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舍操作规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5797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娩舍操作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分娩舍操作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分娩舍操作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分娩舍操作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分娩舍操作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分娩舍操作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分娩舍操作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分娩舍操作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分娩舍操作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分娩舍操作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分娩舍操作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分娩舍操作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分娩舍操作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分娩舍操作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分娩舍操作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分娩舍操作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分娩舍操作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分娩舍操作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分娩舍操作规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分娩舍操作规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娩舍操作规范.docx

《分娩舍操作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娩舍操作规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分娩舍操作规范.docx

分娩舍操作规范

分娩舍操作规程

分娩舍作业是养猪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不但影响仔猪的成活率和转出仔猪的品质,而且还影响断奶母猪下一情期的发情配种率,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分娩舍饲养管理规程是极其重要的。

分娩舍的工作主要分三个部分:

饲养员工作,分娩看护及分后处理。

其中饲养员工作又分为前期饲养员工作和后期饲养员工作;分娩看护包括接产,分后护理及用品的清洗;分后处理包括当天工作,第二天工作及协助班长或饲养员做猪只的前期寄养调整。

一、饲养员的任务

1、导猪前的准备

1.1、猪群转出后,关闭舍内的供水、供电、供暖及通风换气系统。

1.2、将舍内的物品、药物、垃圾等全部清理出去,料槽,保温垫等清去栏外,舍内用水侵润,准备冲洗。

1.3、猪舍冲完后,将舍内料槽、保温垫等摆放整齐,保温灯清洗消毒干净,放入舍内,并将发酵池清理干净,准备熏蒸。

1.4、熏蒸用甲醛和高锰酸钾按1:

2/m2(每立方米空间用高锰酸钾20克,40%的甲醛40毫升,即每半栋用高锰酸钾8袋,甲醛8L)的比例经行熏蒸,每半栋舍分两桶进行。

注意事项:

A:

当舍内相对湿度为75%—80%时,熏蒸效果较好;,

B:

熏蒸前要密封猪舍,包括幕帘,门窗,风机等透风的地方;

C:

操作时要戴口罩及手套,注意人身安全;

D:

倒入时先放高锰酸钾,后放甲醛,因为甲醛遇到高锰酸钾会迅速沸腾,并产生大量烟雾,所以倒入后要迅速避开烟雾;

E:

24h后打开,等舍内的甲醛气体全部散出后方可进入工作。

1.5、熏蒸完毕,冲净喷出的反应物,拆掉全部密封胶带,准备排查检修。

1.6、检修后用20%的石灰乳(20份石灰,加水到100份,搅匀,即成石灰乳)消毒,4—8h后冲净晾干。

注意事项:

A:

不能用石灰干粉进行消毒。

因为其干粉无杀菌作用,石灰加水后生成氢氧化钙才具有杀菌的作用;

B:

石灰乳必须现用现配。

因为配制时间长了,则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石灰乳中的氢氧化钙变为碳酸钙而失效;

C:

石灰乳消毒时尽量不要撒到保温板上和料槽里,因很难清理,并易产生大量的飞尘;

D:

主要是消毒发酵池,所以发酵池的地面和侧面都应撒到。

1.7、晾干后用3‰过氧乙酸消毒,4—8h后冲净晾干。

注意事项:

A:

严格按照说明进行调制,不可单独使用;

B:

使用的工具必须是不漏水的;

C:

因过氧乙酸有很强的腐蚀性,所以一旦有过氧乙酸消毒液溅到皮肤上或眼睛里,应当立即用自来水冲洗,以免造成烧伤;

D:

操作时要戴口罩及手套,注意人身安全;

E:

喷洒完毕,将幕帘升起,门窗关紧4—8h后打开。

1.8、晾干后用2-4%的氢氧化钠消毒,4—8h后冲净晾干。

注意事项同过氧乙酸。

1.9、最后用碘三氧按碘三氧:

水=1:

500—800的比例消毒,消毒完毕即可准备进猪。

1.10、进猪前检查供水、供电及供料设备是否正常,并将舍内温度设定为20—23℃。

1.11、确认母猪、仔猪饮水器,母猪料槽内有无异物。

1.12、为每栋舍准备足够的保温垫和保温灯,并保证都能用,无安全隐患;

1.13、上午下班前将猪舍准备好,下午进猪。

2、产前母猪饲养管理

2.1、妊娠母猪多在预分娩日前的1—7天转入分娩舍。

2.2、猪群转入时,分胎次依次赶入栏位,并确认母猪的头数、品种、档案卡等,同时固定后位档杆。

2.2、喂料:

2.8Kg/头/d,2次/天,料中加金霉素20g/头/d,泰乐菌素10g/头/d,预产前三天开始减料,预产期前两天减到2Kg/头/d,分娩当天不喂料。

每次喂料时,要清除料槽内发霉变质的饲料到栏位外。

2.4、观察猪群:

喂完料后,将所有的猪都打起来,观察猪群有无异常,如腿软,不食,拉稀等,并做好记录。

每次上班进猪舍时,首先应观察一遍猪群,主要看猪群的呼吸及残料情况。

2.4、刮粪:

每次喂完料后母猪站起吃料时进行,所刮出的粪清除舍外粪车内。

2.5、冲水:

猪舍内走道、料槽前、档门后的小台阶及小猪饮水器周围都要冲洗干净。

2.6、调水压:

每次冲完地后,要及时调整水压,以保证每个饮水器都能出水,并达到所需的出水量。

2.6、消毒:

猪舍内带猪消毒,1次/d,碘三氧:

水=1:

500—800,周三和周日除外(周三和周日用过氧乙酸和蓝光消毒),每半栋用消毒液一壶为宜;

2.7、换消毒槽:

每天下班前将每栋的消毒槽换掉(分娩1、4包括门口的消毒槽),放入新鲜的水和NaOH,浓度以2%为宜。

3、产后母猪饲养管理

3.1、喂料:

喂料前将分娩3日龄的仔猪抓到保温箱内,以防母猪采食时伤到仔猪。

母猪分娩后,采食量逐渐上升,应仔细观察每头猪的采食情况,跟据个体差异进行给料,原则上以母猪能吃多少,给多少,每次喂料前料槽内还有薄薄的一层料为宜(需经验),发霉变质饲料应及时清理出槽外。

3.2、刮粪:

母猪分娩后,为防止互相感染,不再经行刮粪,但当栏位内有很多块状粪便时可用一次性的手套将其检出清走。

3.3、冲水:

每次喂完料后进行,尤注意小猪料槽、饮水器附近和母猪排粪处都要冲洗干净。

3.4、检查饮水器:

每次冲完地,调整水压后,要逐个检查大小猪的饮水器,保证每个饮水器都能出水,并达到相应的出水量。

3.5、观察猪群:

同上。

3.6、调整保温灯的高度:

每天应根据猪只的情况和环境温度的变化,将每个保温灯的高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猪只均匀躺卧在保温箱内为宜;

3.6、冲宫:

母猪分娩后,出现排恶露和助产的母猪都需要用碘液冲洗子宫,情况严重的要用达利郎治疗。

注意事项;

A:

冲宫前要清洗母猪的外阴部,并用碘三氧消毒后方可冲洗;

B:

每头猪用冲洗液2000ml以上,以冲进去的药液能自动流出为宜;

C:

冲洗液(碘液)配制:

称10g纯碘,碾碎,溶入500ml70%的酒精中,后以碘液:

蒸馏水=1:

50(即2000ml水配40ml碘液)的比例进行冲宫;

D:

冲洗时用电动喷雾器和输精管进行,电动喷雾器要保证清洁干净,内无异物,输精管必须是一次性没有被拆过;

E:

冲洗液必须用蒸馏水,而不能用自来水;

F:

冲进的药液要尽量使其全部排出;

G:

冲洗完毕,要在档案卡上作好标记;

3.7、环境控制:

根据环境温湿度的变化,适当调整猪舍的通风换气系统,一般情况下,

A:

进猪时猪舍温度可设置在20—23℃,炎热季节可适当降低,寒冷季节可适当升高。

B:

夏季要使用水帘—风机降温,当舍内温度高于26℃时,可将分娩后的猪舍保温灯关

闭,超过28℃时,可将大风机打开,并及时观察猪只的活动状况,超过32℃时,可将水帘打开,此时,猪舍温度相差较大,注意适当控制。

另使用水帘时,首先应观察水窖里是否有足够的水源,以免水泵烧坏,使用过程中还应观察水是否溢出,防止水资源的浪费;

C:

寒冷季节,需要用暖气保温,当外界温度较低是,可将猪舍两边的暖风筒全部打开,中午温度回升,可只开一个或不开暖风筒;

D:

每次上班进猪舍,可根据猪舍的空气质量,将屋顶通风适当打开,进行空气交换,寒冷季节尤如此;

E:

离乳猪舍情况可根据实际情况,不按上述操作,原则上离乳猪舍不关保温灯,但当猪舍内温度超过30℃时,也可根据猪群状况关闭保温灯,大风机的使用只有在猪舍温度超过35℃是才开启,一般情况不打开大风机;

3.7、治疗:

对观察出现异常的猪只要及时治疗,治疗前要测体温,若有发烧现象,应先退烧再治疗。

此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

3.7.1、母猪部分

A:

不食:

多因没产净或某些疾病引起,对异常产的猪只要打前列烯醇2支/头,一天以上不食的猪只要输液,料中可加口服补液盐,严重者淘汰;

B:

肚胀:

多因吃了腐败变质的饲料而引起,可适当限料,并打林可霉素5—6支/头,1—2天即可;

C:

高烧:

多因天气炎热、没产净或某些疾病引起,治疗时要及时降温,可用安乃近1—2支/头或氨基比林1—2支/头进行治疗,1—2h再测一次体温,以便继续治疗,另可让猪多饮水,并适当向猪身上浇水。

若是异常产的猪只,除降温外,还可打前列烯醇;

D:

子宫炎:

多因交配、接产时消毒不严或继发某些细菌病(如阴道炎等)而引起,除要进行冲宫治疗外,还可配合氨苄西林常规治疗,严重着用达利郎治疗;

E:

腿软:

多因母猪妊娠期过瘦,分娩时体内Ca、P消耗过多而引起,可在喂料是加适量的钙磷复合制剂,并经常强迫母猪站立,2—3天以后即可康复,若因外伤使母猪腿部肌肉受损、发炎而致母猪站不起来,则应用氨苄西林进行消炎治疗;

F:

拉稀:

多因气温突然下降,母猪受凉或某些传染病而致,可用卡那霉素1—2支/头或庆大霉素2—3支/头进行治疗,1—2次即可治愈,若情况严重,要进行输液,并加6—8支氨苄西林/头,进行治疗;

G:

母猪无乳:

多因母猪营养不良,过肥或过瘦外,或乳房炎、子宫炎所致,治疗时除要加强营养供给外,还应配合消炎治疗,情况严重者,仔猪要寄养到别的母猪;

H:

母猪采食量下降:

多因母猪未产净或妊娠期采食量过多而致,可采取的措施有:

a、妊娠期限制母猪采食量;b、增加饲喂次数;c、保证供水充足;d、采用湿拌料;e、用小猪料诱食;f、降低产房温度等。

3.7.2、仔猪部分

A:

拉稀:

分前期(0—7日龄)和后期(21—28日龄断奶时)拉稀。

前期:

多因产房消毒不严、没及时吃上初乳、受凉或母猪带毒而引起,治疗时:

a:

栏位彻底清洗消毒;

b:

保温箱和栏位洒密斯陀;

c:

仔猪口服肠康肽1ml/头、氧氟沙星1ml/头或庆大霉素0.5—1ml/头;

d:

无治疗价值的淘汰;

e:

若因母猪的原因,母仔同时治疗。

后期:

多因天气突变或断奶应激所致,治疗时:

a:

将仔猪抓到保温箱,栏位冲洗消毒;

b:

对仔猪用氨苄西林0.5支/头进行普防,情况严重者用庆大霉素1—3ml/头普防;

c:

栏位洒石灰粉消毒;

d:

对个别顽固性拉稀的仔猪可用新必妥3—4ml/头加氨苄西林0.5支/头进行治疗;

e:

情况很严重,无治疗价值或久治不愈的猪只淘汰;

f:

治疗仔猪的同时,母猪也应同期治疗。

B:

神经症状:

多因母猪带毒或仔猪低血糖引起,治疗时首先要使其吃上初乳,也可用VB1治疗,严重者淘汰;

C:

衰弱:

多为出生时较小或出生后没及时吃上初乳所致,所以仔猪出生后要及时确认其吃上初乳;

D:

贫血:

多因仔猪生长过快,或出生时补铁不够所致,治疗时要使仔猪尽早开食,并施以铁剂2—3ml/头进行治疗;

3.8、输液:

母猪分娩后,对体质差,奶水少或产的较多的母猪要经行输液,输液量以3—4瓶葡萄糖生理盐水/头为宜,第一瓶用生理盐水,加入氨苄西林钠10—12瓶/头,以后2—3瓶直接用葡萄糖生理盐水,用一次性输液线,16*38或12*38的一次性针头,耳静脉输入。

3.9、仔猪补料:

分娩后3—7天的仔猪,根据体质情况即可进行补料,所用饲料为A料。

注意事项:

A:

刚开始补料时,一定要少喂勤添,每天6—8次为宜,最低保证4次/天;

B:

随着猪只的生长,添加量要逐渐上升,但每次不宜过多;

C:

每次补料,必须保证饲料新鲜,料槽干净,若有粪尿要及时冲洗干净后再补料;

D:

为保证每头猪都学会吃料,可在保温垫上散些料,以使其尽快接触饲料,但每次散料不宜太多,时间不宜太长,3—4天即可;

3.10、不会吃料的仔猪处理:

A:

可将料中加入葡萄糖生理盐水,使其尝到甜味后即可吃料;

B:

将饲料扮成糊状,涂抹在仔猪的嘴里,使其接触饲料,此过程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一般三四次即会学会吃料,第一次需要30—40min;

C:

一窝中若有很多不会吃料的仔猪,可先教大的,以大带小使其吃料,或先教杜洛克(因其胆子较大,易于接近),使其带其他的仔猪一起吃料;

3.11、消毒:

同上;

3.12、换消毒槽:

同上。

4、离乳工作

4.1、离乳前的准备工作

A:

离乳当天将舍内温度由原来的20—23℃逐渐调至30—32℃;

B:

仔猪料中加金霉素10g/kg+泰乐菌素5g/kg+新霉素10g/kg;

4.2、离乳前一天下午应做的工作

A:

离乳猪只的确认;

B:

填写离乳登记表;

C:

称小猪体重;

D:

填写母猪档案卡和仔猪登记卡;

E:

刷洗称重车。

4.3、离乳当天应做的工作

A:

确认档案卡是否填写完整;

B:

赶猪道准备;

C:

通知交配舍,将档案卡交给交配舍饲养员,确认离乳猪只及头数;

D:

清理赶猪道;

E:

清干净赶走猪只的栏位和料槽,要保证栏位内没有粪便,料槽内没有残料;

F:

为离乳猪添加保温灯(冬季);

G:

将舍内温度设定调高;

二、分娩看护

1、基本分娩流程

A:

最后一对乳头挤出乳汁(离分娩2—4h);

B:

做接产前的准备工作;

C:

羊水破后10—60min,第一头仔猪分娩出来;

D:

此后,每隔10—20min,母猪就会分娩;

E:

排出胎衣,分娩结束。

2、分娩开始前的准备工作

2.1、判断分娩时间

A:

挤分娩预定日4d内的全部母猪的乳头;

如果前部的乳头挤出乳汁时,可判断大约在24小时后分娩;

如果中间的乳头挤出乳汁时,可判断大约在12小时后分娩;

如果后部的乳头挤出乳汁时,可判断大约在2—4小时内分娩;

如果最后一对乳头挤出的乳汁呈喷射状,则即将分娩。

B:

看母猪的精神状态及外部表现

如看到母猪拱圈、拱槽、不安、食欲不好、频频排尿、外阴部肿胀、乳房鼓胀、可判断为近期分娩。

如看到羊水已破,说明在10分钟至1小时之内要分娩。

2.2、分娩前的准备:

对判断为近期或即将分娩的母猪做以下工作:

A:

档杆放在第一档(母猪躺着时,应先使母猪站立,然后再移动),如母猪身体过长,也可放在第二档.;

B:

清洗栏位内的粪便,对该栏位冲洗,并用喷雾器喷洒或用盆泼洒消毒液对该栏位进行消毒;

C:

准备接产用的工具,包括一次性手套,脚套,毛巾,结扎线,消毒液等必须用品;

D:

先用清水冲洗母猪全身,保证母猪身上尤乳房部和外阴部没有粪便;

E:

用消毒液消毒母猪乳房和外阴部,并挤出每个乳头中的最初几滴乳汁;

F:

悬挂保温灯,保温箱一个,两侧各一个(夏季可不挂),母猪后方一个,保温灯的高低应根据猪舍环境温度适当调整,在使用保温灯时,首先应检查其是否可用,确保无安全隐患;

G:

铺好保温垫,关好挡板;

F:

保温灯通电,将保温箱温度预热到30~32℃;

G:

等待仔猪娩出,填写分娩登记表。

3、接产

3.1、正常分娩

A:

羊水破后10—60min第一头分娩;

B:

填写分娩登记表,注意二元猪要填写清楚;

C:

以后每隔5—20min有仔猪娩出;

C:

戴上一次性手套,将出生的仔猪先用毛巾擦干净口和鼻中的粘液,使其能自由呼吸,后依次擦干全身;

D:

剪断脐带,刚开始断脐时要留长些,后用结扎线距仔猪身体5~7cm处结扎,并擦上2%的碘酊,将多余的剪断。

注意所用的手术剪,结扎线必须消毒;

E:

分娩达到4头以上,在保温箱内加热10min以上即可让其吃初乳;

F:

吃初乳时,对较弱的仔猪,要辅以帮助,并将其调整到前面几对乳头哺乳,对不会吃的仔猪,要将其嘴对着母猪奶头,向仔猪嘴内挤入奶水,使其尝到味道学会吃奶;

G:

确认胎衣的排出,确认胎衣上的脐带数是否与仔猪数相等;

H:

在分娩登记表上填写白子、黑仔等,并填写交接本;

3.2、分娩中的注意事项

A:

整个分娩过程必须始终保持无菌操作观念;

B:

接产所用的所有工具、物品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后方可使用;

C:

正在分娩的猪舍必须24h有人值班;

D:

每班下班前必须为下一班交接清楚分娩的情况,包括产子头数,母仔猪情况,胎衣排出情况,工具药品的需求情况,毛巾的清洗情况以及一些特殊的情况(如难产,疾病等)

3.3、分娩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处理

3.3.1、间隔较长时间(20min以上)不分娩

原因:

a、母猪分娩时间过长,耗尽体力;

b、胎位改变或胎儿过大,被卡在产道中;

c、难产;

处理:

a、缩宫素2—3支/头,大腿内侧注入,用12*38针头;

b、将母猪赶起,使其改变躺卧的方向或助产纠正胎位;

c、助产;

3.3.2、假死

原因:

多因助产不及时或母猪产程较长,体力耗尽,无力将仔猪娩出,而致仔猪在产道内滞留时间过长发生窒息。

判断:

仔猪出生后全身发软,呼吸微弱,或停止呼吸,但脐带血管仍有波动,触摸胸部心脏仍在跳动。

处理:

先用毛巾擦干净小猪口鼻中的粘液,再进行人工呼吸,直到发出叫声或呼吸均匀为止。

进行人工呼吸的方法有三种:

A、倒提小猪的两后肢,促使粘液从鼻腔中排出,左右两手分握其两肋骨处,一合一张有节奏地挤压,或用手连续拍打仔猪胸部;

B、小猪四肢向上,用一只手托其肩部,另一只手托其臀部,然后一屈一伸反复进行,或者使仔猪仰卧,用手拉住前肢令其前后伸屈,一紧一松地压迫胸部,实行人工呼吸;

C、用手抓住仔猪双耳,把仔猪浸在40—45℃的温水中,让口鼻露出水面,约2—3min也能救活,个别仔猪产出后仍然包在胎衣中,应立即将胎衣撕破,以免小猪被闷死。

D、对准仔猪鼻部猛力吹气或向鼻端涂些氨水、酒精,都能激发仔猪呼吸。

注意:

进行人工呼吸时要有耐心,待小猪张口呼吸或叫出声音后,放到保温灯下将仔猪烤干,再让其到母猪处吃乳。

3.3.3、难产与助产

A:

难产分类:

收缩无力型:

多见于年老、体衰、产前体质差的母猪,分娩时体力下降,子宫收缩无力,胎儿难以排出。

胎儿阻塞型:

多见于初产母猪,骨盆口过小,产道狭窄;胎儿过大、畸型、胎位不正。

B、难产判断:

母猪长时间弓腰努责,阴门紧张,呼吸困难,羊水流出或上一头仔猪产出60分钟后仍未见有仔猪产出。

C、难产处理

注射催产素:

一般用于收缩无力型。

必须经过产道检查,确认骨盆口无胎儿,子宫收缩无力,然后才能注射催产素。

用量2—3支/头,注射30~60分钟后仍无效,可采用人工助产。

人工助产:

一般用于胎儿阻塞型。

人工助产的方法:

a:

用一个盆配制碘三氧溶液,再用另一个盆配制润滑剂溶液。

配制润滑剂溶液时,首先在盆中加入温水,然后放入大约3克润滑粉,搅拌均匀即可;

b:

用消毒液清洗母猪的外阴部,再用润滑剂涂抹;

c:

取一支长臂手套,并翻面,浸入消毒液内,然后取出戴在手臂上,把润滑剂涂抹上面。

注意戴手套的手和母猪侧卧的方向一致;

d:

助产时把手缩成锥形,让手随着努责轻轻插入,当小猪的头在前方时,用手勾住小猪的牙齿或用两指捏住小猪的下巴,屁股在前方时,用手抓住后腿随着母猪的努责慢慢拖出,注意动作要轻,不可强行用力;

e:

如果确认还有小猪的话,按照上述进行,直到产道内没有小猪为止;

f:

将小猪檫干净,放入保温箱;

g:

在分娩登记表和档案卡上作上助产标记。

3.3.4、母猪咬小猪

原因:

多为没经验的一产猪或受到强烈应激的母猪。

处理:

a、把刚出生的小猪用毛巾檫干净放入保温箱;

b、给母猪戴上嘴套;

c、每间隔半小时左右把小猪放出来哺乳,不要让小猪靠近母猪的嘴,哺乳大约10分钟把小猪放回保温箱;

d、用热毛巾反复檫洗母猪乳房,每间隔1小时重复以上操作;

e、间隔一段时间将小猪抓到母猪嘴附近,确认是否咬小猪;

f、向下一接产员或饲养员做好交接工作,并写到交接本上;

3.3.5、母猪分娩后无乳或泌乳量减少

原因:

多应母猪发生某种疾病或环境高热而引起

处理:

a、给母猪用热毛巾擦洗乳房,刺激母猪放奶;

b、使用缩宫素(静脉注射或每间隔3h肌肉注射);

c、仔细观察母猪,测量其体温,若发烧应及时治疗。

4、仔猪护理

A、确定吃初乳:

仔猪出生后要保证每头仔猪都能吃到、吃足初乳;

B、固定奶头:

仔猪在吃初乳时,要将弱小的仔猪固定第二三对乳头上吃奶,较大的放在后面吃;

C、分批喂养:

若一窝分娩较多的仔猪,母猪不能全部带养且还没寄养时,要分批饲喂,每批喂养的仔猪做好标记,并记下分批饲喂的时间;

D、人工喂养:

对弱小仔猪,若母乳不足,要采取人工喂养,人工乳配制用温水:

奶粉:

初乳=1:

2:

1;

E、对不会吃的仔猪,要做好标记,并交代下一接产员。

5、用品清洗

分娩值班人员,要及时将接产用的毛巾清洗干净,以便下一班人员有足够的毛巾使用。

毛巾在洗衣机内清洗,清洗时先将毛巾上的胎衣,粪便等杂物清理干净,加上碘三氧消毒后洗衣粉进行清洗。

三、分后处理

1、分娩当天工作

1.1、剪牙

A:

将剪牙钳放入消毒液中消毒;

B:

戴上一次性手套和脚套,将猪抓入保温箱,准备剪牙;

C:

将仔猪的四对牙齿剪下,注意剪牙时一定要剪平,一剪完成,防止剪到牙床。

1.2、断尾

A:

断尾钳通上电源;

B:

抓注仔猪,使其呈倒立状,在距尾根部1.5cm处断尾;

C:

将断掉的部分放入指定的容器中;

D:

在断尾处喷碘酊以消毒。

注意事项:

A:

断尾钳应充分预热,只有温度高,切断速度才快,应激小;

B:

断尾时不能过分切除,否则因切面大,会大量失血;

C:

断尾时保定要牢靠,下手要准,防止仔猪挣脱断尾钳触及猪或人的其他部位,造成损伤。

D:

若断尾后流血不止,要用断尾钳再洛一次;

E:

个别受断尾应激的仔猪要加强照顾。

1.3、注射抗生素

为防止术后感染,在剪牙断尾后要为每头仔猪注射氨苄西林纳,每只氨苄西林纳用生理盐水稀释5ml,每头仔猪注射0.5-1ml即可。

1.4、称重

以上工作做完后还要称取出生窝重,工具用完后,要及时清洗消毒,以备下次再用。

1.5、填写母猪档案卡,公母数,分娩日和出生窝重。

2、第二天工作

2.1、打耳刻:

按本厂的耳刻规定,为每头仔猪打耳刻。

耳刻的读取如下图所示。

说明:

此图为仔猪头部对着术者的示意图,在打耳刻时只能有两个1、10、100,其他的数在一头猪耳朵上只能打一个刻。

2.2、打耳标:

为了选种的需要,在小时候就为每头仔猪打上耳标,耳标全部打在左耳上。

其中大白猪用蓝色耳标,长白猪用黄色耳标,杜洛克用红色耳标,耳标的排序从1—99依次排开,顺次序打。

2.3、补铁剂:

为防止仔猪发生缺铁性贫血,在仔猪出身后的第三天进行补铁剂,2ml/头,必要时在第七日龄再补打一次。

注意事项:

A:

补铁剂所用针头为仔猪专用的9*12针头,每窝一个针头;

B:

铁剂是一种很难吸收的药剂,所以注射时一定要深部肌肉注射;

C:

每头猪必须有足够的剂量;

D:

所有的猪必须都注射铁剂;

E:

注射时要将针头和仔猪颈部肌肉垂直注射。

2.4、去势:

原则上本厂不进行去势,只对二元猪和每窝中最小的公猪进行去势。

A:

左手捏住仔猪的腰部,使其头向下,尾巴向上;

B:

拇指按压睾丸,使其向外突出,用消过毒的手术刀片轻轻割开,使劲挤出睾丸和附睾,放入指定的容器中;

C:

术部喷上碘酊消毒,并洒下密斯陀,促进伤口愈合。

注意事项:

A:

切口要尽量地小;

B:

刀片要消毒;

C:

切口要平,一刀完成;

3、寄养调整

3.1、寄养调整的总体原则:

A:

必须在不影响母猪下一生产性能的前提下进行;

B:

必须保证被寄养的仔猪都有可能成活;

C:

被寄养的仔猪必须是有寄养价值的仔猪;

D:

挑选的母猪必须是体况健壮、母性好、无疾病(尤乳房炎等)的母猪,同时还应考虑其以前的带仔数、产次、体型、采食量等因素;

E:

被寄养的仔猪在体重、出生日龄、健康状况等方面必须相差不大;

3.2、前期(0—7日龄)寄养调整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A:

出生日龄相近,上下不错一天,最好当天;

B:

被寄养的仔猪要吃足自己母亲的初乳;

C:

所挑选的母猪最好是2—3产的大白或长白母猪,无残料、无恶癖的母猪,体型中等、体表无外伤;

D:

不提倡整窝调整,但若母猪奶水较差或无乳,且有病,可适当调整;

E:

初产母猪寄养时不超过12头;

F:

留弱不留强原则;

G:

拆多不拆少原则;

H:

寄养的仔猪必须都打上耳刻,并在档案卡上做好标记;

3.2、后期(14日龄左右)寄养调整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A:

当猪群出现吃不饱、消瘦,毛长、精神状态差时即可调整;

B:

可将每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