈的论战(√)。

.

在中国近代史上,魏源、林则徐等为地主阶级改革派。

(√)

在革命派和保皇派第二阶段的斗争中,分别于《民报》和《新民从报》为主要阵地展开激烈的论战(√)

在同盟会革命方略的宣言上,孙中山第一次阐发了他的对外关系理念。

(√)

在民族主义方面,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的根本区别是明确提出反抗帝国主义。

(√)

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第一次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的各族人民一律平等的思想。

(√)

在国民党一大会议上孙中山指出,中国唯一生路是进行国民革命,实行三民主义。

(√)

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是袁世凯。

(√)

中华民国的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是孙中山。

(√)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革命军事学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

(√)

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议程是讨论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的问题。

(×)

自1900年起,孙中山发动了两次对保皇主义的批判(√)。

自1900年起,孙中山组织发动了两次对保皇主义的批判斗争(√)。

自中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内部就存在两种政治力量斗争:

其一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其二是以康、梁为代表的改良派。

(√)震动中国的“宋案”爆发于1912年。

(√)

著名的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政治思想的核心。

(√)

职业教育是孙中山教育思想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振兴中华”道出了孙中山的志向与兴中会的宗旨。

(×)

“知行学说”是孙中山哲学思想的突出体现。

(√)

《致郑藻如书》《农功》《上李鸿章书》三篇文章集中体现了孙中山早期的经济思想。

(×)

《孙中山思想概论》单项选择题

1866年(11月2日),孙中山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

1866年11月2日,孙中山诞生于(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