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管理创新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体系建设研究 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8422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社会管理创新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体系建设研究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社会管理创新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体系建设研究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社会管理创新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体系建设研究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社会管理创新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体系建设研究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社会管理创新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体系建设研究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关于社会管理创新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体系建设研究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关于社会管理创新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体系建设研究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关于社会管理创新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体系建设研究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关于社会管理创新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体系建设研究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关于社会管理创新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体系建设研究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关于社会管理创新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体系建设研究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社会管理创新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体系建设研究 1.docx

《关于社会管理创新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体系建设研究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社会管理创新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体系建设研究 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社会管理创新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体系建设研究 1.docx

关于社会管理创新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体系建设研究1

论文摘要

目前,我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势必会严重阻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政府对社会的管理由统治型行政向服务型行政转变。

本文阐明并厘清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内涵及其二者的关系,分析了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管理与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随着我国政府从经济主导型向服务型转变,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建设越来越受关注。

公共服务建设既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满足公众公共需求及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主要途径。

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建设能力存在整体水平不高、地区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

本文就公共服务建设的现状,初步探讨提升公共服务建设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

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公民参与;

 

一、几个基本概念的厘定……………………………………………………………………1

(一)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创新……………………………………………………………1

(二)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基本内涵……………………………………………………2

二、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关系……………………………………………………………2

(一)基本特点………………………………………………………………………………2

(二)核心内容………………………………………………………………………………2

(三)行为模式………………………………………………………………………………2

三、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

(一)管理就是服务的社会管理理念淡漠…………………………………………………3

(二)社会管理滞后,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4

(三)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单一,效率不高………………………………………………4

四、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5

(一)转变社会管理,强化公众服务导向…………………………………………………5

(二)合理划分财政支出,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力度………………………………………5

(三)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实行公共服务的市场化………………………………………6

(四)建立健全公民参与机制,实现公共服务的名主化…………………………………6

(五)统筹公共服务制度规划,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6

五、结论…………………………………………………………………………………7

六、参考文献…………………………………………………………………………………8

关于社会管理创新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体系建设研究

一、几个基本关系的厘定

(一)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就是政府通过制定专门的、系统的、规范的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结构,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孕育理性、宽容、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创造经济、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

在任何国家,一个稳定、和谐与发展的社会都离不开有效的社会管理。

通常情况下,社会管理包括两类:

一类是政府对有关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制约,即政府社会管理。

政府社会管理是政府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为增进公共利益,依法对社会事务实施的组织化活动;另一类是社会(即自治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公民)依据一定的规章制度和道德约束,规范和制约自身的行为,即社会自我管理和社会自治管理。

现代社会管理是政府干预与协调为主导、非营利组织为中介、基层自治为基础、公众广泛参与的互动过程。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社会管理创新既是活动,也是活动的过程,是以社会管理存在为前提的,其目的在于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基本内涵

1.政府社会管理的内涵

所谓社会管理就是政府通过制定专门的、系统的、规范的社会政策和法规,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结构,调整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实惠未定,建设经济、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通常情况下社会管理包括两类,一类是政府对有关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制约即政府社会管理;二类是社会(即自治组织、非盈利性组织和公民)依据一定的规章制度和道德约束,规范和制约自身的行为,即社会自我管理和社会自理,现在社会管理是政府干预与协调、非盈利性组织中介,基层自治为基础、公共广泛参与的互动过程。

政府社会管理主要有三层内涵:

第一,政府社会管理是对家庭、社会团体与社会自治所不能解决的社会事务管理,这些社会事务涉及社会整体的公共利益,需要依靠国家权力与政府权威加以解决,第二,必须由政府管理的社会事务构成政府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

比如保障公民权力,维护社会秩序、协调社会利益、实施社会政策、管理社会组织、提供社会安全网、解决社会危机等。

第三,政府社会管理的核心是社会政策,社会证词是政府干预社会的主要手段和基本措施,他决定了政府的其他社会管理手段,社会政策的和兴室福利国家或福利社会政策。

2.政府公共服务的内涵

所谓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

按照公共支出的领域来划分,政府公共服务主要包括经济型公共服务和社会性公共服务。

经济性公共服务是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而直接进行各种经济投资的服务,如投资经营国有企业与公共事业,投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补贴等,社会性公共服务是指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和财政支持支持对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卫生、科技补贴、环境保护等社会发展项目提供的公共服务。

从市场经济发展来看,发达国家政府职能演变的规律是:

政府职能从以经济性服务为主,逐步扩展到社会性公共服务为主。

二、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关系

(一)基本特点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既是统一的,又是有所区别的,两者互为前提,相兼互补,公共服务是基础,社会管理为保障。

社会管理虽然有控制和监管的一面,但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给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服务是根本。

(二)核心内容

首先,从基本特点看,社会管理主要体现现代行政管理整合性的特点,也就是说,社会管理是一种综合的、多元的管理,是包括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在内的各种社会主体的互相配合与合作的结果。

而公共服务则主要体现现代行政管理公众性的特点;其次,从核心内容看,社会管理主要体现在规范性上,主要管理和规范各种社会事务,包括社会公众、社会稳定、社会治理,而公共服务主要是提供和满足公共需求的服务,包括公共设施、公共事业、公共信息等;

(三)行为模式

从行为模式看,社会管理主要是以行政强制为基础,以法律、法规为保障对社会进行调整和约束,强调政府履行义务,突出政府主导、主动作用,而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强调公民权利。

从上述定义来看,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

其一,从核心内容看,社会管理主要表现为依法对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和社会生活进行管理、规范、组织和协调,如培育社会组织、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等;公共服务主要表现为根据公众的公共需求和经济发展实际,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如公共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公共信息等。

其二,从价值取向看,社会管理追求社会的安定有序,突出政府责任:

公共服务追求公平公正,强调公共服务产品分配的均等,突出公民权利。

其三,阶段性任务不同。

例如当前我国社会管理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维护公共安全等,而公共服务的主要任务是加强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

两者的联系主要在于:

其一,基本理念和最终目标相同。

其二,相互促进。

公共服务量的增加、面的扩展、质的提高,尤其是公共产品的均衡分配,有助于平衡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公正,从而提高社会管理的效率;政府是理所当然的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但是提供不等于亲自生产。

社会管理体制的完善,有助于扩大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服务质量。

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构成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

其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管理就是服务,高质量的服务供给和享有正是在高效的管理中实现的。

 

  三、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控制人口增长、减少贫困、普及教育、卫生保健、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中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我国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也达到了中下等收入国家水平。

现状:

社会管理基本理论缺乏从经济建设方面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机制也基本建立,并在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完善。

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求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还不完善,亟待建立。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我国已经具备推进全面社会建设的基本条件。

同时,由于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从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单一社会结构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多元社会结构过渡。

在这样一个剧烈变革时期,不仅历史上长期积累起来的深层次社会问题会凸现出来,而且还会出现新的社会问题和不确定因素,与原有的社会问题相互交织在一起,使得社会系统性的风险加大,或者说使得社会的脆弱性加剧,隐含潜在的发展风险。

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还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管理就是服务”的社会管理理念淡漠

在传统的社会管理中,政府扮演着全能角色,对社会公共事务采取大包大揽的做法,效率与效益低下,许多社会事务既管不了也管不好,社会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仍然大量存在。

虽然“管理就是服务”的社会管理理念已经不是什么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但直到今天,在我们广大的社会管理机构和人员中,“管理就是服务”的社会管理理念仍然相当淡漠,这无疑会对社会管理实践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世界银行的报告指出,“一个有效的政府对于提供物品和服务(以及规则和机构)是必不可少的,这些物品和服务可以使市场繁荣,使人民过上更健康、更快乐的生活。

没有一个有效的政府,不论是经济的还是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可以说,拥有一个有效的政府,这是一个国家公民的福气,政府只有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才能够有效地处理各种冲突和纠纷;否则,会导致社会矛盾重重,犯罪频发,当然也就谈不上发展了。

(二)社会管理滞后,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

  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着重视经济增长、忽视社会事业发展等问题,社会结构的调整落后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社会安全网建设较慢,社会保障覆盖面和公共卫生覆盖面较低。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公共服务需求日益扩大。

在市场上实物产品大量过剩的同时,公共服务供给却严重不足。

因此,在城乡不同程度出现了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停车难等民生问题。

2010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达到4000美元,按世界银行的分类标准,我国已进入中上收入国家行列,我国人民群众的社会公共需求将出现总量上升、质量提高、需求多元的特点,这就要求政府增加公共服务总量、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

根据亚行的统计数据,目前,中国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方面的开支仅相当于GDP的6%,而发达国家该比重高达28%。

显然,当前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总量存在严重不足。

(三)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单一,效率不高

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内占据着主导地位,承担着绝大多数的公共服务职能。

由政府供给公共服务,有其自身的必要性和独特优势。

政府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依托,可以有效地提供公共服务,承担起那些投入大收益低、私人部门不愿提供的项目,如保护空气和水的清洁。

一些特殊领域,如电力、铁路、民航、供水等关系国民生的公共服务,必须由政府提供,私人机构由于具有追逐利益性的特征,会使此类公共服务的提供无法得到保障。

政府作为主要提供者可以更加有效地兼顾社会公平,防止个人利益的受损,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但这种单一主体提供公共服务的模式仍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弊端:

首先,由于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中过于强势,而市场中的其他组织与其相比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因而在没有任何外部动力和刺激的情况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时就会存在效率低下,不计成本,缺乏创新等问题。

其次,公共资源易被独家垄断,服务态度差,难以满足个性化、多元化的公众需求,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影响了政府形象,也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

再次,阻碍了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壮大。

政府过多地包揽了公共服务,极易造成个人对政府的过分依赖,由此也抑制了社会中介组织或第三部门的发展。

 。

  四、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转变社会管理理念,强化公众服务导向

改变政府社会管理理念的首要选择就是强化公众服务导向。

强化公众服务导向,就是公共服务提供从政府本位、官本位向社会本位、民本位转变的一个根本选择,也是政府与社会之间正确整理系的体现。

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封闭官僚机构,而是以公众服务为导向、积极回应公众需求的开放式、互动式的政府。

具体做法包括:

第一,在管理活动中,政府不仅要循着命令链对上级负责,还应当更多地对公共服务对象负责;关心顾客,特别是保证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

第二,努力提高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

政府需要主动了解公众需求,测评公众满意度,并建立有关了解民意、公众参与决策的渠道以及制定相应的规则和程序,以提供公众满意的公共物品。

第三,政府公共服务应当以社会大众的评价为主,以服务对象的评价为主,要加大公众影响比重,对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务员,在考核上也应当加上公众评价这项内容,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奖惩。

以上这些做法核心的内容就是为顾客提供服务,让顾客满意。

在创新社会管理、重塑公共服务理念的进程中,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根本原则,使全体人民都能公正、公平地分享、共享到经济进步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

因为“以人为本”既是社会管理的要求,也是公共服务的本质内容。

(二)合理划分财政支出,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力度

合理安排公共财政的支出结构,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

从横向看,我国政府由于长期重视经济发展,使得经济性职能的比重过高,社会性职能的比重偏低。

要加强社会管理,就要逐步降低基础性和经济性服务的支出比重,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教育、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社会性公共服务的支出,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从纵向看,我国各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却承担着核心公共服务的支出,不堪重负。

因此,中央政府必须承担起提供核心公共服务的责任,大幅度增加中央政府对社会保障的支出,适当增加对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的支出。

各级地方政府则应根据地区财力的不同承担不同的支出责任,如较发达地区可以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中央政府必须加大对不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尤其要加大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支出比重,让不同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都能达到全国最低标准。

(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公共服务的市场化

  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政府服务效能,是现代政府公共服务改革的趋势。

即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适当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利用市场主体和市场力量来执行和运营某些公共服务项目,并利用市场竞争压力,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当然,仅仅将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由政府转移到私营部门,不一定能够提高效率。

也就是说,真正的问题是服务提供者之间是否存在竞争,而不在于服务到底是由政府部门还是民营部门提供。

这就需要成立多家竞争性的服务供给机构,打破传统划片服务的方式,通过市民在市场上行使自由选择权即“用脚投票”,使公共利益得到满足和实现。

此外,作为市场机制的一种特例,“合同出租”或“外判服务”已成为日益看好的服务供给方式,即政府在对公共服务项目进行分析、比较和选择的基础上,将一些服务项目以出租合同的形式承包给富有责任感、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私营组织或社会团体来提供,从而达到低成本、高效益的服务目标。

(四)建立健全公民参与机制,实现公共服务的民主化

  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社会需求,因此,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就必须以社会公众的需求为导向,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到对社会管理的监督当中,以保证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提供。

首先,引入公民参与机制,把政府决策建立在民主化的基础上。

公共服务的供给必须建立在公民和社区团体之间的利益充分协商和协调,进而创建了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

可以说,让政府的社会管理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得以高效实现的条件之一,就是引入公民参与机制。

要广泛征求公民的意见,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切实提供真正满足公众需求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其次,努力拓宽公民参与的途径。

充分借助现代电子技术,实现网络时代下公民参与渠道的立体化、多样化,构建高效、便捷、透明的公民参与网络。

再次,完善社会利益的沟通协调机制。

政府在供给公共服务之前,必须得到社会的广泛同意。

也就是说,公民需要哪些服务,这些服务应该怎样供给,都必须经过公民的广泛探讨而确定。

在政府与公民发生矛盾和利益冲突时,政府作为推进社会和谐的主导力量,只能采取公共性的办法,在合法化、规范化的制度框架内,通过政府与公民间平等的对话、沟通,并采取协商、解释、劝说的方式来加以解决。

(五)统筹公共服务制度规划,推进公共服务的均衡化

  完善政府社会管理服务体系,需要有统筹公共服务的制度规划。

我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顺利推进,必须统筹规划,从制度层面出发,注重不同制度安排之间的联系,找准切入点,实现重点突破,提升整个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

 

五.结论

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建立之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与先决条件。

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既要充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正确把握其基本特征,又要科学设定建设路径。

唯有如此,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才能积极稳妥地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才能得以最终实现。

 

六.参考文献

1.田千山;;公共服务理念的重塑——政府创新社会管理的首要之举[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于阿丽;;论公共服务市场化中的政府责任[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周家明;曾国平;;政府服务力的缺失及治理[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4.董泽文;;转型期我国政府自利性问题研究综述[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王晓瑞;;构建服务政府的行政法思考[J];沧桑;2010年02期

6.李凯;;转型期的中国公共服务改革理念及思路选择[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张丽娜;李晓燕;;试析我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8.肖陆军;论服务型政府建设[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苏礼和;政府公共性面临的难题及其实现路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戴向阳;;领导干部如何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提升社会管理创新能力[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