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5624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

《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

学年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广东省广州市仲元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

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与西方的建筑文化自古就有着根本的区别。

人与建筑截然分离,是欧洲建筑文化的一个根本性前提。

对欧洲人来说,建筑是人之外的观赏品,或只是住人的容器。

欧洲教堂尽高大深邃之能事,远远超出人的尺度,是神在人间的居室,而神绝非人,所以建筑仍然与人分离。

西方的哲学思想主张征服自然,其教堂、宫室、竞技场、歌剧院等建筑中难见人与自然的和谐。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大体型、大进深、大层高、大面阔,与自然接触的外墙与窗面积较小。

西方建筑中连有限的花园也造得与自然相对立,它从总体布局到水池、花草、雕塑、花盆以及小品建筑都对称严谨,树木也修剪成几何体型,花卉和灌木则被修剪成地毯状的模纹花坛,如凡尔赛宫中的花园。

这同崇尚“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古典园林截然相反。

以“天人合一”为文化内涵的中国古典建筑则是以人为主,在这里建筑与生活是一体的,建筑随生活而变,以生活为主。

而西方建筑中,人只是旁观者,人与建筑相分离。

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道法自然”的观念见于各类建筑。

法自然而极变化之能事,这是古民居的特征。

因气候、地形、材料、生态等的不同,建筑也各有特点。

乡镇民居多为一字、曲尺、三合院、自由式等格局,即使是四合院,也体现出日照、风体、绿化共享的功能,极力与大自然、与人相和谐。

中西方在建筑文化方面还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差别,那就是中国宫殿类建筑十分发达,而西方宗教类建筑十分繁荣,两者强烈的反差反映出建筑文化与其他人类文化一样,也是以人神间的冲突与调和作为其永恒的文化主题的。

中国长久以来以“人”的观念为中心,而西方则一直以“神”的观念为中心。

中国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于一切的时代。

中国人信教也信神,但又总是把神和

人摆在同等的地位去崇拜,去尊重。

西方则不然,一部建筑史其实就是一部神庙和教堂的历史。

虽然中国建筑以“人”为中心而西方建筑以“神”为中心,但在这两类文化的价值观念中,“神”都是永恒的,“人”都是暂时的。

正因如此,中国建筑发展了木结构材料,而西方建筑发展了

石结构材料。

石结构的长久性与木结构的短暂性都充分说明了中国建筑以“人”为中心的理念。

从审美来看,中国古典建筑以木为材,在质感上显得朴素、自然而优美;而以石为材的欧洲古典建筑质地坚硬、沉重而阳刚十足。

因此,以木为材的中国建筑比以石为材的欧洲建筑更具有可人的生命情调;比较起来,冰冷的石材会使建筑与人的关系显得略微有些紧张。

(摘编自赵慧宁《中西传统建筑文化分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西方建筑呈现出人与建筑的“分离”或“融合”的迥异特征,不同的建筑文化都受到了各自哲学思想的影响。

B.中国建筑在必须面对自然时,不是像西方那样把建筑看作征服自然的手段与方式,而是努力融渗在自然中,与自然对话。

C.对于欧洲人来说,建筑只是人之外的观赏品,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建筑等同于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

D.人神之间的冲突和调和作为一种永恒的文化主题,在中西方建筑文化中的表现之一就是宫殿类建筑和宗教类建筑的各自繁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门见山,立足比较的思路,采用总分的结构,从两个大的方面谈中西方建筑在文化上的差别。

B.文章在论证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不同特点时,都运用了相当丰富的具体建筑实例,增强了真实性和准确性。

C.用哲学思想和文化命题来作为支撑论点的依据,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增添了文本的文化内涵。

D.“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建筑的影响是本文反复强调和重点论证的一个方面,哪怕是宫殿类建筑也体现出人本特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的教堂、歌剧院等建筑具有大体型、大进深、大层高等特点,而外墙和窗户的面积则相对小得多,这是与自然截然分离的体现。

B.中国古民居“法自然而极变化之能事”,乡镇民居呈现出一字、曲尺、三合院、四合院、自由式等不同格局,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道法自然”的观念。

C.中国的宫殿是一种将帝王的权威神化了的建筑,宫殿建筑的发达,与中国人把神和人摆在同等的地位去尊崇的观念有关。

D.中西方建筑的木结构材料和石结构材料呈现出质朴和阳刚的不同审美风格,这是以“人”为中心和以“神”为中心的不同价值观念造成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天与一年

侯发山

正月初六一大早,土豆和槐花便悄悄起床了,待一切收拾停当,天还不是十分的透亮,看了看熟睡中的女儿甜甜,槐花犹豫了一下:

“要不要叫醒给她说一声?

”土豆没接话茬,背上行李就走。

槐花见状,不舍地看了甜甜一眼,转身跟了出去。

等走出院门,槐花看着土豆的后背,一边走一边说:

“甜甜都六岁了,懂事了,咋着也得给她说一声。

“她哭死哭活,走得了?

”土豆头也没回,没好气地说。

槐花不吭声了。

也是,每年他们出门,甜甜都要死死缠着槐花的腿,哭得稀里哗啦。

土豆说:

“今年过年不回来,明年才回来。

槐花还是不吭声。

土豆说:

“一年时间太短……一来一回光车票就得三千多,如果不回来,省下车票不说,还能多挣几百。

土豆说得倒是实情,他们村里的福全,三年都没回来了。

跟家里人联系,都是通过电话。

去年福全的手机上了网,通过村长的微信给老爹老娘拜了年呢。

村长说,当时老两口都激动得哭了。

土豆和槐花走到村口,三轮车还没来。

土豆随口问槐花:

“东西都带

齐了没?

身份证也带了吗?

槐花闻听,摸了摸口袋,说了声“糟了,身份证没带”,然后撒腿往家跑。

“回来!

”土豆叫道。

槐花停下脚步,扭头看了看土豆。

“你瞧着行李。

”土豆说罢,像头受惊的骡子,尥蹶子似的沿着来时的路跑走了。

土豆跑到家,已是汗水淋漓,呼吸不匀。

这时,老娘已经起床了,正在刷洗碗筷。

老娘问道:

“咋又回来了?

”“身份证忘带了。

”土豆说着,便翻箱子倒柜子地找开了。

怕惊醒甜甜,也是消没声息的。

折腾来折腾去,也没找到。

土豆给槐花打手机,让她赶快滚回来。

槐花回到家,直奔床头的箱子。

土豆瞪了槐花一眼:

“我都翻几遍了,影儿也没有。

“我记得回来就放那里了。

”槐花小声说着,把手伸了出来,却又没地方放,一会儿拉衣袖,一会儿拽拽围巾。

这时候,甜甜已经醒了,躺在被窝里瞪大眼睛,眼珠子滚过来滚过去。

看到甜甜安静的样子,土豆想起什么似的,问甜甜:

“身份证是不是你拿了?

”他记得年三十回来那天收拾身份证的时候,甜甜曾经问过他,问身份证是干啥用的,他说没有身份证就不能坐车,不能出门。

槐花忙过去把甜甜的被角掖了掖,抚摸着她的头发:

“乖,好孩子不能说瞎话,是不是你拿了?

甜甜不吭声。

土豆瞪着甜甜,恶声恶气地说:

“是不是你拿了?

甜甜哇地哭了。

“有话不会好好说?

瞧你那样子,跟个门神似的,就不怕吓着孩子?

”老娘赶过来数落土豆。

“好女儿,不哭啊,不哭啊。

”槐花哄着甜甜。

“我们不打工,你吃啥喝啥啊?

你不穿花衣裳啦?

你不吃火腿肠啦?

”土豆的声音明显低下来。

“我不穿花衣裳,我不吃火腿肠……我不想让你们打工。

”甜甜哭得更厉害了。

显然,甜甜把身份证藏起来了。

老娘也过来劝甜甜:

“甜甜,你不是想上学吗?

你爸你妈不出去打工,你就上不了学,你就背不上新书包……”

嗨,你别说,奶奶的话就是管用,甜甜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哽咽着说:

“妈妈,你们啥时候回来?

“两……一年时间。

乖,听话。

”槐花看了土豆一眼,边说边给甜甜擦眼泪。

“一年时间有多长啊?

”土豆盯着槐花的脸,好像那上面有好看的花似的。

“不长……你看,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就这么长,多快?

”土豆一边说一边掰着自己的手指比划。

甜甜看了槐花一眼。

槐花点了点头。

甜甜这才从枕头下摸出两张身份证。

等到土豆和槐花风风火火地坐三轮到镇上,然后搭乘公共汽车赶到火车站,不料想,外出的人太多,接连几天的票都没有了。

真是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

两个人只好失望而归。

晚上八点回到家,甜甜见到他们,跑步迎上前去:

“爸爸,妈妈,不是说一年吗?

咋现在才回来?

我都数了好几年了……”

话没说完,甜甜眼里的泪已经流了出来。

(选自《天池》2016年4期,有改动)

4.下列对文本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槐花想叫醒甜甜,但是土豆没接话茬,背上行李就走,土豆是担心甜甜醒来哭闹,耽误了他们的行程。

B.“今年过年不回来,明年才回来。

”听到土豆这句话,槐花没有吭声,说明槐花是反对这个主张的。

C.“尥蹶子似的沿着来时的路跑走了”,这句话是动作描写,形象地说明土豆急切的心情,希望赶紧回家找到身份证。

D.甜甜藏起了父母的身份证,反映了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依恋,作者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引起人们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

5.文中插叙福全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5分)

 

6.本文的题目“一天与一年”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医疗”属于人工智能应用范畴,它对医疗领域的改造是颠覆性的。

人工智能通过语音识别和疾病数据分析来诊断疾病,可以更准确、更快捷、更安全地处理病患。

人工智能在医学图像的检测效率和精度两个方面,都可以做得比专业医生更快,还可以减少人为操作的误判。

人工智能能够将药物筛选的过程在计算机上模拟,极大地减少药物开发成本。

(摘编自《2016—2017年度人工智能+医疗市场分析及趋势报告》)

材料二:

近年来司法系统案多人少矛盾突出,重复劳动的强度巨大,基层法官过劳死屡见不鲜。

重压之下,审案质量也难免受到影响。

“人工智能+法律”虽是近几年才

有的新鲜事,但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

去年6月,全国第一家“智慧法院”实践基地在上海海事法院正式挂牌成立。

建设中的智慧法院已遍及全国。

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的初衷,是替代人的重复劳动,而非人本身,智慧法院也绝非以机器判断替代人类司法。

智慧法院的核心是人的智能现代化,而非以人工智能等技术替代人类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在信息提取、文本生成、案卷分析等方面将法务人员从大量重复工作中解放出来,而这一切并没有消灭任何一个法务人员在办案流程中的角色,反而呼唤一批会使用智能工具的从业者和深谙司法流程的开发者。

(摘编自《加出来效率,减不掉人性》,《科技日报》2018年1月5日)

材料三:

人工智能带来的是福祉还是挑战?

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过度关注,如炒作人工智能用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

,“AlphaGo”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人类智力游戏高地等,无形中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

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是在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

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服务人类社会。

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摘编自蔡映洁《人工智能,以法律和伦理为界》)

材料四:

当下最热门的技术,恐怕非人工智能莫属。

但我们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是:

人工智能到底能火多久?

有科学家已发出警告:

人工智能在许多随意和缺乏严谨性的交流或展示中被强烈地夸大了,人们低估了相关基础理论和核心关键技术的复杂性和难度,目前需要将双倍的精力投入到人工智能的基础性研究中去。

科学家的告诫值得倾听。

尽管我国在整合资源、垂直应用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在基础算法、核心硬件和关键技术、领军人才等方面的软肋也是不争的事实。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确实会产生链式反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

前景越美好,越需要清醒客观的判断和扎扎实实的努力;如果一拥而上、盲目跟风,恐怕热潮很快就会变成寒潮。

(摘编自《人工智能,怎样火下去》,《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1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医疗”和“人工智能+法律”都属于人工智能应用范畴,它们的出现及应用意义重大。

B.人工智能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提。

C.人工智能挑战人类记忆高手、“AlphaGo”击败人类围棋大师,无形中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

D.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巨大改变,为确保未来的良性发展,必须要有清醒客观的判断和扎扎实实的努力。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人工智能+医疗”带来颠覆性的改变,它在诊断疾病、研判医学图像、辅助进行药物开发等各方面都有极大的优势。

B.为解决基层法官因重复劳动强度过大而频频出现过劳死的问题,我国开展了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智慧法院”建设。

C.智慧法院将法务人员从繁重的重复工作中解放出来,它对法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办案过程并未发生改变。

D.从发展趋势来看,人工智能无论怎样发展,都无法真正拥有价值观,这是由其从属于人类这一本质属性决定的。

E.材料一、二从具体领域内的应用来谈人工智能的意义和价值,材料三、四则客观分析了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问题。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如何使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

B.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徒,门徒,弟子。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记载,传记

D.余嘉其能行古道。

   嘉,夸奖,赞许。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读,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

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

B.巫医,懂医术的巫师。

乐师,以演奏音乐为职业的人。

百工,各种工匠。

C.“古文”是指唐代以前,从先秦、两汉直到两晋的散文。

D.六艺,按古代的说法,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师是能传授道理、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那些童子之师不是这样的人,因为他们只帮助小孩学习文章中的文句。

B.那些有地位有声望的读书人不仅己不从师,反而讥笑他人从师学习。

他们认为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C.郯子、苌弘、师襄、老聃这几个人道德才智赶不上孔子高,但有一技之长,所以孔子愿意向他们学习。

D.年少的李蟠喜欢古人的文章,普遍地学习了六艺的经文传文,未受当时社会风气影响,谦恭地向韩愈学习求教。

韩愈觉得他能遵从古代的道理,就写这篇文章来鼓励他。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白帝

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注】此诗写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这期间诗人还创作了《秋兴八首》《登高》等作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照应题目,写白帝城云雨翻腾的景象:

云气从城门涌出,大雨倾盆而下。

B.颔联对句工巧,写出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C.诗歌前两联以风雨起兴,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做铺垫。

D.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尽净、哀愁恸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

E.全诗意象密集,语言含蓄蕴藉,以暴风骤雨喻动荡时局,更给人惊心动魄之感。

15.诗歌的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为喻,从正面说明学习上坚持不懈的重要意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在主张养民基础上还要教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锦瑟》中__________一句营造了轻烟迷蒙、可望难即的意境。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媒介融合时代重提“内容为王”,意味着用海内外更大快人心的话语方式和呈现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②记得少年时代从父亲手中接过这位家族先辈译著时,年少的我如饥似渴地吞吐着书中的文字,含英咀华的幸福感扑面而来。

③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目前当务之急是完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解除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后顾之忧。

④快过年了,多少人早早地溜之大吉,只为见到爸妈、吃一口家乡菜;多少人为了一张车票过关斩将,只为了一个字——家。

⑤外国媒体臆测解放军新战机隐身性能堪比美国的F22“猛禽”战机,其实这些不经之谈是为了继续鼓吹“中国军事威胁论”。

⑥我们要按照改革方案,走出驾轻就熟的陶醉,打破坛坛罐罐的迷恋,摆脱得失进退的忧心,勇敢投身到这场引领未来的变革之中。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地震发生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营救,目前灾区群众已经住进临时帐篷,以防止余震再次发生造成危险。

B.对官员提出的道德要求中,似乎至今还没有将对金钱的态度作为判断官员合格的标准,也不曾听说执政党考虑将这一条纳入官员考核的道德规范之中。

C.近两年,随着中国与亚洲周边国家的领土争议变热,很多西方媒体动辄喜欢给中国政府和民众面对中国对外冲突时产生的情绪冠以“民族主义”之名。

D.越来越多“背离”诗歌传统的现象的出现,迫使我们作出切合实际的抉择和判断,我们要正视这种现象,并逐步将其引上促进新诗健康发展的道路。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B.张磊过生日,接受朋友的礼物:

“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C.刘娟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中,采访抗日女英雄时问:

“老奶奶,请问您芳龄。

D.75岁高龄的前院长说:

“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6分)

气候能够左右人的性情,其中有两个因素十分重要,①________。

南方常年气候温和、湿润,这使南方人头脑冷静,感情细腻,对外界变化敏感,并功于心计,②________;北方冬季寒冷而干燥,导致北方人容易急躁,行为粗犷,对外界感觉不太敏锐,历史上多有将才武士以及草莽英雄。

另外,③________,例如江南一带多雨,年降水量有800毫米至1700毫米,这使江南人更加多愁善感。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作为一种文化基因和精神传承,工匠精神为各行各业所必需。

一个员工只要恪尽职业操守,就可以具备工匠精神,一个企业只要重视产品的质量提升,就能够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

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体现创新价值的激励机制,一定能够培育出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①员工能够恪尽职业操守未必可以具备工匠精神。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60分)

在某景点,一对外国夫妇和一对中国夫妇在长椅上坐着休息,他们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一边玩耍,一不小心两个小孩都摔倒哭了起来。

外国父母仍然在一旁聊天,好像没有听到看到;中国父母忙上前把两个孩子都扶起来并轻言安慰。

这对外国父母对中国父母很不满地说:

“就应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你们把他扶起来,只会造成孩子对周围人的依赖!

”中国父母也非常生气,回答说:

“你们这样的父母太冷漠,孩子心里会很受伤,他会怎么看这个世界!

”他们的争执引来很多人围观,大家议论纷纷。

这场育儿理念冲突的背后,却有着深层文化因素。

对这种冲突,你会有怎样的理解或感悟?

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解析】曲解文意。

原文说“建筑与生活是一体的……以生活为主”,不代表“等同于生活”,除了满足生存需要的实用功能,还蕴含了文化价值和审美追求。

2.B【解析】以偏概全。

选文在论证中西方建筑文化的第二个差别时,并没有列出具体的

实例。

3.D【解析】强加因果。

以“人”和以“神”为中心的不同价值理念不是造成“质朴和阳刚这两种不同审美风格”的原因。

4.B【解析】“说明槐花是反对这个主张的”于文无据。

5.插入福全的故事说明的确有农民工不回家过年的情况,照应了前文土豆说的话(2分);

使情节更加全面,引出空巢老人的问题,突出说明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并不是个别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3分)。

6.①运用对比手法,在小甜甜看来,没有爸爸妈妈的日子,一天比一年还要漫长,表现了留守儿童对亲情的渴望。

(2分)

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呼应文章结尾小甜甜的话。

(2分)

③深化主题,引发人们对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的深思。

(2分)

7.C【解析】C项,偷换概念,由原文“炒作人工智能用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AlphaGo’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人类智力游戏高地等,无形中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可知,加重人们对“人机关系”焦虑的是某些人的炒作,而不是“人工智能挑战人类记忆高手、‘AlphaGo’击败人类围棋大师”这些事件本身。

8.AE【解析】B项,由材料二可知,“基层法官因重复劳动强度过大而频频出现过劳死”表述不当,基层法官过劳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