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心灵注重家庭教育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6714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孩子心灵注重家庭教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走进孩子心灵注重家庭教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走进孩子心灵注重家庭教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走进孩子心灵注重家庭教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走进孩子心灵注重家庭教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走进孩子心灵注重家庭教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走进孩子心灵注重家庭教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走进孩子心灵注重家庭教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进孩子心灵注重家庭教育Word文档格式.docx

《走进孩子心灵注重家庭教育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孩子心灵注重家庭教育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走进孩子心灵注重家庭教育Word文档格式.docx

行为;

心理

引言: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

“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温床与摇篮,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是孩子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窗口;

家庭是孩子获取人生幸福的源头------”家庭教育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

家庭是一个小的社会细胞,青少年的全部生活始终与家庭小集体有密切的联系。

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学校的悉心教育,需要一个文明健康的社会氛围,更需要家庭的温暖。

提起素质教育,社会舆论往往集中于学校,这是对的。

因为学校作为教育人,培养人的场所,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负有重大的责任,它是教育“产品”的生产者,“产品”不合格,其直接责任当然是“厂家”,而不是消费者。

但人的培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不是能用简单的产品制造可比的。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

这些年,应试教育大行其道,也并非是学校的一厢情愿,它于社会存在,政策导向以及家庭教育是密切相连的。

过去,我们常讲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对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其实,实施素质教育何尝不是如此。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

在一次对在校学生的小样本研究中显示,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和依赖性都与家庭教养方式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

通过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些情绪都与家庭的严格教养方式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

对于父母而言,尤其现在的家庭大都只有一个孩子,这孩子几乎成了整个家庭的希望。

“三岁看老”、“人看极小,马看蹄爪”,这些千百年来流传的俗语,指出了一个人由出生到长大,尤其是学龄前的早期生活经验,对其一生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它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家庭是一个人最早接触,并终身保持密切联系的重要环境。

早期生活经验的形式和内容,多半由家庭教养方式所定。

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

家庭是以夫妻关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组织起来的社会细胞。

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由于组成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同于其他的社会关系,它对于人的品德、人格及行为习惯等的养成和指导都是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的。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它是在家庭生活中以亲子关系为中心,以培养身心健康和合格社会成员为目标的最主要的活动。

教养方式,顾名思义包含有两方面内容———教育和养育。

在家庭中的教养,事实上是通过养而教的,即在养育的过程中达到教育的目的,或者可以说养育本身就具有教育的功能。

高尔基说:

“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

可是要善于教育孩子,这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这就需要有才能和渊博的知识。

”因各个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准、文化知识结构和子女的性格千差万别,家庭教育的方法也不可能都是固定一式的。

我们必须正视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偏差,切实履行好家庭教育的责任,精心培育好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努力发挥家庭教育在育人上应有的作用。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

1家庭;

2学校;

3儿童所在的集体;

4儿童本人;

5书籍;

6偶然出现的因素。

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那么,家庭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建立和睦的家庭,创造良好家庭教育氛围,宽严相济,适当期望

首先,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

正确认识并善待孩子的“第二反抗期”,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一派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树立平等、契约、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

要想成才,先要成人。

其次从心理学角度讲,封闭式的环境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现在的儿童,多是独生子女,独门独户,互不来往,被一个个小家庭封闭得严严实实,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儿童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群体影响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儿童少年需要伙伴,需要与同龄人进行感情的交流,互相影响,互相学习。

在交往中,学会待人接物,学习社会规范,处理人际关系,培良好的社会品质和社会道德。

不仅要注重家庭物质环境的构建,为孩子创设一个必要的生活、求知、娱乐的活动空间,更需要注重家庭精神环境所产生的教育力量。

这不仅是行为规范的“自动调节器”,更是陶冶情操的“天然熔炉”。

良好的精神环境能形成一种凝聚力,使孩子生活在一个自由自在的、具有上进心和责任感而没有精神压力和孤独感的快乐天地里,使其保持较强的独立意识,对未来充满自信和追求。

真正理解“才”的含义,对孩子的期望值要适当。

不是说非成名成家才是人才。

只要是德才兼备,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都可以说是人才。

现代社会并不要求也没有这个可能使每个人都成为有卓越贡献的伟人,社会更需要的是有知识、有技术、有道德的为社会踏踏实实做出实际贡献的人。

家庭对于子女的要求,既不能脱离实际,期望值过高;

又不能期望值太低,对孩子放松要求,所以父母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尺度,对子女的期望值应建立在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基点上,并应根据子女成长发展的情况,不断调整奋斗的目标

二、走出传统家庭教育误区,更新家庭教育观念

提高自身素质,迅速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儿童成长的艺术。

放纵宽容、溺爱有加或是苛刻求全、律己不严这些家庭教养方式的普遍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家长们必须尽早走出这些传统家庭教育的误区,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主要表现在五大方面:

首先是民主观,破除家长制的教育观念,尊重孩子的人格独立和正当权益,以民主、平等的心态和对话、交流、商量的方式教育孩子,创造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

其次是主体观,破除单纯以家长的意志塑造和要求孩子的观念,尊重孩子学习和发展的自主权,尊重孩子的思想,保护孩子的兴趣爱好,促进孩子身心的自由发展。

第三是评价观,改变以往单纯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惟一标准,全面关怀孩子的身心健康,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孩子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再次是要建立全新的学习观,破除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学习观,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最后就是要有现代化的发展观,要完全改变“分数至上”、“书本至上”的狭隘观念,以人的发展为本,强化人文关怀,树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人才观,促进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尊重、信任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

它意味着爱护孩子纯洁的心灵、支持孩子的决定、放弃权力和优越感;

也意味着一种涵养和宽容待人的高尚品格。

孩子的内心世界很丰富,要了解孩子,只能用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

更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培养自信,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要知道,成材道路万万条,并非读书这一条。

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更不要把孩子塑造成你的影子,让我们尊重孩子。

赏识孩子。

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

千万记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给孩子留点喘气的时间,不然的话,只会使他们连呼吸都困难了。

三、家长要言传身教,为孩子做出榜样

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将在孩子洁白无暇的心灵上铭刻下难以泯灭的痕迹。

重视家长的榜样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孩子一起成长。

    

托尔斯泰说:

“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能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亲的先锋榜样,一切有关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

”你孝敬老人,子女才能孝敬你;

你下岗择业时充满自信,子女才可能面对挫折不断追求。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家长的人格力量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

 

在家庭教育中,教育者是家长,被教育者是子女。

在这个关系中,家长具有权威性,他是家庭生活的组织者,是家庭大厦的支柱,是子女生活的依靠,家长与子女一般地说是朝夕相处,利害与共,命运一致,关系亲近,这种特点的生活环境,孩子一般非常尊敬家长,父母与子女关系密切和其被子女的尊重,这是家庭教育的一个优势。

但优势能否发挥出来,家长能否与子女亲密无间,能否严格约束自己,受到子女的尊重,这就看家长的修养如何?

若家长的素质、言行不足以让孩子依赖,家长经常说空话,那么孩子就不听你的话。

家长也应不断学习,使自己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意识,注重与孩子促膝谈心,彼此成为朋友。

四、 

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要想使家庭教育效果好,家长做到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很重要。

家长应多与学校教师合作,多联系多探讨。

同时,要“把整个社区作为一种资源来运用”。

孩子终究会成人,会独立。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家长从小就要注重培养其与外界的接触,帮助孩子搭桥铺路。

绝对不能让孩子与外界隔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日子应让它过去了。

五、尊重自然和谐的原则,谨防主观愿望设计孩子人生

自然和谐,是指家长及其家庭教育的整个过程必须尊重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把培养和谐发展的个性作为家庭教育的目标和归宿。

与此相对的是传统型的家庭教育,家长用高度理性的家庭教育计划和成人化的目标要求来驱使孩子们被动地学习和工作,同化家庭生活的规范。

所有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幸福、美满的人生,但不少望子成龙的父母根本不考虑孩子的身心特点和个人兴趣,硬性塑造。

这些家长的目光几乎全部集中在孩子的身上。

有的家庭为了让孩子成才,每天除了上学之外,还让孩子上好几个课外辅导班或是培训班,除了要求孩子学习成绩要名列前茅外,还要求孩子在画画,弹钢琴等其他方面都取得优异成绩。

孩子平时没有时间玩,只能整天被这些负担所压,身心不能得到完全的放松。

孩子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是各个不同形状和颜色的个体,具有自我成长的天性和潜能。

家长们却习惯于像木偶一样操纵和完全控制孩子的一举一动。

尽管父母们为孩子的前程苦心设计,多数孩子并没有成为他们所期望的“龙”,也没有按他们的设计行走人生之路,这种刚性塑造,带给孩子的只有心灵的重压和创伤。

只有给予孩子们宽松民主舒适的家庭氛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喜好自然发展,才能在家庭的养育下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六、身教重于言教,训诫与引导相结合

古代家教重言教,但更重身教。

所谓身教,即是以家长自身的行为所进行的潜移默化的教育。

身教是柔的,却能令天下最难教育的人感化。

古来善为家教者都懂得这个道理。

所以他们要子弟贤,自己须先贤;

要子弟廉洁,自己必须先廉洁。

陶侃之母封鱼返修书责子,拒收官物,故陶侃终成名宦。

古之善教子弟者,并不是一味训诫,逞家长之威风,也很注意对子弟的循循善诱。

孟母“断杆”,曾子“杀猪”都是因势利导,引导儿子勤学向善。

训诫与引导的结合,正反映了家长严与慈的一致。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信条是不正确的。

对子女要善于启发诱导,要有耐心,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说利害,具体说明错在哪里,会出现什么后果,怎样才能不错。

过分的严格往往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难以弥合的创伤,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感、压抑感,甚至出现逆反心理。

儿童家庭教育需要父母共同配合,一张一弛进行。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孩子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孩子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社会环境。

在家庭中,父母的言行举动、生活习惯时时都在以身示范,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成为孩子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父母一次行为上的示范胜过上百次说教。

父母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习惯会潜移默化地传给孩子;

父母的坏思想、坏品德、坏习惯也会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孩子的思想和行为。

因此,当代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言行一致,以自己的高尚言行去影响孩子,成为孩子崇高理想的熏陶者和美好心灵的塑造者。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曾说:

“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掌握在母亲手中。

”它指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与支持,家庭教育应注重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如独立、自信、自强、坚忍不拔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了健康的细胞,才能有健全的肌体,细胞有病,就会引起肌体发病。

古人云: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观点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任何一个家庭中的父母都必须注重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环境和适当的教育方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鹤同1爱,藏起一半1教育艺术,1999,(9)

[2] 宗秋实1终身教育与家庭教育1教育研究,1998,(8)

[3] 卢乐珍1良好的家庭氛围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1家

庭教育,2000,

(1)

[4]王惠梅,侯永芳.学习困难与家庭环境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1,(06).

[5]钟天平,金文焕,张秀梅,招慧英,林海建,杨春晖.小学生个性对学习成绩的影响[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01).

[6]黄萍萍.影响儿童学习成绩的智力、非智力因素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2,(04).

[7]雷玉洁.离异家庭儿童行为及学习成绩的对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05).

[8]凌辉.儿童智力和家庭环境与学习成绩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2,(02).

[9]李明敏,潘晓莉,杨秀芸.小学生个性特征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04).

[10]高珂,孙谕,霍金芝,段蓉芳.心理控制源、个性及焦虑与学习成绩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05).

[11]刘少文,龚耀先.家庭背景和儿童智力结构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04).

[12]高玉祥.个性心理学,第317-318页[13]陈鹤琴.家庭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14]李国霖.提升家校合作的主体性.中国家庭教育,2004年1月P37

[15]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大纲(试行),2000年2月21日

[16]曹亚中.学习型家庭创建和推进.百家出版社,2003年出版

[17]赵忠心.开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新局面.中国家庭教育,2004年1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