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汇总世界历史部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6884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1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汇总世界历史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汇总世界历史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汇总世界历史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汇总世界历史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汇总世界历史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汇总世界历史部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汇总世界历史部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汇总世界历史部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汇总世界历史部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汇总世界历史部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汇总世界历史部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汇总世界历史部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汇总世界历史部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汇总世界历史部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汇总世界历史部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汇总世界历史部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汇总世界历史部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汇总世界历史部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汇总世界历史部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汇总世界历史部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汇总世界历史部分.docx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汇总世界历史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汇总世界历史部分.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汇总世界历史部分.docx

中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汇总世界历史部分

世界古代史必考知识点汇总(世界历史上册·第一至四单元)

一、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1、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

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

中国,都是由大江大河孕育而生。

2、非洲尼罗河流域——古代埃及:

文明标志:

金字塔。

金字塔是法老为自己修筑的陵墓。

最大的金字塔:

法老胡夫的金字塔,在金字塔旁还矗立着一尊狮身人面像,是古代埃及最著名的雕塑作品之一。

3、南亚印度河流域——古代印度:

文明标志:

佛教。

产生背景:

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

错综复杂,随着社会经济地位的上升,刹帝利

和吠舍大商人极力主张取消婆罗门阶层在种姓

和宗教方面的特权,佛教应运而生。

创立:

时间在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是释迦牟尼。

教义:

早期倡导“众生平等”,具有一定的进

步意义;但宣扬极乐世界的“平等”,产生了麻醉

民众的消极作用。

传播:

公元前3世纪佛教趋于极盛,开始传播到东南亚和东亚地区。

传播的原因:

忍让顺从的教义,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所以国王扶持。

三、希腊、罗马的上古文明:

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

1、雅典民主政治:

古希腊文明的起源:

最早源于爱琴文明,以克里特岛和迈锡尼文明为中心。

公元前8—6世纪,进入城邦时代。

最著名的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

雅典民主政治:

伯里克利统治时期,称为“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全盛时期。

雅典民主政治核心和机构:

广大公民直接参与,原则上公民都有权决定和管理国家大事,这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局限性:

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仅限于人数不多的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员被排除在外,奴隶更没有民主。

评价(意义):

为公民创造了广泛的参政机会,激发了公民的自由、开拓精神,推动了雅

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同时,它对日后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演进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今天的现实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不民主不平等的现象,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对推动我们的依法治国战略,有积极意义。

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

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2、罗马的兴衰:

罗马共和国的建立:

前509年,罗马建立奴隶

制共和国。

由元老院掌权,实质上是一个贵族共和国。

罗马扩张:

公元前3世纪征服意大利半岛,

不久又发动三次布匿战争,胜利后,地中海成为“罗马人的内湖”。

罗马帝国的建立:

公元前30年,屋大维夺取罗马最高权力,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2世纪,罗马版图达到最大规模,成为一个地跨欧、

亚、非三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

罗马文明

吸收了希腊文明和其他地区的文明成果,

为日后西方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罗马的分裂: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

为东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首都在君士

坦丁堡)和西罗马帝国(首都在罗马)。

罗马的灭亡:

476年,西罗马灭亡,

标志着罗马帝国的最后灭亡,也标志着西

欧奴隶制和上古历史的终结。

东罗马继续

存在到1453年。

3、基督教:

产生:

时间在1世纪,发源地是巴勒斯坦地区,教主(救世主、创始人)是耶稣。

教义:

早期主张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倡导教徒间要衣食互济、患难相恤,因此对广大下层民众有巨大的感召力,受到罗马统治者的镇压;后来,逆来顺受、精神忏悔、希冀来世等成为教义的主调,得到罗马统治者的扶持。

392年被定为罗马国教。

传播:

基督教被定为国教后,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相继扩展到亚、欧、非三州,最终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四、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

1、日本的大化改新:

时间:

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实施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性质:

大化改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而革命则是自下而上的)作用:

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为日本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2、伊斯兰教的兴起:

背景:

6世纪前后,阿拉伯人正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

的时期,内部分化明显,经济严重受损,社会秩序动荡。

基本情况:

产生时间在7世纪,发源地是阿拉伯半岛,创始人是穆罕默德,教徒称穆斯林,经典是《古兰经》,伊斯兰教纪元是622年,教义是信仰真主安拉。

穆罕默德的活动:

630年进占麦加,被尊奉为伊斯兰教的宗教领袖;一生传教20多年,全面阐述了伊斯兰教教义和宗教制度,后来,被他的弟子整理成《古兰经》。

伊斯兰教的作用:

有利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国家的形成和阿拉伯民族的兴盛。

五、经济交流与文化传播:

世界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方式:

战争征服和和平交往。

1、马可·波罗的东来:

历史条件:

蒙古西征,开辟了连接东西方的通道。

时间:

13世纪末(元朝初年),意大利威尼斯旅行家马可·波罗经

过长途跋涉来到中国。

并著有《马可·波罗行纪》。

《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

该书内容丰富,被誉为“世界奇观之书”。

该书向西方社会展现了瑰丽迷人的东方文明,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大大开阔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对后来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有所启示。

马可·波罗一般被认为是向西方介绍中国的第一人。

2、阿拉伯数字:

发明过程:

最早由印度人发明,经阿拉伯人吸收和改进最终形成。

传播:

经地中海传入西班牙和欧洲,取代以前的罗马数字,流行于世界各地。

作用:

大大便利了商业贸易活动,并直接促进了数学和整个自然科学的进步。

六、本单元小结:

1、三大宗教简表:

名称

时间

地点(亚洲)

创始人

教义

佛教

前6世纪

古代印度

释迦牟尼

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教。

基督教

1世纪

巴勒斯坦地区

耶稣

前期: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教徒间互相帮助;后期:

逆来顺受、精神忏悔,希冀来世。

伊斯兰教

7世纪

阿拉伯半岛

穆罕默德

信仰真主安拉。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基督教是古罗马帝国的国教。

《古兰经》(弟子称为穆斯林)是伊斯兰教的经典。

佛教对我国的影响最大。

世界近代史必考知识点汇总

(世界历史上册·第五至八单元,世界历史下册·第一、二单元)

考点一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一、本考测点内容概述:

15—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主要表现在:

1、15—16世纪,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文艺复兴,以哥伦布为先导的新航路的开辟,以马丁·路德为代表的宗教改革,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和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和海外扩张体制的初步形成。

2、17—18世纪,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欧美先进国家在这一世界性历史巨变中居于先导地位。

二、西欧走出中古时代:

1、文艺复兴运动——思想文化方面:

时间和范围:

14—16世纪,从意大利开始逐步蔓延到德、英、法等国。

内容:

文艺复兴大师高举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旗帜,抨击中古时代宗教神

学的独尊地位和封建制度的黑暗反动,宣扬人文主义精神。

性质:

是一场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代表人物及作品:

人物

代表作

评价

但丁

(意大利文艺复兴先驱)

《神曲》

揭露教会的贪婪腐化和封建统治者的残暴专横,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前期以文学见长;

都显现出人文主义思想;

达·芬奇

(文艺复兴后期巨人)

《最后的晚餐》

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

后期以艺术见长;

都显现出人文主义思想;

《蒙娜丽莎》

肖像画中的绝世珍品

我们从但丁、达·芬奇等人身上学习到的精神:

要学习他们不畏权贵,甘愿为社会进步流血牺牲的精神。

(或:

科学、进取、创新精神)。

历史意义:

文艺复兴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冲破了几百年来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对人的束缚,解放了人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前提。

2、新航路的开辟:

原因(目的):

到东方掠夺黄金和财富。

条件:

西班牙、葡萄牙较早开始了海外冒险和殖民活动,掌握了先进的航海知识、造船技术,拥有一定财力,成为新航路开辟的领航地;地理学说的进步。

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主要事迹:

人物

出发时间

出发地点

到达地点

意义

哥伦布

1492年

西班牙

美洲的古巴和海地;

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达·伽马

1497-1498年

葡萄牙

印度

开通了直达印度的航路

麦哲伦

1519-1522年

西班牙

环绕地球航行一周,证明地球是圆的。

历史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海外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打破了世界各地区间的封闭和孤立状态,把旧大陆与新大陆联系在一起,世界历史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关键性一步。

特别注意:

最主要作用:

世界连成

了一个整体,使欧洲贸

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

沿岸。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年——1688年)

1、根本原因: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革命过程:

开始标志:

1640年“长期议会”的召开,揭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两次内战:

1642年,查理一世拒绝议会要求,公开挑起内战,议会军在克伦威尔指挥下,组建“新模范军”,取得两次内战胜利;议会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机构。

革命高潮:

1649年,议会处死查理一世,5月,议会宣布英国为共和国。

护国政治:

1653年,克伦威尔解散议会,就任护国主,实行护国政治。

复辟: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结束——光荣革命:

1688年,议会中各党派发动政变,推翻詹姆士二世

,威廉成为国王,历史上把这次没有人民群众参加的不流血的政变称为“光荣革命”。

3、革命结果: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内容:

限制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军事权和控制议会以及王位继承的权力;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导作用,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国王只能根据宪法和法律进行统治。

(注意:

核心内容(目的):

限制王权。

)意义:

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

作用:

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

1701年,议会颁布《王位继承法》是限制王权的范例。

内容:

国王需要新教徒继承。

意义:

信仰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的后代失去了在英国当国王的可能,议会和国王争权利的暴力斗争结束。

4、历史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是资产阶级对封建专制势力的胜利,革命后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这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欧洲乃至世界最大的政治影响;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加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5、评价克伦威尔:

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

革命初期,他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组建了新模范军,取得内战的胜利,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对革命的顺利进行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但他执政后,大权独揽,逐渐变成专制独裁的代表,自称护国主,使共和国名存实亡,为斯图亚特王朝复辟铺平了道路。

四、美国独立战争:

(1775年——1783年)

1、根本原因:

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各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2、战争过程:

①、前奏:

1774年,12个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其合理要求遭到英国殖民当局的拒绝。

大陆会议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机构。

②、开始标志:

1775年列克星顿枪声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

③、第二届大陆会议:

1775年,13个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内容:

组建“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通过了《独立宣言》。

④、《独立宣言》:

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发表。

内容:

A、谴责英王对殖民地人民实行的暴政;B、宣布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成立自由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C、宣布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原则;宣告人人生而平等,都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D、政府必须保护人民享有的各种权利。

评价:

《独立宣言》是一份伟大的历史文献,是人类历史上“第一

个人权宣言”。

成为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的范本。

意义:

宣告了美国的独立。

⑤、战争结束:

1783年,美英签订了《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历时8年的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结束。

3、战争成果的巩固——1787年宪法:

1787年,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产生。

内容:

确立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规定公民享有的基本自由和民族权利。

评价:

这是一部沿用时间最长的宪法。

作用:

确立了美国的联邦制政体。

根据宪法,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4、独立战争性质:

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因为它使美国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而独立)。

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因为它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英国的殖民统治)。

5、历史意义: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并为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推动了18世纪的欧洲革命。

《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及它确立的新型政治体制,是人类文明的可贵遗产。

6、评价华盛顿:

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被尊称为“合众国之父”。

他担任大陆军总司令,坚持反英武装斗争,赢得独立战争的胜利;他主持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组建了美国第一届联邦政府,担任美国第一任总统,开创了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先例。

五、法国大革命:

(1789年——1815年)

1、历史背景:

①、根本原因:

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波旁王朝统治时期,国库空虚,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面临深刻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

③、法国社会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等级是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三等级是资产阶级、手工业者等,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之间矛盾重重。

2、导火线:

1789年三级会议的召开。

3、革命过程:

①、巴黎人民第一次武装起义——攻克巴士底狱:

1789年7月14日(法国国庆日),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爆发。

胜利后,大资产阶级掌权,利用制宪议会通过了《人权宣言》。

《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全称是《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内容有:

人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历史意义:

《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纲领性的历史文件,明确提出了人权和公民权,阐明了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原则,被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

②、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废除王政:

1792年8月,国王路易十六勾结外国干涉军镇压革命,入侵法国。

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产生新议会——国民公会,通过废除王政案,将路易十六处死,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③、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装起义——雅各宾派恐怖统治:

1793年,反法联军逼近法国,巴黎人民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建立中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派掌权的雅各宾派专政,在国内外严峻形势下,雅各宾派采取了一系列恐怖政策。

1794年7月,热月政变中雅各宾派专政被推翻。

④、拿破仑帝国的兴亡:

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建立:

1804年,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制国家——法兰西第一帝国,即拿破仑帝国。

拿破仑的对内统治:

1804年制定了《民法典》——《拿破仑法典》,成为帝国的一座丰碑。

历史意义:

《民法典》维护了资产阶级的财产所有权,用法律形式肯定了法国大革命成果,并为其他国家制定民法典提供了范本。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统称“拿破仑战争”。

评价:

拿破仑战争具有两面性。

A、正义性:

战争打击了各国旧的封建统治,传播了革命思想;B、掠夺性:

战争中掠夺被占领国家的财富,激起当地人民的强烈反抗。

拿破仑帝国的灭亡:

1815年,在欧洲反法联军的打击下,拿破仑帝国最终灭亡。

(滑铁卢战役)

评价拿破仑帝国:

不仅捍卫了法国大革命成果,也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4、法国大革命的性质:

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

5、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成果:

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所颁布的《人权宣言》和《民法典》在世界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②、影响:

法国大革命是一次欧洲范围的革命,推动了欧洲各国的反封建斗争,并为欧洲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六、本单元小结:

英国、法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简表

名称

时间

领导人

颁布的文件

起止标志

意义(相同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1688年

克伦威尔

《权利法案》

长期议会召开

光荣革命

①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②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③都是资产阶级革命④都有重要的国际影响

法国大革命

1789--1815年

拿破仑

《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

攻占巴士底狱

拿破仑被打败

美国独立战争

1775---1783年

华盛顿

《独立宣言》

1787年宪法

列克星敦的枪声;《巴黎和约》的签定

考点二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与近代科技

一、三次工业(科技)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

(平静但威力很大的变革)

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进行的同时,在英国掀起了一场在经济

领域的革命——工业革命,这是一次巨大的、深刻的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大变革。

(性质)

时间和地点:

开始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期结束。

从英国开始,后波及到欧美诸国。

(即当时世界科技中心在英国)

实质: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从英国开始?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开拓了广阔空间;②、活跃的国内外商业贸易,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③、殖民掠夺和黑奴贸易积累了大量资本;④、农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和农村社会变动,为工业革命的开展作了充分的准备。

工业革命的过程:

①、第一阶段——机器的发明:

时间:

18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在英国的棉纺织业领域。

工业革命

是从珍妮机的发明开始的。

(珍妮机是工业革命中最早发明的机器。

②、工业革命的发展——工厂的出现:

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引起生产组织和管理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大工厂制度。

阿克莱特最早成功的开办了机器纺纱厂,走上成功之路,被誉为“近代工厂之父”。

③、工业革命的深入——动力革命:

蒸汽机出现前的主要动力是水力。

蒸汽机的发明:

1782年,瓦特研制出联动式蒸汽机。

这是第一次

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也是人类生产技术史上一次飞跃。

发明意义:

为大机器生产解决了最关键的动力问题,加速了工业化进程;蒸汽机作为动力机械广泛应用到各部门中,为工业革命注入强大活力,将人类社会推进到蒸汽时代。

④、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煤炭等新能源和钢铁的大规模使用:

1784年,英国工程师科尔发明“搅炼和碾压法”。

这一技术

发明把英国的钢铁生产推倒世界前列。

⑤、工业革命的进一步深入——交通运输业的改进:

19世纪,交通运输业取得较大进步,主要表现在:

A、水路——运河的开凿和汽船的出现;B、陆路——蒸汽机车的诞生和铁路的兴建。

1814年,英国人斯蒂芬森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蒸

汽机车;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斯蒂芬森驾驶着新设计的“旅行者”号火车头

试行成功,人类进入了火车时代,开创了人类陆地交通的新纪元。

(把热能变成机械能的:

瓦特、史蒂芬逊。

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

工业革命为英国提供了历史机遇,利用工业优先发展优势,确立了“世界工厂”地位;为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使欧美国家先后实现工业化,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幸福和进步,同时也使人类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

补充:

使世界格局出现了重大变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社会日益分裂成近代两大对立阶级-----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2、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和范围:

开始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结束,策源地是美国和德国,随后扩展到其他国家。

(即当时世界科技中心在美国和德国)。

(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超过英国、法国,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一战爆发的根源。

核心:

以电机、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核心,使人类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电力的作用:

电力工业部门与钢铁、石油化工、汽车制造构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四大新型支柱产业。

旧的工厂体制被更新,股份制公司日渐成为工厂企业的主导形式。

企业的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也呈现出新变化,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开始出现。

“发明大王”爱迪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发明时代”,其中贡献最大的是美国“发明大王”

兼实业家爱迪生。

内燃机的创制及飞机和汽车的出现: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另一标志性的动力机是内燃机。

它把由电机兴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在其推动下,汽车和飞机作为新型交通工具和产业部门迅速崛起,最终取代蒸汽机。

引起交通运输业的又一次革命性变革。

1885年,德国工程师本茨和戴姆勒分别成功的将内燃机用于驱动

车辆,生产出汽车。

不久,以福特公司为代表的美国汽车工业赶超德国

,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1903年底,美国莱特兄弟驾驶着

他们研制的飞机——“飞行者1号”载

人飞行试飞成功。

3、第三次科技革命:

时间和范围:

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首先从美国开始,扩展到其他国家。

(说明当时世界科技中心在美国)

主要标志:

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

主要发明:

类别

时间

发明成果

电子计算机

1945年

美国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20世纪90年代

进入第四代,朝微型化和巨型化发展。

90年代,进入信息时代。

原子能

1942年

美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反应堆,人类进入原子能时代。

1954年

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

空间技术

1957年

苏联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向宇宙进军的新纪元。

1969年

美国“阿波罗11号”成功登上月球。

1981年

美国研制成功第一架航天飞机。

生物工程

1997年

苏格兰科学家用克隆技术繁殖了母羊多利。

特点:

A、这次科技革命出现的新技术,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技术群;B、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C、科技对社会生产、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科技进步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近代科技:

人物

身份

成就

经典名言

牛顿

英国科学家

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阐明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创立经典力学体系。

“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达尔文

英国生物学家

出版《物种起源》,阐明生物进化基本原理。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爱因斯坦

物理学家

创立相对论,为人类研制核武器和和平利用核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

爱因斯坦反对使用原子弹,反对核军备竞赛,力争和平,是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和平主义者。

 

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

 

考点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吸收人类优秀

文化成果,总结欧洲工人运动的基础上,创立

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并发表了《共产党宣言》。

内容:

表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规定

了党的性质和纲领,指明了党的最终目标是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道路、战略和策略。

历史意义:

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二、美国南北战争:

(1861年——1865年)

1、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

北方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和南方种植园奴隶制,两种经济制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