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6565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4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7课 诗三首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

积累文中重点实词及特殊句式。

2.思维与审美:

理解内容情感,鉴赏艺术手法。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激趣导入

屈原《九歌》里说,“悲莫悲兮生别离”。

对于刻骨铭心的离愁别恨,古人感之,苦之,悲之,言之,别离的哀音在真纯的古典文学世界回响不绝。

山隔水阻,风雪塞途,游学仕宦,战争行役……一朝分别,音讯杳然。

漫漫时光使分别化成了一声声长叹,迢迢山水让别离酿成了一曲曲哀歌,思念之情往往显得格外真挚动人。

今天,就让我们重回两千年前的汉末,走近“涉江采芙蓉”的有情人。

一、诵读全文,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回答段后问题。

(第一段)涉(徒步渡水,蹚水)江采芙蓉(莲花的别名,这里说“芙蓉”与“夫容”双关),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多芳草。

采之欲遗(赠送)谁?

所思在远道。

请概括段意:

叙述女子采摘芙蓉,营造思乡氛围。

(第二段)还顾(回顾,回头看)望旧乡(故乡),长路漫浩浩(形容无边无际)。

同心(指感情深厚)而离居(分居异地),忧伤以终老(指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请概括段意:

写情深意笃的两人相隔两地、无法相聚的悲伤。

二、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填出空缺处中体现情感变化的相应内容。

答案 ①欢乐洋溢 ②黯然痛苦

微任务活动一 准确翻译重点诗句

1.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采摘荷花想要送给谁呢?

所思念的人在远方的道路上。

(得分点:

遗、所,句意对)

2.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忧伤中慢慢变老。

(得分点:

同心、离居、终老,句意对)

微任务活动二 理解内容情感,鉴赏艺术手法

1.诗歌开头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有何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诗歌开头两句展示了如诗如画的景致:

风和日丽,女子荡着小船去采摘美丽的莲花,湖岸泽畔还有数不清的散发着芳香的兰花香草。

(2)作用:

通过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了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美好。

2.这首诗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芙蓉”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芙蓉花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具有高洁、素雅、清幽的特点,所以诗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能营造素雅的意境,象征纯洁的爱情,给人以美的联想。

3.这首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思妇怀念丈夫,游子眷念故乡。

4.《涉江采芙蓉》一诗共八句,既有人物、情节,又有深远的意境,艺术手法十分巧妙。

请根据示例和提示完成下表。

情节

手法

1、2句

涉江郊游,采摘芙蓉

以乐景、乐事衬哀情

3、4句

人在远方,心愿难遂

5、6句

7、8句

直抒胸臆

答案 ①自问自答(设问) ②回望故乡,长路漫漫

③联想、想象,动作细节描写 ④天各一方,忧伤难遣

关于《涉江采芙蓉》这首诗,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还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

你怎么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古诗有时看起来很直率,实际上很曲折,“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就是如此。

讲究语法的人们在这首诗里会碰到一个难题,就是许多句子都没有主语,究竟是谁在“涉江采芙蓉”?

谁在“还顾”?

谁在“忧伤”?

说话的人是个男子还是个女子?

是男子“在远道”还是女子“在远道”?

对于这些问题如何解答,要看对“还顾”两句如何解释。

解释可能有两种。

一种是“还顾”者就是“涉江”者,古代离乡远行的照例是男子,照这样看,便是男子在说话,是他在“还顾望旧乡”,想念他的心爱的女子,“涉江采芙蓉”的是他,“忧伤”的也是他。

另一种解释是,“还顾”者就是“所思”者,不是“涉江”者,照这样看,说话的人是留在“旧乡”的女子,是她在“涉江采芙蓉”,心想自己在采芳草寄给“所思”的男子;同时,那位“所思”的男子也在“还顾望旧乡”,起“长路漫浩浩”欲归不得之叹。

短歌行

曹 操

激趣导入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葬身火海;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进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唐太宗广纳贤才,开创“贞观盛世”。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重视人才!

三国时魏武帝曹操也是非常重视人才的,他广纳贤才,建立魏国,三分天下。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诗——《短歌行》,看看他的“人才观”。

一、诵读全文,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回答段后问题。

(第一段)对酒当(对着)歌,人生几何(多少)!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

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酒)。

请概括段意:

诗人借酒抒情,以悲凉的情调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

(第二段)青青子衿(子,对对方的尊称。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我心。

但(只是)为君故,沉吟(沉思,深思,这里指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至今。

呦呦(鹿叫的声音)鹿鸣,食野之苹(艾蒿)。

我有嘉宾,鼓(弹奏)瑟吹笙。

请概括段意:

诗人写对贤才的渴盼与重视。

(第三段)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拾取,采取)?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东西向田间小路)度阡(南北向田间小路),枉(枉驾)用(以)相存(问候,怀念)。

契阔(久别重逢)谈(通“宴”),心念旧恩。

请概括段意:

诗人继续写对贤才的渴望,道出“忧思”的原因。

(第四段)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周,圈),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吐出嘴里含着的食物),天下归心(人心归服)。

请概括段意:

表明诗人虚心纳士、竭尽诚心、不遗余力的态度。

二、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请分别用一个动词(限一字)概括出诗人内心情感的变化,填在图中圆圈内。

答案 ①忧 ②思 ③迎 ④盼

微任务活动一 准确翻译重点诗句

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那些有学问的人,使我心中的思慕之情连绵不断。

(得分点:

子、青衿、悠悠,句意对)

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客人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访。

(得分点:

陌、阡、枉、用、存,句意对)

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要像周公一样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得分点:

吐哺、归心,句意对)

微任务活动二 理解内容情感,鉴赏艺术手法

1.第一段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两个字是什么?

试分析这两个字在表达技巧上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忧思”。

作用:

它是全诗之脉,全诗抒写的正是未能建功立业、统一中国的忧思;这“忧思”既解释了前面痛苦感叹的原因,又为后面求贤若渴埋下了伏笔。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这几句诗流露的思想感情是消极的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这是曹操对人生短促的感叹,但他不是因流年易逝而生爱生畏死之想,联系全篇来看,他感叹的是战争频

仍、大业未成,因而产生了一种时间的紧迫感,所以他对“人生几何”的慨叹,并不软弱消沉,而是为了执着于有限之生命,珍惜有生之年,思索及时努力,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魏源说得好:

“对酒当歌,有风云之气。

3.本诗运用了引用、比喻、用典等表达技巧。

请根据提示,填写下表,加深对这些表达技巧的理解。

表现手法

诗句

作用

引用

表达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比喻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表达招揽贤才的迫切心情。

用典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答案 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②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③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④用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人生美好的时光何其短暂。

⑤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⑥用以虚心待贤的周公自况,表示自己也像周公一样厚遇贤士,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这首诗中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人生苦短之忧。

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一个“苦”字,其忧惧心态毕现。

②贤才难求之忧。

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原句,恰当地表现出诗人思慕贤才,因求之不得而日夜沉吟的情态,感情真挚。

而“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则描写主宾欢宴的情景,表达对贤才的礼遇。

③功业未成之忧。

曹操此时未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他之所以如此渴慕人才,也是因为要成就大业须有更多的贤才相助。

所以诗人最后还以周公自比,表示自己要像周公一样礼待贤才,以求完成自己的统一大业。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激趣导入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

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同学们,这个人是谁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归园田居(其一)》。

一、诵读全文,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回答段后问题。

(第一段)少无适俗韵(本性、气质),性本爱丘山(这里泛指山川田园)。

误落尘网(尘世的罗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笼中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请概括段意:

写诗人回归田园的原因。

(第二段)开荒南野际,守拙(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昏暗,模糊)远人村,依依墟里(村落)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顶处)。

请概括段意:

写诗人回归田园后的生活情况,描写了田园生活的乐趣。

(第三段)户庭无尘杂,虚室(空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比喻官场生活)里,复得返自然(田园生活,自然本性)。

请概括段意:

对全诗的总结,写诗人回归田园后的愉悦之情。

二、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概括诗人的心理状态,并将概括出的词语填入图中右下方的椭圆内,限四词。

答案 宁静 淡泊 闲适 纯朴

微任务活动一 准确翻译重点诗句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得分点:

俗、韵、性,句意对)

2.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到南面的山野里开垦荒地,固守住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得分点:

“开荒南野际”句式,守拙,句意对)

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隐隐可见远处的村庄,依稀可见村落里的炊烟。

(得分点:

暧暧、依依、墟,句意对)

4.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门庭里没有尘俗杂事,陋室里自有余暇清闲。

(得分点:

尘杂、虚室、余闲,句意对)

微任务活动二 理解内容情感,鉴赏艺术手法

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中,“恋旧林”和“思故渊”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状况?

试加以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恋旧林”“思故渊”表明了诗人对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否定和唾弃。

这两句以“羁鸟”“池鱼”为喻,表达了自己渴望摆脱束缚、回归乡村的急迫心情和心恋田园的情怀,一“恋”一“思”,凝聚了诗人对田园的眷恋和思念。

2.“守拙归园田”中的“拙”指什么?

陶渊明为什么要“守拙”?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技巧相对。

(2)陶渊明要“守拙”,即强调自己不会顺应世俗的潮流,而是要坚守自己的纯真本性。

3.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展现田园景色?

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诗人在描写田园景色时不事雕琢、不加渲染,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选择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等意象。

(2)营造了一种宁静、安详、自然的田园风光意境。

(3)白描手法。

4.《归园田居(其一)》里描写的农村生活景象,实际上很普通、很常见,但在诗人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尤其是在对官场生活有了深刻的反感而彻底逃离它之后,对于田园生活更增添了感情。

从诗中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的内心闲适、自在、喜悦。

他把平常的农村景物饶有兴致地写入诗中,而这些景物一经入诗,便和他的感情相互交融,相互生发,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诗境。

所以,我们读起来,也会觉得其中蕴涵着盎然的诗意,普通的景物也具有了美感。

尤其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两句,语调轻快活泼,“荫”“罗”的使用,更让人体会到,“榆柳”“桃李”几乎是含情的。

陶渊明辞官归隐,有人说这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有什么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在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之后选择的一条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人格、渴望自由的道路,与当时社会的“学而优则仕”是格格不入的。

从当时的社会来看,陶渊明坚持高尚的志趣是一种对黑暗官场的反叛,具有积极意义。

(观点二)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浊,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

从这点来说,陶渊明放弃了大济苍生的理想则有其消极的一面。

(观点三)陶渊明的思想儒、道兼有。

儒家积极入世、大济苍生,曾为陶渊明的人生追求。

而消极避世的道家思想在“误落尘网”十三年之后,“悟已往之不谏”,改“心为形役”为“形为心役”,找到真正的自我——质性自然。

这一儒道思想在现在看来并非完全是一种消极的思想。

助读材料

1.作者简介

开启并繁荣建安文学者——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军事家,他指挥了官渡之战,此战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

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

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宴唱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

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隐逸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

浔阳柴桑人。

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故后世称“陶靖节”;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

陶渊明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出现不仅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而且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以及“平淡自然”的诗风,把诗歌艺术提高到一种美的至境,标志着汉魏以来古代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

2.背景展示

(1)《涉江采芙蓉》

选自《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社会动乱,反映在《古诗十九首》中,大多写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苦、士人失意的苦闷哀愁。

《涉江采芙蓉》就是抒写游子思妇相思离别之情的作品。

(2)《短歌行》

这首诗创作于宴飨宾客时,曹操生于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本诗表达了他希望能够招揽人才、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雄心壮志。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即为明证。

(3)《归园田居(其一)》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3.文学知识

(1)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的名称最早见于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大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无主名且无诗题的五言抒情诗,被笼统称作“古诗”,萧统从中选取十九首编入《文选》,并加上一个“古诗十九首”的题目。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大约都是东汉末年中下层文人,诗歌所表现的无非是游子思妇的情怀,间或也从侧面反映出某些社会现实。

《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五言抒情诗已经成熟,它对建安诗歌的繁荣产生了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历代评价很高,梁代钟嵘《诗品》将它列入上品,云: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

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云:

“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2)田园诗

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百姓、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

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在他的笔下,田园、劳动第一次具有真正的审美意义。

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和发扬。

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这一传统的继承者。

而李白、白居易、辛弃疾、苏轼等大诗人,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3)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无论是“曹氏父子”还是“建安七子”,都长期生活在河洛大地,这种俊爽刚健的风格是同河洛文化密切相关的。

“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建安为汉献帝年号(196—220),以曹操三父子为代表的创作在反映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建安风骨”(也叫“汉魏风骨”)这一时代风格。

魏国统治者曹氏父子都爱好和奖励文学,招揽文士,在他们周围聚集了众多作家。

他们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掀起一个诗歌高潮。

4.对曹操的评价

[钟嵘]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毛泽东] 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鲁迅]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范文澜] 他是拨乱世的英雄,所以表现在文学上,悲凉慷慨,气魄雄豪。

5.对陶渊明的评价

[钟嵘] 文体省净,殆无长语。

笃意真古,辞兴婉惬。

每观其文,想其人德。

世叹其质直。

至如“欢颜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邪!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苏轼] 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

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

[陈正敏] (王安石)言其(渊明)诗有奇绝不可及之语,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由诗人以来无此句也。

然则渊明趋向不群,词采精拔,晋、宋之间,一人而已。

[杨时] 陶渊明诗所不可及者,冲澹深粹,出于自然。

若曾用力学,然后知渊明诗非着力之所能成。

[杨万里] 渊明之诗,春之兰,秋之菊,松上之风,涧下之水也。

[严羽] 汉、魏古诗,气象混沌,难以句摘,晋以还方有佳句,如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谢灵运“池塘生春草”之类。

谢所以不及陶者,康乐之诗精工,渊明之诗质而自然耳。

[王世贞] 渊明托旨冲淡,其造语有极工者,乃大入思来,琢之使无痕迹耳。

后人苦一切深沉,取其形似,谓为自然,谬以千里。

必备知识积累卡片

一、字词句知识

1.通假字

句子

通假字

契阔谈

“”通“宴”,宴会

2.古今异义词

词语

例句

解析(古今义)

同心

同心而离居

古义:

感情深厚。

今义:

齐心。

几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