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5507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8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docx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docx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下)授课人:

实验名称

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

内容与过程

目的:

1、了解合金和纯金属的光泽和硬度:

2、了解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的大小。

实验步骤:

比较黄铜片和铜片、焊锡和锡的光泽和颜色,将它们互相刻画,比较它们的硬度,让学生把下表填上:

性质比较

现象

黄铜片

铜片

焊锡

光泽和颜色

黄色

紫红色

银白色

银白色

硬度

结论

合金和纯金属有一定的光泽和颜色;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的纯金属的硬度。

结论:

合金和纯金属有一定的光泽和颜色;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的纯金属的硬度,合金的抗腐蚀性能大于组成的纯金属的抗腐蚀性能。

 

重点

实验原理:

合金和纯金属有一定的光泽和颜色;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的纯金属的硬度,合金的抗腐蚀性能大于组成的纯金属的抗腐蚀性能

授课时间

课时

实验器材

黄铜片、铜片、焊锡、锡

实验小结: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授课人:

实验名称

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内容与过程

实验目的: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比较几种金属活动性大小。

2、比较几种金属活动性大小。

实验步骤:

1、分别在4支试管中装入5ml稀盐酸。

2、分别投入少量的Mg、Zn、Fe、Cu。

3、用燃着的木条放于试管口。

4、用稀H2SO4代替稀HCl重作以上实验。

要求学生填写下表:

金属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产生大量的气泡,放出热量,形成无色的溶液

Mg+2HCl——MgCl2+H2↑

产生大量的气泡,放出热量,形成无色的溶液

Zn+2HCl——ZnCl2+H2↑

产生大量的气泡,形成浅绿色的溶液

Fe+2HCl—FeCl2+H2↑

没有明显变化

现象:

Mg、Zn、Fe的表面有气泡冒出,且Mg表面的气泡多于Zn,Zn多于Fe,而Cu的表面没有气泡。

讨论:

1、那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

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

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

那些金属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

根据反应时是否有氢气产生,将金属分为两类。

2、对于能发生的反应,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

将这一类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进行比较

分析与结论:

Mg+2HCl=MgCl2+H2↑

Fe+2HCl=FeCl=FeCl2+H2↑

Zn+2HCl=ZnCl2+H2↑

Cu与稀HCl,稀H2SO4不反应,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Mg>Zn>Fe>Cu。

2、如以上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问题域交流:

置换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区别

重点

实验原理:

1、金属+酸=盐+H2↑

Mg+2HCl=MgCl2+H2↑Mg+H2SO4=MgSO4+H2Fe+2HCl=FeCl=FeCl2+H2↑Zn+H2SO4=ZnSO4

Zn+2HCl=ZnCl2+H2↑Fe+H2SO4=FeSO4+H2↑

2、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授课时间

课时

实验器材

试管4支、小木条、稀HCl、镁带、锌粒、铁屑、铜丝、稀H2SO4

实验小结: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授课人:

实验名称

金属活动顺序

内容与过程

实验目的:

比较几种金属活动性大小;理解置换反应概念。

实验步骤:

1、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现象?

2、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现象?

3、把另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现象?

要求学生填写下表:

实验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把铝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铝片的表面有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2Al+3CuSO4=Al2(SO4)3+Cu

把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铜片的表面有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Cu+2AgNO3=Cu(NO3)2+2Ag

把铜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

无现象

讨论:

1、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什么?

它们属于哪一种反应类型?

2、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Al、Cu、Ag的活动性吗?

分析与论证:

1、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2Al+3CuSO4=Al2(SO4)3+Cu

Cu+2AgNO3=Cu(NO3)2+2Ag

2、金属活动性:

Al>Cu>Ag

3、金属的活动性:

K、Ca、Na、Mg、Al、Zn、Fe、Sn、H、Cu、Hg、Ag、Pt、Au,金属的化学性质逐渐减弱。

问题域交流:

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几种金属的活动性?

重点

难点

实验原理

金属+盐=金属+盐

2Al+3CuSO4=Al2(SO4)3+Cu

Cu+2AgNO3=Cu(NO3)2+2Ag

授课时间

课时

实验器材

试管、铝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铜丝、硫酸铝溶液

实验小结: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授课人:

实验名称

铁制品锈蚀的条件

内容与过程

实验目的:

了解铁制品锈蚀的条件;防治铁制品锈蚀的措施。

实验步骤:

1、在试管1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使铁钉的一半浸没在水中

2、在试管2中注入冷却的沸水,使其侵没铁钉,上面加上植物油并塞紧橡皮塞

3、在试管3中加入少量干燥剂(生石灰或无水氯化钙),再放一团干棉球,把铁钉放在干棉球上,塞紧橡皮塞

一周后

铁钉浸没一半在水中:

铁在空气、水的界面处生锈

铁钉完全浸没在水中(上面还加植物油):

铁未生锈

铁钉放在干燥的空气中(加干燥剂等):

铁未生锈

分析:

试管Ⅰ:

铁既与水接触,又与氧气接触

试管Ⅱ:

铁只与水接触

试管Ⅲ:

铁只与氧气接触

结论:

在水、氧气同时存在的环境中铁能生锈。

(缓慢氧化,放热)

问题域交流:

防治铁制品锈蚀的措施。

 

重点

难点

实验原理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

铁锈的成分很复杂,主要是氧化铁,铁锈很疏松,易吸水,因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如不及时除去,会加快铁制品的生锈速度

授课时间

课时

实验器材

试管、蒸馏水、铁钉、食盐

实验小结: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授课人:

实验名称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内容与过程

实验目的:

巩固和加深对金属性质的认识,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步骤:

1、金属的物理性质

(1)观察镁条、锌粒、铝片、铁片、铜片的颜色。

现象:

镁、锌、铁是银白色,铜是红色。

(2)采取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铜片和铝片、铜片和黄铜片的硬度。

现象:

铝片和铜片的表面有痕迹,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的纯金属的硬度。

2、金属的化学性质

(1)用坩埚钳夹取一块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铜片表面的变化。

现象:

铜片的表面由红色变成黑色。

分析:

铜片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

(2)向5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的镁条、锌粒、铝片、铁片、铜片,然后分别加入5ml的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现象?

现象:

镁条、锌粒、铝片、铁片的表面有气泡,而铜片的表面没有气泡。

分析:

Mg+2HCl=MgCl2+H2↑

Fe+2HCl=FeCl=FeCl2+H2↑

Zn+2HCl=ZnCl2+H2↑

(3)取3支试管,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然后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放入铁片、铜片,观察现象?

现象:

铁片的表面有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铜片的表面有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分析

Fe+2AgNO3=Fe(NO3)2+2Ag

Cu+2AgNO3=Cu(NO3)2+2Ag

注意:

1、稀盐酸、稀硫酸具有腐蚀性,教师要强调实验的安全性。

2、向试管中加入酸的顺序是:

Cu、Fe、Zn、Mg,加入酸的体积约为试管的1/4,注意从侧面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用拇指按住镁条与盐酸反应的试管管口10秒左右,松开拇指,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

请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结论:

1、镁、锌、铁是银白色,铜是红色。

2、合金的硬度大于组成的纯金属的硬度。

3、Mg+2HCl=MgCl2+H2↑

Fe+2HCl=FeCl=FeCl2+H2↑

Zn+2HCl=ZnCl2+H2↑

4、Fe>Cu>Ag

重点

设计实验证明金属可以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设计实验证明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发生化学反应;设计并进行实验,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难点

设计并进行实验,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授课时间

课时

实验器材

试管、试管夹、酒精灯、坩埚钳、火柴、镁条、锌粒、铝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实验小结: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授课人:

实验名称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内容与过程

实验目的:

1、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加深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实验步骤:

1、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1)计算: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为:

氯化钠:

__;水:

__。

(2)称量:

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放入烧杯中。

(3)量取:

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4)溶解:

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溶解。

(5)装瓶:

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入细口瓶里,盖上瓶塞,并贴上标签。

 

分析与论证: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

(1)计算

(2)称量

(3)量取

(4)溶解

(5)装瓶

问题域交流:

1、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2、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应注意什么?

 

重点

难点

授课时间

课时

实验器材

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氯化钠、蒸馏水

实验小结: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授课人:

实验名称

自制酸碱指示剂

内容与过程

实验目的:

了解常见物质的酸碱性及了解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方法。

实验步骤:

(1)先将紫色包心菜的叶子剥下,放在研钵中捣烂成泥状。

(2)用量筒量取酒精和水各10mL倒入烧杯中。

(3)把捣烂成泥状的紫色包心菜加入到配制的酒精溶液中浸泡30min左右。

(4)用纱布将浸泡过的紫色包心菜泥过滤或挤出滤液,得到指示剂。

试验指示剂在下列4种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不同溶液

指示剂颜色的变化

白醋

变红

石灰水

变蓝

盐酸

变红

氢氧化钠

变蓝

问题交流:

交流实验结果,比较所制得的指示剂中,哪些在酸或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明显。

 

重点

难点

授课时间

课时

实验器材

实验小结: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授课人:

实验名称

酸的化学性质

内容与过程

实验目的:

由HCl、H2SO4归纳酸的通性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酸的化学性质;2、通过观察教师的实验操作增强学生基本实验操作;

实验步骤:

化学反应原理:

⑴酸可以和酯碱指示剂作用,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⑵酸可以和较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⑶酸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2.探究方案:

⑴在点滴板上分别滴2d稀HCl、稀H2SO4,在其中滴入石蕊、酚酞试液

石蕊溶液

酚酞溶液

稀盐酸

紫色变成红色

仍无色

稀硫酸

紫色变成红色

仍无色

2、写出Mg、Zn、Fe与稀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

化学方程式

反应剧烈,有气泡产生

Mg+H2SO4=MgSO4+H2↑

反应较剧烈,有气泡产生

Zn+H2SO4=ZnSO4+H2↑

铁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浅绿色

Fe+H2SO4=FeSO4+H2↑

讨论:

Mg、Zn、Fe与稀H2SO4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之处?

1、在盛有稀盐酸和稀硫酸的试管里分别放入一根生锈的铁钉,过一会儿取出铁钉;用水洗净,铁钉表面和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现象

 化学反应方程式

 铁锈+盐酸

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黄色,红色固体逐渐消失。

6HCl+Fe2O3=2FeCl3+3H2O  

 铁锈+稀硫酸

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黄色,红色固体逐渐消失。

3H2SO4+Fe2O3===Fe2(SO4)3+3H2O,

 

问题域交流:

1)上面的反应得生成物有什么共同之处

2)除锈时能否将铁制品浸在酸中?

为什么?

3)试归纳盐酸硫酸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重点

难点

在探究活动中引出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

授课时间

课时

实验器材

金属:

铁丝、铜片、镁条;金属氧化物:

氧化铜、锈铁钉;

溶液:

稀盐酸,稀硫酸、酚酞试液、石蕊试液;

材料:

点滴板、试管、滴管等。

实验小结:

酸可以是指示剂变色。

酸+金属→氢气+盐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授课人:

实验名称

碱的化学性质

内容与过程

实验目的:

1、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了解其腐蚀性并增

强学生安全意识。

2、掌握有关碱的两个基本化学性质。

3通过实验探究,发展实践与探索的精神,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1、实验步骤:

在点滴板上分别滴入2滴NaOH溶液和Ca(OH)2溶液,往其中滴入石蕊,酚酞试液

石蕊溶液

酚酞溶液

氢氧化钠

紫色变蓝色

无色变成红色

氢氧化钙

紫色变蓝色

无色变成红色

2、回忆检验CO2的反应:

CO2+Ca(OH)2=CaCO3↓+H2O

3、NaOH在空气中不仅会吸水还能与CO2反应,写出方程式。

所以,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

讨论:

1、写出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以上实验和讨论,归纳碱的化学性质。

分析与论证:

1、碱性溶液遇石蕊变蓝,遇酚酞红色。

2、酸性氧化物(CO2、SO2、SO3)+碱=盐+水

条件:

碱必须可溶。

如:

CO2+Ca(OH)2=CaCO3↓+H2O

SO2+2NaOH=Na2SO3+H2O

SO3+2NaOH=Na2SO4+H2O

 

重点

难点

实验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实验方案的设计

授课时间

课时

实验器材

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蒸馏水、吸管、药匙、烧杯、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胶头滴管、玻璃棒

点滴板、滴管

实验小结: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授课人:

实验名称

实验活动6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内容与过程

实验目的:

(1)、了解常见酸(如盐酸、硫酸)和常见碱(如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的有关性质、用途。

(2)、了解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及花汁)在不同pH值溶液中所呈现的颜色。

(3)、掌握pH试纸的使用

实验步骤:

一、指示剂遇酸碱的变色反应

①在点滴板不同眼位分别滴加4滴稀硫酸、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食盐水,然后再分别滴入3滴紫色石蕊溶液,观察颜色。

②洗净点滴板,把

(1)中的石蕊试液改为酚酞,其它药品不变,再做一次。

观察在溶液中酚酞呈现的颜色。

③洗净点滴板,在点滴板不同眼位分别放一小片pH试纸,分别滴加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和食盐水,据比色卡读出pH值,并做好记录。

二、碱与某些盐的作用。

在试管中加入2ml的硫酸铜溶液,然后滴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

三、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生成盐和水。

将2支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稀盐酸和稀硫酸。

观察,一支铁钉变为光亮时,继续观察另一只。

(将加入稀硫酸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

步骤1中铁锈消失,铁钉变亮,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步骤2中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 

  6HCl+Fe2O3==2FeCl3+3H2O  

 Fe + 2HCl == FeCl2+H2↑

四、中和反应 

在试管中加入约1mLNaOH溶液,滴加1~2滴酚酞溶液。

再慢慢滴加盐酸,并搅拌,直到溶液恰好由红色变成无色,观察现象。

然后换成氢氧化钙重复上述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五、向两支试管中个加入相同量的 氢氧化钙粉末,然后各加入1ml水,震荡;再各滴入1-2滴 酚酞溶液  ,观察现象,继续向其中一支试管加入1ml水,振荡;向另一只试管加入1ml稀盐酸,振荡,比较两支试管中的现象。

问题与交流:

通过实验步骤五,可以验证氢氧化钙的哪些性质?

 

重点

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性质的认识, 

难点

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授课时间

课时

实验器材

 试管  药匙  玻璃棒 点滴板 稀盐酸溶液  稀硫酸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氢氧化钙溶液   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钙粉末 

             石蕊溶液  酚酞溶液  石棉网   生锈的铁钉

实验小结: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授课人:

实验名称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内容与过程

实验目的:

:

1、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步骤:

植物的花瓣、蒸馏水、酒精、生活中的溶液

1、自制酸碱指示剂:

用植物的花瓣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浸泡;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

2、选择生活中的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1)分别用酚酞溶液和石蕊溶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试验自制的指示剂在溶液中颜色的变化

选择的溶液

加入石蕊后颜色的变化

加入酚酞后颜色的变化

溶液的酸碱性

PH

加入指示剂后颜色的变化

肥皂水

变蓝

变红

碱性

﹥7

变蓝

苹果汁

变红

不变

酸性

﹤7

变红

草木灰水

变蓝

变红

碱性

﹥7

变蓝

牛奶

变红

不变

酸性

﹤7

变红

清洁剂

变蓝

变红

碱性

﹥7

变蓝

3、3、在校园或农田里区少量土壤样品。

将土壤样品与蒸馏水按1:

5的质量比在烧杯中混合,充分搅拌后静置。

用PH试纸测澄清液体的酸碱度。

分析与论证:

PH<7呈酸性

PH=7呈中性

PH>7呈碱性

问题与交流:

1、你自制的指示剂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效果如何?

归纳自制的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情况,与同学交流。

 

重点

难点

授课时间

课时

实验器材

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酚酞溶液、石蕊溶液、PH试纸、酒精、蒸馏水

纱布、植物的花瓣或果实

实验小结: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授课人:

实验名称

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反应

内容与过程

实验目的: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实验步骤:

1、取一支试管,向里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再向试管里滴加稀硫酸,观察现象?

分析:

溶液变为红色,加稀硫酸后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反应方程式为:

2NaOH + H2SO4= Na2SO4 + 2H2O 

2、取一支试管,向里面加入氯化钠溶液,再向试管里滴加稀硫酸,观察现象?

分析:

氯化钠与稀硫酸不反应。

3、取一支试管,向里面加入碳酸钾溶液,再向试管里滴加稀硫酸,观察现象?

分析:

碳酸钾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二氧化碳和水,故有气泡冒出。

K2CO3+H2SO4=K2SO4+CO2↑+H2O

4、取一支试管,向里面加入硝酸钡溶液,再向试管里滴加稀硫酸,观察现象?

分析:

有白色沉淀生成。

Ba(NO3)+H2SO4=BaSO4↓+2HNO3

5、取一支试管,向里面加入氯化钠溶液,再向试管里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分析:

无现象,氯化钠与氢氧化钠不反应。

6、取一支试管,向里面加入氯化钠溶液,再向试管里滴加碳酸钾溶液,观察现象?

分析:

无现象,氯化钠与碳酸钾不反应。

7、取一支试管,向里面加入碳酸钾溶液,再向试管里滴加硝酸钡溶液,观察现象?

分析:

有白色沉淀生成。

K2CO3+Ba(NO3)=BaCO3↓+2KNO3

分析与论证: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生成物中要么有沉淀生成、要么有气体产生、要么有水生成,这三个条件至少需具备一个,反应才能进行。

重点

实验原理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生成物中要么有沉淀生成、要么有气体产生、要么有水生成,这三个条件至少需具备一个,反应才能进行。

授课时间

课时

实验器材

试管、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钾溶液、硝酸钡溶液

实验小结: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授课人:

实验名称

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的探究

内容与过程

实验目的:

探究氮肥、磷肥、钾肥的区别方法

实验步骤:

1、比较NH4HCO3等5种化肥的外观,气味和在水中的溶解性。

化肥

外观

气味

溶解性

碳酸氢铵

白色晶体

有刺激性气味

易溶

氯化铵

白色晶体

无味

易溶

磷矿肥

灰白色粉末

无味

不溶

过磷酸钙

灰白色粉末

无味

部分溶

硫酸钾

白色晶体

无味

易溶

氯化钾

白色晶体

无味

易溶

2、在研钵中分别倒入少量的NH4Cl、K2SO4、KCl分别加入少量的熟石灰,混合,研磨,嗅气味。

化肥

加熟石灰粉末研磨

氯化铵

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硫酸钾

无现象

氯化钾

无现象

硫酸铵

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分析与论证:

区别氮、磷、钾肥的方法:

1、首先从外观、气味上区别。

2、然后从溶解性方面区别。

3、最后可通过化学方法如加碱的方法区别。

 

重点

难点

授课时间

课时

实验器材

烧杯、研钵、NH4HCO3、NH4Cl、磷矿粉、K2SO4、KCl

实验小结:

九年级化学分组实验教案授课人:

实验名称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内容与过程

实验目的:

1、学会固体物品的称量和液体量取的正确操作方法

2、复习过滤器制作和使用过程中的“一贴二低三靠”的注意事项

3、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和学习蒸发操作技能

4、掌握粗盐提纯的一般步骤

5、了解混合物的概念

6、通过小组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7、培养学生的实验方案设计能力。

实验原理:

不溶性固体与可溶性固体分离采取溶解、过滤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