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综合生物化学物质代谢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5926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物质代谢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物质代谢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物质代谢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物质代谢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物质代谢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物质代谢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物质代谢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物质代谢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物质代谢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物质代谢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物质代谢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物质代谢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物质代谢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物质代谢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物质代谢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物质代谢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物质代谢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物质代谢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物质代谢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物质代谢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物质代谢二.docx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物质代谢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医综合生物化学物质代谢二.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物质代谢二.docx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物质代谢二

西医综合-生物化学物质代谢

(二)

(总分:

55.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

44,分数:

55.00)

1.在肝细胞受损时血中呈现活性降低的酶是

A.LDHB.LCAT

C.ACATD.ALT

E.AST

(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由于LCAT(卵磷脂胆同醇脂酰转移酶)是在肝合成后分泌入血中发挥作用的,故肝受损释放入血中的LCAT减少。

LDH(乳酸脱氢酶)、ACAT(脂酰CoA胆同醇脂酰转移酶)、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等郁是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的,当肝细胞受损,膜通透性增高,这些酶被大量释入血中,所以将呈现酶活性增高。

A.LeuB.Gly

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

(分数:

2.00)

(1).属于生酮氨基酸的是(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2).可作为合成嘧啶原料的是(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生酮氨基酸有亮氨酸(Leu)和赖氨酸(Lys)。

甘氨酸(Gly)在体内经代谢可转变成糖,所以属生糖氨基酸。

嘧啶合成的原料是天冬氨酸(Asp)和氨基甲酰磷酸,后者又是由谷氨酰胺(Gln)与二氧化碳合成的。

2.下列脂蛋白形成障碍与脂肪肝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A.CMB.VLDL

C.LDLD.HDL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肝内脂酸的代谢途径有二:

内质网中的酯化作用和线粒体内的氧化作用。

肝一方面调节脂酸氧化与酯化的关系,另一方面调节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分解与合成酮体的关系。

肝和脂肪组织之间不断进行脂酸的交换。

饥饿时脂库脂肪动员,释放的脂酸进入肝内代谢。

肝从血液中摄取脂酸的速度与其血液浓度呈正比。

此时,肝内脂酸β氧化能力增强,产生酮体供脑组织等应用。

肝是体内产生酮体的惟一器官。

肝氧化脂酸的能力有限,但酯化脂酸的能力很强。

饱食后,肝合成脂酸,并以三酰甘油的形式贮存于脂库。

肝合成三酰甘油、磷脂和胆固醇,并以VLDL的形式分泌入血,供其他组织器官摄取与利用。

肝合成三酰甘油的量超过其合成与分泌VLDL的能力,三酰廿油便积存于肝内。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约50%的肥胖者肝内有少量脂肪堆积。

脂肪肝多见于内分泌疾病,糖尿病人肝细胞常有不同程度的脂肪堆积。

3.下列有关脂肪酸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脂肪酸合成酶系存在于胞液中

B.生物素是参与合成的辅助因子之一

C.合成时需要NADPH

D.合成过程中不消耗ATP

E.丙二酰CoA是合成的中间代谢物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解析]脂肪酸合成酶系存在于胞液中。

乙酰CoA是合成脂肪酸的原料,但除一分子乙酰CoA以原形参与合成,其他均需先羧化生成丙二酰CoA参加合成反应。

催化乙酰CoA羧化生成丙二酰CoA的是乙酰CoA羧化酶,其辅基为生物素,此羧化反应过程中消耗ATP,所以脂肪酸合成过程中消耗ATP。

脂肪酸合成时,乙酰CoA与丙二酰CoA每经转移、缩合脱羧及还原(加氢、脱水、再加氢)一次碳链延长两个碳原子,重复多次可合成含16碳的软脂酸,以上还原过程的供氢体为NADPH。

4.CO抑制呼吸链的部位是

A.复合体ⅠB.复合体Ⅱ

C.复合体ⅢD.复合体Ⅳ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重复考题。

CO与还原型cyta3结合,阻断电子传递给O2。

A.溶酶体B.内质网

C.线粒体D.细胞液

(分数:

2.00)

(1).糖异生和三羧酸循环共同的代谢场所是(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2).胆固醇合成和磷脂合成的共同代谢场所足(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三羧酸循环肯定是在线粒体进行。

以丙酮酸或能转变为丙酮酸的某些生糖氨基酸作为原料异生成糖时,以苹果酸通过线粒体方式进行糖异生;而乳酸进行糖异生反应时,常在线粒体生成草酰乙酸后,再变成天冬氨酸而出线粒体内膜进入胞质。

胆固醇合成酶系存在于胞液及光面内质网膜上,因此,胆同醇的合成主要在细胞胞液及内质网中进行。

甘油磷脂的合成在内质网膜外侧面进行。

A.甘氨酸B.组氨酸

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

(分数:

2.00)

(1).经代谢转变能提供一碳单位的氨基酸是(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2).参与嘌呤合成的氨基酸是(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丝氨酸、甘氨酸均可提供甲烯基(—CH=),组氨酸可提供亚氨甲基(—CH—NH),色氨酸可提供甲酰基(—CHO),可见A(甘氨酸)、B(组氨酸)两者均能提供一碳单位。

嘌呤合成所需原料有一碳单位、二氧化碳、谷氨酰胺、天冬氨酸及甘氨酸,所以只有A(甘氨酸)参与嘌呤合成。

5.同时传递电子和质子的辅酶有

A.辅酶QB.铁硫蛋白

C.FMND.细胞色素aa3

(分数:

1.00)

 A. √

 B.

 C. √

 D.

解析:

[解析]辅酶Q即泛醌,它可接受2H++2e生成氢醌j亦可把2H+、2e传出而恢复成泛醌。

FMN主要靠异咯嗪第1位和第10位氮各接受一个H+和e生成FMNH2,亦可各脱去H+和e成为氧化型。

铁硫蛋白与细胞色素aa3都只能传递e(电子)。

A.进入呼吸链生成3分子ATP

B.进入呼吸链生成2分子ATP

C.两者均对

D.两者均不对

(分数:

2.00)

(1).磷酸甘油醛在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作用下脱下的氢(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2).谷氨酸在谷氨脱氢酶作用下脱下的氢(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3-磷酸甘油醛经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作用脱下的氢被该酶辅酶NAD+接受转变为NADH,因为反应是在胞液中进行的,NADH要进入线粒体后才能经呼吸链氧化,如经α磷酸甘油穿梭,最后经呼吸链氧化产生2分子ATP,而如经天冬氨酸-苹果酸穿梭则生成3分子ATP。

谷氨酸在谷氨酸脱氢酶作用下脱氢,脱下的氢被该辅酶NAD+接受生成NADH,反应在线粒体进行,NADH不需经过穿梭作用即可经呼吸链氧化生成3分子ATP。

6.乙酰CoA羧化酶的别构抑制剂是

A.枸橼酸B.异枸橼酸

C.AMPD.乙酰CoA

E.长链脂酰CoA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解析]乙酰CoA羧化酶为变构酶,枸橼酸、异枸橼酸和乙酰CoA能促进单体聚合,所以为别构激活剂,而长链脂酰CoA能促进多聚休解聚,为别构抑制剂。

cAMP与酶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有关,属化学修饰,AMP与调节无关。

7.葡萄糖在体内代谢时,通常不会转变生成的化合物是

A.乙酰乙酸B.胆固醇

C.脂肪酸D.丙氨酸

E.核糖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正常时,糖代谢所生成的乙酰CoA的主要去路或是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或是合成脂肪酸,不可能堆积以缩合成乙酰乙酸。

8.参与嘌呤环合成的原料来自下列哪些物质

A.甲酰基B.同型半胱氨酸

C.天冬氨酸D.氨基甲酰磷酸

(分数:

1.00)

 A. √

 B.

 C. √

 D.

解析:

[解析]参与嘌呤环合成的原料是天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酰胺、甲酰基(一碳单位)及CO2。

同型半胱氨酸和氨基甲酰磷酸与嘌呤环合成无关。

9.引起糖耐量降低的疾病有

A.一切糖尿病

B.肝功能损害

C.肥胖病

D.胰腺B细胞功能衰竭

(分数:

1.00)

 A.

 B. √

 C. √

 D. √

解析:

[解析]引起糖耐量降低的疾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使细胞不能有效地利用葡萄糖;或是糖异生及糖原生成分解的调节器官——肝脏有损害所致,肥胖病也可导致糖耐量的降低,其可能的解释之一是对胰岛素有抗性;或由于脂肪细胞的大量扩增,脂肪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占用了大量胰岛素,以促脂肪的合成,加重了胰腺B细胞的功能衰竭,也可导致糖耐量的降低。

如肾性糖尿病主要是肾小管对糖的重吸收降低,其胰岛素的分泌正常,糖耐量正常。

10.下列关于细胞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类以铁卟啉为辅基的酶

B.都紧密结合在线粒体内膜上

C.是呼吸链中的递氢体

D.在呼吸链中按Cytb-Cytc-Cytcl-Cytaa3排列

E.又称为细胞色素氧化酶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细胞色素(Cyt)是呼吸链的组成成分,是一类以铁卟啉为辅基的酶。

包括:

Cyta、Cyta3、Cytb、Cytc、Cytcl,除Cytc外其他都紧密结合在线粒体内膜上,Cytc因呈水溶性故与线粒体内膜结合不紧密,极易与线粒体内联分离。

在呼吸链中细胞色素负责传递电子,属电子传递体而不是递氢体。

另外,Cyta与Cyta形成复合体Cytaa,其负责将电子从Cytc传递绐氧,故称细胞色素氧化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

在呼吸链中它们的排列顺序为Cytb-Cytcl-Cytc-Cytaa3。

11.合成脑磷脂需要的物质是

A.CDP-乙醇胺B.CDP-胆碱

C.UDP-胆碱D.UDP-乙醇胺

E.GDP-乙醇胺

(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解析]脑磷脂即磷脂酰乙醇胺,其合成过程是经二酰甘油途径,即由活化的甘油(3-磷酸甘油)与两分子活化的脂肪酸(脂酰辅酶A),先经脂酰基转移作用生成磷脂酸,然后再脱磷酸转变成二酰甘油。

二酰甘油的3-羟基氢被麟酸乙醇胺取代即成为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

而磷酸乙醇胺是由CDP-乙醇胺提供的,反应由二酰甘油与CDP-乙醇胺在转移酶催化下生成磷脂酰乙醇胺,同时释放出AMP。

CDP-碱是合成磷脂酰胆碱(卵磷脂)时需要的。

12.三羧酸循环中的不可逆反应是

A.草酰乙酸→枸橼酸B.琥珀酰CoA→琥珀酸

C.琥珀酸→延胡素酸D.延胡素酸→苹果酸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枸橼酸由枸橼酸合酶催化,缩合反应所需能量来自乙酰CoA的高能硫酯键。

由于高能硫酯键水解时可释出较多的自由能,使反应成为单向、不可逆反应。

A.葡萄糖激酶B.6-磷酸果糖激酶Ⅰ

C.丙酮酸羧化酶D.柠檬酸合酶

(分数:

2.00)

(1).肌肉组织中,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是(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2).糖异生过程的关键酶是(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①糖酵解途径中有3个非平衡反应:

己糖激酶(葡萄糖激酶,存在于肝细胞内)、6-磷酸果糖激酶1和丙酮酸激酶催化的反应。

这3个反应基本上是不可逆的,是糖酵解途径流量的3个调节点。

6-磷酸果糖激酶Ⅰ对调节糖酵解途径的流量最重要。

对于绝大多数组织,特别是骨骼肌,调节流量的目的是适应这些组织对能量的需求。

当消耗能量多,细胞内ATP/AMP比例降低时,6-磷酸果糖激酶1和丙酮酸激酶均被激活,加速葡萄糖的分解。

反之,细胞内ATP的储备丰富时,通过糖酵解分解的葡萄糖就减少。

肝的情况不同。

正常进食时,肝仅氧化少量葡萄糖,主要由氧化脂酸获得能量。

进食后,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胰岛素分泌增加,2,6-二磷酸果糖的合成增加,加速糖循糖酵解途径分解,主要是生成乙酰CoA以合成脂酸;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抑制了2,6-二磷酸果糖的合成和丙酮酸激酶的活性,即抑制糖酵解,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糖异生,维持血糖水平。

②糖酵解途径中有3个不可逆反应,在糖异生途径中须由另外的反应和酶(为糖异生的关键酶)代替。

a.丙酮酸经丙酮酸羧化支路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糖酵解途径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由丙酮酸激酶催化生成丙酮酸。

在糖异生途径中其逆过程由两个反应组成:

催化第一个反应的是丙酮酸羧化酶,其辅酶为生物素。

反应分两步,CO2先与生物素结合,需消耗ATP,然后活化的CO2再转移给丙酮酸生成草酰乙酸。

第二个反应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草酰乙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反应中消耗一个高能磷酸键,同时脱羧。

上述两步反应共消耗2个ATP。

b.1,6-二磷酸果糖转变为6-磷酸果糖:

由果糖二磷酸酶1催化。

③)6-磷酸葡萄糖水解为葡萄糖:

由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

13.三羧酸循环中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反应是

A.枸橼酸→异枸橼酸

B.异枸橼酸→α→酮戊二酸

C.α→酮戊二酸→琥珀酰辅酶A

D.琥珀酰辅酶A→琥珀酸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糖酵解时,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oglyceratekinase),催化混合酸酐上的磷酸从羧基转移到ADP,形成ATP和3-磷酸甘油酸,反应需要Mg2+。

这是酵解过程中第一次产生ATP的反应,将底物的高能磷酸基直接转移给ADP生成ATP,这种ADP或其他核苷二磷酸的磷酸化作用与底物的脱氢作用直接相偶联的反应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

在三羧酸循环中,琥珀酰CoA的高能硫酯键水解时,它可与GDP的磷酸化偶联,生成高能磷酸键。

反应是可逆的,由琥珀酰CoA合成酶催化。

这是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又一例子,也是三羧酸循环中惟一直接生成高能磷酸键的反应。

14.下列参与糖代谢的酶中,哪种酶催化的反应是可逆的

A.糖原磷酸化酶B.己糖激酶

C.果糖二磷酸酶D.丙酮酸激酶

E.磷酸甘油酸激酶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解析]磷酸甘油酸激酶催化催化(1,3-二磷酸甘油酸+ADP)与(3-磷酸甘油酸+ATP)之间的互变,是糖酵解途径和糖异生途径中共用的酶。

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是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是单向不可逆的。

果糖二磷酸酶是糖异生途径的酶,其催化1,6-二磷酸果糖水解脱磷酸,本身转变为6-磷酸果糖,其逆反应是由6-磷酸果糖激酶1(糖酵解的关键酶)催化的。

而糖原磷酸化酶催化糖原磷酸解,从糖原分子分解下一个葡萄糖,生成1-磷酸葡萄糖。

自由能变动较小,反应可逆,但是在细胞内由于无机磷酸盐的浓度约为1-磷酸,葡萄糖的100倍,实际上反应只能单一向糖原分解方向进行。

15.合成卵磷脂时所需的活性胆碱是

A.ADP-胆碱B.GDP-胆碱

C.TDP-胆碱D.UDP-胆碱

E.CDP-胆碱

(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解析]卵磷脂(磷脂酰胆碱)的合成是由α-磷酸廿油与活化的脂肪酸首先生成磷脂酸,然后水解脱磷酸转变为二酰甘油,后者再与CDP-胆碱经磷酸胆碱转移酶催化合成卵磷脂。

16.下列氨基酸中,属于生糖兼生酮的是

A.亮氨酸B.组氨酸

C.赖氨酸D.苏氨酸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亮氨酸经过一系列代谢转变生成乙酰辅酶A或乙酰乙酰辅酶A,它们可以进一步转变成酮体或脂肪,所以亮氨酸是生酮氨基酸;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经代尉转变既可生成延胡素酸,又可生成乙酰乙酸,所以这两种氨基酸是生糖兼生酮氨基酸。

色氨酸分解可产生丙酮酸与乙酰乙酰辅酶A,所以色氨酸是一种生糖兼生酮氨基酸。

氨基酸无论生糖、生酮(亮氨酸誊赖氨酸)或生酮并生糖氨基酸(异亮、苯丙、色、酪、苏氨酸)分解后均生成乙酰辅酶A,后者经还原缩合反应可合成脂酸进而合成脂肪,即蛋白质可转变为脂肪。

A.转氨酸B.对羟苯丙酮酸氧化酶

C.苯丙氨酸羟化酶D.尿黑酸氧化酶

E.酷氨酸酶

(分数:

2.00)

(1).尿黑酸症缺乏(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2).苯丙酮酸尿症缺乏(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解析]尿黑酸症缺乏对羟苯丙酮酸氧化酶;苯丙酮尿症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

17.谷氨酰胺在体内的代谢去路是

A.参与血红素的合成

B.参与嘌呤嘧啶核苷酸合成

C.异生成糖

D.氧化供能

(分数:

1.00)

 A.

 B. √

 C. √

 D. √

解析:

[解析]符氨酰胺经谷氨酰胺酶催化水解放出氨转变成谷氨酸。

谷氨酸属生糖氨基酸,可沿糖异生途径转变成糖。

谷氨酸脱氨基后生成α酮戊二酸,其可沿三羧酸循环途径转变为草酰乙酸,后者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继而转变为丙酮酸,然后沿糖有氧氧化,第二、三阶段被彻底氧化,并同时放出能量。

谷氨酰胺是嘌呤碱合成的原料,谷氨酰胺转变生成氨基甲酰磷酸,后者是嘧啶碱合成的原料,因此谷氨酰胺参与嘌呤嘧啶核苷酸合成。

血红素是由琥珀酰CoA、甘氨酸和Fe2+作为原料合成的。

18.三羧酸循环主要是在亚细胞器的哪一部位进行的

A.细胞核B.胞液

C.微粒体D.线粒体

E.高尔基体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解析]生物体内氧化多以脱氢方式进行,脱下的氢要经呼吸链传递最后生成水,呼吸链只存在于线粒体。

催化三羧酸循环过程的酶系也均存在于线粒体内。

A.脂酸合成需要B.糖原合成需要

C.两者都需要D.两者都不需要

(分数:

2.00)

(1).ATP(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2).NADPH+H+(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脂酸和糖原合成需要都需要ATP;但是糖原合成不需要NADPH。

19.催化联合脱氨基作用所需的酶是

A.L-氨基酸氧化酶B.L-谷氨酸脱氢酶

C.谷氨酰胺酶D.转氨酶

(分数:

1.00)

 A.

 B. √

 C.

 D. √

解析:

[解析]联合脱氨基作用是先经转氨酶作用,将氨基酸上的氨基转移给α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然后再经,L-符氨酸脱氢酶催化,脱去谷氨酸上的氨基成NH3。

其他均是错误的如谷氨酰胺酶是催化谷氨酰胺水解的酶;L-氨基酸氧化酶的最适pH为10,其在体内的活性很低,它们均非催化联合脱氨基作用的酶。

20.下列能自由透过线粒体膜的物质是

A.NADHB.草酰乙酸

C.脂酰CoAD.磷酸二羟丙酮

E.乙酰CoA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解析]只有磷酸二羟丙酮能自由透过线粒体膜。

NADH需经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作用或α磷酸甘油穿梭作用转运。

草酰乙酸可转变成天冬氨酸或苹果酸等冉透过线粒体膜。

乙酰CoA需借助枸橼酸-丙酮酸循环转运。

而脂酰CoA要由肉碱携带穿过线粒体内膜。

21.甘氨酸参与的代谢过程有

A.肌酸的合成

B.嘌呤核苷酸的合成

C.嘧啶核苷酸的合成

D.血红素的合成

(分数:

1.00)

 A. √

 B. √

 C.

 D. √

解析:

[解析]以甘氨酸为骨架由精氨酸提供脒基及S-腺苷蛋氨酸提供甲基可合成肌酸。

此外什氨酸还是合成嘌呤环上第4,5位碳及7位氮的来源。

血红素是含铁卟啉衍生物,卟啉合成的起始原料为甘氨酸和琥珀酰CoA。

因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原料为天冬氨酸、氨基甲酰磷酸和5'-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

A.空腹12小时血糖主要来源

B.饥饿2~3天血糖主要来源是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分数:

2.00)

(1).肝糖原(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甘油

 A.

 B. √

 C.

 D.

解析:

[解析]当饥饿时首先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补充血糖。

但肝糖原贮存量有限,饥饿一天后肝糖原将耗竭,则机体就要靠糖异生来补充血糖,而此时甘油是糖异生的原料之一,所以饥饿2~3天可由甘油异生为糖补充血糖。

22.乙酰CoA羧化酶的变构激活剂是

A.AMPB.柠檬酸

C.ADPD.2,6-二磷酸果糖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乙酰CoA羧化成丙二酰CoA是脂酸合成的第一步反应。

由乙酰CoA羧化酶催化,是一种别(变)构酶,是脂酸合成的限速酶。

该酶存在于胞液中,辅基为生物素。

柠檬酸、异柠檬酸可使此酶发生别构,由无活性的单体聚合成有活性的多聚体,而软脂酰CoA及其他长链脂酰CoA则能使多聚体解聚成单体,抑制乙酰CoA羧化酶的催化活性。

A.甘油B.3-磷酸甘油

C.3-磷酸甘油醛D.1,3-二磷酸甘油酸

E.2,3-二磷酸甘油酸

(分数:

2.00)

(1).属于脂肪动员的产物是(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2).属于脂肪组织中合成三酰甘油的原料是(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解析]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生成游离脂肪酸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这样的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所以脂肪动员的产物包括游离脂肪酸和甘油。

脂肪组织中合成三酰甘油主要按二酰甘油途径进行,其利用经糖酵解途径生成的3-磷酸甘油及脂酰CoA为原料合成三酰甘油。

肝、肾等组织含有甘油激酶,能利用游离的甘油,使之磷酸化生成3-磷酸甘油来合成三酰甘油;而脂肪细胞缺乏甘油激酶,因此不能利用甘油合成三酰甘油。

下面分别表示嘌呤环结构中各原子的编号,下列各题所述化合物分别提供哪些原子

A.C4C5N7B.N3、N9

C.C2、C8D.N1

E.C4

(分数:

2.00)

(1).谷氨酰胺(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2).天冬氨酸(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解析]谷氨酰胺提供C2、C8;天冬氨酸提供C4。

23.脂肪酸β氧化,酮体生成及胆固醇合成的共同中间产物是

A.乙酰乙酰辅酶AB.甲基二羟戊酸

C.HMGCoAD.乙酰乙酸

(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HMGCoA和甲基二羟戊酸是酮体和胆固醇共有的而脂肪酸的氧化没有,乙酰乙酸为酮体独有,所以答案只能是乙酰乙酸CoA。

24.体内转运一碳单位的载体是

A.叶酸B.生物素

C.维生素B12D.四氢叶酸

E.S-腺苷蛋氨酸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解析]四氢叶酸是体内转运一碳单位的载体,是一碳单位代谢的辅酶。

四氢叶酸可由叶酸经二氢叶酸还原酶催化,先还原为二氢叶酸,然后再还原为四氢叶酸。

25.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可为下列哪一种酶水解成二酰甘油和1,4,5_三磷酸肌醇

A.磷脂酶A1B.磷脂酶A2

C.磷脂酶BD.磷脂酶C

E.磷脂酶D

(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解析]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经磷脂酶G作用后的产物是二酰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