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的心灵清华大学王晶教授讲座笔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0573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孩子的心灵清华大学王晶教授讲座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走进孩子的心灵清华大学王晶教授讲座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走进孩子的心灵清华大学王晶教授讲座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走进孩子的心灵清华大学王晶教授讲座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走进孩子的心灵清华大学王晶教授讲座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走进孩子的心灵清华大学王晶教授讲座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走进孩子的心灵清华大学王晶教授讲座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进孩子的心灵清华大学王晶教授讲座笔记.docx

《走进孩子的心灵清华大学王晶教授讲座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孩子的心灵清华大学王晶教授讲座笔记.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走进孩子的心灵清华大学王晶教授讲座笔记.docx

走进孩子的心灵清华大学王晶教授讲座笔记

走进孩子的心灵——清华大学王晶教授家庭教育讲座笔记

 “我们2003年的时候,因为拿到一笔基金,我们做了清华500个学生家庭的家庭教育的调查,用了大概两年的时间,因为既要访谈家长,又要访谈学生。

结果有很多,但是有几条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第一条,我们在这个访谈的500个家庭中,两个孩子的家庭占了103个家庭,103个家庭中有一半家庭的家长说,考上清华的这个孩子不是在我们家学习最好的,或者不是在我们家学习用的时间最长的,但是最后考试的结果每次都是非常好,他说老师你是研究心理学的,能不能解释这个问题?

第二条,普通考试的学生,一般在大学学习时间,进图书馆的时间,在图书馆中午自己带了一些饭,然后吃完不出图书馆,晚上出来,8——10个小时在图书馆一天,有过这样经历的普通学校出来的学生,占90%,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而且不是一天,不是临到考试磨一磨。

我们特招的学生,比如体育特招生,艺术特招生,包括美术学院的学生,能连续在图书馆待四个小时的,不到20%。

同样一个学校,每个人的学习方法有巨大的落差。

还有一个引起我的关注,就是美术学院的学生,我调查了40多个家庭,这40多个家庭的美院学生,没有一个说自己会唱歌,或者唱歌不会跑调。

当时拿了这几份的汇总差异之后,很多老师觉得很奇怪,怎么解释孩子的行为模式的差别。

今天脑科学给心理学注入了一个很大的解释平台,我刚才说清华的那些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的差别在于什么地方呢?

差别在于他们的脑构造,现在的行为心理学和脑科学已经证明,人的大脑是存在差异的,从认知结构来讲,也就是我们学习的渠道来讲,人类一共分五种吸收信息的渠道,每个人的主渠道不一样,最后他的思维方式、学习模式、沟通模式是不一样的,所以虽然都是清华的学生,但是有巨大的差异。

什么样的差异呢?

我今天讲课,包括大家学习,首先用眼睛,大家在看,第二是用耳朵,在听。

还有第三个认知渠道,那就是我们的触觉。

其实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尤其在传统课堂学习,用眼睛,用耳朵,但是是不够的,因为有些东西是靠其他部位学习的,老师怎么讲,一个学生都不明白,所以就要肢体参与。

这是人类的三大渠道,就是接受外界信息的三个大渠道,同时还有两个辅助渠道,一个是我们的嗅觉,一个是我们的味觉。

这五条渠道构成了我们的生命认知系统。

每个人的这五个认知渠道都是畅通的,但是为什么每个人有千差万别的区别,因为每个人的脑结构是不一样的。

爱因斯坦在二十几岁就写出了《相对论》,当时全世界只有7个人能够看懂。

后来解剖发现,他的大脑左右半球的顶下叶区域异常发达,比普通人的平均厚度多出一厘米,这造成爱因斯坦大脑宽度超过普通人15%左右。

大脑后上部的顶下叶区在视觉空间认知、数学思维和运动想象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时用了7个有成就的人的大脑和他对比,发现爱因斯坦大脑的特点是惟一的。

 

中国有一句话“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但是中国的文化是一个想象的文化,它缺少一个过程,这句话只说了对了一半,它缺少一个前提,就是说手里拿的要是一块铁。

今天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我们看人的标准是多维的,你的孩子可能是铁,也可能是一块宝玉,也可能是珍贵的钻石,不同的材质我们就要有不同的教育方式。

如果你的孩子是块宝玉,你还在磨,最后的结果可能是真的把孩子磨残废了。

如果孩子是宝玉,就要去雕琢。

如果孩子是钻石,就要去切割。

这就是说我们的教育有一个前提,我们要因材施教。

孔子2000多年前就说因材施教,所以他三千弟子,七十二贤士。

我们今天传统的教育中还是认为努力是最重要的。

其实我不认为努力是最重要的,方向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方向不对,努力也是白费。

方向错了,你特别用功,你付出的特别多,最后你没有得到成功,你得到的伤害也特别大。

人的认知渠道不同,学习方法就是不一样的。

以视觉为主的就叫视觉学习型,就是他的眼睛非常发达,视觉神经非常敏感,其他四条渠道也是好用的。

以一条渠道为主,四条渠道为辅,整合了一个人生命中对世界认知的结构。

科学家给出了这样的论断。

现在给出了一个推理,比如一个视觉区域最发达的人,他喜欢用视觉来学习,他学习的时候学习效果最好。

每个人的脑结构不同,所以他的行为模式不同。

好多年前拿破仑说过一句话,他说人的身体结构决定你的命运,现在科学家说你的脑结构决定你的学习方式、你的职业方向,甚至是你的生活状态。

这是一个科学的前沿,我们现在把它引用到行为心理学。

首先你的孩子是什么学习类型的,你要按照这个类型去最大化地用他最佳的渠道去学习,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且不同的类型,最后得出来的行为模式也是不一样的。

大家说,你告诉我吧,我的孩子是什么类型的人,其实我刚才已经说了,生命是一个充满变化的过程。

我们现在反过头来看,大家知道了学习类型,有视觉学习型,视觉学习型的人就是以看为主,学习的时候他喜欢看,喜欢听老师讲,跟着老师走,他的学习效率是最高的。

听觉型的人和视觉型相反,他是以听为主,听对他来说最轻松,触觉型的人就是肢体参与。

大家可能会问,我们怎么判断一个孩子。

现在我讲一下最简单的判断方式,就是在座的每一位家长你自己可以判断一下你是什么样的认知类型,因为这是脑结构决定的,不容易改变。

这几千年,我们人还是在一个平面上往前走,所以很多大师的思想到今天我们不能超越,像明灯一样照亮着我们,所以人脑不是像我们期许的那样,突飞猛进的一代接着一代向前发展。

我们知道这些以后,我们就首先要跟自己的心灵和解,知道生命就是这么一种状态,我们要认知生命,我们要接受我们这个生命。

包括家长,我们知道这个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的,然后按照我们这种现实的情况真实地去对待。

中国有儒家,儒家讲智慧,其中有大智慧的人,有一个组成部分,就是他知道什么是真实的东西。

现在很多家长不知道什么是真实的,人家的孩子能那样,你也那样,这就是虚幻的。

怎么判断一个孩子是什么类型的人?

首先视觉学习型的人,最简单的判断就是,这样的孩子说话的时候语速特别快,而且他在说话的时候一定看着你的脸说,然后你在听,可能听一听就有别的事,然后转过身就去干别的去了。

如果他是视觉型的,他不会站在原地跟你说,他一定转过身去的,到你转过去的地方,看着你,依然对你说,因为看对他最重要的。

这是视觉型的一个最简单的特征,语速快,要看着人说话。

同时视觉型的孩子从小非常听话,一般来说不做越格的事,他是幼儿园、小学最听老师的话,认真复习、认真写作业的这类孩子。

这类孩子生命的成长过程在学校是非常守规矩的,是今天我们教育里最喜欢的一类人。

也就是说视觉型的孩子喜欢在一个安全的体系内学习和生活,他们多半非常愿意当老师,或者做公务员,也不是有创新精神的公务员,他们是循序渐进的小公务员。

对于这些孩子,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办,除了帮助他学习以后,现在你们真正需要的就是让他跟人的接触,拓展他们的勇气。

对这些孩子,不是失败是成功之母,是成功是成功之母,让他们在成功中自信,同时伸展他们对社会的触觉,让他们不断成长和壮大,学习没有问题,但是在创造能力上,这些人恐怕有一定的局限性。

视觉型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帮助他们,家长认为现在孩子小,不会选择的话,你们可以买一些彩色的笔,让他们把想写的东西画下来,为什么这样做,就是刺激他们的视觉神经。

他的眼睛非常好使,他的眼睛捕捉信息的能力非常强。

视觉型的孩子在学习的时候,要多做复习,少做预习,因为他完全能跟得上学校的教育,无论是小学还是高中。

学习是两个概念,学习是为了记忆的,记忆是两个概念,一个是记,一个是忆,今天我在这讲,大家是在听,听是一个记的过程,那么你们在考试或者回家跟别人说的时候,跟别人复述的时候,这是忆的过程。

有的人就忘了,因为他的脑沟回很浅,视觉型的孩子就是这样,所以他要大量复习。

视觉型的孩子在人类大概占1/3,听觉型的孩子占20%——25%,这些孩子在传统课堂中是不占便宜,听觉型的孩子以听为主,他们主要的特点是不爱说话,说起话来很慢,而且往往说话的时候不看对方的脸。

对他们来说内心世界是很重要的,快乐源自内心。

这样的孩子不合群,所以在和老师的互动中,他们往往是靠后的。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是听觉型的孩子,你要给孩子一个支撑,一个沟通和帮助的渠道。

首先你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要有一个改变。

这些孩子不爱说话,家长经常说我跟你说了这么半天,你怎么不说话啊。

这是他的行为模式,他不太爱说话,他跟视觉型的不一样。

听觉型的孩子,如果你让他一边说着一边看着,这不是他最佳的学习效果,他往往学得不好。

我前段时间从深圳回来,我去了洪雅小学,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校,有个老师跟我说,你快点来吧,我们班有个怪人,你帮我看一下。

深圳有好多是打工的父母带着孩子去的,这个孩子的父母是安徽的,这个小孩是四年级的时候来了,现在是五年级,老师说这个孩子上课从来不听讲,可是学习成绩非常好。

我说这有什么奇怪,他从一个县里面,到了城市里的学校,他没有降级,说明他的学习模式你不认同。

我当时就下意识的,我们是进课堂去听课,我说他可能是听觉型的人。

我说这样,如果今天你看他上课不注意听讲,你提问他,如果他能回答出来,就说明他听课了,而不是不听。

是一个女孩,很高的个子,老师说今天有专家进课堂,都把你们的书本拿出来,其他小孩早早就摆好了,她把手放进书本,把书拿了出来。

然后上课的时候,她不看老师,就摆弄手,这一堂课老师提问她两次,是新课,她都答对了。

下课的时候,那个老师说她大概真的是听觉型的人,他真听课了。

心里学家讲,听觉型的人,如果上课的时候一边听一边看,那么他的思维速度就会下降。

所以每个人的行为方式都依存他生命的自觉。

我们每个人首先是一个生物人,其实是一个理智的人。

就是因为我们的理性不足,所以我们才一直补充我们的理性,但是反过来真正看一个人的时候,更多是按照生物性,按照他的情感,按照他的喜好,去走他生命的轨迹。

那么这个老师说我真是冤枉她了,她妈妈还总到学校来,问我她怎么样,我说这个孩子很聪明,就是上课不注意听讲,如果注意听讲,会学习更好,她妈回家总收拾他。

看来我是冤枉她了。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可能经常有意无意地被长辈误读,我们可能也在误读我们的孩子。

我们经常站在这说话的时候夸夸其谈,而不注意他们的感受。

对于听觉型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去帮助他,听觉型的孩子,我们最好的帮助就是发挥他耳朵的特长。

我在美国看到过这样的实验,就是听觉型和视觉型同时找来40个人,然后老师说,我现在带你们做一个游戏,老师用彩色的纸剪成苹果和梨,按30个新单词,拿家挂在墙上,拿着手电,看谁能找到。

12分钟之后,老师问你们看见多少个苹果和梨,把你们看到的写在你们的本子上。

结果收上来之后,这是两个班级,40个孩子的东西收上来,20个视觉型的孩子,30个新单词,就让他们拿手电看,最高的记住22个,这20个人中最低的是在12个和13个记住的正确率。

在听觉那个组里面,最高的一个达到17个,时间是12分钟,他回来再写的时候记住率是17个,七八个的有很多,而视觉组没有低于10个人。

我当时大概算了一下,他们两个人的短时记忆,大概在17%——20%左右。

这个实验不算一个经典的实验,但是足已说明,视觉型为主的学习者和听觉型的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摆在一个平台上,最后的学习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

听觉型的孩子我们可以给他多做一些录音带,包括历史、地理、英语、诗歌、辞赋,提升他听觉认知的能力。

第三种就是触觉型。

触觉型的孩子是什么孩子,就是我们现在的小学、幼儿园里的淘气包,总是不断地在惹事,就是这样的人。

这些人家长特别头疼,但是我今天告诉家长,在座的如果你们的孩子是这种类型的孩子,我祝贺你们,不要再烦恼了,因为这群孩子是特别聪明的孩子,他们生命力强健,他们关注的东西非常多,具有创造性,只要挺过18岁,生命的春天就来了。

他们不适合我们今天的教育模式,他们是身心互动的模式,他们学东西有的时候很慢,你跟他讲半天,他都不理你,他不懂。

但是他摆弄,一旦他弄懂了以后就不忘了。

因为触觉学习型的孩子,他的脑结构和视觉型是不一样的,清华的学生正常考来的大部分都是视觉型,所以他在图书馆里能待10个小时,他的大脑是单点兴奋,他能长时间关注一件事情,不受干扰。

而触觉学习型的人,他大脑中的兴奋点同时两个甚至更多,这是他的生理特点,所以老师讲课他不能耐心地听。

老师讲了A,他可能听了一会儿,就看别的地方了,看了一会儿,老师讲到C,他又回来了,但是他漏了B,所以他听不懂。

一个孩子对自身的评价靠什么,对自己的评价是靠外界的评价,比如一个小孩,十个人、一百个人都说你非常聪明、特别刻苦,他就觉得自己是聪明的孩子,很刻苦,将来很有聪明。

同样这个孩子,如果一百个人都说他是笨蛋,最后他就觉得自己是一个笨人。

我们触觉型的孩子,多半从小开始就被家长灌输这孩子不好好学习,这孩子可笨了。

所以有的触觉型的孩子跟我说,我说你学习怎么这样,他说对啊老师,我可笨了,从小我妈就知道,不信问我妈。

其实他不是笨,是他被定上了这个模式。

对于触觉型的孩子怎么学习,最简单的一个办法,尤其是初中和高中的,他们回家之后,让他做预习,把他不懂的东西先学会了,或者先大致知道一点就可以了。

老师上课的时候,他没办法抑制他自己,他不可能上课永远注意听讲,他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包括我们在座的很多人,我们很多行为习惯,其实我们是没有办法做的,就是这样的状态。

所以这三个认知类型,就是我们现在学校主要用的三种学习模式,这三类孩子,触觉学习型的孩子其实更多一些,除了视觉型和听觉型之外,基本就是触觉学习型,味觉型和嗅觉型的孩子一般比较少,如果你发现这样的孩子,你们可以找心理学家问一问。

清华学生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美术学院的唱歌全跑调,因为这些学生是视觉型加触觉型的。

我在调查了120份问卷中,有两个人说唱歌勉勉强强,剩下的人都说自己五音不全。

触觉学习型的人多半都是肢体非常发达,运动员、舞蹈演员,就是有爆发力工作的人,往往都是触觉型,包括现在很多经理都是触觉型学习的人。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一些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关注点已由过去:

“你的智力有多高?

”转为“你的智能类型是什么?

”他们提醒父母:

当孩子苦苦努力仍不能成为班级分数的第一名时,父母不必担心,可以从容地帮助孩子寻找他生命的精华——天赋智能强项,按照孩子的天赋智能和兴趣多方位发展,支撑孩子做唯一的自己。

最后说一个案例,有一个上海的特级教师马兵,他在网上自己写了一个东西,80岁多生日,全国各地来了将近200个学生给他过生日,过完生日后曲终人散,他坐那想了半天,然后他给上海市教委写了一封信。

他说我当老师60年,当年我认为有出息的好孩子,最后走向社会都平平,我认为当年是淘气包的时候,现在都是社会的中坚力量。

难道是我判断错了吗。

我说我能给他解释,因为我们传统的老师,在看学生,尤其小学老师在看学生的时候,主要是以视觉学习型为判断的基础,视觉学习型只是占一部分,真正到社会上是多元要求人的,人有八种功能,视觉学习好的人一般语言不错,或者是逻辑不错,你就知道两种,一共有八种,才占25%,所以不是多元的。

要全面发展自己,第一是生命的能量,第二是创造的精神。

这些东西在慢慢的成长中不断地培育出来。

  

那个老师的判断失误,就是因为他过于局限,我希望今天在座的所有老师和家长不再走这条重复的道路,你们可以看一下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类型,然后针对这个类型去学习。

我有很多案例通过这样的调整,孩子得到了很大的改变。

我希望大家有一个理念,人一生不是慢慢变老的过程,是慢慢变好的过程。

我们跟孩子慢慢成长,那是很快乐的,今天你不论做多大的官,真正伴随你生命和你幸福感的长期感受的是你的孩子,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今后瞧不起你,你没有教育好他,你没有幸福的晚年,那是你最上火的一件事。

在清华,每年的毕业生中有近60人不能正常毕业,北大有近80人,大部分都是当初应考进去的尖子生。

说明什么?

今年,一个国外官员考察团到清华培训,这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

他们确实在认真学习,和官员接触,和学生接触,其间只根据计划去了长城和故宫。

在离去的时候他们说,当初是带着恐惧的心理来的,因为中国的迅猛发展,离去时觉得中国并不可怕,一是中国有法可依,但是执法不严;二是中国的学生没有醒。

确实令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所以我希望从今天开始,每个家长都重新思考自己的教育方法。

同时我们要想想,我们总是要求孩子要这样,要那样,我们也要想想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家长,你做到孩子希望的家长了吗?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只有把我们自己变成一盏明灯,才能照亮我们的儿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