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必考的 个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1388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必考的 个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必考的 个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必考的 个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必考的 个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必考的 个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必考的 个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必考的 个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必考的 个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必考的 个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必考的 个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

《中考历史必考的 个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必考的 个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历史必考的 个知识点文档格式.docx

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唐玄奘西行的主要贡献:

①西游天竺②学习佛法③大唐西域记

八、郑和下西洋

1、1405年—1433年,明政府(明成祖)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50多年)。

2、条件:

①技术条件②政治条件③经济条件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

宣扬国威

4、郑和下西洋与各国交往的特点:

和平交往,公平交易

5、郑和下西洋的积极影响:

①扩大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经济文化交流

②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

③促进了南洋的开发

九、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性质:

2、根本目的:

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3、内容:

(1)60年代口号:

“自强”—发展军事工业

(2)70年代口号:

“求富”—发展民用工业;

海军和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4、洋务运动破产标志: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惨败5、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

只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导致洋务运动失败

十、国共十年对峙

1南昌起义1.时间:

1927、8、1;

2、意义:

3、遵义会议():

意义

十一、土地改革

1、背景: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改革后是农民的土地私有制)

4、意义:

十二、三大改造

1、内容:

2、方式:

3、意义:

十三、外交成就

50年代的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12月周恩来首次提出

①内容:

②历史意义:

2、万隆会议:

①性质:

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②万隆方针:

“求同存异”

70年代的外交

1.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年,联合国26届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到恢复。

2.中美关系

1、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发展阶段。

3.如何建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看法:

(答出1-2点即可)

①加强合作与交流

②增强政治互信

③促进经济合作与共赢

④加强文化交流;

加强国际事务合作

⑤求同存异

十四、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

1978年12月北京

指导思想,工作重心、战略决策。

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伟大转折。

十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目的:

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特点:

4、意义:

十六、对外开放

1、从1980年开始设立经济特区,(广州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开始

2、开放格局的特点:

3、经济特区设立的意义:

十七、新航路的开辟

1、根本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

2、新航路开辟3、影响:

十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原因:

2、过程:

3、法令文献:

1689《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4、影响:

十九、美国独立战争

1、原因:

英国的殖民统治已经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2、独立战争的性质:

1776.,7,4《独立宣言》4、独立战争的意义:

二十、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1、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的原因:

2、重要发明创造:

3、工业革命影响:

二十一、美国南北战争1、原因:

奴隶制度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性质:

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3、重要的法令:

①《解放黑人奴隶宣言》②《宅地法》4、影响:

二十二、第二次工业革命(P89-P97)19世纪下半期(70年代)-20世纪初

1、标志:

二十三、启蒙运动(P113-P115)1、时间:

17-18世纪,2、核心:

自由平等3、代表人物:

卢梭主、孟德斯鸠、伏尔泰4、性质:

启蒙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5、影响:

启蒙运动不仅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二十四、新经济政策(1921年开始)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3、特征评价:

促进了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二十五、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特点: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3、背景:

二十六、巴黎和会及《凡尔赛和约》主要内容

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和重新划分殖民地的会议2、影响:

重新构建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国际新秩序的“凡尔赛体系”(欧亚非)。

但这一体系对战败国的处理极为苛刻,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从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来祸根。

“巴黎和会”对中国的处理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二十七、罗斯福新政

1、措施:

(1)整顿金融业

(2)恢复工业,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新政的中心)(3)调整农业(4)兴办公共工程3、特点: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对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

二十八、第二次世界大战

1、爆发:

2、扩大:

3、战役:

4、进一步扩大达到最大规模:

5、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6、转折:

7、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8、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美、英、苏在雅尔塔举行会议,通过决议规定①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②战后建立联合国③苏联在欧战结束三个月内对日作战。

9、性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二十九、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2、冷战的形式:

目的是对抗苏联,称霸世界。

3、铁幕演说:

揭开的冷战的序幕。

(铁幕指的是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4、美国冷战的具体措施(主要表现):

政治上:

推行杜鲁门主义(1947年)—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经济上:

实施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

军事上:

1949年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苏联的对策:

1955年苏联建立华沙条约组织,6、冷战的结束:

1991年苏联解体

三十、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时代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2、原因: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时的军用技术转为民用②科学理论迅速发展③科学技术的社会化

3、标志: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运用

①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并使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②科技进步使人类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

③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科技,并提高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科技竞争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愈加重要。

31、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主要内容:

(1)政治上: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上:

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3)社会生活:

提倡“文明开化”,学习欧美,发展教育。

4、★★评价:

(1)性质:

明治天皇政府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专题内容:

32.抗日战争意义或作用:

(1)抗战胜利意义:

a.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抗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斗争支援了其他国家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具有世界性的意义;

c.中国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政治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2)归纳中国和苏联为战胜法西斯分别做出了哪些贡献

中国: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展最早、进行时间最长的;

中国军民抗击了日本法西斯军队的绝大部分力量;

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军的主战场;

中国的抗战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

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等等。

(评分说明:

每正确回答1点给1分,正确回答2点给2分,多答不加分,其它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苏联:

苏德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

苏联积极参加国际合作,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贡献;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苏军攻占柏林,德国投降;

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参加对日作战;

)?

(3)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意义

a.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b.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4)说一说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什么贡献

中国军队牵制了日军的大量主力,为其他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5)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启示?

当代青年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远离战争,热爱和平等等

(6)中国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什么现实意义或抗战启示:

牢记历史、以史为鉴,防止历史悲剧重演,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等等等

(7)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请举出抗战期间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的两次着名战役。

答:

国共合作,全民族团结抗战。

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8)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间有什么关系?

a.中国抗战是世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b.中国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是亚太地区反法西斯盟军重要的战略支柱和后方基地;

c.中国抗战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巨大民族牺牲和伟大贡献。

(9)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有哪些?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多少周年?

(6分)

①中国军民的反攻②苏联对日作战③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10)面对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共发表的抗日通电和《国共合作宣言》发出什么共同呼吁?

中华民族

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什么?

(4分)

全民族团结抗战;

抗日战争胜利。

(11)请谈谈你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感悟。

(2分)

解答.如:

抗战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人民抗战的结果;

抗战的胜利,是建立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抗战的结果;

抗战的胜利,是坚持长期抗战的结果等。

(12)抗日战争中归纳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观。

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作用。

解答:

日本认为军事上强于中国,忽视中国人民的斗志。

主要表现:

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

(13)中苏两国人民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共同原因。

说明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现实意义。

共同原因:

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人民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现实意义:

铭记历史(以史为鉴),缅怀先烈;

表达愿与世界各国维护更加持久和平的意愿;

呼吁国际社会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

彰显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警示日本正视和深刻反省侵略历史。

(14)抗日战争的特点:

国共合作抗战;

正面与敌后两个战场配合抗战。

(15)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4分)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的历史进程有何重要影响?

地位:

中国抗日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付出了重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影响:

抗战的胜利,洗刷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33.指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意义:

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

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34.一、二次世界大战相关内容

(1)一战的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3)二战后各国设立“纪念日”的意义。

(2分)二战后,你认为日本怎样才能获得“重生”?

意义:

悼念死者,珍重和敬畏生命;

铭记被侵略、被杀戮的历史,以史为鉴。

(2分,答出1点即可。

其他合理的也可以酌情给分)

做法:

主动承认侵略战争和罪行;

主动承担战争责任;

主动向受害国和人民真诚道歉。

(4)借鉴美国崛起的经验,请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出合理建议。

建议:

坚定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

不断进行改革创新;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等。

(任意两条即可。

2分)

(5)为避免世界大战重演,谈谈认识或看法或启示(类似防止战争,珍爱和平的题目,送分题):

a.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b.充分发挥联合国作用;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加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合作和交流

e.国际社会矛盾与争端,通过对话和谈判友好协商解决,而不应诉诸武力解决等

35.战国时期七国地图位置

战国时期政治上的特点

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36.中国古代文化遭受的三次厄运

37.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的原则

38.秦朝和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汉承秦制所指

39.怎样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40.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内容和历史作用

41.开无盛世、贞观之治的内容

42.文景之治的原因、措施(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