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5098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Word文件下载.docx

《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需求定律和供给定律Word文件下载.docx

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相反,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厂商的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相反,提高家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即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四、边际收益、平均收益和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边际效用与总效用之间的关系。

1.边际收益是额外销售一单位产品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

平均收益是指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

总收益等于价格乘以销售数量。

2.三者之间的关系。

TR=AR·

Q

AR=TR/Q

MR=△TR/△Q

3.总效用是指从消费一定量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的总和,以TU表示。

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以MU表示。

关系:

总效用等于该数量为止的所有边际效用的总和;

而消费某一数量的边际效用为最后这一单位的总效用的改变量。

此外,如果边际效用大于0,总效用递增;

如果边际效用小于0,总效用递减;

边际效用等于0,总效用最大。

五、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及其适用条件。

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内容及其适用条件:

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当该生产要素投入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增加一单位该要素所带来的效益增加量是递减的;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以技术水平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保持不变为条件的。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六、一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阶段。

在阶段Ⅰ,增加可变要素投入能增加平均产量,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量,与不变要素相比,表明可变要素投入较少,增加可变要素投入是有利的,而停止可变要素投入则不利;

在阶段Ⅲ,增加可变要素投入边际产量为负,并使总产量减少,与不变要素相比,表明可变要素投入太多,减少可变要素投入是有利的;

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只能停留在此Ⅱ第阶段,生产才既可得到阶段Ⅰ增加可变要素投入带来的全部好处,又可避免可变要素投入增加到第Ⅲ阶段产生的不利影响。

可变要素投入究竟选择哪一点,还应取决于收入与成本的对比。

(不画图:

我们把劳动投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劳动量从零增加到A这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平均产量一直上升,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这说明增加劳动量是有利可图的;

第二阶段,此时,平均产量开始下降,但边际产量仍然大于零,因此总产量仍一直增加,如果为了获得最大的产量,劳动量则可以增至B为止;

第三阶段,是劳动量增加到B点之后这一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数,总产量开始绝对减少,此时劳动投入是绝对的太多;

一般而言,劳动投入(可变要素的投入)到第二阶段最合适。

七、生产者利润最大化原则。

简单的说生产者利润最大化原则就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当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增加的收益正好与增加的成本相抵,边际利润为零,总利润已达到最大,生产才会将生产量稳定下来。

八、消费者均衡和生产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

它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消费者均衡是指在既定收入和各种商品价格的限制下选购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以达到最满意的程度,称为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使为理论的核心。

它是消费者的效益达到最大化并维持不变的状况表现,消费者此刻处于一种均衡情况。

生产者均衡:

当某生产者在给定的成本约束下,产出量达到最大时,该生产者就处于均衡状态。

另一种说法是,给定总成本,当达到最高的等产量曲线时,生产者就处于均衡状态,此时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线相切。

总之,生产者达到最优的经营状态,生产要素组合达到最佳。

九、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的含义和形成条件。

1.完全竞争市场含义:

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形成条件:

(1)市场上有无数个购买者和生产者;

(2)市场上的产品是无差异的;

(3)厂商和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通;

(4)购买者和生产者对市场完全了解。

2.完全垄断市场含义:

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1)厂商即行业,即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厂商,它提供了整个行业所支要的全部产量;

(2)厂商所生产的产品没有任何替代品,即产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零,这样,厂商就不受竞争者的威胁;

3.垄断竞争市场含义:

垄断竞争是指一种由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的市场,市场中既有垄断又有竞争,既不是完全竞争又不是完全垄断。

形成条件是产品差别的存在。

产品差别是指同一种产品在质量、包装、牌号或销售条件等方面的差别。

另一个条件就是存在较多的厂商。

这些厂商努力创造自己产品的特色,以形成垄断,而这些产品之间又存在竞争

十、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区别与联系。

国民生产总值(英文缩写为GNP)是指一定时期内本国常住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本国领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它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

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和。

联系:

由此可见,国内生产总值是“领土”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是“生产要素”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概念。

在经济封闭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

在经济开放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

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是两个不同但又有联系的指标。

十一、二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构成。

两部门经济中的恒等关系

总需求≡总供给

消费十投资≡消费十储蓄

投资≡储蓄

三部门经济中的恒等关系

消费十投资十政府支出≡消费十储蓄十税收

投资十政府支出≡储蓄十税收

四部门经济中的恒等关系

消费十投资十政府支出十出口≡消费十储蓄十税收十进口

投资十政府支出十出口≡储蓄十税收十进口

十二、乘数原理及适用条件。

乘数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乘数发生作用需要一定的条件:

只有在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时,总需求的增加才会使各种资源得到利用,产生乘数作用。

十三、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经济增长的源泉是资本、劳动与技术进步。

1.资本:

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

2.劳动:

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与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3.技术进步:

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的进展。

十四、通货膨胀的主要形成原因。

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渡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

太多的货币追逐大小的货物"

,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此时,由于劳动和设备已经充分利用,因而要使产量再增加已经不可能,过渡的需求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

所以,任何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

2.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

工资过渡上涨;

利润过渡增加;

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3.需求和成本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在实际中,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因各种原因同时推进的价格水平上涨,就是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

假设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动开始的,即过渡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又成为工资上涨的理由,工资上涨又形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4.结构性通货膨胀。

由于社会经济部门结构失衡而引起的物价普遍上涨。

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一般在发展中国家较为突出。

主要表现为3种情况:

一是国内某些部门,甚至某些大宗关键产品需求过多而供给不足,导致价格猛涨,并且只涨不跌,进而扩散到其他部门产品的价格,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

二是国内各部门劳动生产率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较快的部门货币工资增长后,其他部门的货币工资也会随之增长,引起价格上涨,从而使一般物价水平普遍上涨;

三是开放型经济部门的产品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水平影响而趋于提高时,会波及到非开放型经济部门,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5.预期和通货膨胀惯性

在实际中,一旦形成通货膨胀,便会持续一般时期,这种现象被称之为通货膨胀惯性,对通货膨胀惯性的一种解释是人们会对通货膨胀作出的相应预期。

预期是人们对未来经济变量作出一种估计,预期往往会根据过去的通货膨胀的经验和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作出对未来通货膨胀走势的判断和估计,从而形成对通胀的预期。

预期对人们经济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导致通货膨胀具有惯性,如人们预期的通胀率为10%,在订立有关合同时,厂商会要求价格上涨10%,而工人与厂商签订合同中也会要求增加10%的工资,这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单位产品的成本会增加10%,从而通货膨胀率按10%持续下去,必须然形成通货膨胀惯性。

十五、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功能。

1.现代财政制度具有自动调节国民经济的功能:

通货紧缩时,具有阻止经济进一步衰退的功能;

通货膨胀时,具有抑制经济进一步扩张的功能。

这种无需改变政府政策就能使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自动变动,从而自动减少国民经济波动,稳定经济的机制被称为内在稳定器。

主要体现在:

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增减,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

2.具有内在稳定器功能的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三种:

  

(1)自动改变的累进税收制度,采用这种制度,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和公司利润税自动下降,个人和公司保留的可支配收入增多,从而使消费和投资增加,导致总需求下降,克服危机;

而在经济上升时,个人和公司收入增加,政府征收的所得税率也自动-上升,使个人和公司的消费和投资受到抑制,物价上涨得到控制,经济趋于稳定。

  

(2)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支付。

在经济萧条时,工人失业增加,政府的失业补助及其他福利开支则自动增加,从而维持了失业工人的支出,有利于克服生产过剩;

在经济上升时期,失业减少,从而失业救济及其他补助也自动减少,而征收作为失业补助的资金来源的税收却自动增加。

  (3)私人储蓄和公司储蓄。

一般家庭在短期内收入下降时,一般不减消费,而是动用过去的储蓄;

在收入增加时,也不立即增加消费,而是增加储蓄,使消费保持相对的稳定。

公司也是如此,在收入减少时,不轻易减少股息,而是减少保留利润;

在收入增加时,也不轻易增加股息,而是增加保留利润。

3.内在稳定器自动地发生作用,调节经济,无需政府作出任何决策,但是,这种内在稳定器调节经济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它只能减轻萧条或通货膨胀的程度,并不能改变萧条或通货膨胀的总趋势;

只能对财政政策起到自动配合的作用,并不能代替财政政策。

因此,尽管某些财政政策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但仍需要政府有意识地运用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

十六、拉弗曲线的理论要点。

1.一般情况下,随着税率的提高,政府的税收会逐渐增加,但当税率达到一定点(图中E点)之后,税率再提高,则政府得到的税收反而会逐渐减少;

一定的税收量,政府可以通过不同的税率得到。

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

2.“拉弗曲线”提出:

总是存在产生同样收益的两种税率。

主张政府必须保持适当的税率,才能保证较好的财政收入。

也就是当税率为100%时,货币经济中的全部生产都停止了,如果人们的所有劳动成果都被政府所征收,他们就不愿意在货币经济中工作,因此由于生产中断,没有什么可供征收100%税额,政府的收益就等于零”。

3.“拉弗曲线”认为:

税率高并不等于实际税收就高。

主张用大量减税来增加经济行为主体的收益,以此来刺激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最终使政府税收总额增加。

17、利息的来源和利息的重要作用。

1、产生:

利息是资金所有者由于借出资金而取得的报酬,它来自生产者使用该笔资金发挥营运职能而形成的利润的一部分。

这样看来,没有借贷便没有利息。

利息是资本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

2、来源和实质

利息是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

在资本主义社会,它是资产阶级占有剩余价值;

在社会主义社会则是归社会支配的剩余劳动产品。

3、利息的作用

1 利息使人们更愿意储蓄。

2 调节货币资本的供求,使资本市场实现均衡状态。

3 可以使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4 可能抑制过度投资,防止通货膨胀。

但在现实生活中,利息已经被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

无论贷出资金与否,利息都被看作资金所有者理所当然的收入——可能取得的或将会取得的收入;

与此相对应,无论借入资金与否,经营者也总是把自己的利润分为利息与企业主收入两部分,似乎只有扣除利息所余下的利润才是经营的所得。

于是利息率就成为一个尺度:

如果投资回报率不大于利息率则根本不需要投资;

如果扣除利息所余利润与投资的比甚低,则说明经营的效益不高。

十八、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用图说明)及效率。

十九、需求管理政策的内容及对我国目前扩大内需启示。

1.需求管理:

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实现总需求等于总供给,达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目标。

2.启示:

今后我国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建议  在我国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国内买方市场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各类商品市场总体供大于求或供求平衡,而国外市场由于世界三大经济体(美国、日本、欧盟)经济处于下滑趋势,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着眼点将长期转向需求方面,今后刺激有效需求将成为政府宏观经济的长期政策。

虽然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取得了初步效果,但宏观经济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仍表现突出,今后重点要解决的是通货紧缩问题。

一是投资增长还是依赖于增发国债和国债投资带动的银行贷款,社会民间资本近10万亿仍处于沉睡状态,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自我积累差,而一些资金充裕的上市公司由于缺乏新的投资又处于观望等待状态;

二是消费回升不太稳定,近两年虽出现了旅游热、教育热,但这些只是局部性的消费热点,一些主导型的、对经济增长作用较大的消费热点还没有形成;

三是农村市场需求尚未完全启动,启动农村市场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虽有改善,但目前仍有一定的困难;

四是外部经济环境出现了不确定性,例如美国“911”事件之后美国经济增长下降,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欧盟经济缓慢增长,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对我国出口需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所以,实现经济增长的重点既要通过政府公共需求拉动,又要考虑使企业和居民成为拉动需求增长的主体,宏观经济政策要把扩大内需与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采用推动国民经济进入新的景气阶段的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

根据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结合现阶段中国经济运行方面的特点,采取扩大内需与改善供给的政策手段。

今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走向有以下几点。

1.今后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

2002年中央政府继续发行2000亿元国债,中央银行第八次降低银行利率,进一步加强对住房、教育、汽车、旅游的信贷力度,发挥货币政策在中长期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财政支出政策通过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大开发的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生态环境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从政府公共投资与消费的层面拉动内需增长,启动社会民间投资与消费需求增长。

2.由于投资增长不能长期依赖发行国债,而应当更多建立在社会投资的稳定增长上,因此要消除体制障碍,促进社会投资增长。

要进一步放宽非国有经济的投资领域,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对中小企业进行财税扶持、金融支持的政策,把社会投资引导好、发挥好,发挥国债投资“四两拨千斤”的投资效果。

3.进一步消除消费障碍,开拓居民消费领域,研究增加投资的同时,进一步启动整个社会消费。

(1)拉动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品需求。

目前我国处于低收入阶层的主要是农民、城市失业者和下岗职工,这是人数较多的低收入阶层。

在城市拉动低收入阶层消费品需求方面,一是适当放慢企业下岗速度,加快就业速度,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是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拉动农民消费品消费需求,一方面要提高农民收入,另一方面要克服农村消费的产业瓶颈,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

(2)拉动中等收入阶层的住房和服务性消费需求。

目前处于中等收入阶层的主要是城市居民、农村富裕起来的农民。

针对中等收入阶层投资和消费需求的特点,拉动其需求也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拉动住房消费需求,拉动起建材、装饰品和家用电器等消费品的消费需求;

二是拉动居民教育消费需求,不仅要加大政府的教育投资,还要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资教育;

三是加强医疗、养老、社会保障建设,刺激服务消费需求增长。

(3)拉动高收入阶层的投资需求。

高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对收入的弹性最低,投资需求对收入的弹性最高。

因此拉动高收入阶层需求的途径,首先要为其子女接受教育投资提供更多的机会,提高文化消费、旅游消费的水平;

其次要为高收入阶层扩大投资提供激励机制。

4.由于供给也能创造需求,因此要注意在增加需求的同时,改善经济结构,改善有效供给。

要通过政府的财政货币政策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在制造业部门积极培植新的产业增长点,不断提升企业的开发创新能力,通过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创造新的供给并形成新的收入。

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整产品结构,促进企业产品更新换代,满足社会新的消费需求。

另外,加大对金融、通讯、信息、商贸、咨询等生产性服务行业的投资,推动生产服务业的高科技化、高知识化。

5.在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同时,要进一步开放投资市场,积极利用国外资源推动整个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能力,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作用。

一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外国资本改造国有企业;

二是引进国外高科技产业,不仅引进高科技的制造业,而且引进高科技的服务业,刺激投资需求,拉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稳定的增长。

二十、有效需求不足的形成机理及政策意义。

1.有效需求(EffectiveDemand),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社会总需求。

2.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货币购买能力不足,并由此导致了萧条。

其根源在于三个“心理规律”:

一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即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减少,这就造成消费需求不足;

二是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即增加投资时的预期利润率降低,这会造成投资需求不足;

三是流动偏好,三是流动偏好:

储蓄水平下降→利率上升→投资减少即人们出于交易、谨慎或投机的动机,总是要把—定数量的货币保持在手里。

因此,为了吸引这些货币,利息率就不能太低,这样,当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低于或接近利息率时,人们就不愿投资,从而导致投资需求不足。

即人们出于多种动机总是要把—定数量的货币保持在手里。

凯恩斯认为,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由这些原因引起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所以不能自动地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的均衡,就是说由于有效需求不足,社会上总会存在“非自愿失业”。

因此,凯恩斯理论的政策含义就是要通过政府干预措施来扩大有效需求。

这种干预被称为“需求管理”。

凯恩斯所特别强调的是运用财政政策,而且是赤字财政政策来干预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