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药剂报告 颗粒剂(1)阿司匹林颗粒剂的处方优化实验(定稿).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553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8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药剂报告 颗粒剂(1)阿司匹林颗粒剂的处方优化实验(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毕业设计:药剂报告 颗粒剂(1)阿司匹林颗粒剂的处方优化实验(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毕业设计:药剂报告 颗粒剂(1)阿司匹林颗粒剂的处方优化实验(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毕业设计:药剂报告 颗粒剂(1)阿司匹林颗粒剂的处方优化实验(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毕业设计:药剂报告 颗粒剂(1)阿司匹林颗粒剂的处方优化实验(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药剂报告 颗粒剂(1)阿司匹林颗粒剂的处方优化实验(定稿).docx

《毕业设计:药剂报告 颗粒剂(1)阿司匹林颗粒剂的处方优化实验(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药剂报告 颗粒剂(1)阿司匹林颗粒剂的处方优化实验(定稿).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毕业设计:药剂报告 颗粒剂(1)阿司匹林颗粒剂的处方优化实验(定稿).docx

阿司匹林颗粒剂的处方优化实验

[摘要]目的制备阿司匹林颗粒剂,并优化处方得到最优处方的设计。

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工艺,采用综合评分法作为指标进行处方评价。

结果正交优化优选的处方为第二组,处方合理,制备的阿司匹林颗粒剂成型性和溶解性均符合要求。

结论优化后的制备工艺制得的阿司匹林颗粒剂符合质量要求。

[关键词]阿司匹林颗粒剂处方优化制备

[Abstract]ObjectivePreparationofaspiringranulesandPrescriptionoptimizationgettheoptimaldesignoftheprescriptionMethodsOnthebasisofsinglefactorinvestigation,Throughorthogonaldesignoptimizationpreparationprocess,Bytheintegratedassessmentindexevaluationmethodasprescription.ResultsOrthogonaloptimizationforthesecondgroup,prescriptionprescriptionisreasonable,thepreparationofaspiringranulesformabilityandsolubilitywhichconformtotherequirements.ConclusionTheoptimalpreparationprocesssystemofaspiringranulestomeetthequalityrequirements.

KeywordsAspiringranulesPrescriptionoptimizationpreparation

阿司匹林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效。

1阿司匹林颗粒剂的制备

1.1仪器与试药20目筛18目筛研钵干燥器电子天平干燥箱阿司匹林原料药95%乙醇乳糖微晶纤维素羟丙甲纤维素

1.2阿司匹林颗粒剂的制备1.2.1辅料的选择稀释剂:

选择乳糖、微晶纤维素作为稀释剂制备颗粒。

颗粒易成型,溶解性良好,且价格低廉。

黏合剂:

羟丙甲纤维素,制得的软材黏度适中,颗粒成型性良好。

润湿剂:

乙醇利于颗粒剂的成型与干燥。

1.2.2正交实验选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方案,以颗粒剂外观、溶解性、吸湿性为考察指标进行综合评分,优选颗粒剂处方。

制备9组颗粒剂,按照从优到劣

(大一小)的分数依次为9-1分,规定权重系数:

外观0.3溶解性0.3吸湿性0.4。

得分=分数*权重系数,得分高者为优。

因素水平见表1,正交实验结果见表2。

由表1、表2可知,阿司匹林颗粒剂辅料配比最优为第2组,即乳糖2g、微晶纤维素2g、羟丙甲纤维素1g、乙醇65%、主药5g。

1.2.3优化后阿司匹林颗粒剂的制备工艺

(1)将原料药与稀释剂乳糖,崩解剂微晶纤维素,进行粉碎,过筛,混合,加入黏合剂羟丙甲纤维素,润湿剂乙醇,进行混合粘合,以“手握成团,轻压即散”为原则掌握软材的质量。

(2)将软材放入20目筛中,制的湿颗粒。

(3)将湿颗粒放入箱式干燥箱中干燥。

(4)干燥过程中,某些颗粒可能发生粘连,甚至结块,因此要用过筛的方法进行整粒和分级。

表1因素水平表

因素

微晶纤维素

羟丙甲纤素

乳糖

乙醇

水平

1

1g

1g

3g

35%

2

2g

l-5g

2g

65%

3

3g

2g

1g

95%

表2正交实验设计表

编号

羟丙甲纤维素

乳糖

微晶纤维素

乙醇

1

1g

1g

1g

35%

2

1g

2g

2g

65%

3

1g

3g

3g

95%

4

l-5g

1g

2g

95%

5

l-5g

2g

3g

35%

6

l-5g

3g

1g

65%

7

2g

1g

3g

65%

8

2g

2g

1g

95%

9

2g

3g

2g

35%

1.2.4综合评分法评价最优处方

1.2.4.1颗粒剂的粒度

编号

原料药加辅料质量(g)

制成颗粒质量(g)

粒度(%)

1

8

4.5008

43.74

2

10

8.227

17.73

3

12

8.8872

25.94

4

9.5

5.5053

42.05

5

11.5

7.5498

34.35

6

10.5

8.6468

18.44

7

11

8.2797

24.73

8

10

7.007

29.93

9

12

8.9196

25.67

故评分表格如下表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得分

1

9

5

2

3

8

7

4

6

1.2.4.2溶化性

取供试颗粒2g,加热水40ml,搅拌5min可溶性颗粒应该均匀分散或溶解在水中。

观察九组颗粒剂的溶解情况给予评分。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得分

6

9

8

5

7

4

2

3

1

1.2.4.3吸湿率

0.5h

lh

2h

3h

4h

18h

24h

1

0.58

0.49

23.08

25.12

25.56

30.23

30.25

2

0.45

3.25

5.53

8.78

9.27

31.71

31.71

3

0.16

0.32

2.57

3.22

11.9

25.89

25.89

4

1.14

5.38

15.49

19.89

22.01

47.6

47.6

5

0.63

2.7

4.76

6.19

8.09

29.19

29.19

6

0.17

7.63

8.96

12.28

13.61

37

37

7

0.61

1.54

2

2.31

7.22

13.52

13.52

8

0.81

4.38

4.383

4.87

12.5

24.19

24.19

9

0.8

1.45

1.93

3.54

7.88

12.71

12.71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得分

4

3

6

1

5

2

8

7

9

根据上图可以得出九组颗粒剂的吸湿率的大小,判断处方的优劣。

为保证颗粒剂的稳定性,颗粒的吸湿率应该越小越好。

故评分如下表

编号

粒度

溶化性

吸湿率

总分

1

0.3

1.8

1.6

3.7

2

2.7

2.7

1.2

6.6

3

1.5

2.4

2.4

6.3

4

0.6

1.5

0.4

2.5

5

0.9

2.1

2.0

5

6

2.4

1.2

0.8

4.4

7

2.1

0.6

3.2

5.9

8

1.2

0.9

2.8

4.9

9

1.8

0.3

3.6

5.7

处方综合评分表

1.2.4优化工艺验证按优化后的工艺制备3批阿司匹林颗粒剂,并按照外观、溶解性、粒度3个指标,分别对其进行考察,见表3。

结果表明,优选的处方合理,可用于阿司匹林颗粒剂的制备。

组号

外观

溶解度

粒度

1

美观

合格

合格

2

美观

合格

合格

3

美观

合格

合格

表3 验证试验结果

2讨论与小结

本实验在对各辅料进行考察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优化了制备工艺。

从实验结果可知,正交设计中,第二组处方为最优处方。

第二组处方为:

原料药5g;乳糖2g;微晶纤维素2g;羟丙甲纤维素1g;乙醇65%。

当主药与辅料用量比为1:

1时,颗粒的成型性较好,外观较美观。

故选定主药与辅料的用量比为1:

1。

原料药50%,稀释剂的含量占20%,崩解剂的含量20%,黏合剂的含量占10%;乙醇浓度为65%。

此时制得的的颗粒剂的外观、成型性、溶化性、澄明度、水分含量均符合要求,该方法可用于颗粒剂的制备。

预实验时,我们采用PVP作为粘合剂,但效果不佳,湿法制粒时黏度不够,再次查阅文献时,发现HPMC水溶液或醇溶液具有一定粘性,用它作粘合剂,能在颗粒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有利于药物稳定,特别适合于对不稳定药物作粘合剂,效果比PVP好,因此我们很快调整方案,进行下一次尝试。

了解了实验过程中预实验的作用,明白查阅文献的重要性,学会了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3实验心得

开展小学期实验的目的在于加深我门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了解我们所学的专业,系统的将我们三年所学的知识连贯起来,应用在实践当中,因此,本实验与我们以往所做的实验大不相同。

我们从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操作,实验结果验证,数据处理都要自己完成。

由于以前我们做的都是验证性实验,没有做过设计性实验,一开始有些无从下手。

接下来的两天,我们都在查资料,设计实验方案。

通过这次实验,我学到了很多;同时也同时也敬佩那些研究者,因为通过这次设计性实验,我清楚的明白一项研究的成功不会像我们这样简单的一次实验就行了的,要经过几百次、几千次甚至无数次的实验,让我知道什么叫做“屡败屡战”、“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等词。

我们组做的是阿司匹林颗粒剂的处方优化。

没有想到,文献上短短一面的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我们就尝试了许多次。

明白了一个试验的成功有很多影响因素。

我深刻的体会到了科研工作者的辛苦与探索精神。

从这次试验中我得出以下几点思考:

①探索性实验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从中学到了多种操作技能和实验方法,接近“科研”,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实验的艰辛和快乐,提高了学习兴趣,学到了写论文、做实验的全过程,这是理论课不可比拟的。

②探索性实验教学不仅让学生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锻炼了动手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

由以往被动做实验转为现在的主动。

③大学中的教学应发展学生的动手和思考能力,只做那些课本上的实验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思想。

只有真正去思考这个实验怎么做,怎么才能真正学到知识,而且经过自己思考、动手,最后取得成果的开心是无可比拟的。

参考文献:

中国药典[S].一部.2005.

[2]朱盛山,药物新剂型[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115.

[3]田秀峰,边宝林.中药泡腾片及工艺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7):

624-626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W.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76-77

[5]梁超,谭漪,余洁.两种不同辅料的抗病毒颗粒治疗病毒性感冒的临床观察,中药药理与临床,2000,16(3):

40

[6]魏玉平,刘俊,姚文莉,等.补肾壮骨颗粒的最佳成型处方筛选,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7,3(6):

15.

[7]刘丽娟,邹立家.一种优良的片剂崩解剂-竣甲基淀粉钠,山东医药工业,1999,18(3):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