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第78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6315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史第78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史第78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史第78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史第78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史第78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史第78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史第78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史第78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史第78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史第78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史第78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史第78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史第78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史第78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史第78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史第78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史第78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史第78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史第78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外国文学史第78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史第78章.docx

《外国文学史第78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史第78章.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国文学史第78章.docx

外国文学史第78章

第七章19世纪中期欧美文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直接以劳资矛盾为题材的著名作品有狄更斯的《艰难时世》,盖斯凯尔夫人的《玛丽•巴顿》。

2、普希金在《驿站长》中塑造了“小人物”维林的形象,开创了俄国小说描写“小人物”的传统。

其后,果戈理在《外套》和《狂人日记》中分别塑造了阿卡基•阿卡基维奇和“狂人”的形象,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穷人》中塑造了杰符什金的形象,在《一个小公务员之死》中塑造了小公务员的形象,完成了这组系列人物形象的塑造。

3、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小说《怎么办》,以“新人的故事”为副题,小说中赫拉美托夫这一人物是俄国文学中一个职业革命家的形象。

4、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是《叶甫盖尼•奥涅金》。

5、奥斯特罗夫斯基享负盛名的揭露“黑暗帝国”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品是《大雷雨》。

6、“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恩格斯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经典性概括。

7、《麦琪的礼物》是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杰作。

8、在《高老头》和《弃妇》中,巴尔扎克写出了鲍赛昂夫人的盛衰史。

9、“从来小说家就是自己同时代的秘书”是巴尔扎克的创造性名言。

10、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是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

11、长诗《茨冈》是普希金的创作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的最后一部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_被称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

13、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14、别林斯基认为:

《叶甫盖尼•奥涅金》可以称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有人民性的作品。

15、1848年后,雨果的创作也转而表现出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典型作品是诗歌集《惩罚集》和长篇小说《悲惨世界》。

16、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篇美学宣言是司汤达的《红与黑》。

17、在《红与黑》里,作者在三个典型环境中展示于连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它们是唯利是图的维立叶尔市、人间地狱般贝尚松神学院和“阴谋与伪善的中心”巴黎。

18、1827年,司汤达第一部政论小说《阿尔芒斯》问世,1829年发表短篇小说《法尼娜•法尼尼》,歌颂意大利烧炭党人献身祖国的情操,揭露了贵族阶级极端自私的本质。

《巴马修道院》是继《红与黑》之后又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以贵族青年法布里斯的故事为线索,批判了意大利社会的黑暗腐朽。

19、19世纪中后期,欧美文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

法国是这一文学潮流的发源地,以司汤达的《红与黑》出版为标志。

20、1829年,巴尔扎克发表了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迈开了走向现实主义的第一步。

《幻灭》是他后期创作的力作,作者在其中详尽描述了资本主义关系渗透到一切精神领域的进程。

21、巴尔扎克声称:

“我在两种永恒真理的照耀之下写作,那就是宗教和君主政体。

”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小说《乡下医生》中。

22、巴尔扎克把《人间喜剧》分为三大类:

风俗研究、 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

23、巴尔扎克善于运用“人物再现法”把许多人物贯穿起来,例如鲍赛昂夫人的形象先是在《高老头》中出现,然后在《弃妇》中再次出现。

24、福楼拜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是他第一部现实主义杰作,以后他又相继写出了长篇历史小说《萨朗波》以及短篇小说集《三故事》。

25、萨克雷在他的《名利场》中,刻画了蓓基•夏泼这个小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

26、1837年,狄更斯出版了第一部小说《匹克威克外传》,从而一举成名。

他的初期作品一般采用流浪汉小说的形式。

广泛描绘了十九世纪英国的现实。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尼克拉斯•尼克贝尔》、《奥列佛•推斯特》和《老古玩店》等。

发表于19世纪40年代的中篇小说《圣诞欢歌》和《钟声》反映了狄更斯的正面思想。

27、狄更斯在小说《小杜丽》中,成功地杜撰了一个“繁文缛节局”,是英国官僚政治机构的缩影。

《我们共同的朋友》自始至终笼罩着富有寓意的垃圾堆这一形象。

28、《艰难时世》批判了19世纪英国盛行的功利主义 哲学和曼彻斯特政治经济学,它们集中体现在葛雷梗 和庞德贝两个资产者形象身上。

29、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分别是《简•爱》和《呼啸山庄》。

30、英国的宪章派文学被认为是欧洲最早的无产阶级文学。

31、果戈理的成名作是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狄康卡近乡夜话》,给他带来“文坛盟主”声誉的是中篇小说集《密尔格拉得》和《彼得堡故事》,后者发展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描写“小人物”悲惨命运的主题。

32、《钦差大臣》讽刺的对象是俄国官僚集团,骗子赫列斯塔柯夫是个典型的花花公子。

33、《死魂灵》的情节线索是通过中心人物乞乞科夫购买“死魂灵”的活动串联起来的,同时刻画马尼罗夫、科罗皤契加、罗士特莱夫、梭巴开维支、泼留希金五个地主形象。

34、“他很快猜度出渗透到社会意识中的新要求和新思想,在自己的作品中经常注意到……那些已经到来并隐约使社会不安的问题。

”这是杜勃罗留勃夫对屠格涅夫的才能特点的评价。

35、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罗亭》的主人公是多余人形象,《前夜》中的男女主人公是新人形象,《父与子》主人公是新人形象。

36、杜勃罗留波夫的论文《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和《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分别是对戏剧《大雷雨》和小说《前夜》的评价。

37、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成名作是《穷人》,主人公是一个“小人物”的形象。

作者宣称自己师承果戈理:

“我们都是从‘外套’里出来的。

38、陀氏第一部社会小说是《罪与罚》,主人公是拉斯柯尔尼科夫,他的最后一部带有总结性的长篇小说是《卡拉玛佐夫兄弟》。

《罪与罚》开创了“意识流”的描写方法。

39、俄国文学中的“自然派”即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著名评论家别林斯基曾写了论文《一八四六年俄国文学一瞥》和《一八四七年俄国文学一瞥》,论述了“自然派”形成的过程和特点。

40、屠格涅夫在50年代写了表现“多余人”的小说《罗亭》和《贵族之家》。

60年代转而致力于“新人”形象的描写,《前夜》是这种转变的标志,《父与子》中的主人公,平民知识分子巴扎洛夫就是一个“新人”形象。

但是,真正完成“新人”典型塑造的是身为平民知识分子的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

所谓“新人”,即指平民知识分子。

41、果戈里在中篇小说集《密尔格拉得》中首次体现了“含泪的笑”艺术特征。

《钦差大臣》创造了以官僚集团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为基本冲突的社会喜剧。

剧中假冒的钦差名叫赫列斯塔柯夫。

42、陀思妥耶夫基在50年代、60年代初发表了中长篇小说,因塑造了“小人物”的人物形象而独树一帜。

在长篇小说《白痴》中,作者塑造了自己理想中的人物梅什金公爵。

43、现代“美国诗人之父”是诗集《草叶集》的作者惠特曼。

44、杰克•伦敦早期写淘金者艰苦奋斗的作品被称为“北方故事”,其中《热爱生命》深受列宁的赞赏。

二、选择题(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1、被别林斯基称为“俄罗斯神话的百科全书”的作品是(B )

A、《钦差大臣》 B、《叶甫盖尼•奥涅金》 C、《当代英雄》 D、《死魂灵》

2、19世纪西欧批判现实主义的发源地是(C )

A、德国 B、英国 C、法国 D、俄国

3、司汤达的《拉辛与莎士比亚》是法国文坛的第一部倡导__________的美学论著。

(A )

A、现实主义 B、古典主义 C、浪漫主义 D、人文主义

4、司汤达心理描写的基本特征是(A )。

A、善于表现人物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 B、善于描写人物“心灵的辩证法”

C、善于反映人物的双重心理现象  D、善于揭示人物潜意识的心理活动

5、作为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红与黑》发表于(B )。

A、1829年 B、1830年 C、1832年 D、1848年

6、司汤达生前获得赞扬的唯一作品是(B )。

A、《红与黑》 B、《巴马修道院》

C、《拉辛与莎士比亚》D、《吕西安•》

7、《红与黑》中标志着于连恢复平民意识的关键情节是(C )

A、征服玛特儿小姐    B、枪击德•瑞那夫人

C、锒铛入狱独居囚室之后 D、走上断头台之前

8、在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中,被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的人的是(A )

A、一天天走向没落的贵族  B、咄咄逼人的资产阶级

C、骄横傲慢的教会人士    D、处于底层的工人农民

9、被恩格斯誉为“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是(B )

A、司汤达 B、巴尔扎克 C、莫泊桑 D、福楼拜

10、巴尔扎克在__________中描写了自己的理想社会(C )

A、《幻灭》 B、《古物陈列室》 C、《乡下医生》 D、《农民》

11、巴尔扎克《幻灭》中属于资产阶级个人野心家的形象是(B )

A、大卫•赛夏 B、吕西安•夏同 C、克雷斯吉安 D、拉斯蒂涅

12、巴尔扎克小说《高老头》中高老头父爱的悲剧实质是(A )

A、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败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关系

B、超越寻常的爱女之情

C、两个女儿缺少孝心

D、高老头自己不光彩的面粉商身份

13、巴尔扎克对_________的描绘,是《人间喜剧》的“中心图画”(D )。

A、人与人关系的金钱化 B、职业的商品化

C、共和主义者形象D、资产阶级的进攻和贵族阶级的衰亡

14、巴尔扎克首次运用“人物再现法”的作品是________。

(B )

 A、《欧也妮•葛朗台》 B、《高老头》 C、《幻灭》 D、《高利贷者》

15、“一个属于虚伪的诗和虚伪的情感的女人”是指___________(A )。

A、《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

B、《红与黑》中的玛特尔

C、《战争与和平》中的爱仑

D、《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

16、狄更斯的成名作是(A )

A、《匹克威克外传》 B、《大卫•科波菲尔》 

C、《奥列佛•推斯特》D、《双城记》

17、除《双城记》外,狄更斯的另一部历史小说是(D)

A、《老古玩店》 B、《尼克拉斯•尼克贝尔》

C、《荒凉山庄》 D、《巴纳比•拉奇》

18、《名利场》的主人公是一个小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名叫________(C )。

A、耐儿 B、小杜丽 C、蓓基•夏泼 D、玛丽•巴顿

19、《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是对《 》一书的评价。

(B )

 A、黑暗的势力 B、前夜 C、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D、《大雷雨》

20、19世纪俄罗斯“自然派”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A )

A、反映下层人民的痛苦

B、纯客观地记录事实

C、主张道德的自我完善

D、抒发作家的主观感受

21、“含泪的微笑”是( )的讽刺特色。

(A )

A、果戈里 B、狄更斯 C、马克•吐温 D、契诃夫

22、长诗《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的作者是________(C )。

A、普希金 B、莱蒙托夫 C、涅克拉索夫 D、奥斯特洛夫斯基

23、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描写一个“偶然组合的家庭”的兴衰史的作品是________(D )。

  A、《罪与罚》 B、《白痴》 C、《穷人》 D、《卡拉玛佐夫兄弟》

24、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创了“意识流”这一创作手法的作品是_________(C )。

  A、《穷人》 B、《白痴》 C、《罪与罚》 D、《卡拉玛佐夫兄弟》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并改正错误)

1、斯丹达尔的被认为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理论著作的是《阿尔芒斯》。

(X)

应为《拉辛于莎士比亚》

2、斯丹达尔的《红与黑》反映的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的生活画面。

(√)

3、长篇小说《死魂灵》是果戈理代表作,小说描绘的是一幅俄国农奴制社会的讽刺画,塑造了五个个性鲜明的地主形象。

(√)

4、巴尔扎克迈向现实主义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欧也妮•葛朗台》。

(X)

应为《朱安党人》。

5、福楼拜主张小说写作要以纯客观的立场来对待作品中的人和事,所以作者在写作时不应该带有任何主观情感。

(X)

应为不在作品中表露作者的主观情感

6、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又被称为“自然派”,这一名称得之于别林斯基。

(X)

“自然派”这一名称得之于反动文人对以果戈理为代表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蔑称。

7、《高老头》中高老头和两个女儿的故事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腐蚀。

(√)

8、《一颗单纯的心》是福楼拜继《包法利夫人》之后写的第二部以当代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副标题为“一个青年的故事”。

(X)

《情感教育》。

9、《包法利夫人》的副标题为“外省故事”。

(√)

10、《小杜丽》是狄更斯中期创作的一部抨击英国司法制度和议会政治的长篇小说。

(X)

应为《荒凉山庄》。

四、解释题

1、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

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兴起于法国,继而影响了整个欧美的一种文学思潮,以《红与黑》的出版为标志,司汤达的另一部理论著作《拉辛与莎士比亚》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宣言。

批判现实主义是资本主义确立发展时期的产物,基本特点:

(1)能比较广阔、比较真实地展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揭示社会矛盾;(2)在反映社会时,作家着力暴露社会的黑暗,批判现实的罪恶;(3)人道主义是这一时期许多作品的中心主题;(4)“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5)长篇小说是被经常采用的文学体裁。

批判现实主义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欧美文学的主潮,代表作家有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马克•吐温。

2、“现代英国一派出色的小说家”

“现代英国一派出色的小说家”:

是19世纪40到60年代俄国对本国批判现实主义创作流派的称呼。

奠基人果戈里,名称最早即来源于反动文人对果戈里创作的篾称,革命民主主义批判家别林斯基则坚决站出支持“自然派”。

“自然派”的特点是,忠实地描摹自然,即现实生活,以下层人民为作品的主人公,反映人民的疾苦,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阴暗面。

“自然派”是具有民主性、人民性和民族独创性的现实主义文学,果戈里开启先河之后,屠格涅夫、冈察洛夫、赫尔岑、妥斯托耶夫斯基等,都成为这一派作家。

3、《人间喜剧》

《人间喜剧》:

是法国19世纪中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作品的统称。

共包括长、中、短篇小说90多部。

1829年发表的《朱安党人》是《人间喜剧》的第一部作品,是他迈向现实主义的第一步。

这座文学大厦共分三类:

“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

其中“风俗研究”最为重要,又分六个场景。

它的主要内容是:

描写封建贵族的没落衰亡史和资产阶级的罪恶发迹史,描写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拜金主义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同时,作者又力图探讨正面理想,塑造出正面形象。

巴尔扎克善于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在《人间喜剧》中为我们贡献了几百个个性各异、栩栩如生的形象,如葛朗台、高布塞克、伏脱冷等,他还运用“人物再现法”把几十个各个独立的单篇连成一具有相互关联的艺术整体。

《高老头》是首次运用“人物再现法”的作品,也是《人间喜剧》的代表作。

4、“人物再现法”

“人物再现法”:

这是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运用的一种创作方法,即以前作品中的人物在以后作品中再次出场的方法,把《人间喜剧》中许多典型人物贯穿起来。

如拉斯蒂涅在《高老头》中还是一个涉世不深、“天良未泯”的大学生,到了《纽沁根银行》里,他已经是银行家投机生意的得力助手了。

以后他还得到了伯爵封号,当上了部长。

伏脱冷在《高老头》和《幻灭》中,分别以在逃的苦役犯和神甫的身份出现,起着教唆青年犯罪的作用。

运用了“人物再现法”,不仅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得到了符合于性格特征的充分发展,而且把各个独立的单篇也连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艺术上的“有机整体”。

5、“自然派”

“自然派”:

是19世纪40到60年代俄国对本国批判现实主义创作流派的称呼。

奠基人果戈里,名称最早即来源于反动文人对果戈里创作的篾称,革命民主主义批判家别林斯基则坚决站出支持“自然派”。

“自然派”的特点是,忠实地描摹自然,即现实生活,以下层人民为作品的主人公,反映人民的疾苦,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阴暗面。

“自然派”是具有民主性、人民性和民族独创性的现实主义文学,果戈里开启先河之后,屠格涅夫、冈察洛夫、赫尔岑、妥斯托耶夫斯基等,都成为这一派作家。

6、“含泪的微笑”

“含泪的微笑”:

1835年,果戈里发表了给他带来“文学盟主”声誉的中篇小说集《密尔格拉得》,其中《旧式地主》和《伊万•伊万诺维奇和伊万•尼基弗洛维奇争吵的故事》用幽默和讽刺的艺术手法,在深刻揭露贵族地主庸俗卑劣和堕落的同时,又对他们表示同情和哀婉,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用分明的笑和谁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泪,来历览一切壮大活动的人生。

”如《旧式地主》中描写两个地主猪一样空虚无聊的生活。

别林斯基把果戈里这种独特的讽刺艺术风格称之为“含泪的笑”,这种“含泪的笑”使果戈里创作中的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传达出作者复杂的情感。

7、“多余人”

“多余人”:

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

他们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受到良好教育,聪明过人,有些人还接受过民主主义思想,他们对农奴主社会的黑暗感到不满,又缺少行为,无所作为,在愤世嫉俗或自暴自弃中白白浪费才华。

他们厌弃上层社会的空虚无为,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

他们刚刚觉醒,没有明确的理想,因而苦闷彷徨,患了时代的忧郁病。

“多余人”是一组开放性的人物系列,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多余人形象的始祖。

此后,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赫尔岑《谁之罪》中的别里托夫、屠格涅夫《罗亭》中的主人公罗亭和冈察洛夫的《奥勃洛摩夫》中的主人公奥勃洛摩夫都是不同时期的多余人形象。

8、“新人”

“新人”:

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平民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俄国的解放运动从贵族革命进入平民知识分子革命阶段,屠格涅夫最先感受到这种变化,并立刻在自己的小说《前夜》和《父与子》中作了反映,塑造了英沙罗夫、巴扎洛夫等“新人”形象。

而最终完成“新人”典型的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和他的《怎么办?

》。

他塑造了拉赫美托夫、罗普霍夫、吉尔沙诺夫等一批“新人”。

“新人”就是平民知识分子。

他们大多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坚定的信念,有坚毅的性格和踏实苦干的精神,他们的理想和行动完全一致,对自己所献身的事业执著而热诚,他们品德高尚,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

“新人”形象是俄国革命走向深入的标志,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先驱。

9、《钦差大臣》

《钦差大臣》:

是俄国作家果戈里发表于1836年的讽刺喜剧。

描写一个偏远的外省城市,一群贪赃枉法、横行霸道、盗窃国库、鱼肉人民的官僚听到钦差大臣要来微服私访的消息,个个如坐针毡,惶恐之中,竟把一个微不足道的十二品文官赫列斯达科夫当作钦差大臣,极尽贿赂、逢迎、献媚之能事,演出了一幕幕丑剧。

《钦差大臣》标志着果戈里的现实主义讽刺艺术已完全成熟。

果戈里说,他在这个剧本中,决意把俄国一切的坏东西收集在一起,一下子嘲笑个够。

《钦差大臣》创造了以官僚集团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为基本社会冲突的社会喜剧,并以典型生动的形象、紧凑的情节和深刻犀利的讽刺,跃居当时世界剧坛的前列,成为俄国现实主义戏剧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0、《前夜》

《前夜》:

是屠格涅夫发表于1860年的长篇小说。

50年代末、60年代初,俄国革命发生了急剧变化,从贵族革命时期进入了平民知识分子革命时期。

屠格涅夫最先敏锐地觉察出了这种变化,立刻从写“多余人”转而塑造“新人”,标志这种转变的第一部作品就是《前夜》。

小说描写了俄国贵族小姐叶琳娜和保加利亚爱国青年英沙罗夫的爱情故事及其他们共赴保加利亚国难的志同道合的斗争。

作者称他的男女主人公是新生活的先驱,赋予他们以“自觉的英雄性格”,他们有崇高的理想,还有坚强的意志,坚实的行动。

但作者认为,俄国还处于这样英雄的“前夜”,还只能期待出现本国的“新人”,所以,他虚构出一个保加利亚爱国志士。

杜勃罗留勃夫对《前夜》作了革命的解释,写了《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

》一文,指出俄国的英沙罗夫应是反对专制农奴制的战士。

《前夜》开启了俄国文学中“新人”这一系列形象的先河。

11、“复调小说”

“复调小说”:

这是俄国理论家巴赫金对妥斯托耶夫斯基小说创作的评价。

妥斯托耶夫斯基在小说中,常常让各种人物汇合在一起,对同一个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和主张。

这些观点千差万别,互不相同,甚至互相对立。

但作者只作客观描述,不加评论,造成了作者与人物、人物与人物之间平等对话的关系,形成了小说创作中“多声部”的特色。

由于作者“不干涉”书中人物,让他们自在地活动、表达内心意见,仿佛作者和人物各有自己的音调,互不干扰地存在着,形成“复调小说”。

复调小说是陀氏特有的艺术风格,它很好地表现了客观世界及其人的内心之复杂和多样,为现代小说艺术提供了新的叙述模式。

五、简答题

1、简析《红与黑》的艺术成就。

答:

(1)塑造了典型环境性格,鲜明体现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小说描写了唯利是图的维立叶城,阴森恐怖的神学院,“阴谋与伪善的中心”巴黎,揭示了时代特征,在此基础上塑造了于连、德•瑞那、哇列诺、木尔侯爵、玛特儿小姐等一系列典型形象。

(2)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把人物的心理描写与故事情节和特定情境结合在一起。

《红与黑》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首先体现“向内转”趋势的作品,是二十世纪文学发展的新起点。

2、简述《红与黑》所表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斯丹达尔以鲜明的反封建复辟的思想倾向、对当时复辟王朝社会阶级关系的深刻描写和在人物典型性格塑造中卓越的心理分析方法,成为法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1830年长篇小说《红与黑》(副题:

“1830年纪事”)的出版,标志着斯丹达尔创作的高峰。

小说以主人公于连的遭遇为线索,以维立叶尔市、贝尚松神学院和巴黎木尔侯爵府为活动舞台,形象地展现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阶级矛盾,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教会的罪恶与黑暗,也辛辣地嘲讽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政治倾向。

小说杰出的艺术成就,如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真实时件加以艺术概括、塑造了特定时代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与人物行动结合紧密的心里描写、文体和语言的严谨凝练等方法,奠定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

3、简要概述《高老头》的思想内容。

答:

表现贵族阶级必然灭亡的命运,如鲍赛昂夫人。

揭露批判资本主义世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如高老头和两个女儿的关系。

多方面触及资本主义的累累罪恶:

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道德沦丧、寡廉鲜耻等,如伏脱冷、纽沁根等。

4、拉斯蒂涅形象的典型意义是什么?

答:

拉斯蒂涅是一个在资产阶级思想行为的凌厉攻势下,传统思想道德迅速瓦解的蜕化变质的贵族子弟。

他的转变,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贵族阶级消亡的必然趋势――与资产阶级融化。

拉斯蒂涅的蜕化堕落,资产阶级的人生哲学的卑鄙、自私、冷酷的行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他的经历,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及其巨大的腐蚀毒害性。

5、何谓“奥勃洛莫夫性格”?

奥勃洛莫夫是俄罗斯作家冈察洛夫在《奥勃洛莫夫》所塑造的俄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多余人”形象。

奥勃洛莫夫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头脑聪明的贵族青年,但他优柔寡断,喜欢空想而懒惰成性,没有从事实际活动的能力;他总是整天躺在床上或沙发里昏睡,甚至做梦也在睡觉,最后在睡梦中死去。

这个人物身上表现出来的特点被称为“奥勃洛莫夫性格”已经成为消极懒散、不劳而获、不求进取的代名词。

六、论述题

1、现实主义文学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答:

批判现实主义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首先兴起于法国,继而影响了整个欧美的一种文学思潮,以《红与黑》的出版为标志,司汤达的另一部理论著作《拉辛与莎士比亚》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宣言。

批判现实主义是资本主义确立发展时期的产物,基本特点:

①比较广阔、比较真实地展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揭示社会矛盾,司汤达、巴尔扎克对王政复辟时期贵族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的深刻揭示,概括了这个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