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6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5940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6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6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6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6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6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6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6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63.docx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6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63.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63.docx

届高考生物第一轮知识点总复习检测题63

第八单元第27讲

课时跟踪检测

考点

题号

错题统计

激素调节特点及激素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1、2、3、4

血糖平衡的调节

8、9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

6、7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综合

5、10、11

实验与探究

12

一、选择题

1.(2014·银川一中模拟)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正确的选项是(  )

①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 ②激素是有机分子

③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的多种生命活动 ④激素是信息分子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选C 激素由内分泌细胞分泌后,经血液循环可运输到全身各处,在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处发挥作用,①错误;激素作为信号分子可调节生命活动,但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多种生命活动,③错误。

2.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生理活动的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神经细胞释放的递质不需要经血液运输就可发挥作用

B.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高效,对体内化学反应不起催化作用

C.激素和神经递质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一般会失活

D.激素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种类完全不同

解析:

选D 激素和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一般立即失活;激素调节的特点是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对体内化学反应不起催化作用;胰岛素几乎可作用于全身各处的细胞,而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为肝细胞。

3.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多种保鲜膜含有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塑化剂DEHA,塑化剂被称为“环境荷尔蒙”,在环境中残留的微量此类化合物,经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形成假性荷尔蒙,传送假性化学讯号,并影响本身体内荷尔蒙含量,据此可推测塑化剂DEHA(  )

A.分子结构类似荷尔蒙

B.会对男性的性腺起抑制作用

C.通过神经调节影响内分泌系统

D.不会对垂体产生影响

解析:

选A 据题干分析可知,DEHA经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后能传送荷尔蒙的假性化学信号,推测其与荷尔蒙具有类似的分子结构;类似荷尔蒙的DEHA进入人体后会促进性腺的发育;假性荷尔蒙参与的调节作用属于体液调节;荷尔蒙含量的变化会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对其产生影响。

4.下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

下列与该图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寒冷会促使X分泌激素a

B.Y除能分泌激素b外,还能分泌生长激素以及多种促激素,因而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C.缺碘地区的人的血液中激素b含量低于正常值

D.Z结构的活动只受Y结构的控制

解析:

选A B项中下丘脑(X)才是内分泌活动的调节枢纽;缺碘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通过负反馈调节使X、Y活动加强,a、b增多,引起甲状腺肿大;同时Z除受Y的控制外,还受神经控制和碘的影响。

5.下图①②③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三种方式。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缓慢,方式③传递迅速

B.方式③的信息传递不通过体液

C.体温调节可能涉及①②③三种传递方式

D.方式①②的信息传递都经过血液循环,存在反馈调节

解析:

选B 方式①②要通过血液循环运输,信息传递缓慢,且存在反馈调节.方式③不需要通过血液循环运输,速度相对较快,A、D项正确。

但方式③也是需要通过体液的,因为上一个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是经过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组织液后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的,B项错误。

6.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环境温度为25℃时,单位时间机体产热量基本不发生变化

B.t1到t2间散热量增加是由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

C.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解析:

选D 解题时要从深入理解图示各时间段曲线的变化趋势入手,特别要弄清几个拐点产生的原因(即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产热小于散热,体温降低)。

正常人体单位时间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由图可以看出,25℃时和t3以后,机体散热量保持恒定,说明此时机体产热量基本不发生变化。

从高温环境初到低温环境,由于温差的存在,物理散热加快,随后机体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维持体温恒定,但从总体上看,与25℃相比,10℃时机体的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加。

7.去除垂体后,大鼠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淋巴因子的活性明显下降。

垂体、下丘脑与免疫细胞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联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下丘脑不属于内分泌腺

B.细胞Y的增殖能力大于X

C.细胞X与Y的RNA不同

D.物质甲为淋巴因子

解析:

选C 下丘脑可分泌多种激素,是内分泌腺的枢纽;细胞Y已高度分化,不具有分裂能力;细胞X为记忆细胞,还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物质甲为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

8.如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②、③分别代表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B.寒冷刺激后,图中③的含量增加先于①和②

C.当人饮水过多时,可通过垂体释放④来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

D.从图中可看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相互影响

解析:

选D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

寒冷刺激后,图中①含量的增加明显先于②和③;当人饮水过多时,血浆渗透压升高,可通过垂体释放④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达到调节水分平衡的目的。

9.如图表示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代谢中的相互关系,当血糖浓度降低时,激素①分泌量增加,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饭后半小时,图中的激素②分泌量增加,该激素是由图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的

B.结扎胰导管后导致腺泡组织变性,但胰岛无变化,结扎动物不产生糖尿

C.激素①和激素②都作用于肝脏,但二者发挥作用的效果不同

D.腺泡细胞的分泌物不含有激素,也不会进入内环境发挥作用

解析:

选A 图中激素②为胰岛素,它由胰岛B细胞分泌产生。

二、非选择题

10.下图为人体神经、体液及免疫调节的相互关系图,其中细胞因子是免疫细胞对刺激应答时分泌的物质(如淋巴因子),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分析可知,ACTH的名称为________,糖皮质激素作用的靶细胞为________。

若某人因交通意外导致肾上腺功能受损,则CRH的含量________。

人体在应激状态下会导致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加,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在此过程中下丘脑属于反射弧组成部分中的________。

(2)糖皮质激素能抑制骨骼肌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与________(激素)的作用相互协同。

(3)研究表明,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工作的人,癌症发病率较高,请据图分析,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促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下丘脑和垂体 增加 神经—体液调节 效应器 

(2)胰高血糖素 (3)紧张条件下,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降低。

11.(2014·德州模拟)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相当复杂的。

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方式(有甲、乙、丙三种方式),结合图1图2所示,分析回答:

(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图1中激素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细胞器________的活动增强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

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及产生寒冷感觉的中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垂体可分泌激素A________(填名称)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激素B________(填名称),此调节方式属于图2中的________模式。

(3)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2中________模式调节,当人体内________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

(4)人在空腹或饥饿时,血糖下降,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________,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作用在图1的________部位;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图2中的________模式调节分泌量,在图2丙途径中兴奋在A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的。

解析:

(1)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B)和肾上腺素(C)的分泌量将增加,细胞有氧呼吸强度增强以增加产热量,故线粒体活动增强;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冷觉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2)图1中垂体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激素B即甲状腺激素;该调节方式属于图2中的甲模式。

(3)抗利尿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是经由图2中乙模式进行的,当人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其分泌量将增加,以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4)人体内血糖浓度下降一方面可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另一方面,低浓度血糖可通过下丘脑,有关神经刺激胰岛A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如图2中的丙模式),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器官为肝脏。

图2中A处为突触,兴奋在该处之所以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答案:

(1)B、C 线粒体 下丘脑 大脑皮层 

(2)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甲 (3)乙 细胞外液渗透压 (4)胰岛A细胞 肝脏 丙 神经递质只能有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12.(2014·莱芜摸底)多数鱼类的体色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经研究发现,鱼类的眼和松果体能感知光照变化而产生兴奋,当兴奋到达肾上腺时,其分泌的肾上腺素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聚集,使体表颜色变浅;而当兴奋到达副交感神经时,其神经末梢分泌的乙酰胆碱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扩散,使体表颜色加深。

请回答:

(1)从反射弧角度分析,眼和松果体为________,其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________。

(2)肾上腺素能被体表黑色素细胞感知,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由此推测,副交感神经末梢与体表黑色素细胞接触部位类似于________(结构)。

此处信息传递的方向是________(双向/单向)的。

(4)鱼体色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

(5)为验证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对鱼体色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完善下列实验内容。

实验对象:

体长约10cm左右且体色相近的同种鲫鱼若干条。

药品及用具:

鱼用生理盐水、适宜浓度的肾上腺素、乙酰胆碱、注射器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

将鲫鱼平均分成三组,编号为甲、乙、丙,分别放入三个玻璃缸中置于背光处饲养一段时间。

第二步:

给甲组鲫鱼腹腔中注入2mL乙酰胆碱,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________,而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__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

第三步:

将装有上述处理后鲫鱼的玻璃缸置于________处,约2小时后,观察比较三组鲫鱼体表颜色的变化。

预期实验结果:

甲、乙、丙三组鱼的体色由浅到深依次是________。

答案:

(1)感受器 外负内正 

(2)体表黑色素细胞膜上有相应受体 (3)突触 单向 (4)神经—体液调节(神经—激素调节)

(5)第二步:

等量的肾上腺素 等量的鱼用生理盐水 第三步:

背光 预期实验结果:

乙、丙、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