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三中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56367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衡阳三中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南省衡阳三中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南省衡阳三中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南省衡阳三中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南省衡阳三中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湖南省衡阳三中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湖南省衡阳三中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湖南省衡阳三中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湖南省衡阳三中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湖南省衡阳三中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湖南省衡阳三中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湖南省衡阳三中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湖南省衡阳三中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湖南省衡阳三中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湖南省衡阳三中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衡阳三中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docx

《湖南省衡阳三中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衡阳三中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衡阳三中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docx

湖南省衡阳三中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

湖南省衡阳三中2014-2015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解析版

甲必考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正确且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龟裂/龟缩船坞/呜咽偃仰啸歌/揠苗助长

B.槛井/门槛贮藏/伫立桀骜不驯/命运多舛

C.关卡/卡片泥淖/绰约振聋发聩/愦不成军

D.伺机/伺候占据/倨傲怏怏不乐/祸国殃民

2.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被誉为中国当代最杰出科幻作品之一的小说《三体》即将被拍成电影,但它并不像美国大片《星际穿越》那样,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

B.地铁图书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在车厢内向公众推荐免费电子书,组织定期主题文化活动,让一辆辆列车化身为一座座移动图书馆。

C.随着申办冬奥会工作的有序开展,京津冀一体化进程迅速推进,涵盖空气质量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分工协作等内容的战略布局逐渐清晰。

D.故宫运用数字技术让名画《韩熙载夜宴图》“活”了起来,让观众在鲜活的文化体验中,深入理解和品味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非凡魅力。

3.下列日常情景中,语言表达正确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某教授在询问对方家人情况)令尊身体可好?

令郎小学毕业了吧?

B.(老王听说朋友要来访)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

C.(某失主对送回自己失物的人)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拨冗登门致谢。

D.(某同学在班会上发言)我殷切期望平时抄作业的同学赶快改正错误,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

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①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

②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

③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④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

⑤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

A.⑤④③②①B.①②④⑤③C.③⑤①④②D.④③②①⑤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颜师鲁,字几圣,漳州龙溪人。

绍兴中,擢进士第,历知莆田、福清县。

尝决水利滞讼。

岁大侵,发廪劝分有方而不遏籴价,船粟毕凑,市籴更平。

郑伯熊为常平使,荐于朝,帅陈俊卿尤器重之。

寻改使浙西。

役法敝甚,细民至以鸡豚罂榻折产力,遇役辄破家。

师鲁下教属邑,预正流水籍,稽其役之序,宽比限,免代输,咸便安之。

盐课岁百钜万,本钱久不给,亭灶私鬻,禁不可止,刑辟日繁。

师鲁撙帑[注]缗,尽偿宿负,戒官吏毋侵移。

上谓执政曰:

“儒生能办事如此!

”予职直秘阁。

农民有垦旷土成田未及受租者,奸豪多为己利,师鲁奏:

“但当正其租赋,不应绳以盗种法,失劭农重本意。

”奏可,遂着为令。

为国子祭酒。

初,上谕执政择老成端重者表率太学,故有是命。

首奏:

“宜讲明理学,严禁穿凿,俾廉耻兴而风俗厚。

”师鲁学行素孚规约,率以身先,与诸生言,孜孜以治己立诚为本,艺尤异者必加奖劝,由是人知饬励。

上闻之喜曰:

“颜师鲁到学未久,规矩甚肃。

诏充遗留礼信使。

初,遗留使至金,必令簪花听乐。

师鲁言:

“国势今非昔比,金人或强臣非礼,誓以死守。

”沿途宴设,力请彻乐。

至燕山,复辞簪花执射。

时孝宗以孝闻,师鲁据经陈谊,反复慷慨,故金终不能夺。

除吏部尚书兼侍讲,屡抗章请老,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泉州。

在泉因任,凡阅三年,专以恤民宽属邑为政,始至即捐舶货,诸商贾胡尤服其清。

以绍熙四年卒于家,年七十五。

师鲁自幼庄重若成人孝友天至初为番禺簿丧父以归扶柩航海水程数千里甫三日登于岸而飓风大作人以为孝感(选自《宋史·颜师鲁传》,有删改)

[注]撙:

节制。

5.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师鲁自幼庄重/若成人孝友/天至初为番禺/簿丧父以归/扶柩航海/水程数千里/甫三日登于岸/而飓风大作/人以为孝感

B.师鲁自幼庄重若成人/孝友天至/初为番禺簿/丧父以归/扶柩航海/水程数千里/甫三日登于岸/而飓风大作/人以为孝感

C.师鲁自幼庄重/若成人孝友/天至初为番禺簿/丧父以归/扶柩航海/水程数千里/甫三日登于岸/而飓风大作/人以为孝感

D.师鲁自幼庄重若成人/孝友天至/初为番禺/簿丧父以归/扶柩航海/水程数千里/甫三日登于岸/而飓风大作/人以为孝感

6.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吏部尚书兼侍讲”“擢进士第”“寻改使浙西”中“除”是任命,“擢”“改”是升职的意思。

B.“与诸生言”中“诸生”指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

C.请老,告老,指官吏因为身体等原因主动请求退休,也称“乞骸骨”,官员正常退休称“致仕”“致政”“休政”等。

D.太学是古代的国立大学,又称为“成均”“东序”“右学”,隋以后改为“国子监”。

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颜师鲁关心民生,体恤百姓。

年成大荒,他开仓放粮,想办法稳定粮价,得到上司赏识;他在泉州任职三年,施政以爱民宽容为原则,得到商人胡人的敬服。

B.颜师鲁为政有方,老成持重。

他出使浙西,办事能力强,得到皇帝的称赞;农民开垦荒地,租税被坏人豪强侵占,他上奏提出建议,得到朝廷肯定,并写成法令。

C.颜师鲁忠于国家,刚正守节。

起初,宋朝的使者到金国被侮辱,颜师鲁担任遗留礼信使时表示自己会用死来守节,他践行自己的诺言,并宣扬孝道,令金国佩服。

D.颜师鲁有孝心。

他从小就端庄严肃像个成年人,天生有孝心。

他的父亲去世,他携带灵柩从海上回家,刚上岸就刮起猛风,人们认为这是他的孝心感动了上天。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但当正其租赋,不应绳以盗种法,失劭农重本意。

(5分)

(2)师鲁学行素孚规约,率以身先,与诸生言,孜孜以治己立诚为本。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泊牛渚①

刘禹锡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

残霞忽变色,游雁有馀声。

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

无人能咏史②,独自月中行。

[注释]①牛渚,古渡口,即现在的采石矶。

诗人调官途中经过此地。

②咏史指的是东晋时代出身贫寒的袁宏,因善咏史诗而被镇守牛渚的镇西将军谢尚提携发迹的故事。

(1)请列出诗中体现“晚”的时间变化的词。

(3分)

(2)简析第二联中景物描写的手法。

(4分)

(3)请从借典故抒情的角度,简析尾联的思想感情。

(4分)

10、名句名篇默写(8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风之积也不厚,。

(庄子《逍遥游》)

(2)四围山色中,。

(王实甫《长亭送别》)

(3)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司马迁《报任安书》)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5),月照花林皆似霰。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校尉羽书飞瀚海,。

(高适《燕歌行》)

(7),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8)飘飘何所似,。

(杜甫《旅夜书怀》)

【答案】

9.

(1)残霞、戍鼓、灯火、月中。

(答出1个不得分;答出2个,得1分;答出3个,得2分;答出4个,得3分)

(2)颔联采用了视听结合(1分)、动静结合(1分)的手法,描写了残霞变色、远雁哀鸣的景色(1分),渲染了一种寂寥、凄清的伤感情调(1分)。

[来源:

学优高考网]

(3)该联表面上是说当世没有人能咏史,因而不必希望遇到谢尚(1分),实则借袁宏因咏史而得谢尚提携的故事(1分),抒发自身虽有才华却无人赏识的伤感(1分),含蓄批判了排斥贤才的社会现实(1分)。

10.

(1)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2)一鞭残照里(3)仲尼厄而作《春秋》(4)齐彭殇为妄作(5)江流宛转绕芳甸(6)单于猎火照狼山(7)天生我材必有用(8)天地一沙鸥

四、现代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青草

①青草的味道在山间弥漫,就像村里的孩子在奔跑。

②一个孩子生在山里,就是山里的一棵草。

那些青青的草,生长在山里的任何地方。

③它们长在路边,甚至还会长到路的中间,任来来往往的人踩着。

到了晚上,它们就像没被踩过一样,抖一抖身上的土,继续生长。

我猜那是它们对人的依赖,顽皮地跟在人们的脚边。

④草长在河沟里,有水的滋润,就长得异常茂盛,那是命好的草。

可是,一场雨下过,河水毫不留情地将它们冲倒,冲走。

河水退了之后,那些被冲倒的草,眨眨眼睛,又悄悄爬起来;那些被冲走的草,在水里打几个滚儿,不定被淤积到哪里,晕头转向地抓住一些泥土,鼻青脸肿地继续生长。

⑤草们不仅长在路边、河沟,更多的长在田边、地头,更混进田里,与庄稼一起生长。

于是,庄稼人就只能花费一年中大量的时间在地里锄草。

可是那些草说锄就能锄尽吗?

锄掉之后,没多久,它们又捉迷藏一样在庄稼的身边探出头来。

一代代农人就在庄稼地里年复一年地与草纠缠不清。

⑥这些孩子后来大多变成了锄草的农人,其实在地里锄草的每一个农人,都曾经是草一样生长过的孩子。

出生在贫穷的山里是一种不幸,这样的山里只适合草的生长。

每一个在山里出生的孩子,都是路边或河沟里随便生长着的一棵草。

孩子与草们一起生长,孩子也就像草们一样地生长。

⑦我最初接触到的自然界中的生命,或许就是青草。

在我只会爬的时候,就被带到院子里或者大门外、路边,自己爬着爬着,就爬到了那些青草的面前,我用呀呀的语声,不知所以地与它们打过招呼,就伸出了小手。

我抓住一株青草,用力拔下,嫩嫩的绿叶上有着细细的白色绒毛,被我拔断的地方渗出清亮的汁液,洁净,透明,一如我嘴边垂着的涎水。

我在草丛边爬过,随便抓着那些青草,青草的气息在我的身体里弥漫,这种气息融进我生长的每一天,甚至每时每刻。

于是,我的生长,就带有了许多青草的意味。

这世界就是这样将如此相似的生命气息融合在一起。

这就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道理。

⑧童年是人的一生中与周围环境最密切的时期,孩子们一边生长,一边将身边的一切都存储在身体成长的记忆里。

从一株草、一块石头、一棵树、一道墙,到一座房子、一条路、一道河、一座山,所有的记忆都被牢牢地融进生长着的生命之中,就像一块砖、一块石头、一掀沙土被垒进墙里。

当身体停止了生长之后,身边的一切,也就不再那么重要了。

⑨在乡间长大的孩子,是很少有人看护的,不会爬的时候自然不用担心有什么闪失,只是记着按时喂奶喂饭就行,像家里的小猫小狗一样,给吃的就会长大。

会爬之后自然就多了许多担心,有时家里没人,又不能带到外面去,就只能用布带子栓了孩子的脚丫子,另一头拴在泛黄发黑的窗框上。

这样,孩子活动的半径就只能在炕上了,不会爬过了头掉到地上。

更多的时候,大人下地干活,也将幼小的孩子带到地里,放在路边、地头,任其像小猫小狗一样与青草为伴。

⑩你不知道那些草籽是从哪里来的,甚至在泥土里根本看不到一粒草籽,但是那些草,在一场春雨之后,就很茂盛地生长出来,比有人用心播种过都更加蓊郁。

整个夏天,虽然常常被割了一茬又一茬,但是草们总是生生不息,绿意犹存,直到长出狗尾巴一样轻盈透亮的穗子。

这些长了狗尾巴的草,常常连成一片,在斜阳的映照下,草地上浮起一片朦胧的淡白。

⑾大人忙着地里的农活,几乎忘记了孩子的存在。

等到从草丛里再把孩子找回来,手里、嘴里、头上、身上,已经到处都是青草了,说不定肚子里也吃进了许多葱翠的青草。

(选自《散文》2015年第4期)

1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

(4分)

每一个在山里出生的孩子,都是路边或河沟里随便生长着的一棵草。

12.结合上下文,谈谈下列句子的含意。

(6分)

⑴晕头转向地抓住一些泥土,鼻青脸肿地继续生长。

⑵这种气息融进我生长的每一天,甚至每时每刻。

于是,我的生长,就带有了许多青草的意味。

13.第⑨段中,作者为什么要两次将孩子比作“小猫小狗”?

请简要分析。

(6分)

14.结合全文,探究“青草”蕴涵的深意。

(6分)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五、六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題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題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计分。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18分)

马兰花李德霞

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

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

“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

“出啥事啦?

三孬说:

“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

三孬又说:

“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

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

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

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

男人说:

“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

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

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

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

“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

“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

“你現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

“你咋尽往坏处想啊?

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

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

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

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

“钱呢?

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

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柄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

马兰花只当没听见。

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

男人说:

“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

“你有完没完?

不就六百块钱吗?

是个命!

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

转跟,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

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

“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

“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

“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

“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

“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

信中写道:

“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

母來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

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遣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这笔钱。

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

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

不然麻烦可就大了。

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

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儿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亊,还鼓动她到医脘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B.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C.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倌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E.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溫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徳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请简耍分析。

(3分)

(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3分)

(4)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7分)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一(4)题。

(18分)

承认自己是“神经病”的章太炎

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海大同书局出版了一本名为《革命军》的小册子,作者为年仅十八岁的青年邹容,书前并有章太炎作序。

由于此书宣扬反清思想,向来鼓吹反清革命的《苏报》特地刊文介绍,并获得广大回响。

然而对清政府来说,此举不啻叛国行为,于是派员前往逮捕邹、章二人。

据章太炎于坐牢期满出狱、东渡日本后所撰的《邹容传》记述,当时他正在整理学社事务,且“志在流血”,所以不肯离去,坐等巡捕前来捉拿。

而邹容原本已从后门逃跑,躲在一英国传教士住所,但听说章太炎被捕下狱,立刻到衙门自首。

后来,这对忘年之交以平民的身份与清政府在上海租界法庭当庭对质,痛斥朝廷的腐败。

虽然清政府想以“毁谤朝廷”“大逆不道”“图谋不轨”的罪名将他们凌迟处死,但在强大舆论的压力与租界当局的干预下,只得分别判处邹、章二人两年及三年徒刑。

审讯结束后,章太炎与邹容被送回牢房,不想沿路观者如堵,章太炎见状,即高声吟道:

“风吹枷锁满城香,都市争看员外郎。

”回到牢里,他还与邹容互吟诗相赠。

不久,邹容因无法适应狱中恶劣的环境而病逝,章太炎则刑满出狱,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袁世凯窃取大总统宝座后,曾聘章为总统府高等顾问。

章太炎看出袁有称帝野心,拟效方孝孺故事,执丧杖,穿麻衣,痛哭于国门,以哀共和之将亡,为同人所劝阻。

然而“章疯子”的名声,由此传开。

章太炎就是这样喜欢特立独行,当听到有人说他是“疯子”和“神经病”时,他非但不以为忤,还赞成对方的说法,自认是神经病,且希望他的同志、朋友,都能带点神经病。

他在东京加入同盟会时,曾有过一段演讲:

“大凡非常的议论;不是神经病的人断不能想,就能想亦不能说,遇着艰难困苦的时候,不是神经病的人断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

所以古来有大学问成大事业的,必得有神经病,才能做到。

为这缘故,兄弟承认自己有神经病,也愿诸位同志人人个个都有一两分神经病。

近来传说某某有神经病,某某也有神经病,兄弟看来,不怕有神经病,只怕富贵利禄当面出现的时候,那神经病立刻好了,这才是要不得呢!

章太炎被袁世凯幽禁于北京龙泉寺时,因愤怒而绝食以示抗议。

由于正逢隆冬,滴水成冰,绝食两天后,他又冷又饥,躺在床上已奄奄一息。

门人朱逖先、吴承仕、钱玄同等闻讯,纷纷跑去劝他进食,但从早到晚,不管大家怎么劝说,章太炎都摇头不理会。

就在无计可施时,吴承仕突然灵光一闪,问:

“您比祢衡如何?

”章太炎两眼一瞪,哼声道:

“祢正平(祢衡)怎么比得上我?

”吴承仕于是告诉他,刘表欲杀祢衡,但自己不想背罪名,所以将弥衡送到黄祖那里,让他下手当恶人;如今袁世凯比刘表更厉害,因为他不需利用黄祖那样的人,就可让先生(指章太炎)自己把自己杀了。

龙泉寺软禁中的章太炎一听,赶紧从床上翻身坐起,斥道:

“这是什么话!

”众门人见状趁机苦劝,并拿出荷包蛋等章太炎爱吃的食物,终于让他恢复了饮食。

胡适所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中国最早使用新式标点符号的书籍。

书出来后,胡适特地送一本给章太炎,并在封面里写上“太炎先生指谬”,署名“胡适敬赠”。

其中“太炎”和“胡适”二词右边都加条黑线,表示是“人名”。

然而,章太炎不懂新式标点符号的应用,所以看到自己名字旁的黑线,即骂说:

“何物胡适!

敢在我名上胡抹乱画!

”继而发现“胡适”两字旁边也画一黑线,这才笑说:

“他名字边也有线。

就彼此抵消了。

章太炎晚年居住上海时,离家五十公尺之外,即找不到路回来。

偏偏他又记不得自家地址,只能沿途问人,其问法是:

“我家在哪里?

”被问到的人,常当他是疯子。

某次,他从南京返回上海,由于家人记错班次,没接到他,他只好雇一辆马车,并告诉车夫说:

“到我家里。

”车夫无法,只好在街上穷兜,转了半天才被家人寻获。

此外,章太炎也不会用钱,只知一张钞票可用一次。

所以他叫佣人买烟一包,给五元大洋;儿子想买大衣,他给五元大洋;后来要在苏州盖房子,他也只拨了五元大洋。

选自《晚清民国人物另类档案》,有改动)

相关链接:

①民国成立后,章太炎自日本返国,担任孙中山的总统府枢密顾问。

宋教仁遇刺后,因参与讨袁活动而被袁世凯禁锢。

]924年脱离国民党,并在苏州设立“章氏国学讲习会”,从此以讲习为业。

“九一八事变”后,积极赞助抗日运动。

后病逝于苏州。

(《承认自己是“神经病”的章太炎》)

②在《革命军》中,邹容开宗明义的提出,要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的皇权,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并为这个国家定名“中华共和国”。

(《历史上的今天》)

③《革命军》被誉为中国近代的《人权宣言》。

孙中山赞誉它“为排满最激烈之言论”,“能大动人心,他日必收好果”的作品。

当时《苏报》主笔章士钊著文说:

《革命军》“诚今日国民教育之一教科书也”。

可见其宣传鼓动力量之巨大。

(《历史上的今天》)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苏报案”中,章太炎因为志在流血,所以才坐等巡捕前来捉拿;而邹容到衙门自首,是因为听说章太炎已被捕入狱。

B.章太炎在审讯结束后回牢房的路上,见围观的群众很多,于是高声吟诵诗句,这样做是因为他想唤醒民众反清的意识。

C.章太炎对别人称自己为神经病非但不以为忤,还自认就是神经病,是因为他认为只有特立独行的人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成就大学问、大事业。

D.章太炎性格开通,并不固执己见。

听到劝说有理便停止绝食,看到书中胡适的名字旁也有黑线便怒气平息,就体现了这一点。

E.邹容在他的《革命军》中提出要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的皇权,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得到了包括章太炎在内的许多革命志士的积极响应。

(2)本文是章太炎先生的传记,但文章开头为什么却写了邹容之事?

请结合全部材料作简要分析。

(3分)

(3)你认为作品中章太炎的哪些革命行为可能让人们觉得他是“神经病”?

(3分)

(4)当章太炎听说别人称他为神经病时,他并不以为忤,并自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