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5550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4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docx

《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docx

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

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

(2011-2020年)

 

 

 

 

 

 

 

 

 

 

 

 

 

 

 

 

 

 

江苏省国土资源厅

二〇一一年十月

 

 

 

 

一、前言

地质遗迹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是地球历史的“档案”和地球学科研究的依据,是自然资源或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苏地处中国东部沿海,长江、淮河下游,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历经多期次地壳运动,海陆变迁,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古气候变化和古生物演化,形成了众多的地质遗迹。

这些地质遗迹在山珍石少的江苏显得尤其珍稀,价值更为彰显,其中一些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在中外地学界享有极高声誉。

为有效保护和科学合理利用江苏地质遗迹资源,促进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以及《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划和相关文件,编制《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是今后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合理利用和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

《规划》以2010年为基期,2011-2015年为规划近期,2016-2020年为规划远期。

二、地质遗迹概况与面临形势

(一)地质遗迹特点

江苏地跨华北板块、苏胶地块和扬子板块三大地质构造单元,先后经历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等多期次构造活动,其间中国东部规模最大的区域性深大断裂——郯(城)庐(江)断裂带斜贯江苏西北部。

由于得天独厚的大地构造位置以及经历的南北碰撞带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形成了江苏类型丰富且独特的地质遗迹,其中不乏具有全国乃至全球科学意义的地质遗迹,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

1.数量众多,类型丰富

根据2008年江苏省地质遗迹资源调查结果,全省已登录在册的地质遗迹有67处。

参照《重要地质遗迹调查技术要求(试行稿)》(国土资源部,2010年10月)中的地质遗迹分类标准,可归为3个大类11个类型25个亚类(见专栏1),涵盖了地质遗迹的主要类型。

其中地层剖面大类17处,岩石剖面大类2处,构造剖面4处,重要化石产地8处,重要岩矿石产地8处,岩土体地貌8处,水体地貌7处,构造地貌1处,火山地貌8处,海岸地貌2处,其他地质灾害遗迹2处。

2.区域特色分明,分布相对聚集

江苏独特的地质构造背景使地质遗迹分布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

徐州地区以古生物化石产地、北方地层剖面、构造形迹和丹霞地貌遗迹为特色;连云港地区以变质岩地质地貌景观、构造形迹、海岸岛屿海蚀地貌为主体;淮扬盐通地区以火山地质、矿产和湿地为特质;宁镇地区以南方标准地层剖面与古人类文化遗迹为特点;苏锡常地区以湖泊、火山岩地貌遗迹为特点。

其中尤以宁镇地区地质遗迹最为集中。

 

专栏1江苏省地质遗迹类型分类表

大类

亚类

数量

基础地质

地层剖面

层型(典型)剖面

17

岩石剖面

变质岩剖面

2

构造剖面

断裂

2

不整合面

2

重要化石产地

古人类化石产地

3

古动物化石产地

4

古植物化石产地

1

重要岩矿石产地

典型矿床露头

5

典型矿物岩石产地

2

采矿遗址

1

地貌景观

岩土体地貌

碳酸盐岩地貌

3

花岗岩地貌

1

变质岩地貌

2

碎屑岩地貌

1

奇特地质地貌

1

水体地貌

湖泊

2

湿地-沼泽

1

4

构造地貌

飞来峰

1

火山地貌

火山机构

6

火山岩地貌

2

海岸地貌

海蚀地貌

1

海积地貌

1

地质灾害

其他地质灾害

崩塌、滑坡

1

地面沉降

1

 

3.科研价值突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江苏已登录在册的67处地质遗迹中,评为Ⅰ级地质遗迹6处,约占9%;Ⅱ级地质遗迹48处,约占72%;Ⅲ级地质遗迹13处,约占19%。

其中南京汤山猿人遗址和中国东海大陆科学钻(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有突出的科研价值。

与北京猿人同时代的南京汤山猿人是江苏境内最古老的人属化石,也是近年来中国最引人注目的重大发现,具有全球对比的重大科学价值。

中国东海大陆科学钻是中国乃至亚洲最深的科学钻探,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提高了我国地球科学理论和地球探测技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及知名度。

宁镇山脉有着百年的地质研究史,在中外地学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中国地学摇篮;南京汤山地区建立了一系列古生代地层剖面,具有时空跨度大、地层连续、化石丰富、出露好、研究程度高的特点,是我国南方标准剖面的立典之地。

此外,溧阳上黄水母山高级灵长类与古哺乳动物化石保护区、徐州贾汪芦山新元古代叠层石化石产地等地质遗迹,科研价值高、内涵丰富多样、自然性保存完好,在国内亦极具代表性。

4.美学价值显著,构成山水景观主体

地质遗迹在以平原为主的江苏不仅具有重大的科研意义,而且其构成的山水主体成为丰富多彩的旅游景观资源,发挥着良好的生态功能。

突出的代表有:

连云港云台山变质岩地质地貌景观、新沂马陵山丹霞地质地貌景观、盐城海岸带与湿地、苏州天平山-灵岩山花岗岩地貌景观、南京六合桂子山玄武岩石柱林和仪征捺山玄武岩石柱林、宜兴岩溶洞穴群(善卷洞、张公洞、灵谷洞等)、南京浦口珍珠泉、南京燕子矶、无锡鼋头渚波痕等地质景观。

这些地质遗迹景观都是江苏众多著名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旅游资源。

(二)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现状

1979年以前,江苏地质遗迹主要得益于省内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等单位的保护。

专项的地质遗迹保护建设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先后建立了南京雨花台地质自然保护区和溧阳上黄水母山古哺乳动物化石保护区。

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得到了省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申报批准和建设了一批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和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全省地质遗迹保护工作跃上了新的台阶,也对江苏省科学文化、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地质遗迹调查基本完成

2000年首次开展了全省地质遗迹调查工作,建立了全省地质遗迹信息库,提出了相应保护措施以及合理的开发利用规划建议。

在此基础上,2003年完成了《江苏省旅游地学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2004年完成了《江苏省特殊地质遗迹鉴评保护和利用研究》,对地质遗迹作了分级评价。

之后,金坛、扬州等地进一步开展了地区性旅游地学资源调查研究项目;南京、苏州、连云港、无锡、常熟等地以申报建设地质公园为契机,对地质公园范围内地质遗迹开展了专题综合调查研究。

2007年8月,按照王德滋等在宁八位中科院院士提出的《关于切实保护好江苏山体及地质遗迹保护的建议》,重点核查了南京汤山地区古生代地层剖面及部分中生代地层剖面的保存现状,重新厘定汤山古生代地层剖面路线,圈定保护范围,提出了保护措施和建议。

2008年开展了新一轮全省地质遗迹调查,进一步摸清了地质遗迹资源家底,重点筛选出省内具有代表性的地质遗迹,更新了江苏省地质遗迹资源数据库。

2.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稳步推进

江苏把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和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建设纳入到了生态省建设范畴,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止2010年底,全省已陆续建成或批准的国家地质公园有3处,其中江苏苏州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和江苏六合国家地质公园已揭牌开园,江苏江宁汤山方山国家地质公园正在建设中;国家矿山公园2处,其中盱眙象山国家矿山公园已揭牌开园,南京冶山国家矿山公园在建设中;建立省级地质遗迹保护区2处,分别为溧阳上黄水母山高级灵长类与古哺乳动物化石保护区、南京雨花台地质自然保护区。

此外,批准建设省级地质公园4处,分别为连云港花果山省级地质公园、无锡阳山火山省级地质公园、南京江宁方山省级地质公园和常熟虞山省级地质公园,其中南京江宁方山省级地质公园已升级为国家地质公园。

全省已保护的地质遗迹范围约400平方公里,已详查的地质遗迹50余处,已明确保护的地质遗迹共26处。

3.地质遗迹保护管理制度基本建立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土资源部提出的地质遗迹保护要求和管理框架,江苏把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纳入了各级地方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责范畴,明确了管理者的职责与权力。

由省国土资源厅和地方各级国土资源局主管、地方旅游局等单位参与的地质遗迹管理体制初步形成,相关的管理办法、技术规范正趋于完善。

(三)地质遗迹保护存在问题

1.地质遗迹保护区建设数量少

全省登录在册的67处地质遗迹中,有4%的地质遗迹纳入了国家地质公园,8%的地质遗迹已立牌受到正式保护;但是仍有36%的地质遗迹仅作为各类景区、文物保护单位的一般旅游资源利用,还有52%的地质遗迹未受任何形式的保护与标示。

2.部分地质遗迹遭到破坏

一些未被正式保护的地质遗迹目前正面临工程建设、采矿和土地复垦等人为活动造成损坏的威胁,其中有的已遭到破坏。

因此,对它们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3.地质遗迹保护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地质遗迹管理体制尚需完善。

已建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的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地质遗迹资源的实时信息更新和监控管理网络平台尚未建成。

4.地质遗迹保护法制建设尚需完善

现行的《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和《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是地质遗迹保护的主要依据,但相关配套规章制度还不尽完备。

5.地质遗迹科普宣传、对外交流不够

由少量地学专业人员和导游人员构成的地学科普队伍力量还很薄弱,全面传播地质遗迹的地学科普知识信息有限,全社会对地质遗迹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不高。

地质遗迹与地学知识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正面影响还不突出。

 

三、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逐步完善地质遗迹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系,推进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保护;创建享誉国内外的地球科学考察基地,普及地学知识,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和生态省建设。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面向省情、统筹规划的原则

面向江苏省情,注重与社会经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统筹开展地质遗迹保护工作。

2.坚持积极保护、合理开发的原则

正确处理地质遗迹长期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保持地质遗迹的自然演化和周边生态环境,真正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坚持突出重点、分级保护、分步实施的原则

在全省地质遗迹调查基础上,全面系统部署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突出重点,分级保护,制定切实可行的分阶段实施方案,稳步推进地质遗迹的保护。

4.坚持普及科学、服务大众的原则

面向社会公众深入浅出地揭示地质遗迹的科学内涵,通俗易懂地传播地质遗迹科普知识,满足人们对地学知识的求知解惑需要,增强社会各界参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地质遗迹的科学内涵和资源价值,建立和完善地质遗迹保护长效机制,加强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区和地质遗迹保护点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全省的重要地质遗迹保护网络,构建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地质遗迹保护新格局,有效发挥地质遗迹的科研、科普和旅游功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阶段目标

(1)近期目标(2011-2015年)

完成10个重要地区地质遗迹区域调查评价、4个重要地质遗迹专题调查研究,为地质遗迹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完善已有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和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建设;申报和建设2个地质公园、2个地质遗迹保护区、4个地质遗迹保护点和4个地质博物馆;制订和完善江苏省地质遗迹信息化规范标准,建设全省地质遗迹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建成全省地质遗迹保护管理体系。

(2)远期目标(2016-2020年)

开展2个重要地质遗迹专题调查研究;申报和建设3个地质公园、1个地质遗迹保护区、4个地质遗迹保护点和4个地质博物馆,基本形成省级以上地质遗迹保护网络和地质博物馆网点。

建成基于WebGIS的江苏省地质遗迹信息管理平台,构建江苏省地质遗迹专业网站,形成布局合理、管理科学规范、具有江苏特色的地质遗迹保护管理体系。

四、地质遗迹分布区划与保护布局

(一)地质遗迹分布区划

按照地质遗迹所处的区域地质背景、地理分布特征的差异性与集聚性以及行政区域的相对完整性的区划原则,对全省地质遗迹分布实行两级区划。

地质遗迹一级分区(一级区划):

依据江苏区域地质构造单元、地貌类型特征,同时综合考虑到地区性地质遗迹分布与组合的总体特征以及行政区域的完整性。

地质遗迹二级分区(二级区划):

主要依据次级地质构造以及地质遗迹集中分布区。

由此使得分区内地质遗迹的分布与构造区划或地貌区划大体相当。

地质遗迹集中区:

是指由相同或不同类型地质遗迹点相对集中分布,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其规模可满足建立地质遗迹保护区或地质公园的需要。

江苏地质遗迹分布区划包括地质遗迹一级分区5个(见专栏2),分别为徐州地质遗迹分区、连云港地质遗迹分区、淮扬盐通地质遗迹分区、宁镇地质遗迹分区和环太湖地质遗迹分区。

地质遗迹二级分区包括22个地质遗迹集中区和7个重要地质遗迹出露点。

1.徐州地质遗迹分区

本区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地貌上属徐淮黄泛平原区与沂沭低山丘陵平原区,区内平原区占90%,低山丘陵占10%。

地质构造上主要属华北板块,是省内唯一保留华北型地质特色的地区。

地质遗迹二级分区包括徐州铜山-贾汪、新沂2个地质遗迹集中区(见专栏3)。

徐州铜山-贾汪地质遗迹集中区主要有具南北过渡带

专栏2江苏省地质遗迹一级分区表

地质遗迹一级分区

地质遗迹特点

主要涉及行政区

徐州地质遗迹分区

以华北型地质为特色,地质遗迹主要有北方元古代地层剖面和早期的古生物、大区域构造形迹和丹霞地貌。

徐州市、宿迁市(部分)

连云港地质遗迹分区

以苏胶地块为特征,地质遗迹主要有变质岩地质地貌景观、构造形迹、海岸岛屿海蚀地貌等。

连云港市、宿迁市

淮扬盐通地质遗迹分区

以苏北、苏中的火山机构、矿产地和湿地为特征。

淮安市、盐城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

宁镇地质遗迹分区

以扬子地区标准地层剖面、古人类文化遗迹为特色。

南京市、镇江市、常州市(部分)

环太湖地质遗迹分区

以太湖地区的湖泊、花岗岩地貌、火山岩地貌、观赏石为特色。

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

 

专栏3徐州地质遗迹分区主要地质遗迹名录

地质遗迹

一级分区

地质遗迹二级分区

主要地质遗迹

徐州地质遗迹分区

徐州铜山-贾汪地质遗迹集中区

徐州新元古代淮河群地层剖面与灵壁石

徐州贾汪芦山新元古代叠层石化石产地

新沂地质遗迹集中区

郯庐断裂带(江苏新沂段)

新沂马陵山丹霞地质地貌景观

 

地质特征的新元古代淮河群地层剖面和叠层石化石,以及全国四大观赏石之一的灵壁石;新沂地质遗迹集中区出露有纵贯我国东部的著名郯庐断裂带构造,以及省内最大规模的马陵山丹霞地貌。

2.连云港地质遗迹分区

本区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地貌上属丘陵平原,地质构造上主要属苏胶地块。

地质遗迹二级分区包括连云港、东海、泗洪3个地质遗迹集中区和1个重要地质遗迹出露点(见专栏4)。

连云港和东海地质遗迹集中区出露江苏最古老的变质岩,分布着具有世界级规模的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它是“中国中央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组成部分,我国第一口大陆科学钻孔所在地,具有全球地学意义。

连云港的海蚀地貌以及泗洪新近纪中新世下草湾动物群也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专栏4连云港地质遗迹分区主要地质遗迹名录

地质遗迹

一级分区

地质遗迹

二级分区

主要地质遗迹

连云港

地质遗

迹分区

连云港地质

遗迹集中区

连云港云台山变质岩地质地貌景观

连云港海州锦屏山中元古代锦屏(岩)组层型剖面与锦屏磷矿

连云港锦屏山海州运动不整合面

连云港东西连岛、高公岛、羊山岛海蚀地貌

连云港花果山水帘洞

 

赣榆秦山岛“神路”

东海地质遗迹集中区

中国东海大陆科学钻(探)与苏鲁超高压变质岩

东海毛北金红石矿

东海温泉

泗洪地质遗迹集中区

泗洪新近纪中新世下草湾组层型剖面及下草湾动物群化石产地

洪泽湖

 

3.淮扬盐通地质遗迹分区

本区位于江苏省中部,区内以平原为主,是全省地势最低处。

除西南角与沿江有低矮丘陵、山岗与残山外,主要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的大片冲积、海积平原,地质构造上本区主要属扬子板块。

地质遗迹二级分区包括盱眙、仪征、盐城3个地质遗迹集中区和1个重要地质遗迹出露点(见专栏5)。

本区地质遗迹资源最大特点是新生代地层、火山构造、矿产地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其中,新近纪的火山玄武岩尤其发育,石柱林景观规模大、形态美,且与雨花台组砂砾层相伴生;石油、凹凸棒石粘土等矿产有明显优势;沿海的侵蚀、堆积湿地地貌很有特点。

此外,盱眙元古代张八岭群褶皱形迹十分典型,有“万卷书”之称。

4.宁镇地质遗迹分区

本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主要指南京至镇江一带的低山、丘陵地区,本区以低山丘陵为主,兼有长江冲积平原和岗地地貌,是江苏尤其是苏南稀有的山地资源,地质构造属扬子板块。

 

专栏5淮扬盐通地质遗迹分区主要地质遗迹名录

地质遗迹

一级分区

地质遗迹二级分区

主要地质遗迹

淮扬盐通地质遗迹分区

盱眙地质遗

迹集中区

古泗州城遗址

盱眙龙王山凹凸棒石粘土矿

仪征地质遗

迹集中区

仪征青山红星砂矿新近纪雨花台组地层剖面与雨花石

仪征捺山古火山口与石柱林

仪征大铜山古火山

 

扬州江都真武油田与真6井

盐城地质遗

迹集中区

盐城海岸带变迁及湿地

 

地质遗迹二级分区包括南京六合、南京浦口、南京紫金山-幕府

山、南京栖霞山、南京汤山、南京方山、镇江市区、句容、丹阳和茅山10个地质遗迹集中区和2个重要地质遗迹出露点(见专栏6)。

本区是江苏境内地质遗迹最丰富、最集中的区域,特别是古生代地层出露齐全,标准剖面众多,化石丰富,构造典型,火山岩浆活动遗迹分布广泛,矿产类型多样,并且研究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地学摇篮。

5.环太湖地质遗迹分区

本区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地貌上主要由太湖水网平原区与宜溧低山丘陵区组成,区内地势平坦,水网密集,低山丘陵散布其中。

地质构造上属扬子板块。

地质遗迹二级分区包括无锡市区、宜兴、苏州西山、苏州市区-昆山4个地质遗迹集中区和2个重要地质遗迹出露点(见专栏7)。

本区地质遗迹丰富,特别是沿湖一带的地质遗迹构筑了太湖风景名胜区的基本景致,主要以湖泊、花岗岩地貌、岩溶洞穴、地质构造、古人类文化遗址、“太湖石”为主。

 

专栏6宁镇地质遗迹分区主要地质遗迹名录

地质遗迹一级分区

地质遗迹二级分区

主要地质遗迹

宁镇地质遗迹分区

南京六合地质

遗迹集中区

南京六合新近纪雨花台组地层剖面与雨花石

南京六合古火山群与石柱林(桂子山、瓜埠山、马头山、方山、塔子山、西阳山、盘山、练山等)

南京浦口地质

遗迹集中区

南京浦口上白垩统浦口组地层剖面

南京浦口珍珠泉

南京紫金山-幕府山地质遗迹集中区

南京紫金山中生代地层剖面

南京幕府山下寒武统幕府山组与中寒武统炮台山组层型剖面

南京栖霞山地

质遗迹集中区

南京栖霞山下二叠统栖霞组层型剖面

龙潭小山头下石炭统金陵组剖面

龙潭下三叠统青龙组层型剖面

南京南象山南象运动不整合面

南京栖霞山铅锌银矿

南京汤山地质

遗迹集中区

南京汤山地区古生代-中生代地层剖面

江宁坟头村下志留统坟头组层型剖面

南京金丝岗上石炭统黄龙组层型剖面

南京汤山猿人遗址

南京汤山阳山碑材古采石场遗址

汤山温泉群

南京方山地质

遗迹集中区

南京江宁方山古火山口

南京江宁方山新近纪雨花台组地层剖面

 

南京江宁铜井娘娘山破火山口与含蓝方石、假白榴石的碱性火山岩

镇江市区地质

遗迹集中区

镇江金山、北固山、焦山地质地貌景观

镇江丹徒莲花洞古人类遗址

镇江云台山滑坡

句容地质遗

迹集中区

句容仑山上寒武统-下奥陶统观音台组与下奥陶统仑山组层型剖面

句容高家边上奥陶统-下志留统高家边组层型剖面

句容高骊山下石炭统高骊山组层型剖面

句容东昌鱼化石产地

 

句容山岔乡上白垩统赤山组层型剖面

丹阳地质遗迹集中区

镇江震旦系黄墟组层型剖面

茅山地质遗

迹集中区

句容茅山中志留统茅山组层型剖面

句容茅山仙人洞

茅山东侧断裂带与推覆体

 

(二)地质遗迹保护布局

1.保护程度划定

根据江苏地质遗迹特点,参照《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1995年),将江苏地质遗迹保护程度划分为三级。

对国际或国内具有极为罕

 

专栏7环太湖地质遗迹分区主要地质遗迹名录

地质遗迹一级分区

地质遗迹

二级分区

主要地质遗迹

环太湖地区地质遗迹分区

 

溧阳上黄水母山高级灵长类与古哺乳动物化石保护区

 

无锡安阳山古火山

无锡市区地质

遗迹集中区

无锡鼋头渚波痕地质景观

无锡青山寺橄榄霞石岩

无锡惠山第二泉

宜兴地质遗迹

集中区

宜兴岩溶洞穴群(善卷洞、张公洞、灵谷洞、慕蠡洞)

宜兴张渚牛犊山恐龙蛋化石产地

宜兴黄龙山陶土矿

苏州西山地质

遗迹集中区

苏州吴县三山岛古动物化石产地与古人类文化遗址

苏州吴县西山林屋洞

苏州西山推覆构造

太湖

苏州太湖石

苏州市区-昆山地质遗迹集中区

苏州天平山花岗岩地质地貌景观

苏州虎丘古火山

昆山昆石

 

见和重要科学价值的地质遗迹实施一级保护;对大区域范围内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地质遗迹实施二级保护;对具一定价值的地质遗迹实施三级保护。

(1)徐州地质遗迹分区

徐州地质遗迹分区共有地质遗迹4处,划定一级保护1处,二级保护3处。

(见专栏8)

专栏8徐州地质遗迹分区主要地质遗迹保护程度表

地质遗迹一级分区

地质遗迹

二级分区

地质遗迹名称

主要保护

对象

保护现状

划定保护程度

徐州铜山-贾汪地质遗迹集中区

徐州新元古代淮河群地层剖面与灵壁石

地层剖面

未保护

二级保护

徐州贾汪芦山新元古代叠层石化石产地

古生物化

石产地

未保护

一级保护

新沂地质遗迹集中区

郯庐断裂带(江苏新沂段)

地质构造

未保护,部分属省级风景名胜区

二级保护

新沂马陵山丹霞地质地貌景观

丹霞地

貌景观

已保护,现属省级风景名胜区

二级保护

(2)连云港地质遗迹分区

连云港地质遗迹分区共有地质遗迹11处,划定一级保护2处,二级保护7处,三级保护2处。

(见专栏9)

专栏9连云港地质遗迹分区主要地质遗迹保护程度表

地质遗迹一级分区

地质遗迹

二级分区

地质遗迹名称

主要保护

对象

保护现状

划定保护程度

连云港地质遗迹集中区

连云港云台山变质岩地质地貌景观

变质岩地

貌景观

已保护,现属国

家级风景名胜区

一级保护

连云港海州锦屏山中元古代锦屏(岩)组层型剖面与锦屏磷矿

地层剖面

 未保护

二级保护

连云港锦屏山海州运动不整合面

地质构造

 未保护

三级保护

连云港东西连岛、高公岛、羊山岛海蚀地貌

海岸地

貌景观

未保护,现属省

级风景名胜区

二级保护

连云港花果山水帘洞

洞穴地貌

已保护,现属国

家级风景名胜区

二级保护

 

赣榆秦山岛“神路”

海岛地质

地貌景观

未保护

二级保护

东海地质遗迹集中区

中国东海大陆科学钻(探)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

重大地

质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