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儿科学顶级总结 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5425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7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儿科学顶级总结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10儿科学顶级总结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10儿科学顶级总结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10儿科学顶级总结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10儿科学顶级总结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10儿科学顶级总结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6页
10儿科学顶级总结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6页
10儿科学顶级总结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6页
10儿科学顶级总结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6页
10儿科学顶级总结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6页
10儿科学顶级总结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6页
10儿科学顶级总结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6页
10儿科学顶级总结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6页
10儿科学顶级总结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6页
10儿科学顶级总结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6页
10儿科学顶级总结 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6页
10儿科学顶级总结 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6页
10儿科学顶级总结 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6页
10儿科学顶级总结 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6页
10儿科学顶级总结 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儿科学顶级总结 2.docx

《10儿科学顶级总结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儿科学顶级总结 2.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儿科学顶级总结 2.docx

10儿科学顶级总结2

1绪论(注意图表)

1年龄分期:

1七个期。

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金标准.。

2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为止共40周

时间

特征

胎儿期

胚胎期(8周以内)至出生(在肚子里)

最初的12周,最易导致婴儿畸形。

围生期

怀孕28周——产后7天。

死亡率最高;其次是新生儿期。

新生儿期

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4周)

保健最重点时间是生后一周内。

婴儿期

出生到1周岁之前婴儿期(乳儿期)

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幼儿期

1岁至满3岁之前

出事期,意外发生率比较高。

学龄前期

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

最重要特点为智力发育成熟。

学龄

入小学始(6~7)至青春期前

集体疾病容易发生

青春期

初中和高中的时期。

第二性征的形成,二次生长高峰

3.喂养:

提倡纯母乳喂养至4~6个月,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

2生长发育(题多)(华医网)。

大纲:

1生长发育规律(新加)2体格生长(重点)3运动和语言的发育(发育的阶段性特点)描述题较多。

要学习的概念:

体重身高头围胸围囟门骨化中心生理弯曲乳牙恒牙运动语言

日期:

出生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1岁)15个月18个月(1岁半)21个月24个月(2岁)

每3个月为一个周期;注意相互转换,

1.规律:

1运动发育

1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2.2月抬头6月坐,7月翻身8月爬,9月会站成正果,1走2跳3岁跑。

2各个系统发育不平衡:

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淋巴系统——先慢后快,

生殖系统——先慢后快。

心、肝、肾、肌肉的发育基本与体格生长发育相平衡。

2.体格:

体重、身高、头围、胸围,

1综述

1判断小儿体格发育最常用指标是体重、身高、头围.。

体重

身高

头围

出生

3kg(1倍)

50厘米

34厘米

3个月

6kg(2倍);

62.5厘米12.5

40厘米多6

1岁(12个月)

9kg(3倍)

75厘米12.5

46厘米多6

2岁(24个月)

12kg(4倍)

85厘米10

48厘米2

2岁至青春期

每年增加2kg

前3月=后9月增长值12.5

前3月=后9月增长值6

2体重:

1波动:

体格生长中最易波动。

正常:

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发生在出生后.第1周.。

异常:

如体重下降超过10%或第10天还未恢复出生体重,则为病理状态。

2公式:

3~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9+月龄)/2;

1-6岁=8kg+年龄×2。

7岁~12岁体重(kg)=(年龄X7—5)/2;

3与12的差是9.6与8中间有2.7到12有5.

3出生后的4到6个月体重每日增加400到600克

3身高

1规律:

出生时50CM,第一年生长最快,1岁时75厘米,其中前3月增长值约等于后9月增长值。

2岁幼儿身高85厘米。

生后第1年身高增长约25厘米。

2公式:

2-12岁身高:

年龄×7+70(cm)有疑问?

4头围:

1小儿出生时头围是34厘米。

前3月增长等于后9月的增长值(6cm);

21岁时与头围约46cm,2岁时为48厘米。

在2岁以内最有价值。

5胸围:

1出生:

比头围小1~2cm,约32cm;

2小儿头围与胸围大致相等的年龄是.1岁时约46cm。

6上臂围:

12.5——13.5之间,是正常的值;

3骨骼:

1头颅骨:

囟门

1前囟:

闭合的年龄最晚不超过18个月,1岁到1.5岁闭合。

出生时1到2厘米。

2后囟:

闭合的年龄是生后6~8周。

2脊柱:

3月抬头挺颈椎,6月坐起靠胸椎,1岁走来出腰椎。

1.3个月抬头颈椎前凸;第一个生理弯曲

2.6个月会坐胸椎后凸;第二个生理弯曲;6个月能坐;

3.12月会走腰椎前凸。

第三个生理弯曲;小儿行走;

记忆:

倍数关系。

3长骨骨化中心

1长骨停止生长的标志当骨垢和骨干融合时。

2摄左手X线片。

头状骨、钩骨3个月左右出现;10岁出齐,共10个;

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约为小儿岁数+1。

4牙齿

1开始出第一颗恒牙的年龄是6岁。

2乳牙20个,恒牙32个。

最晚2岁半出齐乳牙。

乳牙数=月龄-(4-6)。

3恒牙骨化开始的年龄是新生儿。

总数

第一颗

出牙延迟

出齐时间

乳牙

20个

4—10个月

大于12个月

最晚2岁半出齐

恒牙

32个

6岁。

5运动

1.出生后运动发育的规律是:

先抬头(2个月)、后抬胸,再会坐(6个月)、7月翻身、8月爬;9月站、123岁走跳跑。

(2月抬头6月坐,7月翻身8月爬,9月会站成正果,123岁走跳跑。

6语言

1语言发育的规律是发音,理解,表达。

6月发音,1岁表达中间在理解

2语言发育的规律是发音(出生至6个月),理解(6个月至12个月),表达(大于1岁)。

3儿童保健

1种类出生时乙肝疫苗

1月龄:

乙肝疫苗(卡介苗有疑问)2月龄: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

3月龄: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4月龄: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

5月龄:

百白破混合制剂6月龄:

乙肝疫苗8月龄:

麻疹减毒疫苗

2记忆:

1记住:

8个月麻疹;乙肝是016。

2前6个月倒金字塔型。

两头都是乙肝。

五苗防七病。

2基础接种:

一岁内是初种。

加强免疫:

一岁后是复种。

3按计划免疫程序完成基础免疫————一卡一乙肝,三百二灰八麻。

3实施程序:

A.卡介苗皮内注射;B.脊髓灰质炎糖丸口服;C.麻疹疫苗皮下注射

D.百白破三联针皮下注射;E.乙肝疫苗肌肉注射.

记忆:

卡脊百白破麻乙,2、3、8,一头一尾出生打,卡打上乙打下,其他皮下打。

4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1.营养基础

1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供能)

1能量主要来源于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三大产能营养素,每克供能量为4kcal,9kcal,4kcal。

2鉴别:

分量(1岁内)

规律

能量

1;110kcal

每三岁(考点)减去10kcal

基础代谢

50%;55kcal

递减

生长发育所需

25%;小儿特有

每增加1Kg增加5kcal

食物特殊动力

7%;蛋白质最高

食物的量有关

活动所需

15到20kcal

与活动量有关

排泄所需

10%;

与正常和疾病有关

2营养物质和水

1蛋白质:

1乳类和蛋类蛋白质具有最适合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配比。

2其生理价值最高。

2脂肪:

1脂肪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是主要供能营养素,婴幼儿脂肪需要量4~6g/(kg.d)。

3糖类

4碳水化合物:

1按供热能计算,婴儿和1~4岁:

蛋白质占15%、脂肪占35%、糖类占50%。

5维生素和矿物质

脂溶性(维生素A、D、E、K)及水溶性(B族和C)

6水

1婴儿每日能量和水的需要量是:

能量110(kcal/kg)水150(ml/kg)。

2每100的热量产生12ml的水。

3婴儿出生时具备的一个最基本的动作是觅食反射。

2.婴儿喂养

1母乳喂养

1人群:

6个月以下的婴儿最适宜的食物;

2分类:

母乳可分为初乳、过渡乳、成熟乳和晚乳。

3成份:

①初乳含有sIgA,产后10天内分泌的乳汁。

②过渡乳含脂肪最高,

③成熟乳为第1l天~9个月的乳汁;④晚乳:

指10个月以后的乳汁,量和营养成分都渐减少。

4优点:

1比较牛乳含乳糖高——母乳喂养儿粪便中主要的细菌是乳酸杆菌。

2母乳含微量元素锌、铜、碘等矿物质较高.

家庭;1促进母子感情2无菌食品,简便又经济。

从感情和经济2方便。

母亲:

1促使母亲早日恢复。

2比较牛乳含乳糖高。

孩子:

1有利于消化2增进婴儿免疫力3利于婴儿脑的发育4铁吸收率高。

从八大系统考虑。

2人工喂养

1人群:

4个月以内不能母乳。

2种类:

牛乳为最常用者。

3优势:

母乳与牛乳相比,营养丰富,易于消化,是因为母乳中含白蛋白多

4劣势:

缺乏免疫因子这是牛乳与人乳的最大区别,牛乳喂养儿易患感冒。

5种类:

1全脂奶粉:

按重量l:

8或按体积1:

4加开水冲调成乳汁;

2婴儿配方奶粉:

市售配方奶粉调配重量比均为1:

7。

3甜炼乳、麦乳精:

因含糖太高不宜作为婴儿主食。

6制作:

牛乳量计算法(重点):

一般按每日能量需要计算:

婴儿每日能量需要(110kcal)/kg,需水分150ml/kg。

100ml含8%糖的牛乳约能供应100kcal,故婴儿每日需加糖牛奶100~120ml/kg。

例如一个3个月婴儿,体重5公斤,每日需喂8%糖牛奶量为550ml,每日需水750ml,除牛乳外尚需分次供水200ml。

全日奶量可分为5次喂哺。

2.羊奶:

叶酸含量极低,维生素B12也少,可引起巨红细胞性贫血。

混合膳食约100kcal产生水12ml。

3添加辅食

月龄添加辅食

1~3个月菜汤、水果汁、维生素A、D

4~6个月米汤、米糊、稀粥、蛋黄、鱼泥、菜泥、豆腐

7~9个月粥、烂面、碎菜、蛋、鱼、肝泥,肉朱、饼干、馒头片等

10~12个月粥、软饭、挂面等,豆制品、碎菜、碎肉等

3.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1定义: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是因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

2病史:

1人群:

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2病因:

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

3临表

1分类:

1消瘦型:

以能量供应不足为主的;2水肿型:

以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的。

2特征:

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皮下水肿

3部位:

1体重明显减轻:

先是体重不增—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营养不良——水肿

2皮下脂肪减少:

最先为腹部,最后为面颊:

记忆:

先肚子后面子

3皮下水肿:

皮下;

4并发症(考点):

1营养性贫血——最多见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2营养不良性水肿——出现水肿的原因是血清蛋白降低.

3维生素缺乏:

最常见者为维生素A缺乏——欲哭无泪;

4自发性低血糖——营养不良肯定低血糖;

5辅助:

1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是最重要的改变。

2最灵敏的检查是:

胰岛素生长因子;

6诊断

7治疗:

1去除病因;调整饮食及补充营养物质。

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是强调合理喂养。

2调整饮食:

①轻度营养不良:

热量120kcal/(kg·d),②中度营养不良:

热量60kcal/(kg·d),

③重度营养不良:

热量40kcal/(kg·d),

3促进消化:

为促进体内蛋白质合成,可肌注苯丙酸诺龙

8预后:

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是发病年龄;

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定义:

小儿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

2病史

1人群:

多见3月—2岁以下小婴儿。

2病因:

1最主要的为日光照射不足;2维生素D摄入不足.。

3特征:

主要表现为生长中的骨骼改变,并可表现为肌肉松弛和神经兴奋性症状。

4临表:

初期重点在神经。

激期重点在骨骼,

1.初期:

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

2.活动期(激期):

骨骼改变和运动机能发育迟缓。

骨骼改变往往在生长最快的部位最明显

骨骼改变

1头部:

①颅骨软化——6月龄以内婴儿;②方颅——7月龄-1岁

③前囟增大及闭合延迟;④出牙延迟:

有时出牙顺序颠倒,牙齿缺乏釉质,易患龋齿。

2胸廓:

l岁左右小儿:

①肋骨串珠;从上至下:

串珠样突起,7到10肋最明显;鸡胸,漏斗胸。

②肋膈沟(赫氏沟);③鸡胸或漏斗胸。

3四肢:

①手、足镯:

多见于6月以上小儿,状似手镯或脚镯②下肢畸形:

出现“0”形腿或“X”形腿。

3时间:

(考点)述改变中由于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形成的有:

方颅,手、足镯,肋骨串珠。

记忆:

0月到6月龄以内——颅骨软化6月到7月——手、足镯7月龄-1岁——方颅。

手、足镯;1岁左右——胸廓畸形(肋骨串骨)、下肢畸形。

4血生化:

血清钙稍降低,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常低于30,碱性磷酸酶明显增高。

5骨骼X线:

干骺段钙化带模糊或消失,呈毛刷样,有杯口改变。

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

3.恢复期:

患儿临床症状减轻至消失,碱性磷酸酶4~6周(1-2个月)恢复正常

4后遗症期————畸形

4诊断

1病史:

为日光照射不足史。

2临表:

肋隔沟+"O”形腿。

2辅助:

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

3典型表现:

生长着的长骨干骺段和骨组织矿化不全。

生长最快的最易受累。

4有维生素D缺乏的病因,症状和体征,结合血生化改变和骨x线改变可做出正确诊断。

5病例:

烦躁不安+肋隔沟+"O”形腿+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询楼病(激期)。

6鉴别

1抗维生素D佝偻病:

此类疾病的共同特点为一般剂量的维生素D治疗无效。

2先天性甲减3软骨营养不良4其他病因性佝偻病(肾性骨性)

7辅助

125-(OH)D3: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最可靠的诊断指标是血1,25-(OH)D3降低.

2电解质:

血清钙降低,血清磷升高。

钙磷乘积低于30,碱性磷酸酶增高。

3骨骼X线:

干骺段钙化带模糊或消失,呈毛刷样,有杯口改变。

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

8治疗

1一般治疗:

坚持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2病因治疗:

自出生2周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每日生理需要量为400~800ⅠU。

1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800IU/日,3个月后改预防量。

2足月儿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日,至2岁。

3对症治疗:

钙剂口服或肌注维生素D之前一般不需先服钙剂

4预防治疗

5.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1定义

1人群:

多见于6月以内小婴儿。

2特征:

表现为全身惊厥、手足抽搐或喉痉挛等。

3病因:

1甲状旁腺反应迟钝:

————骨钙不能游离,使血钙进一步下降;

2春夏季阳光充足或维生素D治疗初期时:

大量钙沉积于待钙化的骨骼,骨脱钙减少,而肠道吸收钙相对不足,使血钙降低而诱发本病;

3感染:

发热、饥饿时,组织细胞分解释放磷,血磷升高,血钙降低而发病。

当血总钙浓度低于1.75~1.88mmol/L(7~7.5mg/dl),或离子钙浓度低于1.0mmol/L(4mg/dl)时可引发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抽搐。

2机制: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甲状旁腺反应迟钝。

3临表

1全身惊厥:

————最多见是无热惊厥。

2手足抽搐:

当血钙低于1.75—1.88时出现手足抽搐证。

3喉痉挛

4辅助

1典型:

血清钙低于1.75mmol/l:

惊厥、喉痉挛和手足搐搦。

无热惊厥最常见。

惊到喉挛。

2不典型:

血清钙多在1.75mmol/l-1.88mmol/l,没有典型发作,但可刺激神经肌肉引出体征。

隐形体征是陶瑟征阳性

5诊断

1有佝偻病存在史;2临床出现反复发作的无热惊厥、手足搐搦或喉痉挛,无其他神经系统体征;

3血清钙低于1.75~1.88mmol/L(7~7.5mg/dl),或离子钙低于1.0mmol/L(4mg/d1),可作出正确诊断。

4治疗性诊断:

用钙剂治疗后抽搐停止,手足痉挛很快缓解亦有助于诊断。

6鉴别

全身惊厥:

惊厥性疾病;手足抽搐:

中枢感染性疾病;喉痉挛:

急性喉炎

7并发症:

酸中毒纠正过程中随pH增高,离子钙浓度降低,酸中毒纠正后可发生抽搐

8治疗

1一般处理:

氧气吸入和迅速控制喉惊厥和痉挛。

2急救处理:

可用苯巴比妥,水合氯醛或地西泮迅速控制症状。

2病因治疗:

口服钙剂。

3对症处理:

维生素D。

5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大纲:

1.新生儿特点及护理1)新生儿的分类方法2)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外观特点和生理特点)3)新生儿护理

2.新生儿窒息1)临床表现2)治疗

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临床表现2)诊断3)治疗

4.新生儿黄疸1)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2)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鉴别

3)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分类与疾病举例

5.新生儿溶血病1)临床表现2)实验室检查与诊断3)鉴别诊断4)治疗与预防

6新生儿败血症1)病因(病原菌和感染途径)2)临床表现3)诊断4)治疗

7.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1)病因和病理生理2)临床表现3)治疗

1新生儿特点及护理

考点明细:

足月儿、正常出生体重儿、适于胎龄儿的定义?

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外观特点的对比

呼吸暂停的特点,发生对象,处理:

正常足月儿的特点中,哪些内容需要掌握?

中性温度的概念?

新生儿有几种特殊的生理状态?

1新生儿的分类方法

1.按胎龄分类

1)足月儿:

————指胎龄≥37周至<42周的新生儿。

2)早产儿:

————指胎龄<37周的新生儿,又称未成熟儿。

3)过期产儿:

————指胎龄≥42周的新生儿。

2.按出生体重分类

1)低出生体重儿:

指出生1小时内的体重<2500g者,  

2)正常出生体重儿:

指出生体重为2500~4000g(≥2500g,<4000g)的新生儿。

3)巨大儿:

指出生体重≥4000g的新生儿;

3.按出生体重和胎龄的关系分类(正态分布曲线)

适于胎龄儿(AGA):

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出生体重的第10至90百分位之间的新生儿。

2早产儿和足月儿鉴别

足月儿

早产儿

皮肤

皮肤红润,皮下脂肪丰满

皮肤发亮,皮下水肿

乳腺结节

大于4mm

无或小于4mm

指甲

达到或超过直指尖

未达到指尖

定义:

37周≤胎龄<42周,体重通常≥2500g

28周<胎龄<37周

生殖器

男婴睾丸已降.阴囊皱褶形成

男婴睾丸未降.阴囊皱褶未形成

跖纹

足底纹理少

足底纹理多

头发

乱如绒线头

分条清楚

3新生儿护理

1.暖箱:

中性温度:

1.0kg的早产儿,适中温度为35℃;1.5kg温度34℃2.0kg的早产儿为33℃。

出生体重

35

34

33

32

1

出生10天

10天后

3周后

5周后

1.5

出生10天

10天后

4周后

2

出生2天

2天后

3周后

大于2.5

生2天内

2天后

2.喂养:

1足月儿:

生后半小时左右即可抱至母亲处给予吸吮,鼓励母亲按需哺乳。

  

2早产儿:

鼻管喂养减量的依据是残留奶占前次奶量的1/3

3新生儿生后应立即肌注维生素K11mg,早产儿连续用3天,以预防新生儿出血症。

3.呼吸管理:

1呼吸暂停早产儿可采用拍打足底、托背呼吸、放置水囊床垫等法,

2无效时可使用药物治疗,

3严重呼吸暂停时需用面罩或机械正压通气。

4按时接种

5新生儿筛查:

开展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等先天性代谢缺陷病筛查

记忆:

2新生儿窒息

1定义:

新生儿窒息—通气换气不足。

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低氧血症+混合型酸中毒。

2病史:

窒息的本质是缺氧;主要因素是孕妇因素。

3临表

1.胎儿缺氧(宫内窒息)

2.Apgar评分:

呼吸、心率、皮肤颜色、肌张力及对刺激反应(记忆心急反应为呼出的颜色)

3每项0到2分。

7分以上是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记忆:

刺激皮肤张力的心率和呼吸。

4Apgar评分是一种简易的、临床上评价刚出生婴儿状况和复苏是否有效的可靠指标

5胎儿缺氧(宫内窒息):

早期胎动增多心率快;晚期胎动减少,心率慢,羊水黄绿。

4治疗.

A:

尽量吸尽呼吸道粘液;B建立呼吸,增加通气;C:

维持正常循环,保证足够心排出量;

D:

药物治疗;E:

评价。

以前三项最重要,其中A是根本,通气是关键。

ABCDE复苏方案(重点):

呼吸、心率和皮肤颜色是窒息复苏评估的三大指标。

前三项最重要,其中A是根本,B是关键,E贯穿于整个复苏过程之中。

重点:

呼吸、心率和皮肤颜色是窒息复苏评估的三大指标(实际上也是阿普加评分中的三个重要评分细则)。

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1定义:

1机制:

围生期窒息—缺氧—脑缺血—脑损伤。

2人群:

足月儿

2病生:

1脑血流改变2脑组织代谢改变

3分度(重点)

症状持续时间

肌张力

意识

预后

轻度

出生24小时内症状最明显

正常

兴奋

无后遗症,预后良好

中度

出生24~72小时症状最明显

减弱

昏睡

可有后遗症

重度

出生72小时或以上症状最明显

低下

昏迷

必有后遗症

记忆:

中度是24—72小时。

时间张力意识预后依次增加分量;

会考病例分析,来分析为几度。

4诊断:

围生期窒息史+窒息后出现的神经和精神症状(肌张力,意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5治疗

1.支持疗法:

供氧;纠正酸中毒;纠正低血糖;纠正低血压;控制补液。

补液的标准(重点):

每日补液量应该控制在60—80ml/Kg.

2.控制惊厥:

首选苯巴比妥钠。

本病的止惊厥首选药(重点)。

3.治疗脑水肿:

首选用甘露醇。

(重点)

4新生儿黄疸

1定义:

1正常:

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约为成人的2倍多。

新生儿每日生成胆红素为8.8mg/kg

2异常:

胆红素超过5-7mg/dl时可以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3定时:

母乳性黄疸一般在生后4—7日出现。

4特征:

黄疸,贫血,肝脾肿大

5最严重:

1出现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核黄疸)2特征:

拒乳、嗜睡、肌张力低

2鉴别(重点)

黄疸

一般情况

出现时间

退与现

胆红素

时间

生理性足月儿

好,不伴有其他

2—5天

消退不现

小于205

出现晚,消退快1—2周

病理性

不好,伴有

24H内

退而复现,进行加重

大于205

出现早,消退慢大于2周

3治疗

1产前治疗:

1)血浆置换2)宫内输血3)酶诱导剂4)提前分娩

2产后治疗1)光照疗法:

为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最有效的方法是蓝光照射

2)药物治疗:

3)换血疗法:

5新生儿溶血病

1定义:

1原因:

母子血型不和2物质:

免疫抗体IgG(母血中对胎儿红细胞)

3部位:

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4结果:

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引起溶血。

2病史:

1新生儿溶血病以ABO系统血型不合为最常见。

2ABO溶血病中,母亲多为O型,婴儿为A型或B型;

3RH溶血病以RhD溶血病为最常见。

3临表:

1.胎儿水肿:

2.黄疸:

3.贫血:

4肝脾大。

4诊断:

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的黄疸应首先考虑新生儿溶血病

5鉴别:

ABO溶血病与RH溶血病(重点)

黄疸

贫血

肝脾大

ABO溶血病

晚,生后2-3天

稍轻

少,不明显

RH溶血病

早,24小时内

程度重

多,明显

6并发症

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1胆红素脑病(核黄疸)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最严重并发症。

2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损害。

3一般发生在生后2~7天,早产儿尤易发生。

重要:

首先出现嗜睡,喂养困难,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低。

考虑胆红素脑病。

(重点)

7辅助

1产前检查:

检查血型

2产后检查:

1检查母婴血型;

2免疫学(重点)溶血三项试验

1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Rh溶血病,患儿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即可确诊。

2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Rh溶血病

3抗体释放试验:

——ABO溶血病;

8预防

1.Rh阴性妇女在娩出Rh阳性婴儿72小时内,肌注抗RhDIgG300μg,下次妊娠29周时再肌注300μg,效果更好。

9治疗

1.产前治疗:

孕妇在预产期前1~2周口服苯巴比妥;提前分娩。

2.新生儿治疗:

第一关(生后1天),立即用压缩红细胞换血以改善胎儿水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