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4168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

《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文档格式.docx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是碳元素从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B错误;

消费者的呼吸作用是碳元素从生物群落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C错误;

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生产者的光合作用,D正确。

4.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广泛的信息传递,如动物可通过一些行为对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信息。

下列选项中,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

A.蜂王分泌的外激素B.猩猩拍胸警示

C.候鸟迁徙D.鱼的洄游

答案 B

解析 蜂王分泌的外激素属于化学信息,A错误;

猩猩拍胸警示属于行为信息,B正确;

候鸟迁徙是通过光周期感知季节变化,故属于物理信息,C错误;

鱼的洄游是通过光周期感知季节变化,故属于物理信息,D错误。

5.下列各种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

A.池塘生态系统B.北极苔原生态系统

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D.温带草原

答案 C

解析 池塘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营养结构简单,则自我调节能力小,A错误;

在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稀少,营养结构简单,其中生产者主要是地衣,其他生物大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地衣来维持生活,自我调节能力较弱,B错误;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降雨量高,气候稳定,由于阳光充足,因此整年基本上都很热,同时有助于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因此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因此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强,C正确;

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与热带雨林相比较简单,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差,D错误。

6.当草原经牛羊适量采食后,草原植物就会增强其再生能力,尽可能减缓种群数量的下降,火灾后的草原,经过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以上事实分别说明草原生态系统具有(  )

A.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B.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

C.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

D.恢复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答案 A

解析 当草原经牛羊适量采食后,草原植物就会增强其再生能力,尽可能减缓种群数量的下降,说明草原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

火灾后的草原,经过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草原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7.如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d代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其中代表生产者的是(  )

A.aB.bC.cD.d

解析 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c为生产者,d代表无机环境,故C项正确。

8.某地的一个生态养殖大棚里,水底爬着螃蟹,水面漂浮着无土栽培的某种蔬菜,而水面上方,黄瓜藤枝枝蔓蔓,蔬菜和黄瓜生长所需的肥料就来自螃蟹的排泄物,同时大棚里种了一种特殊辣椒,能起到驱虫的作用。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只需输入太阳光能即可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

B.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黄瓜从螃蟹的排泄物中获得养分,黄瓜也可作为分解者

D.该生态系统中螃蟹、蔬菜、黄瓜构成了生物群落,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解析 该生态系统除了输入太阳光能,还需要人为提供螃蟹的食物,A错误;

特殊辣椒具有驱虫作用是因为辣椒能释放某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B正确;

黄瓜从螃蟹的排泄物中获得养分,获得的是排泄物中的无机盐,不是全部的排泄物,所以黄瓜不是分解者,C错误;

生物群落是指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的总和,因此螃蟹、蔬菜、黄瓜不能组成生物群落,D错误。

9.在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微生物的分解作用B.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动物的呼吸作用D.煤和石油的燃烧

解析 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才能够转变为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A错误;

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才能进入生物群落,所以对碳循环起着决定性作用,B正确;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是主要的消费者,可以将有机物通过化学作用转变为二氧化碳返回无机环境,但其不是碳循环起决定作用的成分,C错误;

煤和石油的燃烧可以将等量的二氧化碳释放进入无机环境,不是对碳循环起决定作用的成分,D错误。

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

B.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

解析 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来自生物和无机环境,A错误;

动物的特殊行为能够对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信息,称为行为信息,B正确;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C错误;

防治害虫的方法有生物防治(如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和化学防治(如喷洒农药),D错误。

11.下图表示生活在某自然区域内的部分生物,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

A.该食物网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虫获得的能量约占草能量的10%~20%

C.鹰获取能量较多的食物链是:

草→虫→蛙→蛇→鹰

D.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鹰种群密度可能增大

解析 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该食物网缺少分解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

图中虫、鼠、鹿获得的能量之和占草能量的10%~20%,B错误;

食物链越长,鹰得到的能量越少,所以鹰获得能量较多的食物链是:

草→鼠→鹰,C错误;

若蛇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则其种群密度不断增大,这样鹰就会有充足的食物,其种群密度也会不断增大,D正确。

12.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隐含的食物链中,至少具有的营养级数目和螳螂在此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分别是(  )

A.3个、第二营养级B.3个、第三营养级

C.4个、第二营养级D.4个、第三营养级

解析 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隐含的食物链为:

植物(第一营养级)→蝉(第二营养级)→螳螂(第三营养级)→黄雀(第四营养级)。

可见,该食物链中具有的营养级数至少为4个,而螳螂在此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是第三营养级。

13.有a、b两个非生物环境基本相同的生态系统,都引进相同数量的另一生物,过一段时间,发现a生态系统中引进的生物数量大大增加,b生态系统中引进的生物数量大大减少,这一现象说明(  )

A.a生态系统生物种类繁多

B.b生态系统种群减少

C.a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

D.b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

解析 a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较弱,所以生物种类少,A错误;

b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较强,种群不会减少,B错误;

a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弱,C错误;

b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较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较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D正确。

14.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碳元素在1、2、3、4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生物是1

D.碳元素沿图示箭头循环时,能量也伴随着进行流动

解析 1表示生产者,1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错误;

碳元素在1、2、3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B错误;

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所以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生物是1,C正确;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错误。

15.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

B.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

C.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D.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中有机物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解析 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也可以是一些营腐生生活的动物;

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微生物还可作消费者和生产者,A错误;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一定是分解者,B错误;

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无机物可以供生产者再利用合成有机物,C正确;

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将直接释放到无机环境中,能量一旦释放不能重复利用,D错误。

16.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蝗虫是次级消费者

B.鸟和田鼠具有相同的营养级

C.该食物网共有2条食物链

D.若蛇的数量大量减少,田鼠的数量也随之大量减少

解析 在食物链:

植物→蝗虫→鸟→蛇中,蝗虫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A错误;

在食物链:

植物→蝗虫→鸟→蛇中,鸟为第三营养级,在食物链:

植物→田鼠→蛇中,田鼠为第二营养级,所以鸟和田鼠具有不同的营养级,B错误;

该食物网共有2条食物链,C正确;

若蛇的数量大量减少,捕食田鼠的量减少,导致田鼠的数量增多,D错误。

17.关于生态系统中碳循环错误的说法是(  )

A.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的碳归根结底来自生产者

B.分解者在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C.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中仅以CO2形式存在

D.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是以CO2形式循环的

解析 碳元素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的碳归根结底来自生产者,A正确;

分解者能够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残枝败叶和遗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在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B正确;

碳在无机环境中以碳酸盐和CO2形式存在,C错误;

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D正确。

18.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信息传递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B.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都是由生物产生的

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可通过信息传递实现

解析 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A正确;

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做反馈,这种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B正确;

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可能来自无机环境,如物理信息中的光,C错误;

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如森林中的狼和兔相互依据对方气味捕食或躲避捕食来维持生态系统狼和兔数量的相对稳定,D正确。

19.如图为现代版“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桑”不能代表能量流动

B.模式图中不应有“

→池塘”的箭头

C.鱼是次级消费者

D.该生态农业促进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析 “

→桑”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能量由此流入生态系统,A错误;

→池塘”指的是池塘中的植物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不能舍弃,B错误;

鱼可以蚕粪为食是初级消费者,C错误;

生态农业的目的是促进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减少环境污染,D正确。

20.如图表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⑤之和为输入到生态系统的全部能量

B.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⑦中

C.⑤⑥⑦⑧之和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D.④占②的百分比为能量传递效率

解析 输入到该生态系统的全部能量应大于①⑤之和,缺少植物呼吸消耗的能量,A错误;

由于植食动物粪便是指摄入后未被同化的部分,包含在⑦中,B正确;

⑤⑥⑦⑧中包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和散失的能量,C错误;

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同化能之比,④不能表示植食动物的同化能,②也不能表示植食动物的同化能,且图示中二者为同一营养级,D错误。

2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

B.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能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

D.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

答案 A

解析 动物可通过特殊的行为即行为信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信息,A正确;

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调节为体内调节,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B错误;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来源于同种或异种的生物,也可来自于非生物,C错误;

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可调节种间关系,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也有利,D错误。

22.甲图表示某草原上仓鼠种群数量变化图(K0表示仓鼠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乙图为甲图中仓鼠所摄入能量的去路(字母表示相应能量)。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某种天敌进入一段时间后,仓鼠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则天敌最可能进入的时间为c时

B.从甲图可知,仓鼠的种群数量呈“S”型,在捕食压力下,仓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降至K2~K3之间

C.K0表示仓鼠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即仓鼠种群在理想条件下的环境容纳量

D.乙图中的A属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仓鼠的次级生产量

解析 根据图示仓鼠种群数量在初始阶段数量连续增长,从c点后种群数量上升速度减慢,说明环境阻力加大,所以最可能是在c点天敌侵入,A正确;

根据图甲种群数量变化的柱形图可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在捕食压力下,仓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降至K2~K3之间,B正确;

K0表示仓鼠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种群在理想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为“J”型,没有环境容纳量,C错误;

乙图中的A来自仓鼠产生的粪便,即来自绿色植物的同化量,C表示仓鼠的次级生产量,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5分)

23.(10分)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乙两种昆虫和蜘蛛。

甲、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蜘蛛以乙昆虫为食。

甲昆虫在白天活动,乙昆虫在夜晚活动。

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

请回答问题:

(1)上述现象中,X分别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进行传递。

(2)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

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与乙昆虫 

(2)无机环境 生物 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物理信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

解析 

(1)植物释放出的物质X既能吸引甲昆虫的天敌,又能驱赶乙昆虫,故X分别在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植物和乙昆虫之间进行传递。

(2)影响甲昆虫取食的信息来自生物(植物),影响甲昆虫在白天活动的物理信息来自环境。

影响乙昆虫活动的物质X是化学信息,影响乙昆虫在夜晚活动的信息是物理信息。

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的信息是利用蜘蛛网的振动频率,属于物理信息。

(3)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也能驱赶乙昆虫,故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后,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

24.(12分)如图表示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

J/cm2·

a),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池塘中所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

(2)输入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J/cm2·

a,其中A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图中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

(3)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鱼塘中某种鱼向上层转移,此现象表明:

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发生改变。

(4)为了提高人工鱼塘中鳙鱼的产量,除了给池塘施肥外,还需定期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后者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__________、__________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

答案 

(1)群落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与营养结构

(2)117 在呼吸作用中散失的热能 16%

(3)垂直

(4)食物 氧气

解析 

(1)同一区域所有生物共同构成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有两个: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和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肉食性动物获得的能量为:

0.1+2.1+0.05+0.25+5=7.5(J/cm2·

a),其中有5(J/cm2·

a)的能量来自于有机物,因此2.5(J/cm2·

a)的能量是同化第二营养级的能量;

由此可知,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

2.5+9+4+0.5=16(J/cm2·

a),其中有2(J/cm2·

a)的能量来自于有机物,因此14(J/cm2·

a)的能量是同化第一营养级的能量;

如此可计算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14+23+70+3=110(J/cm2·

a),图中有机物输入有2+5=7(J/cm2·

a),故输入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为110+7=117(J/cm2·

a)。

生产者的能量去向有四个(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的能量),由此可确定图中A表示呼吸作用消耗,其中A的含义是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

肉食性动物中2.5(J/cm2·

a)的能量是同化的第二营养级的能量,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

a),图中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16)×

100%≈16%。

(3)由于光照减弱,导致鱼塘中某种鱼向上层转移,此现象表明:

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改变。

(4)定期捕捞小型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食物、氧气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

25.(13分)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其中A、B、C、D构成群落,①、②、③、④、⑤、⑥代表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图中D属于__________;

从营养结构分析,D属于__________,①~⑥中代表同一生理过程的是__________。

(2)图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主要以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图中B生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上述生态系统代表农田生态系统,则在被弃耕后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

若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a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为__________kJ。

答案 

(1)消费者 第二营养级 ②③⑤

(2)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二氧化碳 将含碳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

(4)次生演替 0.01a~0.04a

解析 

(1)该生态系统中,D表示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②③⑤表示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2)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碳循环中分解者的作用是将含碳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

(4)被弃耕后的农田中保留有很多植物的种子和繁殖体,所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图中的食物链为:

A→D→C,C获得的能量最少为a×

10%×

10%=0.01a,最多为a×

20%×

20%=0.04a。

26.(10分)如图为某海域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与水深关系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远洋水域水深35米开始,随着水深增加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量逐渐减少,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

(2)水深100m以下远洋水域中的生物,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看,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

输入水深100以下远洋水域系统中的能量形式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一段时间内,该海域生态系统全部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数值为a,全部消费者获得能量的数值为b,全部分解者获得能量的数值为c,则a__________(填“小于”“大于”或“等于”)b+c。

(4)据统计,该海域生态系统同季节单位体积内近海水域比远洋水域物种丰富度要高,据图分析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差异体现了生物群落在________________方向上的结构特征。

答案 

(1)光照强度 

(2)分解者、消费者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大于 (4)浅海水域生产者固定太阳能量较高,说明海洋植物丰富,更有利于为其中的动物提供食物及栖息环境 水平

解析 

(1)远洋海域水深35米开始,随着水深增加,光照强度减弱,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减少。

(2)由图可知,远洋水域100m以下,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0,说明该深度以下,生态系统主要由分解者和消费者组成,所以输入水深100m以下远洋水域系统中的能量形式主要是有机物中的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