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重要报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4529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重要报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财务重要报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财务重要报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财务重要报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财务重要报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财务重要报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财务重要报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财务重要报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财务重要报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财务重要报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财务重要报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财务重要报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财务重要报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财务重要报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财务重要报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财务重要报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财务重要报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财务重要报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财务重要报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务重要报表.docx

《财务重要报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重要报表.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务重要报表.docx

财务重要报表

1.财务三大报表

财务报表亦称对外会计报表,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或财务状况变动表、附表和附注。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不包括董事报告、管理分析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列入财务报告或年度报告的资料。

对外报表即指财务报表。

对内报表的对称,是以会计准则为规范编制的,向所有者、债权人、政府及其他有关各方及社会公众等外部使用者披露的会计报表。

财务报表是随着商业社会对会计信息披露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而不断发展的。

主要有:

资产负债表(balancesheet),损益表(incomestatement),现金流量表(statementofcashflow),财务报表注释,其他财务报告和会计界争论的第四财务报表。

  1、资产负债表(balancesheet),是总括地反映会计主体在特定日期(如年末、季末、月末)财务状况的报表;

  资产负债表的雏形产生于古意大利,随着商业的发展,商贾们对商业融资的需求日益加强。

高利贷放贷者出于对贷款本金安全性的考虑,开始关注商贾们的自有资产状况,资产负债表于是孕育而生;

  2、利润表(也称收益表、损益表)(incomestatement),它是总括反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如年度、季度、月份)内经营及其分配(或弥补)情况的一种会计报表;

  随着近代商业竞争不断加剧,商业社会对企业的信息披露要求越来越高,静态的、局限于时点的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已无法满足信息披露的要求,人们日益关注的是企业持续生存能力,即企业的盈利能力,于是,期间报表——损益表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另一种观点认为,损益表出现的直接原因是近代税务体系发展的要求。

  3、财务状况变动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通常是年度)内资金的来源渠道和运用去向的会计报表,是一张综合反映企业理财过程,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与结果的报表。

  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又叫做现金流量表(statementofcashflow),它是反映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会计报表。

其目的在于提示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

1.1财务三大报表——损益表(利润表)

1.1.1简介

损益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的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会计报表。

企业的经营成果通常表现为某个时期收入与费用配比而得的利润或亏损。

为了正确地反映企业的利润和亏损,编入损益表的必须是按照收入确认原则确定的当期收入和按照配比原则确定的与之相应的费用。

编制损益表的目的是把企业经营成果的信息,担供给报表使用者。

损益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有助于他们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有助于解释、评价和预测企业的偿债能力;有助于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决策;有助于考核企业管理人员的绩效。

在损益表准则起草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没有单独的损益表准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相互比较。

我国起草损益表准则,本着既要借鉴国际惯例,又要符合中国情这一原则,根据宏观管理的要求和各方面对企业经营成果指标的需要,才制定了统一的损益表准则。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损益表》分为引言、正文、附则三个部分。

其中,引言部分说明了该准则规范的范围,即规范企业向外报送的损益表应提供的资料。

正文部分分为定义、基本要求、报表项目、报表结构、报表附注五个段落。

定义段给出了19个概念,为损益中的项目作了界定,为损益表的编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我们理解准则和正确使用准则提供了依据。

基本要求规定了编制损益表的时间要求、货币单位、以及标明企业的名称、计算损益的会计期间、报表编号和编制比较损益表的要求、报表项目首先说明“损益表按照营业毛利润、营业净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和可供分配的利润进行分类,列示企业利润总额和税后净利润的构成以及利润分配的情况。

”然后分别详细界定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的内容,并叙述了利润计算程序。

报表结构说明损益表的格式一般采用多步式。

报表附注说明报表附注中应包括的内容。

附则中说明了该准则解释权的归属,与其他法律、法规相抵触时的处理方法以及生效日期。

1.1.2比较

由于大多数国家没有单独的损益表准则,以下仅就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损益表(征求意见稿)》、《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的列报》(1997年修订)以及一些国家损益表方面的规定作一比较。

  

(一)关于营业收入的范围与分类

  我国现行制度规定:

将营业收入划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附营业务收入。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范围呈多样性,既搞工业、又搞商业,还搞旅游、房地产等,已经分不清哪些是主营,哪些是附营,有些附营业员业国所取得的收入甚至已超过主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入。

故我国具体准则(征求意见稿)不再将营业收入划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附营业务收入。

  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第30份意见书“经营成果的报告”关于损益表格式及内容列有收入、费用、正常项目得利和损失、持续经营利润、中止经营损益、非常项目利得和损失、会计原则变更累计影响、净收益等项目。

格式中关于营业收入仅列出“收入”一项,但填报收入时,可将销售收入和其他收入合并为一项,也可将利息收入、租金收入、投资收益单列。

可以看出,美国只是从大类上规范损益表项目。

而我国损益表项目的规范较严格。

国际会计准则中分为“收入”、“其他经营收益”两项来列示营业收入。

  

(二)关于费用

  国际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应在收益表内或收益表附注中用一种分类对费用进行分析,该分类以企业范围内收益和费用的性质或其功能为基础。

”目前,主要有种费用分析方法:

第一种分析称为费用性质法(或称“支出性质法”)。

费用按其性质(例如,折扣、原材料购买成本、运输费用、工资和薪水、广告费用)在收益表内以总额反映,不在企业范围内不同的功能单位之间再分摊。

这种方法只用于许多较小公司,将经营费用在各功能单位中进行分摊是没有必要的。

第二种分析称作费和的功能分类法或“销售成本”法,它将费用按其功能划分为销售成本、销售或管理费用等部分。

这种方法通常能向使用者提供比按性质进行费用分类更相关的信息,但将费用分摊给各功能单位可能具有随意性且涉及到相当多的判断。

在这种分析法下,将费用划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其他经营费用等。

选择销售成本法还是支出性质法依赖于历史和行业因素,以及企业组织的性质。

两种方法均能提供哪些成本可能随企业的销售或生产水平直接或间接发生变化的信息。

由于每种列报方式对不同类型企业经营业绩组成要素的分类来做出方法选择。

但是,由于关于费用性质的信息有助于预测未来现金流量,因而要求在使用销售成本法时作附加披露。

  我国对费用分析采用销售成本法,将费用严格划分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美国不像我国那么严格,而常常将销售费用和一般行政费用合计列示,而将折旧费、利息费用、汇兑损益单列,有的也将利息净收入单列。

德国《商法典》第275至278条对损益表作了专门规定,具体包括:

损益表格式和项目。

德国会计依商法典规定可采用总成本法或销售成本法计算损益。

德国会计依商法典规定可采用总成本法或销售成本法计算损益。

损益计算的总成本法,是依据生产规模业绩(包括销售净额、存货增加或减少、自制设备和其他业绩)减去总成本(包括材料费、人工费、折扣、其他)报告生产业绩。

这种分法对成本核算的要求是按费用的经济性质进行成本分类核算的。

至于产品销售与否,并不影响总业绩。

损益计算的销售成本法,是依据销售规模将销售净额减去销售成本呈报生产业绩。

无论生产多少,未实现销售则为乌有。

这种方法对成本核算的要求是按费用的经济用途进行成本中心核算,销售成本只包括产制成本,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单列项目陈报。

  (三)关于利润

  我国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中利润总额由营业净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非常净损失组成。

  对于营业净利润,我国的营业净利润的范围要比美国更小。

如投资收益的大部分内容就属于美国的营业利润,根据我国损益表的结构,投资收益实际上是非营业利润,这与营业或经营的范围不甚相符。

照此类推,投资就不属于正常的经营活动,虽然有悖常理。

德国的营业利润也包括投资收益。

我国直接列示投资收益,德国则按其构成列示分为参与收益、其他有价证券和长期贷款收益、其他利息收益、长期金融资产和短期证券摊销等项目。

美国证明券交易委员会(SEC)规定的损益表项目也分项目列示了投资收益,包括股利、证券利息、证券收益等。

  对于营业外收支,我国的规定与美国的利得和损失不尽一致。

美国将利得和损失划分为非常项目和正常项目,在划分依据上,美国是从经济业务发生的性质来判断。

我国是从业务本身的经济来划分,因此,我国的某此营业外收支项目可能是美国营业利润的组成部分,如出售固定资产净收益;而我国营业外支出相对应,德国分非常性项目的可能性极小。

与我国营业外支出相对应,德国分非常收入、非常费用、非常净益列示。

从定义上看,两国都将营业外(非常)收入(收益)与费用定义为正常业务活动无关的收入与支出,但什么是“正常”、什么是“非常”却又有不同的理解,处理固定资产、对外捐赠在我国看来是属“非常”的事项,而在德国却视为“正常”的业务。

  德国的会计利润的确切定义是年度盈余,它是收益减去费用的余额,其会计所得税在年度盈余之前列支,年度盈余即为税后年度利润,应税所得和年度利润无须着意区分,自然各不相同。

我国的利润总额为所得税前利润。

美国的所得税属营业利润的计算项目,其净利收益就可视为所有才可以分配的利润。

  美国的损益表分为营业部分的报告和非营业部分报告。

营业部分报告参考APB第30份意见书是指“持续经营利润”。

“持续经营利润”多步式列报中应分别计算毛利、营业利润、税前利润和税后营业利润。

非营业部分报告分为中止经营损益、非常项目利得和损失以及会计原则变更累计影响。

中止经营损益是指出售、放弃企业一部分经营或丧失企业一部分经营的所有权,“一部分经营”是指构成企业经营整体中一个独立的、主要的部分或拥有一类顾客的经营如通讯公司的电台。

多种经营企业是一个唯一的独立的分部。

报表的使用者,通常会通过了解企业的发展趋势而预测将来,为此,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必须具有可比性。

当在财务报表中的当年经营业绩包括了那些与将来不相关的已中止的业务时,如果这部分业绩没有被明确区分开来,报表的可比性就大为削弱。

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出发,将那些来自停业的经营业绩包括在当年数字中可能是必要的,但为了提高信息的可比性,这部分业绩应该与那些持续下去的业务区别开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停业与收购活动将会迅速增多,我国的损益表中也应对品止经营进行列报。

表中的各个项目都应该区分属于继续的业务和属于已停止的业务,这种区分可以分栏的形式列在利润表上,也可以将他们反映在报表附注中。

同样,将本年中收购得到的那部分企业业务能予以单独揭示也可以提高信息的可比性。

  1973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第20份意见书《会计变更》要求将会计原则变更所产生的累计影响(包括会计原则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报告主体变更)在损益表中交锋报告,其金额是扣除所得税后的净额,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应在假设基础上,按新会计原则在表外调整以前年度的净收益;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不必单独反映,也不必调整净收益;会计主体的变更则要调整以前各年度的损益表。

国际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应把以下三项作为其财务报表的单独组成部分反映在报表中:

(1)当期净损益;

(2)按国际会计准则要求直接进入权益中的每个收益和费用、利得或亏损项目(例如,重估价盈余和损失以及某种外帛折算差额),以及这些项目的总额;(3)按《国际会计准则第8号-当期净损益、重大错误、会计政策的变更》的基准处理方法处理的会计政策变更和重大更正的累计影响。

而我国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则将会计原则变更及其影响只作为表外说明,不进入损益表。

  某此情况下,企业可能会在本期发现前一期或前几期的会计报表中的差错。

这类差错可归结为两类:

一类为不影响损益计算、不涉及补交或退还所得税的调整;另一类为影响损益的调整,需要在发现时调整损益,补交或退还所得税。

对于前一类问题,发现后按有关法规要求进行调整即可,不影响损益表的编报;对于后一类问题,必须在调整以后的损益表中加以反映。

我国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中,为了与历史习惯衔接,简化核算,对于本期发现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不要求另编完整的损益表,只需将调整后影响当期损益的数额在利润总额与所得税之间单列一个项目予以反映。

美国基本的财务报表包括资负债表、损益表、留存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

美国将前期调整列示于留存收益表中。

  利润分配项目的揭示,有两种方法:

一是在损益表之外单独编制利润分配表;二是将其列在损益表中。

我国会计制度是将利润分配表作为损益表的报表单独编制。

从实际执行看,这样处理,给报表的使用者带来一定的不便。

为了更加全面地、直观地反映企业利润及利润分配的情况,所以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中将利润分配的内容在损益表中一并反映。

美国用留存收益表来反映利润分配情况。

  (四)关于报表附注

  我国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中规定损益表附注中,应说明以下有关内容:

(1)有关会计政策的变化;

(2)损益表中具体项目的补充说明;(3)损益表格式中难以反映的内容或业务情况;(4)在报告期内由于会计方法发生变更,其变更的情况和产生的影响;(5)未经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的说明。

在国际会计准则中,要求以下三项应在企业的财务报表内或附注中列报:

(1)与所有者的资本交易和给所有者的分派;

(2)期初和资产负债表日累积损益余额,以及当期变动;(3)当期期初和期末每类权益资本、资本溢价和每项公积的账面金额之间的调整情况,各项目的期初和期末之间的变动应单独披露。

  (五)关于报表的格式

目前,世界上各国的损耗益表格式主要有多步式损益表和单步式损益表两种。

由于多步式损益式,注意收入与费用支出配比的层次性,这样便于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分析,有利于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更重要的是利用多步式损益表有利于预测企业今后的盈利能力。

因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损益表(征求意见稿)》中采用了多步式的损益表格式。

1.1.3制作损益表过程

在财政年度末,所有账目必须平帐。

所有账目的余额都需放在试算表(TrialBalance)里。

会计师需根据簿记上的资料制作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部分公司除制作这两个财务报表外,还会制作现金流量表和股东权益变动表。

公司会先计算公司的净销售和销货成本,得到这两个项目的数目后就可计算毛利(GrossProfit/Loss)。

将收入和支出的总和相减后就可计算纯利亏损(NetIncome/Loss)。

以下会有几条重要公式:

计算毛利(GrossProfit/Loss)的方法:

毛利=净销售(NetSales)-销货成本(CostofGoodsSold)

净销售=销售(Sales)-销货退回与折让(SalesReturnsandAllowances)

销货成本=期初存货(BeginningInventory)+购货(Purchases)-购货退回与折让(PurchaseReturnsandAllowances)+购货运费(Freight-Out/DeliveryExpense)-期末存货(EndingInventory)

计算纯利的方法:

纯利=毛利+所有收入(Revenue)-所有支出(Expenses)

1.1.4损益表的重要作用

损益表上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可以用来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经营成果,评估投资的价值和报酬,进而衡量一个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成功程度。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损益表可作为经营成果的分配依据。

损益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以及营业税金、各项期间费用和营业外收支等项目,最终计算出利润综合指标。

损益表上的数据直接影响到许多相关集团的利益,如国家的税收收入、管理人员的奖金、职工的工资与其他报酬、股东的股利等。

正是由于这方面的作用,损益表的地位曾经超过资产负债表,成为最重要的财务报表。

2、损益表能综合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可以有助于考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

企业在生产、经营、投资、筹资等各项活动中的管理效率和效益都可以从利润数额的增减变化中综合的表现出来。

通过将收入、成本费用、利润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对比,可以考核生产经营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而年评价企业管理当局的经营业绩和效率。

3、损益表可用来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损益表揭示了经营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的收支净额的详细资料,可据以分析企业的盈利水平,评估企业的获利能力。

同时,报表使用者所关注的各种预期的现金来源、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如股利或利息、出售证券的所得及借款得清偿,都与企业的获利能力密切相关,所以,收益水平在预测未来现金流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1.5利润表的样式

编制单位:

××有限公司20××年单位:

项  目本期金额上期金额

一、营业收入

  减:

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加: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其中:

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加:

营业外收入

  减:

营业外支出

    其中: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减:

所得税费用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五、每股收益:

  

(一)基本每股收益

  

(二)稀释每股收益

1.2损益控制法

1.2.1简介

损益控制法是根据一个组织(企业)的损益表,对其经营和管理成效进行综合控制的方法。

由于损益表能够反映该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收入与支出的具体情况,从而有助于从收支方面说明影响企业绩效的直接原因,并有利于从收入和支出的方面进一步查明影响利润的原因。

所以,损益控制的实质是对利润和直接影响利润的因素进行控制。

1.2.2损益控制法的适用性与优点

一般说来,损益控制法主要适用于那些实行分权制组织结构或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企业。

它将受控制的单位看作利润中心,也就是直接对利润负责的单位。

实行损益控制意味着充分地授权。

作为利润中心的单位或部门,可以按照他们认为是有利于实现利润的方式相对独立地开展经营。

他们往往有权决定销售价格;有权订货、采购、制造、雇佣和解聘员工;有权决定工资及奖金的分配制度等。

 由此可见,一个组织所属部门、单位的职能越是完整,就越有利于实行严格的损益控制法。

损益控制法的积极运用,应当使受控制单位或部门的职能尽可能完整,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承担起对利润负责的责任。

由于损益控制法的优点,使得一些以职能制和专业化原则为基础组织起来的企业,在其内部的各部门之间也实行损益控制。

例如,在一些大型机构制造企业中,将铸造、热处理、板金、机加工、装配车间也看作是“利润中心”。

铸造车间将铸件“出售”给加工车间,而后者又将它的半成品“出售”给装配车间,装配车间再将产成品“出售”给销售部门,最后由销售部门出售给客户。

严格地说,这种形式的利润中心只是一种“仿真利润中心”,相应的损益控制应当称为“仿真损益控制”。

这种情况下,“利润”是根据预先制订的“内部转移价格”来计算的。

这种“仿真损益控制”的好处是,可以强化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经济责任,强化各部门主管人员的成本意识和质量意识,使部门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取得较大程度的一致性。

1.2.3损益控制法的缺点

当然,这种做法也存在一些缺点。

一个主要的缺点是,内部转移价格的制订和核算工作要花费大量的精力,而且很难完全准确,从而使内部利润并不能真正反映一个部门的工作绩效,结果形成“假帐真算”,失去了应有的控制作用。

所以,仿真损益控制只适用于产品比较单一、生产相对稳定、管理基础工作较好的企业,而一般不适用政府部门或是企业的职能管理部门。

1.3财务三大报表——资产负债表

1.3.1资产负债表定义

  资产负债表表示企业在一定日期(通常为各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即资产、负债和业主权益的状况)的主要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利用会计平衡原则,将合乎会计原则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交易科目分为“资产”和“负债及股东权益”两大区块,在经过分录、转帐、分类帐、试算、调整等等会计程序后,以特定日期的静态企业情况为基准,浓缩成一张报表。

其报表功用除了企业内部除错、经营方向、防止弊端外,也可让所有阅读者于最短时间了解企业经营状况。

  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结构:

一般是按各种资产变化先后顺序逐一列在表的左方,反映单位所有的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和权利;所有的负债和业主权益则逐一列在表的右方。

负债一般列于右上方分别反映各种长期和短期负债的项目,业主权益列在右下方,反映业主的资本和盈余。

左右两方的数额相等。

资产负债表必须定期对外公布和报送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各个集团(包括股票持有者,长、短期债权人、政府有关机构)。

当资产负债表列有上期期末数时,称为“比较资产负债表”,它通过前后期资产负债的比较,可以反映企业财务变动状况。

根据股权有密切联系的几个独立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汇总编制的资产负债表,称为“合并资产负债表”。

它可以综合反映本企业以及与其股权上有联系的企业的全部财务状况。

1.3.2资产负债表的内容

资产负债表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下同)之间的勾稽关系,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顺序,把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予以适当排列。

它反映的是企业资产、负责、所有者权益的总体规模和结构,即:

资产有多少;资产中,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各有多少;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有多少,应收账款有多少,存货有多少等等。

所有者权益有多少;所有者权益中,实收资本(或股本,下同)有多少,资本公积有多少,盈余公积有多少,未分配利润有多少等等。

在资产负债表中,企业通常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分类分项反映。

也就是说,资产按流动性大小进行列示,具体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负债也按流动性大小进行列示,具体分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等;所有者权益则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项目分项列示。

银行、保险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由于在经营内容上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导致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构成项目也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具有特殊性。

但是,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时,对于资产而言,通常也按流动性大小进行列示,具体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对于负债而言,也按流动性大小列示,具体分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等;对于所有者权益而言,也是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项目分项列示。

1.3.3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例如,公历每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由于它反映的是某一时点的情况,所以,又称为静态报表。

资产负债表主要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方面的信息。

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提供某一日期资产的总额及其结构,表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及其分布情况,即:

有多少资源是流动资产、有多少资源是长期投资、有多少资源是固定资产等等;可以提供某一日期的负债总额及其结构,表明企业未来需要用多少资产或劳务清偿债务以及清偿时间,即:

流动负债有多少、长期负债有多少、长期负债中有多少需要用当期流动资金进行偿还等等;可以反映所有者所拥有的权益,据以判断资本保值、增值的情况以及对负债的保障程度。

资产负债表还可以提供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资料,如将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进行比较,计算出流动比率;将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进行比较,计算出流动比率;计算出速动比率等,可以表明企业的变现能力、偿债能力和资金周转能力,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