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6842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新.docx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新.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新.docx

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6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新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及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191页)

[识记—基础梳理]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

2.西气东输工程概况

(1)西气东输的原因

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相对贫乏,但需求量大;西部地区受经济水平的限制,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我国能源构成中以煤炭为主,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北煤南运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③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2)西气东输的线路

①一期工程线路:

由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经甘、宁、陕、晋、豫、皖、苏最后到达上海。

②二期工程线路:

主干由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②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②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3)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利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4)对环境的影响

①东部地区:

天然气部分代替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②沿线农村地区:

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易误点拨]

1.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但并非没有污染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仅为煤的40%左右,相对于煤炭、石油等能源来说,具有使用安全、热值高、洁净等优势。

但天然气并非没有污染,只是污染较轻。

2.城市分布并非是影响西气东输管线走向的唯一因素

城市分布决定了天然气市场消费量,是最重要的经济因素,但地形、地质、河流、补充气源等也影响管线的走向。

[知识拓展](教师备用资料)

我国能源进口战略通道

(1)西北通道:

中哈原油管道和途经中、土、哈、乌四国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

(该通道与我国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实施密切关联)

(2)西南通道:

中缅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

(3)东北通道:

中俄原油管道和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

(4)海上通道:

经马六甲海峡、中国南海运往中国的原油和液化天然气海运通道。

(5)中巴油气管道(瓜达尔港—喀什)有望成为第五大能源战略通道。

[理解—要点突破]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前提下进行的,根本原因是能源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而且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往往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

如下表:

2.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

分析如下:

意义

方面  

对调入地区

对调出地区

资源

缓解资源短缺问题

促进资源开发

经济

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

社会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设施的完善

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高生活水平

生态环境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分析

(2018·湖北联考)读下图,回答1~2题。

1.第一条西气东输管道没有直接在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  )

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

B.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

C.补充气源

D.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

2.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  )

A.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  B.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

C.油气消费西多东少D.油气消费东西平衡

1.C 2.A [第1题,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天然气资源也很丰富,西气东输线路从此地经过可以补充气源。

第2题,我国油气在分布地与消费地空间上呈现出不平衡现象,油气资源分布具有西多东少的特点,而油气资源的消费则相反,这使得我国必须大范围调配能源资源。

]

3.2015年9月,俄罗斯批准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俄方区段“科维特卡—萨扬斯克—伊尔库茨克”建设项目。

读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走向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试从自然条件方面分析俄罗斯在东线天然气管道铺设时需要克服的困难。

(2)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部分路段采用地下埋设,试分析其优点。

(3)说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经过大庆和上海的原因。

[解析] 第

(1)题,俄罗斯在东线天然气管道铺设时需要克服的困难可从气候、土壤、地形、交通等方面回答。

(2)题,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部分路段采用地下埋设,其优点主要从保护耕地资源和保证管道运输安全等方面回答。

第(3)题,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经过大庆的原因可从利用当地基础设施、补充气源等方面分析,经过上海的原因主要从市场需求等方面回答。

[答案] 

(1)气候寒冷;多年冻土;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等。

(2)保护耕地资源;保证管道运输安全。

(3)经过大庆的原因:

利用当地基础设施;补充气源。

经过上海的原因:

市场需求量大。

⊙考向2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特点及影响

(2018·湖北八校联考)兰郑长管道起于甘肃省兰州市,止于湖南省长沙市,途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和湖南5省67个县、市。

该工程是国家实施西油东送、北油南调战略工程的具体体现。

读兰郑长输油管线示意图,回答4~6题。

4.兰郑长管道跨越的地形区包括(  )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D.内蒙古高原

5.在沿途的配套油库中,中石油投资3.6亿元打造的郑州油库扩建工程,在河南7个油库中容量最大。

扩建郑州油库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优越B.交通便捷

C.市场需求量大D.运营成本低

6.修建兰郑长输油管线的积极意义有(  )

①实现西部资源与石油消费地区供需的对接 ②有利于油品安全、平衡、高效运输 ③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 ④为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部署提供保障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4.B 5.C 6.B [第4题,该管线主要跨越了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游地区。

第5题,油库扩建,归根结底是与市场需求量大有关。

第6题,该管线的修建有利于缓解区域间能源紧张的局势,而且相对安全、高效,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

]

[规律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

我国先后实施了若干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而这些问题亦成为地理学科中较重要的问题。

要掌握此类问题,需按以下思路进行分析:

1.跨区域调配资源原因的分析思路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

②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

③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流动性。

(2)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

①本地少。

②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

③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2.解决该资源短缺途径的分析思路

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3.跨区域资源调配线路选择的分析思路

(1)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2)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

(3)安全系数高。

(4)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再练一题](教师备用题)

(2018·济宁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缅油气管道分布图。

材料二 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

2013年7月28日中缅油气管道(从中东进口,再通过管道输送)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

(1)结合图文材料从地质、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中缅油气管道缅甸段工程建设不利的自然条件。

(2)与传统的海上油气运输航线相比,铺设中缅油气管道有哪些好处?

(3)试述中缅油气管道的开通对我国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 

(1)位于板块交界附近,地壳活动频繁,岩石破碎;经过众多山地河流(或山河相间的地形),地势起伏大;雨季多暴雨,容易引起滑坡和泥石流。

(2)可缩短运输距离和时间;增加油气运输量;不受天气、气候影响等。

(3)可增加我国能源供给的多样性,实现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减小能源风险;保障能源安全;可增加中国和缅甸的经济贸易联系;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状况等。

考点二|我国重要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对应学生用书第193页)

[识记—基础梳理]

读我国重要的资源调配工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重要的资源调配工程

(1)工程名称:

甲为西电东送工程;乙为南水北调工程;丙为西气东输工程。

(2)工程目的:

甲、丙主要为我国东部地区输送能源资源;乙主要为我国北方地区提供水资源。

2.工程基本特点

(1)南水北调

(2)西电东送

①A地区资源以煤炭为主,电力调配工程输出以火电为主。

②B地区建有我国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电力调配工程输出以水电为主。

③C地区能源资源有煤炭、水能,能源调配工程输出既有水电,也有火电。

3.区域经济发展决定资源调配工程建设

(1)能源调配工程的目标市场主要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速度快,对能源需求量大。

(2)电力能源的调入,最突出的环境效益是保护和改善大气质量。

[知识补遗]

晋煤外运

类型

主要线路

东西运煤通道

通往东北

集通线、京包—京沈线

通往

华北

京包—京沈线、大秦线(在秦皇岛港出海)、神骅线(在黄骅港出海)、焦作—兖州—日照线(在日照港出海)、石太—京石—京沪线(在天津港出海)、陇海线(在连云港出海)等

南北运煤通道

宝成—成昆线、同蒲—太焦—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沿海运煤通道

以海港为枢纽

[理解—要点突破]

1.南水北调

(1)南水北调三线方案比较

线路

西线

中线

东线

调水源地

在长江上游通天河和支流雅砻江、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

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后期三峡水库输水到丹江口水库

长江下游江苏扬州附近

线路走向

开凿穿过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道,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秦岭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继续北上,基本上可以自流到京、津

利用大运河提水北送,连接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然后分两路:

一路向北,经隧道穿越黄河至天津;另一路向东,经济南,输水至胶东地区

可调水量

较小

较大

源地水质

最好

较好

地形、地势的影响

地形复杂,工程量大

虽然地势较复杂,但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向北

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黄河以北可顺地势北流

(2)南水北调工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有利影响:

有利于回补地下水;遏制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②不利影响:

中线和东线使北方灌区土壤产生次生盐渍化;中线还会对汉江中下游的水位、流量等产生较大影响。

2.西电东送

线路(主力电源)

对输入地的影响

对输出地的影响

北线:

晋、陕、内蒙古(火电)和黄河上中游(水电)→环渤海地区

①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

②改善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

③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③缩小东西部差距,对社会安定起重要作用

中线:

三峡和金沙江(水电)→华东地区

南线:

乌江、澜沧江、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水电)和黔、滇(火电)→珠江三角洲地区

[知识拓展](教师备用资料)

世界著名的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1)美国北水南调

加利福尼亚北水南调工程最为著名。

加利福尼亚北部湿润,南部地势平坦,光热条件好,是著名的阳光地带,但干旱少雨,通过调水,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等城市的生活和工农业用水得到了保证。

(2)埃及西水东调

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引尼罗河水向东穿过苏伊士运河,到达干旱的西奈半岛。

通过调水,苏伊士运河西岸将新增耕地380万亩,促进当地的发展和繁荣。

(3)澳大利亚东水西调

澳大利亚政府在大分水岭东侧河流上游修建水利工程,通过自流或抽水,将东坡河水一部分调入西侧墨累—达令盆地。

这些水利工程不仅可以供水,还可利用落差发电供应东部城市。

(4)以色列北水南调

把北方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干旱缺水的南方。

利用南部充足的光热条件,发展水果、蔬菜、花卉等产业,使之成为国家赚取外汇最多的产业之一。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南水北调工程分析

下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与2003年相比,2013年(  )

①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 ②供水总量增大 

③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④生活用水增幅最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②④

2.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  )

①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②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 

③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 ④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B 2.D [第1题,由图可知,2003~2013年工农业用水减少,但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上升,说明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经计算可知,2003~2013年供水总量减少;2003~2013年工农业用水减少,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增加,说明用水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由图可知,环境用水增幅最大。

第2题,南水北调的实施,使环境用水增加,因此有利于该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南水北调的实施,缓解了该市的用水紧张问题;南水北调的实施,对降低用水成本影响不大;南水北调的实施,有利于减少该地地下水的开采。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

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第3~4题。

3.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4.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3.D 4.A [第3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是缓解华北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④说法正确;根据图中的地势特征,黄河以北段才可以自流引水,③说法错误,排除B、C;京杭大运河丙段作为南水北调通道,调水会抬高其水位,改善航运条件,②说法正确,故选D。

第4题,南水北调作为国家级战略性大工程,其调水水质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调水使得长江下游入海水量减少,江水携带泥沙能力降低,不可能促使泥沙向海洋输送;长江口入海水量减少,水位降低,海水倒灌的可能性升高;潮汐规律主要与天体间的引力有关,与调水无关。

故选A。

]

⊙考向2 西电东送工程分析

据估计到2020年,由于高强度超高压输电技术发展,我国跨区域输电量将占到发电总量的6%。

下图为我国2020年分区域发电装机容量构成模拟图。

读图,完成5~7题。

5.据图可知,2020年(  )

A.风电快速发展,将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电力来源

B.东北地区水电比重较大,占比仅小于华中地区

C.电力能源结构地区差异较大,但仍以火电为主

D.华东和华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电力消费区

6.据图可知,我国电力跨区调配的主要流入区是(  )

A.华北、华东、华中B.西北、东北、南方

C.东北、华北、南方D.华北、华东、南方

7.电力的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环境的影响是(  )

A.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B.增加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环境污染加剧

C.促进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地方收入

D.开发利用清洁再生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5.C 6.D 7.B [第5题,从整体装机容量构成看,2020年,火电仍然是主力;东北地区水电占比不仅小于华中地区,而且小于西北、华东地区;最大消费区是华东和华北地区。

第6题,比较有跨区电力传输和无跨区电力传输的装机容量数据,当有跨区电力传输的装机容量大于无跨区电力传输的装机容量时可得知,该地区是电力输出区;反之,为电力的输入区。

据此可得知,华北、华东、南方是流入区,而西北、东北、华中是流出区。

第7题,调出区电力装机构成仍然以火电为主,大量的电力输送,增加煤炭燃烧量,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增加,环境污染加剧。

]

(十)资源跨区域调配类题目         [学科素养提能]

(对应学生用书第195页)

[命题特点]

命题视角

设问特点

分析区域资源调配的原因

常用“分析”“说明”“评价”“指出”“判断”等行为动词引领,结合区域资源调配路线图及相关统计图表点明设问方向及内容。

评价资源调配线路的选择

分析区域资源调配的意义或影响

[命题示例]

(2015·广东高考)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下图)

(1)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2)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解题过程】 

审读

设问

(1)问设问指向是“分析……影响”,设问限定是“南四湖地理环境”

(2)问设问指向“采取……措施”,设问限定是“满足……水质要求”

提取

信息

(1)南四湖的地理位置;

(2)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3)南四湖沿岸的工业发展特点,对水污染较大

调用

知识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选线特点,沿线的地理环境特点,调水东线实施后产生的环境影响,调水的目的及要求等

形成

答案

(1)南四湖水量增加,湖面扩大,使周围地区气候湿润;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水量增加,利于通航;利于发展养殖业及旅游业。

(2)禁止沿湖地区发展污水排放量较大的工业;加强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及循环使用;加强对沿岸工业监督检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技法点拨]

一、快解题按思维流程

解答资源调配类问题的主要思维流程总结如下。

角度一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其思维流程为:

角度二 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的选择,其思维流程为:

角度三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其思维流程为:

二、得高分用答题术语

1.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资源分布状况

①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②资源在空间上不具有流动性

资源消费状况

①资源输出区:

资源丰富,经济较落后,资源生产大于消费;

②资源输入区:

资源缺乏,经济发达,资源生产小于消费

2.资源调配线路的选择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消费能力

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线路长短;

施工难度

线路长(短),地质复杂(稳定),施工难度大(小),建设成本高(低)

对环境影响

线路经过生态稳定(脆弱)地区,避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对调入区的意义

环境意义

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区域能源、资源的短缺;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社会经济意义

对调出区的意义

环境意义

有利于环境保护;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社会经济意义

对两区域的协调发展

加强了区域间的交流;有利于带动文化、经济的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迁移应用]

(2018·宁夏石嘴山第三中学测试)下图是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调水方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太平洋沿岸为什么北部水资源富余,南部水资源贫乏?

造成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美国的北水南调和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哪个难度大、投资高?

理由是什么

(3)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实施后,西部调入区出现土壤盐碱化加重的现象。

请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解析] 第

(1)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即可判断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和南部的气候差异,并结合两个地区需水量的差异,分析其水资源的盈亏。

同理可以分析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题,从工程建设角度考虑,也就是从其是否经过山地进行考虑。

第(3)题,从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及整治措施加以分析回答。

[答案] 

(1)①美国太平洋沿岸北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南部是地中海气候,降水较少;②南部城市和人口比北部多,水资源需求量大。

墨累—达令盆地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需水量不断增大,且该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

(2)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难度大、投资高。

理由:

美国输水路线位于盆地,与山脉走向一致;而澳大利亚输水路线与山脉相交,需开凿隧道,工程量大。

(3)西部调入区土壤盐碱化加重的原因:

大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治理措施:

①建设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②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③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耗水量大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