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本土民俗文化研究以南通风筝为例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5010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本土民俗文化研究以南通风筝为例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论文本土民俗文化研究以南通风筝为例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论文本土民俗文化研究以南通风筝为例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论文本土民俗文化研究以南通风筝为例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论文本土民俗文化研究以南通风筝为例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论文本土民俗文化研究以南通风筝为例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论文本土民俗文化研究以南通风筝为例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论文本土民俗文化研究以南通风筝为例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论文本土民俗文化研究以南通风筝为例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论文本土民俗文化研究以南通风筝为例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论文本土民俗文化研究以南通风筝为例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论文本土民俗文化研究以南通风筝为例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论文本土民俗文化研究以南通风筝为例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论文本土民俗文化研究以南通风筝为例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论文本土民俗文化研究以南通风筝为例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论文本土民俗文化研究以南通风筝为例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本土民俗文化研究以南通风筝为例Word下载.docx

《论文本土民俗文化研究以南通风筝为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本土民俗文化研究以南通风筝为例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文本土民俗文化研究以南通风筝为例Word下载.docx

六、传承江海民俗文化共建南通美好家园………………………..10

小结……………………………………………………………………12

致谢词…………………………………………………………………13

参考文献………………………………………………………………14

进度计划………………………………………………………………15

联系方式………………………………………………………………15

附录1………………………………………………………………….16

附录2………………………………………………………………….17

附录3………………………………………………………………….18

摘要: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

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要了解一个地方,首先要了解它的民俗文化。

文化因地而异,因人而异,本文通过从“南通风筝”这个方面来介绍自己家乡南通市的民俗文化,希望通细致的描述,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家乡的风俗,让家乡的民俗文化广为传播。

关键词:

南通民俗板鹞风筝

Abstract:

Folk 

culture, 

folk 

customs 

and 

collectively 

refers 

to 

people 

living 

culture. 

Yard 

also 

country, 

nation, 

area 

of 

creating, 

sharing, 

inheritance 

habits. 

China 

is 

multi-ethnic 

56 

ethnic 

groups 

together 

create 

the 

country'

long 

history 

splendid 

understand 

place, 

we 

must 

first 

its 

The 

culture 

varies 

from 

place 

through 

"

two 

differ 

man 

man, 

aspects 

snacks"

custom"

introduce 

their 

own 

home 

in 

city 

Nantong 

hope 

that 

detailed 

description, 

let 

more 

know 

about 

hometown, 

hometown 

spread.

Keywords:

snacks

前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各个民族的服饰饮食、婚丧嫁娶、民族工艺、建筑形式等等,都各有特色,形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景观。

这些民俗文化现象,以其丰富的内容、浓厚的地方色彩、鲜明的民族特点,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构成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丰厚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所谓民俗是指是人类社会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

从第一层面,即生活的层面,生活的角度看,民俗是一种生活相。

从生活层面来看,民俗是生活的方式和技艺,包括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南通风俗,南通在唐代为流人(被流放的人)所居;

以后历代又有各地移民迁来定居。

因此南通风俗系融合各地风俗而成。

市区与6县各有不同。

海门、启东受到江南风俗的影响,有吴地风俗的特色;

如皋、如东、海安与扬、泰地区风俗较多相似;

南通市与南通县的风俗有较多的相同之处,但市区与郊、县又有差异。

由于人口迁徙,沿江、沿海又各具特色。

地方风俗呈现交错状态。

一、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的开发

风筝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被称为人类最早的飞行器。

相传春秋时期,著名的建筑工匠鲁班曾制木鸢飞上天空。

后来,以纸代木,称为"

纸鸢"

汉代起,人们开始将其用于测量和传递消息;

唐代时,风筝传入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

到五代时期,又在纸鸢上系以竹哨,风入竹哨,声如筝鸣,因此又称"

风筝"

至宋代,放风筝逐渐成为一种民间娱乐游戏,体育性也逐渐成为了风筝的本质特性之一。

风筝文化源于民间,风筝文化根在民间,是一种典型的“民俗体育文化”。

南通是中国四大风筝产地之一,“南鹞北鸢”在世界上久负盛名,南通哨口板鹞是“南鹞”的代表,她起源于北宋年间,有着悠久的历史。

2004年7月,按照文化部“先行试点,分步实施”的工作要求,南通市启动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

南通板鹞风筝被列为江苏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6年和2008年南通板鹞风筝制作技艺又分别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江苏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的保护

南通为了保护南通风筝,形成了从政府到民间自上而下的系统的组织结构,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对南通风筝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在政府的指导下成立了南通市风筝协会,各县镇也分别建有风筝协会,如刘桥风筝协会下设十个分会,300名会员正常活动,成为凝聚人心,构筑和谐的平台,固定每年三月初一为风筝节,而且承担了主办通州市首届风筝节的任务,为繁荣经济发挥了作用。

在民间还有群众自发组织的如他们在风筝俱乐部,如闸西乡白龙庙村的陆宝如,自办的家庭风筝博物馆,近20只不同时代鹞子展示。

并以这个载体成立了精英风筝俱乐部,定期活动,交流放飞技术,外出参赛,成为友谊的团体。

南通风筝文化能够传承千年不衰,而且越来越显示出生命的活力其根源就在于她特有的内层精神文化。

南通是一块冲积平原,土地肥沃,农业发达,漫长的农耕文化积淀成南通风筝文化的独特风格,蕴藏着深厚的江海文化底蕴。

团结协作、志在高远、勇于拼搏、敢于创新、人天和谐是南通风筝文化的精髓。

风筝精神主要表现为:

文化力,即驱动力:

逆风而上,敢于拼搏;

聚合力:

集体制作(扎、画、雕、糊)多人放飞讲协调;

亲和力:

人与自然的和谐。

从前,南通放鹞子是件村民中的大事,她不仅是一种民间的娱乐活动,更重的是人们通过这一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放飞时要由一个身强力壮,经验丰富的老手作“头把手”,带着十几个人拉绳,还有一组人扶着风筝放飞,叫“丢”。

风筝如一飞冲天,则人们欢声雷动,认为这预示着一年的丰收,万事如意!

他们认为风筝上的哨鸣可以震天地,震慑妖魔。

放飞春天,这是第一习俗。

清明节前后,放鹞子为最盛期,无论大人小孩,到空旷的田野中放鹞子,炼身心,寄托好运;

在落后的农村体育环境下,放鹞子成为农民娱悦身心的主要习惯之一;

几户拼份子扎大鹞子放放,成了凝聚一个地方人气的习俗。

每个集居的圩塘、每个不同的庄园放鹞子成为团聚那里的人际的一个载体。

放风筝也是家富的象征。

即使几家穷人,也凑合份,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互助放风筝。

家庭和睦是放鹞子活动的家庭基础。

有的家庭家中人常把家里的鹞子如何是好作为自豪夸耀的语料。

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健身、健心价值已逐步上升为南通风筝文化的核心价值。

中国有句古话:

“鸢者长寿”。

意思就是说,经常放风筝的人寿命长。

放风筝是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户外活动,放飞的过程中需要奔跑、牵拉等运动,这些运动有益于强健人们的体魄,增进健康。

放飞风筝通常需要多人的团结合作,讲究齐心协力,人在放飞风筝的过程中增进友谊,有利于社会和谐。

三、南通风筝得以生生不息的原因剖析

南通风筝文化之所以能够传承千年而不衰,是与其地域环境、经济基础、生活理念、生活习俗,有效保护等“因子”分不开的。

(一)独特的地理位置

南通位于黄海之滨,东濒黄海,南倚长江,地势比较低平,属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和黄淮平原。

南通地处中纬度地带,滨江临海,气候温和,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从风的原理看,江海平原的风属于海风,濒临江海的风量,年平均风速2.8~3.2m/s,风速、风力相对匀称,对风筝上天后平衡性、稳定性起着决定性作用。

此外,开放的海洋地理环境使人们产生了外向、好动的性格。

他们有独立不羁的人格、开拓精神和变易观念。

这种充满自由、竞争精神的文化个性,鼓励人们参与各种户外活动,放风筝这种户外体育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

(二)人们对身心健康的追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空间越来越小,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生活理念与健康观念发生了改变,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活动来扩展交际空间,回归自然,放松劳累的身心。

放风筝可以使人们走向户外,亲近自然,愉悦身心,使劳累的身心得到放松,满足了现代人健康的追求。

放风筝的人越来越多,从农村乡间到城市绿地,男女老幼都放风筝。

过去,只是春季放飞,现在春夏秋冬,不管东西南北风,有风就放。

(三)追根溯源,走进博物馆

为了保护、传播和发展南通的风筝文化,南通建立了风筝博物馆。

南通风筝博物馆栩栩如生的再现了风筝的起源、历史传说,记载了文化名人寄托情结的美丽诗句;

有以风筝升空原理为启迪的32项国内外科学发明,有强身健体的中医传说等等;

更有学生素质教育的教材;

这里收藏了古今中外100余件风筝精品,并以南通特色——哨口板鹞为主。

您可以欣赏到精美的绘画、雕刻、扎、糊、绷技艺相融合的静态美,还可以欣赏到或浑厚、或清脆、或婉转等风筝升空时发出的美妙哨音及风筝升空后龙飞凤舞、多姿多彩的动态美。

在此您可感悟到漫长农耕文化积淀成的南通风筝文化的独特风格、蕴涵着深厚的江海文化底蕴,以及团队协作、志在高远、勇于拼搏、人天和谐的风筝文化。

(四)从娃娃抓起,走进校园

孩子是文化的传承人,学校是传承文化的最为重要的基地。

使风筝走进学校,从娃娃抓起,是南通风筝保护与传承的又一有力举措。

南通市教育局与南通电视台、江海晚报及风筝博物馆合作组织开展“弘扬南通风筝文化”的系列活动,主要包括:

开展风筝文化教学活动、组织开展风筝绘画比赛、组织开展风筝征文比赛、组织开展作品展览和放飞活动。

充分发挥南通风筝文化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广大青少年儿童进一步了解南通文化,塑造爱家乡、爱祖国的精神风貌,激发建设南通、建设祖国的热情。

同时,通过风筝的制作放飞,增强青少年儿童的动手实践能力,领悟逆风而上勇于拼搏的风筝精神,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南通市二中体育组把风筝制作放飞引进教学,探索教学方法,在市中学系统上了公开教学课,培养学生劳技本领,开启智力,集体放飞,陶冶情操均取得良好效果。

在上海举办的全国首届中学生风筝赛上荣获几个一等奖。

南通大学师院数学系学生会,通过风筝文化节,举办大型风筝展,风筝知识讲座、风筝制作大赛、风筝节征文、集体放飞风筝、我与我追逐的梦等系列活动,对学生传承民族文化、激励自强精神,勤奋努力,立志成才。

(五)合理开发,勇于创新

进行开发性的保护是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重要模式。

南通风筝因其制作工艺复杂,造型独特,外观漂亮,集收藏性、体育性、艺术性、装饰性、礼品性、广告性与一身。

对其加以开发,不仅可以进一步使南通风筝文化得到保护与发展,同时也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这对于风筝文化的保护是十分有利的。

正缘于此,南通在刘桥、平潮、港闸一带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风筝制作的专业户,葫芦的种植户,画鹞的专业户。

一批退休职工,尤其是木工、木模工成了雕“葫隆”的骨干。

这些专业户制作的风筝远销国内外,使南通的风筝文化,走向了世界。

南通人在制作风筝的过程中还注意吸纳时代元素,创新工艺。

如近年来南通人在制作风筝中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

“葫隆”可浇注制造、碳纤维竿取代竹条,收鹞子靠机械“收鹞机”,折叠式风筝,便携带好放飞。

(六)办参赛事,促进发展

南通于1989-1994年举办过四届全国风筝比赛和三届中国国际风筝会,曾吸引了国内外众多风筝好手来参赛。

此外,近二十年,约十多批几十人到日本、美国、法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在国外参赛,到国内潍坊,贵阳、四川、广东阳江等地参赛的近百人,都连连获奖,誉满国内外。

积极的举办与参与高水平的赛事,使南通的风筝文化得到了展示,同时也通过交流促进了南通风筝文化的发展。

四、南通风筝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放飞空间的缩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的上空电网越来越密集,放飞风筝的空间越来越小。

每年总会听到因放飞风筝而导致停电的事故。

(二)制作艺人的减少

对艺人的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工作。

掌握南通风筝制作工艺的艺人年龄偏大,年青艺人少之又少,已是不争的事实,也是保护南通风筝文化工作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如解决不好,将严重影响南通风筝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三)风筝产业规模还没有形成

南通风筝虽然已经进行了一定的开发与创新,但是大都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产业规模还没有形成,经济效益有限。

(四)政府支持力度还偏小

南通市风筝协会、风筝俱乐部等民间体育组织虽已经建立,但是民间组织受自身力量的限制,有时难免力不从心,如在南通举办多届的风筝赛事,近年来已销声匿迹了,政府还需加大扶持力度。

五、南通风筝继续发展的策略

(一)争取政府支持,有规划的建立一些风筝放飞区域。

(二)加强对艺人的保护,注重对年青艺人的培养。

可以利用南通优秀的教育资源在相关职业学校开设风筝制作专业。

(三)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整合产业资源,走合作经营的道路,发挥各自优势,尽早形成产业规模。

(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更多的承办全国、国际风筝大赛,力争把大型的风筝比赛尤其是全国性、国际性大赛作为一项传统赛事每年连续举办,向全国、全世界展现南通风筝文化,促进为南通风筝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六、传承江海民俗文化共建南通美好家园

家乡,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寄托,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我们永远都在牵挂着家乡。

在我们各自的家乡中,都有许多的宝贵财富让我们引以为豪。

其中,家乡的优秀民俗文化资源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自豪。

南通地区的江海民俗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各种节日风俗,传统建筑风格,民间工艺美术,民间音乐舞蹈,各种神话传说,各地方言土语等等,数不胜数。

它们经过历史沉淀,已扎根于城乡天地间,成为江海平原上的精神血脉和延续基因。

守护传承好优秀的江海民俗文化,已是刻不容缓,时不我待。

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近年来它的内涵与外延日益成为学界热衷探讨的问题,本文是对民俗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和原则性作出一定的思考。

民俗文化是人类世代相传的智慧宝藏,在构建多元文化和展示中华民族特质文化的过程中,民俗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与民族文化精神建设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而且也只有做到保护与传承好优秀民俗文化,才能创造和谐的民族文化和人文社会。

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经济的发展,社会也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很多的民俗也渐渐被冷落,这是一件令我们失望的事。

所以,保护和传承优秀民俗文化,迫在眉睫。

我们只有学习祖先的智慧,才能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民俗文化作为一种资源,它的保护与开发意义主要表现在民俗传承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已日渐突出,民俗文化遗产在多极化世界格局的构建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地球是一个文化生态村,但不同国家民族文化差异性的存在,已受到当今世界强势文化、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的强烈冲击,处于弱势和边缘的民俗文化遗产危在旦夕。

物质的共享与文化的多元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的全球化,政治的多极化,文化的多元化则才是符合人类共同的发展利益的。

当然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也只有在多元文化的发展中,在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积淀、不同经济模式、不同价值观念的基础上才能得以真正的实现。

民族本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这也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之所在。

民族民间文化的丧失就是民族精神的丧失,也就如同民族的灭亡。

因此,保护、继承传统民俗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正经历着历史上最重要的文明转型期,文化分层现象明显,流行文化占据了年轻人的精神空间,老年人是传统民俗的坚定捍卫者和实践者,中年人则在中间徘徊。

几千年来以人为本、口传身授的民族民间活态文化传统正面临着急剧的消失和消亡。

文化样式的消失并不意味着文化基因的灭亡,但文化基因的传承、文化创造性的发展需要我们自觉深刻地认识我们的传统。

在我的家乡南通,至今还有很多古老的习俗沿袭了下来,因为这是我们维系我们更好生存下去的精神纽带。

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是有很多的优秀民俗被年轻一代冷落了,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如果连乡民都不愿去保护和传承自己的优秀民俗,谁还会来拯救这些宝贵资源呢?

因此,我们必须承担起我们的责任,发扬我们自己的优秀民俗文化,保护与传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民俗文化。

小结

地方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成果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国内外各种各样文化信息的冲击,如何保护和传承我们的优秀民族文化,是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的义务。

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文化保护的地方性法规建设,加大对传统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各地结合当地实际状况,制定出因地制宜的地方性保护法规,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通过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和市场运作,来为民族文化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二、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是民族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的关键。

对于在民族文化方面有特殊贡献的团体个人,建议政府给予固定津贴。

对于一些濒临灭迹的文化艺术形式,赋予其高度荣誉,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助,鼓励父子、师徒传承,形成良性循环。

政府应专门培养一支有专业特长并善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以便民族文化素材的收集、整理、研究和传播。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的知名度,强化人们对其的保护意识。

就像南通风筝一样,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通风筝艺术节等,扩大了影响力和知名度。

加强宣传,让人们意识到民族文化的价值,从而形成人人保护的良好氛围。

如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民族文化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知识,形成热爱民族文化的观念意识。

四、建立民族文化图书馆。

将经过加工、整理后的民族文化资料进行整合,建立民族文化图书馆。

这样不仅便于集中管理民族文化资料,而且更便于宣传教育。

民族文化图书馆是民族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学习、交流的最佳场所之一。

致谢词

致谢

弹指一挥间,大学四年一晃而过。

回首过去的四年,心中倍感充实。

当我写完这篇论文后,感慨良多。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丁富生老师,本文是在丁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

从论文的选题、设计方案直至完成论文的整个过程中,都得到了丁富生老师耐心细致的指导。

同时我还要感谢我的班主任许彩云老师和所有的授课老师,在我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这些老师给予了我很多的教导和很大的帮助,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将使我受益终生。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家人和好友,他们的关爱和支持永远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字啊任何时候,他们都给予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我感谢他们!

五、参考文献:

【1】丰坤武《南通文化研究》[M]南京大学出版社

【2】严三九、王虎《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M]复旦大学出版社

【3】陈勤建《中国民俗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陈金屏《濠南温故》[M]凤凰出版社

【5】胡惠林《文化产业与管理》[M]南开大学出版社

【6】周忍伟、陈荣杰《中国文化导论》[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7】程恩富、顾钰民《文化经济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

【8】中共市委宣传部和南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编《聚焦南通》[M]

六、进度计划:

本论文将利用14周的时间完成,具体安排如下:

1第一周、第二周确定论文题目,并完成开题报告,与老师交流。

2第三周到第七周根据题目和开题报告搜集相关资料。

3第八周完成初稿,并交于老师批阅,听取老师的意见,进行修改。

4第九周二稿完成,并交于老师批阅,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完善。

5第十周三稿完成,交于老师批阅。

6第十一周、第十二周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答辩,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7第十三周和十四周准备并完成正式答辩。

七、联系方式:

工作单位:

电子邮箱:

X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

附1:

毕业论文(设计)打印要求

一.A4纸打印

二.一式两份

三.装订顺序如下:

1.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封面。

2.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3.中文摘要、外文摘要。

4.目录。

5.正文。

6.结论。

7.图纸、程序。

8.参考文献。

9.附录。

附2

南通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情况记录表

学生姓名

XXX

班级

11级文化产业

专业

文化产业

层次

指导教师

XX

联系方式

论文课题

《本土民俗文化研究—以南通风筝为例》

指导事项记要

第一次

月日

主要指导内容:

第二次

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主要指导内容:

第三次

综合评语:

(含对学生接受指导态度的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附3

南通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

姓名

性别

学号

学院名称

文学院

年级专业

11文化产业

学习形式

论文题目

指导老师

设计(论文)内容提要

指导教师意见

答辩小组意见

成绩。

答辩组长:

(签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