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5225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3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

《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天津市部分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下载.docx

内环境的成分包括:

①水;

②蛋白质;

③无机盐;

④血液运送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脂质、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核苷酸等;

⑤血液运送的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氨等;

⑥血液运送的气体、激素,如O₂、CO₂、胰岛素等;

⑦其它如维生素、神经递质等。

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①血红蛋白;

②载体蛋白;

③呼吸酶;

④H₂O₂酶;

⑤DNA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

⑥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

【详解】A、心肌细胞的有氧呼吸不断产生CO2,使其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A错误;

B、血管中的药物需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B正确;

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由血浆进入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诱发人体组织水肿,C正确;

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的关系,对于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2.制备抗蛇毒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

所用蛇毒和这一免疫反应以及得到的抗蛇毒血清分别是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抗体B.抗体,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C.抗原,特异性免疫,抗体D.抗体,特异性免疫,抗原

【答案】C

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

【详解】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大多数病原体有防御功能的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的免疫。

由分析可知将灭活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

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蛇毒相当于抗原;

其产生的抗体只对蛇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后天获得的,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因此是特异性免疫,抗蛇毒毒素属于抗体。

故选C。

3.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

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a、b、c、d四种免疫细胞中,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由图可知,a是T淋巴细胞,b是B淋巴细胞,c是浆细胞,d是记忆细胞。

【详解】

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d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

综上所述,D项正确,A、B、C项均错误。

4.下图是有关血糖平衡的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④⑥⑥⑦等过程的实现

1、血糖的食物中的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元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去向:

血糖的氧化分解为CO2、H2O和能量、合成肝糖元、肌糖元(肌糖元只能合成不能水解)、血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

2、血糖平衡调节:

由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分布在胰岛外围)提高血糖浓度,促进血糖来源;

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布在胰岛内)降低血糖浓度,促进血糖去路,减少血糖来源,两者激素间是拮抗关系。

【详解】A、②过程是肝糖原分解形成葡萄糖,只发生在肝细胞中,肌糖原不能分解转化为血糖,A错误;

B、胰岛素能抑制②和③过程,而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与胰岛素无关,B错误;

C、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②③过程,血糖含量上升,C错误;

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功能:

(1)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即图中⑥);

(2)促进血糖进入肌肉氧化分解供能(即图中④⑤);

(3)促进血糖转化成脂肪、某些氨基酸(即图中⑦),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内容,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一定难度;

解题时需要注意:

胰岛素降低血糖即能促进血糖的去路,又能减少血糖的来源。

5.下图表示神经元的轴突与肌细胞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是突触联系的另一种形式。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图体现的是突触联系,由②③④构成

B.①中的物质释放到③中需消耗能量并依赖于②的选择透过性

C.③内的液体为组织液,构成了神经细胞和肌细胞的内环境

D.①中的物质释放并使④兴奋时,兴奋处的外表面为负电位

【答案】B

据图分析,②是突触前膜,③是突触间隙,④是突触后膜,三者共同组成突触,A正确;

①是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其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该过程利用了膜的流动性,B错误;

突触间隙内的液体为组织液,构成了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内环境,C正确;

突触后膜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D正确。

6.下图为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a点,则除b点以外,c、d、e点均可检测到神经冲动。

据此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神经冲动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单向传导的

B.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导的

C.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受突触限制

D.神经冲动由d传导到e需要组织液为传导媒介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速度快;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详解】A、神经冲动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A错误;

B、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导的,B正确;

C、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所以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受突触限制,C正确;

D、神经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所以神经冲动由d传导到e需要组织液为传导媒介,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弧和神经冲动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7.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如图所示,在神经纤维的表面,放置两个相距2~3厘米的电极a和b,在图中的刺激点给予较强的电刺激.依据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所绘出的曲线是()

A.

B.

C.

D.

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该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钠离子的内流有关.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在图中的刺激点给予较强的电刺激,b点先兴奋,膜外变为负电位,而a点还处于静息电位,即a点膜外为正电位,因此电流表先向左偏转;

当兴奋从b点传走但末到a点时,a、b点膜外均为正电位,此时电流表指针处于中间位置;

当兴奋传至a点时,b点为静息电位,膜外为正电位,a点处于兴奋状态,膜外为负电位,因此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

当兴奋传至a点左侧,a、b两点都为静息电位,膜外为正电位.由于电流计的接线柱均位于膜的外表面,所以开始时指针不偏转,而后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

8.“狗急跳墙”说的是狗遇到危险时,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急剧上升,能跳过平时很难逾越的高墙。

这一生理过程属于

A.神经—体液调节B.神经调节C.体液调节D.激素调节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通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两种调节方式的特点: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体液调节的特点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的.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

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详解】“狗急跳墙”说的是狗遇到危险时,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急剧上升,属于神经调节;

肾上腺素含量上升,使机体产生多种生理反应属于体液调节。

因此,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9.把含有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如下图所示。

假设生长素在琼脂块中均匀分布。

下列对实验结果的预测中错误的是

A.甲将向右侧弯曲生长B.甲、乙、丙都可以生长

C.乙将向左弯曲生长D.丙将向左弯曲生长

分析图形:

含有琼脂的小块能将生长素向下运输,但由于没有胚芽鞘的尖端,所以单侧光不起作用,据此分析。

【详解】A、甲的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左侧,所以左侧下部的生长素多,生长快,向右弯曲,A正确;

B、甲向右弯曲生长、乙直立生长、丙向左弯曲生长,故都可以生长,B正确;

C、乙

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中间,所以下部的生长素均匀,直立生长,C错误;

D、丙的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右侧,所以右侧下部的生长素多,生长快,向左弯曲,D正确。

10.下列化学物质中,不属于植物激素的是

A.α-萘乙酸B.乙烯

C.脱落酸D.赤霉素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产生的、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详解】植物激素包括生长素(吲哚乙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α-萘乙酸不属于植物激素,它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生长素类似物的一种。

11.如图甲为接受单侧光照的胚芽,图乙为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的胚根,下列关于生长素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同浓度的生长素对a处和c处的作用效果可能不同

B.a侧生长素浓度降低抑制生长

C.b侧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

D.c、d两点生长素浓度相同促进生长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需求不同,A正确;

当单侧光照射植物,植物产生的生长素会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向光侧生长素分布较少,细胞生长慢,而不是抑制生长,B错误;

当单侧光照射植物,植物产生的生长素会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细胞生长快,从而产生向光性生长,C正确;

c、d两点生长素浓度相同,促进生长,根的生长表现为向地性,D正确。

故选:

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生长素的作用,了解顶端优势、植物的向光性等,并结合题意,灵活分析。

12.用适宜浓度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番茄柱头,可以得到无子番茄,这种果实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

A.比受精卵染色体数目少一半B.比受精卵染色体数目多一倍

C.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D.与卵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生长素生理作用:

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

果实是由子房经有丝分裂发育而成的,所以果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子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等。

【详解】AB、受精卵是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其染色体数目为两者之和,与体细胞相等。

因此,果实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受精卵染色体数目相等,AB错误;

C、有丝分裂的前后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所以果实细胞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样,C正确;

D、卵细胞是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D错误。

13.下列关于种群以“S”型曲线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B.K值会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C.各阶段的增长速率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越来越大

D.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指的是J型曲线,而非S型,A错误;

K值会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B正确;

“S”型曲线各阶段的增长速率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C错误;

“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指的是J型曲线,而非S型,D错误。

【考点定位】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名师点睛】种群数量“J”型增长实现的条件是:

环境条件、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种群数量“S”型增长实现的条件是:

环境条件是有限的,资源和空间有限、存在敌害等,各阶段的增长速率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14.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的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本题围绕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重点考查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种群密度的变化以及对该种群数量的影响,认真分析各个选项,就能解答。

【详解】种群的S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等条件有限,因此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A正确;

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导致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因此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种群密度制约,B正确;

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密度大的,种内竞争较大,增长量相对较小,密度小的,种内竞争相对较小,增长量相对较大,导致产量最终可能相同,C正确;

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达到最大,个体之间的斗争最强,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也越强,D错误。

【点睛】理清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资源、空间、气候和天敌等外界因素影响,也受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内部因素影响,特别要注意种群密度增大,个体间的斗争也会加剧,从而遏制种群数量的增加。

15.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B.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C.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总数开始是逐渐增多而后趋于稳定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逐渐走向成熟,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和外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B选项错误。

16.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草盛豆苗稀”隐含的生物间的关系,及“道狭草木长”反映出的生物学知识分别是

A.竞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无影响

B.竞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C.捕食、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方向发生变化

D.捕食、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方向发生变化

1、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物种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关系,主要包括互利共生、寄生、竞争和捕食等。

(1)互利共生是指两种共居一起,彼此创造有利的生活条件,较之单独生活时更为有利,更有生活力;

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一旦分离,双方都不能正常地生活.

(2)寄生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的种间关系。

(3)竞争是指两种共居一起,为争夺有限的营养、空间和其他共同需要而发生斗争的种间关系。

(4)捕食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种间关系.前者是捕食者,后者是被捕食者。

2、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详解】草和豆苗相互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因此属于竞争关系,所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诗句中体现出豆苗与杂草间的生物关系是竞争关系。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故选B。

17.群落中

不同种群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关系,这些种间关系可用不同的曲线表示出来.请判断下列有关三种曲线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鹰与鼠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其中曲线a表示鹰种群的数量变化

B.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①表示,二者分开一方有利

C.大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可用图②表示,二者分开彼此有利

D.在同一个牧场的牛和羊的关系可用图③表示,曲线a代表占优势者

群落中的物种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物种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互利共生、捕食、寄生和竞争。

图①是捕食关系,图②是互利共生关系,图③是竞争关系。

【详解】①此消彼长,a、b之间体现的是捕食关系,其中a是被捕食者,b是捕食者,鹰和鼠之间是捕食关系,可以用图①表示,但其中曲线a表示鼠的数量变化,A错误。

T2噬菌体与细菌的种间关系是寄生,题中没有表示的图解,B错误。

大豆和根瘤菌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用图②表示,两者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一旦分开,对一方或双方都不利,C错误。

在同一个牧场的牛和羊是竞争关系,可用图③表示,其中曲线a代表占优势者,D正确。

D。

18.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A.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B.生态系统的气候环境

C.生态系统的成分D.生态系统的地理位置

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因此与自我调节能力有关的因素主要有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故C正确,AB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9.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

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

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

由此无法推断出

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强毒性病毒会淘汰大部分抗性弱兔,中毒性病毒保留抗性中等兔,A正确;

毒性过强会导致绝大部分兔死亡,病毒没有寄生场所,不能增殖,B正确;

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选择了抗性中等兔,淘汰抗性弱兔,其宿主图数量最多,故其数量也多;

而强毒性病毒由于能够寄生的兔数量极少,其数量也少,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错误;

蚊子传播兔病毒,充当媒介,而病毒和兔相互选择,共同进化,D正确。

C。

20.下列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

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

②生产者的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

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

④自然生态系统内流动

能量全部来自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绿色植物能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质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这些有机物不仅为生产者自身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而且也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

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被固定下来,并源源不断的输入到生态系统中,因此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

【详解】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①正确;

 

②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仅靠生产者不能实现物质循环,②错误;

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但这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无关,③错误;

④自然生态系统内流动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即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来自生产者固定的能量,④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考生理解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主要成分的原因。

21.下图是一个陆地生态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

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3个不同的营养级

C.若B种群各年龄期的个体数量比例适中,则该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明显变大

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A正确;

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第三、第四、第五3个不同的营养级,B正确;

C.若B种群各年龄期的个体数量比例适中,属于稳定型种群,则该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

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H种群可以通过其他食物链获得食物,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D正确。

22.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如果每个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均为20%,且下一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各种生物中获得的能量相等。

虎要获得1KJ能量,则需要消耗草的能量为()

A.150KJB.125KJC.100KJD.75KJ

虎要获得1KJ能量,则狐和羊需提供5KJ能量,分别提供2.5KJ能量;

由草→羊可知,草提供12.5KJ能量;

由草→兔→狐可知,草提供62.5KJ能量,所以草共提供75KJ能量。

23.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四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乙1、乙2……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

B.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就越少

C.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臭氧层被破坏

根据图示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丁为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包括其中各种生物(甲、乙、丙)。

分解者可以是营腐生生活的动物或细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