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5175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docx

《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docx

广东省实验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

广东省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理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

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C:

12N:

14O:

16Na:

23Fe:

56Mg:

24Cu:

64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90分)

一.(每题3分,共90分)

1.下列电池工作时能量转化形式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2.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①水蒸气液化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

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A.①④B.②③C.①④⑤D.②④

3.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kJ•mol-1,则含40.0g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

B.已知2H2(g)+O2(g)=2H2O(g)ΔH=-483.6kJ•mol-1,则氢气燃烧热为241.8kJ•mol-1

C.已知2C(s)+2O2(g)=2CO2(g) ΔH=a,2C(s)+O2(g)=2CO(g) ΔH=b,则a>b

D.已知P(白磷,s)=P(红磷,s) ΔH<0,则白磷比红磷稳定

4.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

化学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

已知白磷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右图所示,

已知化学键的键能(kJ•mol-1):

P-P:

198,P-O:

360,O=O:

498。

则反应P4(白磷)+3O2(g)=P4O6(s)的反应热△H为(  )

A.-126kJ•mol-1B.+1638kJ•mol-1C.-1638kJ•mol-1D.+126kJ•mol-1

5.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ν(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  )

A.ν(NH3)=0.010mol/(L•s)B.ν(O2)=0.0010mol/(L•s)

C.ν(NO)=0.0010mol/(L•s)D.ν(H2O)=0.045mol/(L•s)

6.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可逆反应2X(g)

Y(g)+Z(s),不是反应达到平衡标志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 B.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D.X的分解速率是Y的分解速率的两倍

7.对于A2+3B2

2C的反应来说,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B2)=0.8mol/(L•s)B.v(A2)=0.4mol/(L•s);

C.v(C)=0.6mol/(L•s)D.v(B2)=4.2mol/(L•min)。

8.在一定温度下,反应mA(s)+nB(g)

pC(g) △H<0,B的体积分数(B%)与压强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m+n>P

B.x点表示该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

C.n

D.x点比y点时的反应速率快

9.下列反应熵值增加的是(    )     

A.2H2 (g)+O2 (g

)=2H2O(l)              

B.H2 (g)+Cl2 (g)=2HCl(g)     

C.(NH4)2CO3 (s)=NH4HCO3 (s)+NH3 (g)   

D.Cu(s) +Cl2 (g)=CuCl2 (s)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迅速发生 

B.反应NH4HCO3(s)=NH

3(g)+H2O(g)+CO2(g) ΔH=+185.57 kJ•mol-1能自发进行,是因为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大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

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据 

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1.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发生2NO2(g)

N2O4(g) 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NO2(g),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NO2的体积分数(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判断

12.下列说法不能证明CH3COOH是弱酸的是(  )

A.CH3COOH溶液的导电能力比相同浓度的HCl溶液小

B.在25℃时,0.1mol/L的CH3COOH溶液pH约为3 

C.在25℃时,1mol/L的CH3COONa溶液的pH约为9

D.0.1molCH3COOH和0.1molNaOH恰好中和生成CH3COONa 

13.室温下pH值相同的下列溶液中,浓度最大的是(  ) 

A.Na2CO3  B.NaHCO3 C.NaOH D.CH3COONa

14.某浓度的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

NH3•H2O

NH4++OH-,如想增大NH4+的浓度,而不增大OH-的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

A.适当升高温度B.加入NH4Cl固体C.通入NH3D.加水稀释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AlCl3溶液和Al2(SO4)3溶液分别加热、蒸干、灼烧,所得固体成分相同 

B.配制FeSO4溶液时,将FeSO4固体溶于稀盐酸中,然后稀释至所需浓度 

C.用加热的方法可以除去KCl溶液中的Fe3+ 

D.洗涤油污常用热的碳酸钠溶液

16.25℃时,测得某NH4Cl和Na2CO3溶液的pH值分别为5和10,则两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之比是(  )

A.1:

10B.2:

1C.105:

1D.5:

1

17.将pH=3的H2SO4溶液和pH=12的NaOH溶液混合,当混合溶液的pH=10时,强酸和强碱的体积之比为(  )

A.1∶9B.9∶1C.10∶1D.1∶10

18.向NaCN的水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可使NaCN水解程度增大的是(  )

①NaOH②NaCN③NH4Cl④Na2CO3⑤H2O⑥HCN⑦HCl

A.①②③B.①⑤⑥C.①③⑤D.③⑤⑦

19.有①Na2CO3溶液 ②CH3COONa溶液 ③NaOH溶液各25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种溶液pH的大小顺序是③>②>①

B.若将3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②

C.若分别加入25mL0.1mol/L盐酸后,pH最大的是①

D.3种溶液中,由水产生的c(H+)大小顺序是①>③>②

20.将0.2mol•L-1的HCN溶液和0.1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c(HCN)c(CN-)

C.c(HCN)-c(CN-)=c(OH-)D.c(HCN)+c(CN-)=0.2mol•L-1

2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H2(g)+I2(g)

2HI(g),在温度T1和T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  )

A.T1>T2,ΔH>0B.T1>T2,ΔH<0C.T10D.T1

22.盛有0.1mol•Lˉ1NaHCO3溶液和酚酞试液的试管,在室温时溶液为无色,加热时变为粉红色,冷却后又变无色,主要是因为()

A.NaHCO3在加热时变成碱性更强的Na2CO3 B.水分蒸发使NaHCO3浓度加大

C.加热促进NaHCO3水解,碱性增强 D.NaHCO3在加热时变成红色

23.右图是电解精炼铜装置,其中c、d为铜电极,则下列有关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c为粗铜板、d为纯铜板 

B.电解过程中,SO42-浓度几乎不变 

C.整个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一直相等 

D.电解完成后,c电极板附近沉积不溶物,d电极板质量增加

24.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钢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属于电化学腐蚀

B.电化学腐蚀一般可分为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

C.金属腐蚀的本质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的过程

D.铝具有很强的抗腐蚀能力,是因为其不易与氧气发生反应

25.已知Ksp(Ag2S)=1.6×10-49,Ksp(CuS)=8.9×10-35,Ksp(Sb2S3)=1.0×10-30。

某溶液中含有Ag+、Cu2+和Sb3+,浓度均为0.010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mol•L-1的Na2S溶液时,三种阳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

A.Ag+、Cu2+、Sb3+B.Cu2+、Ag+、Sb3+C.Sb3+、Ag+、Cu2+D.Ag+、Sb3+、Cu2+

26.电镀废液中Cr2O72-可通过下列反应转化成铬黄(PbCrO4):

Cr2O72-(aq)+2Pb2+(aq)+H2O(l)

2PbCrO4(s)+2H+(aq)ΔH<0该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横坐标表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

27.亚氯酸钠是一种高效氧化剂、漂白剂,主要用于棉纺、亚麻、纸浆等漂白。

亚氯酸钠(NaClO2)在溶液中可生成ClO2、HClO2、ClO2-、Cl-等,其中HClO2和ClO2都具有漂白作用,但ClO2是有毒气体。

经测定,25℃时各组分含量随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Cl-没有画出)。

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亚氯酸钠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

B.25℃时,HClO2的电离平衡常数的数值Ka=10﹣6

C.pH越大,该漂白剂的漂白性能越好

D.25℃,pH=3时,NaClO2溶液中:

c(Na+)+(H+)=c(ClO2-)+c(OH-)

28.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42-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

B.该法在处理含Na

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

C.负极反应为2

H2O–4e–=O2+4H+,负极区溶液pH降低

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的O2生成

29.常温下,用0.1

mol•L-1HCl溶液滴定10.0mL浓度为0.1mol•L-1Na2CO3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微粒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当V=0时:

c(H+)+c(HCO3-)+c(H2CO3)=c(OH-)

B.当V=5时:

c(CO32-)+c(HCO3-)+c(H2CO3)=2c(Cl-)

C.当V=10时:

c(Na+)>c(HCO3-)>c(CO32-)>c(H2CO3)

D.当V=a时:

c(Na+)=c(Cl-)>c(H+)=c(OH-)

30.如下图所示,其中甲池的总反应式为2CH3OH+3O2+4KOH=2K2CO3+6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池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乙.丙池是化学能转化电能的装置

B.甲池通入CH3OH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2H2O=CO32-+8H+

C.反应一段时间后,向乙池中加入一定量Cu(OH)2固体能使CuSO4溶液恢复到原浓度

D.甲池中消耗280mL(标准状况下)O2,此时丙池中理论上最多产生1.45g固体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60分)

31.(12分)试运用所学知识,研究CO等气体的性质,请回答:

 

(1)生产水煤气过程中有以下反应:

   

① C(s)+CO2(g)

2CO(g)      △H1;      

② CO(g)+H2O(g)

H2(g)+CO2(g)△H2; 

③ C(s)+ H2O(g)

CO(g)+ H2(g)   △H3; 

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3与K1、K2的关系是 。

  

(2)不同温度下反应②的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则△H2 0(填“<”,“>”); 

温度/oC

400

500

800

平衡常数K

9.94

1

在500℃时,把0.2mol的CO和0.2molH2O(g)充入10L的反应容器,达到平衡时c(H2)=0.015mo/L,则CO的平衡常数K2(500℃)= 。

 

(3)对于反应2NO2(g)

N2O4(g)△H<0,当温度为T1、T2时, 平衡体系N2O4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则T1T2 (填“>”或“<”);增大压强,平衡向反应方向移动;B、C 两点的平衡

常数KBKC(填“>”或“<”)。

32.(12分)过氧化氢是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它的水溶液又称为双氧水,常用作消毒、杀菌、漂白等。

某化学兴趣小组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准确测定了过氧化氢的含量。

(1)移取10.00mL密度为1.10g/mL的过氧化氢溶液至250mL(填仪器名称)中,加水衡释至刻度,摇匀。

移取稀释后的过氧化氢溶液25.00mL至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用蒸馏水稀释,作被测试样。

(2)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被测试样,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请将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及化学式填写在横线上。

____MnO4-+____H2O2+____H+=____Mn2++____H2O+________

(3)滴定时,将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注入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

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4)反复滴定三次,平均耗用0.11mol/LKMnO4标准溶液20.00mL,则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5)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______(填“偏高”或“偏低”或“不变”)。

33.(12分)在室温下,下列五种溶液:

①0.1mol/LNH4Cl②0.1mol/LCH3COONH4③0.1mol/LNH4HSO4

④pH=12的NH3•H2O和pH=2HCl等体积混合液⑤0.1mol/LNH3•H2O

⑥0.1mol/L(NH4)2CO3

请根据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溶液①、③呈酸性的原因不同,分别用方程式解释;。

(2)室温下,测得溶液②的pH=7,则CH3COO—与NH4+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c(CH3COO—)c(NH4+)填“>”,“<”或“=”)。

(3)比较溶液①、②、③、⑤中c(NH4+)的大小关系。

(4)已知溶液④呈碱性,写出溶液④中微粒(不写H2O)的大小关系。

(5)写出溶液⑥的电荷守恒。

34.(12分)高铁酸钠(Na2FeO4)易溶于水,是一种新型多功能水处理剂。

已知Na2FeO4在强碱性溶液中会析出沉淀。

其生产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写出向NaOH溶液中通入足量Cl2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2)向溶液Ⅱ中加入Fe(NO3)3溶液发生反应,该反应的氧化剂是,每制得49.8gNa2FeO4,理论上消耗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

(3)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制备Na2FeO4较好的方法为电解法,其装置如图甲所示。

[①电解过程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图甲装置中的电源采用NaBH4(B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和H2O2作原料的燃料电池,电源工作原理如图

乙所示。

工作过程中该电源的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

Na+由_____(填“a”或“b”,下同)极区移向________极区。

35.(12分)电化学原理在防止金属腐蚀、能量转换、物质合成等方面应用广泛。

(1)图1中,为了减缓海水对钢闸门A的腐蚀,

材料B可以选择______(填字母序号)。

a.碳棒   b.铜板  c.锌板d.石墨块

(2)图2中,保护钢闸门C的方法叫法。

用氯化钠溶液模拟海水进行实验,D为石墨块,则如何检验D电极的产物。

(3)以

铬酸钾(K2CrO4)和KOH为原料,电化学法制备重铬酸钾(K2Cr2O7)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上。

 溶液B是,产物在室(填“阴极”或“阳极”)得到。

测定混合液中K与C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

5,则此时铬酸钾的转化率为。

已知:

2CrO42-+2H+  

Cr2O72-+H2O

广东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上)高二级理科化学

答案及说明

一.单选(90分,每小题3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D

A

C

C

B

B

C

C

B

C

D

D

B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B

D

C

B

D

C

C

D

A

A

B

B

B

D

二.填空题(60分,每小题12分,每空2分)

31.答案:

(1)K3=K1•K2(2分)

(2)<(2分),9(2分);

(3)<(2分);正反应方向(2分);>(2分)。

32.答案:

(1)容量瓶

(2)2MnO4-+5H2O2+6H+=2Mn2++8H2O+5O2↑

(3)酸式;滴入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呈浅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

(4)17.00%(5)偏高

33.答案:

(1)NH4++H2O

NH3•H2O+H+,NH4HSO4=NH4++H++SO42-

(2)=(3)③>①>②>⑤(4)NH3•H2O>NH4+>Cl->OH->H+

(5)c(NH4+)+c(H+)=c(OH-)+c(HCO3-)+2c(CO32-)

34.答案:

(1)2OH-+Cl2=ClO-+Cl-+H2O

(2)NaClO(或次氯酸钠)0.45

(3)①Fe+8OH--6e-=FeO2-4+4H2O②H2O2+2e-=2OH-ab

35.答案:

(1)c

(2)外接电流的阴极保护法,湿润的

淀粉碘化钾试纸放D电极附近,试

纸变蓝,证明生成氯气(3)铬酸钾(K2CrO4),阳极,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