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8595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活动分析

“交流平台”以回忆本单元学习的两篇精读课文为例,围绕“想象”这一话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梳理回顾,理出想象的神奇之处和重要性所在,打开学生大胆想象的思路。

“初试身手”是在打开学生思路之后,进行大胆想象的尝试和实践。

教材设置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让学生在纸上按出手指印,然后在手指印上画出自己想象中的事物;第二个活动是接龙编写故事。

学生从教材提供的两个故事开头任选一个进行续写,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的情境。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相结合,“交流平台”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打开学生想象的思路;“初试身手”以“交流平台”为铺垫,进行想象力的创造与实践。

两者共同引导学生体验大胆想象的愉悦。

教学目标

1.能梳理和回顾本单元的两篇课文中的想象故事,交流对大胆想象的体会,感受大胆想象的乐趣。

2.能画出想象中的事物,能根据故事开头接龙编写故事。

教学重难点

1.深入感受想象的特点和作用。

2.完成“初试身手”板块,进行想象实践。

教学准备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印泥。

学生:

水彩笔、白纸。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引入学习,划分小组

1.教师导语引入。

导语: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我们前面学习的两篇充满了奇思妙想的故事吗?

渴望长头发的小真在想象的世界里用长头发钓鱼、晾衣服、盖被子……贪玩的英英变成了一棵热闹的大树。

当然,可爱的你们也和老师一起描绘了许多你们的想象。

今天,我想邀请同学们继续和我一起,登上奇思妙想的飞船,继续在想象的世界里遨游。

2.划分小组,厘清活动规则。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后续活动版块。

二、课文回顾,激发想象

1.分别展示“交流平台”的三句话,组织学生小组交流。

(1)出示“交流平台”第一句,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大胆想象创造出了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读这样的文章感觉真有意思。

(特点:

创造新事物、新景象)

明确:

通过这句话我们知道了,想象出来的事物或景象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比如说生活中有白猪、黑猪、花猪,可没有天蓬元帅猪八戒,这个人物就是想象虚构出来的。

又比如,长长的头发很多人拥有,但像小真这样长的还真没有。

同学们,你们还能举出哪些例子?

(学生讨论发言。

·自己变成了一棵树,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小动物们和妈妈住在鸟窝里。

这样的想象很奇特。

(特点:

奇特)

明确:

通过这句话我们知道了,想象的另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奇特”,各种奇特的想象为我们打造出了千奇百怪的风景。

比如很多同学喜欢的科幻电影《星球大战》,影片中有各种各样的外星生物入侵地球,然后地球卫队就会与它们展开激烈的战斗。

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奇特的想象,我们通常称之为“创意”,比如用冰雪盖酒店、在树上搭房子……。

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你还读过或见过哪些奇特的想象?

(3)出示“交流平台”第三句,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在宇宙的另一边,想写关于风的习作,要先变成风,在空中飞啊飞,飞得越高,习作的分数就越高……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

大胆想象,可以让你拥有奇异的经历。

(想象的作用:

丰富经历)

明确:

通过这句话我们知道了,大胆的想象是为了“拥有奇异的经历”,丰富自己的生活。

同学们,请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畅想吧!

(4)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思考一下文中有哪些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地方,并说说这个地方为什么最吸引自己。

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每组选一个代表记录归纳小组成员的发言。

(5)每组选一个代表汇报本组同学的观点,汇报完毕之后教师对汇报内容进行小结。

小结:

总而言之,没有大胆的想象,就不可能有各种新发明、新创造,就不可能推动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小朋友们也不可能从中享受到种种乐趣了。

希望你们也能多多观察生活、驰骋想象,把自己的生活变得五光十色。

2.掌握大胆想象的要领。

(1)课件出示两组图片:

①第一组:

雪、日出、石头(《宇宙的另一边》)

②第二组:

带有鸟窝、小动物和树的图片(《我变成了一棵树》)

(2)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

文章中的想象画面只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吗?

与现实生活有何联系?

作者是如何将这些想象写得妙趣横生的?

小组代表将小组成员的想法进行归纳汇总。

(3)分小组进行汇报,教师予以鼓励并进行总结导思。

预设:

①想象不是胡思乱想,是现实生活的延伸和补充。

②如何将想象画面写得有趣,技巧在于让事物具有人的特征,有思想、会说话,拟人化的写法能让想象故事更具有吸引力。

三、初试身手,想象实践

1.观察图片、绘画实践。

(1)游戏引入:

课件播放手指印图画,引导学生说出图片画的是什么,猜一猜是如何画出来的。

过渡:

这些有趣的图片,其实都是用我们的手指印摁出来的,一个简单的手指印,加上简单的几笔点缀,就变成了图片中跳舞的小姑娘、可爱的小猫和大象,同学们也愿意尝试一下这个有趣的游戏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谁画得最有趣!

(2)学生创作,小组交流出示小组合作流程要求:

①首先自己在纸上完成创作,然后每人轮流在小组内发言,描述自己创作的内容和原因。

②小组评选出最有趣、最有特点的创作,在全班内进行展示。

(3)教师进行小结,及时对富于创意、新奇有趣的创作进行表扬。

2.接龙故事,大胆创作。

过渡: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游戏,不知道大家感受到没有,小小的手指印都能创造出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世界,接下来我们将一同打开一个更大更广的想象空间——接龙编写故事,大家准备好了吗?

(1)开展活动。

①课件出示两段开头,明确每一位同学要从两段开头中选取其中一段进行接龙续写,教师在进行续写时要领引导。

预设:

教师引导学生在续写故事的时候注意:

编写故事要顺从开头给的预设基础,结尾应与开头相呼应。

②学生自主思考并选择一个开头进行创作,创作完毕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评选出写得最有趣的一篇在全班进行交流。

(2)全班讨论交流,学生对每个展示出来的故事进行互相点评,指出写得好的地方和写得不够好的地方,教师适时进行总结评价。

四、课堂小结

小结:

短短一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在想象的世界里遨游了一大圈,不仅体验到了想象力的美好,还延伸了想象的能力,下节课让我们继续相约想象的世界,进行想象的实践!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教学目标]

1.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2.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经常会学习到对人物的描写,而我们往往通过这些描写就能够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几种人物的描写方法,学会辨别与初步运用。

(二)知识回顾,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

1.回顾本单元关于人物描写(片段)的内容,设置提问:

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种?

(指名说)

2.默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理一理,为下一步交流作准备。

3.学生自.由交流,教师进行总结。

4.小组交流,将自己的发现和收获结合课文内容表达出来。

师生共归纳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1)选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特点。

(2)通过抓住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动作、语言、心理、外貌等)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3)通过描述周围人的反应(即侧面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4)注重细节的提炼与描摹。

写人物要传神,还要注意细节的描写,善于描写细节,往往能解释人物丰富的性格。

(三)总结收获

说说你从本组课文得到的收获。

1.本单元鲜活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你结合课外阅读的描写人物的文章,试分析其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二、初试身手

(一)第1小题:

“课间快照”

课间十分钟,观察一位同学,捕捉一个瞬间,试着用学过的方法写一写他。

1.教师提前布置观察任务。

指名说自己捕捉到的“课间快照”细节。

(教师相机指出运用的描写人物方法)

2.学生独.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优秀作品分享。

(投影展示优秀学生作品)

球台的旁边也围着一些同学,他们在爬杆。

一个大同学刚从杆上滑下来,一个小同学像一个机灵的猴子一样纵身一跃,毫不费劲儿就抓住了铁杆,迅速地爬上去。

他学着猴子的样儿,抓耳挠腮,龇牙咧嘴,逗得大家忍俊不禁,捧腹大笑。

4.师点评:

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把小同学敏捷、滑稽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

5.学生自主修改自己写的片段。

(二)第2小题

你的爸爸妈妈有什么特点?

想一想可以用哪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他们的特点,列一个提纲,和同学交流。

1.想一想,你的爸爸妈妈有什么特点,围绕这个特点说说相应的事例。

2.片段速写。

你喜欢哪位同学?

他(她)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优点?

请写一位你喜欢的同学,注意选择具体事例来表现他(她)的特点或优点。

2.写人用什么形式表达?

(1)详细写一件事,把人物的特点写清楚。

(2)用几件事写出人物的一个特点。

①典型的生活片段。

②精细的细节描写。

③真切的内心感受。

(3)用几件事表现人物的不同特点。

3.拟写提纲。

(课件出示范例)

妈妈超级爱美。

事例:

妈妈每次出门前都要打扮一番。

有一次,妈妈要去学校给我开家长会。

一大早起来,她就在梳妆台化妆,家长会的时间快要到了,妈妈依然没有化好。

最后,那次家长会我们迟到了。

师点拨:

通过写妈妈在出席家长会之前,因为化妆而迟到的事情,从而体现出妈妈爱美的特点。

4.所列提纲可作为后面习作的思路。

5.习作。

题目:

我的妈妈

提示:

先想想你的妈妈有什么特点,再想想这个特点是从哪儿看出来的,选择能表现这个特点的一两个事例写下来,可以适当写一写人物的外貌。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学习要素为“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并学会初步运用,尝试将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中的内容既是对这一主题要素的进一步总结与运用,也为后面的习作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与过渡,使学生能够更为顺畅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由于在前面的课文学习中,学习要素落实较好,学生基本都已掌握。

可是到了“初试身手”将所学进行运用,尝试写课间十分钟时一位同学的特点,部分基础较差的同学还是没有完全领悟透彻,写起来一定难度。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应多注意培养学生进行小练笔。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教学目标】

1.能梳理和回顾课文中的想象故事,交流对大胆想象的体会,感受大胆想象的乐趣。

2.能画出想象中的事物,能根据故事开头接龙编写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交流读过的有关想象的课文,感受大胆想象的乐趣。

通过按手指印想象事物、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情景导入

想象就是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在头脑中创造出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新的事物和新的形象。

那么,我们如何进行想象呢?

读读“交流平台”中的话,就会受到一定的启发。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交流平台”。

1.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竖线、圆和点)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奇思妙想”的游戏,看谁能根据课件上的图形想象一个故事。

2.大胆想象的世界魅力无穷。

回顾本单元的课文,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大胆想象的,把你认为有意思的想象与大家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相继指导。

4.在写想象故事的过程中,作者的写法又有哪些特点呢?

立足生活的大胆想象和拟人化的写法让想象故事更有吸引力。

(二)学习“初试身手”。

过渡: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就会有很多奇妙有趣的故事。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插上想象的翅膀,初试身手。

1.课件出示:

在纸上按出自己的手指印,再把它画成想象中的事物,看谁想的新奇。

(1)学生在纸上按出自己的手指印,再把它画成想象中的事物,看谁画得新奇。

(2)在纸上按出自己的手指印,画一画,说一说。

在小组内交流,评出优秀者在班上进行展示。

出示课件

第一幅图:

一个小姑娘梳着高高的头发,长着大大的眼睛,穿着漂亮的裙子,跳起了欢乐的舞蹈。

你看她多高兴啊!

第二幅图:

一只小花猫竖起尖尖的耳朵,长着大大的眼睛和长长的胡须。

第三幅图:

一头大象长着扇子似的大耳朵,有着长长的鼻子。

2.根据开头接龙编写故事。

(1)课件出示:

夏天到了,瞌睡虫王国一片沸腾。

它们纷纷飞出洞口,去寻找自己的朋友……

(2)读开头,想象故事的经过和结果,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小组推出代表在班上发言。

老师读开头,第一组接着讲故事,第二组接着第一组的故事讲下去……依次往下进行。

(3)根据开头讲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每个小组推出一名代表在班上发言,讲完后班内进行评比。

(4)教师小结:

故事要以开头为基础,想象要合理,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故事要曲折、动人,有趣味性。

(5)齐读第二段开头。

①按照上述方法完成接龙编故事。

②根据开头自己编一个小故事。

③同学互评编写的故事。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想象是有趣的、神奇的,经过丰富的想象展现出的画面生动活泼、富有情调,表现的人物活灵活现,描绘出的景物生动形象、有声有色。

我们要善于想象,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出无限美好的生活。

【教学反思】

我通过绘画、说话及全班交流培养了学生展开想象的能力。

在“接龙编写故事”的教学中,我通过续编故事的练习使学生掌握了续编故事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续编的故事情节中体现出了学生可贵的同情心和助人为乐的精神,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交流学会在写文章时抒发真实情感的方法。

3.明白心情不同时对身边的事物感受也不同。

4.能用不同的环境描写来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

重点难点

1.学生交流课文中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2.明白心情不同时对身边的事物感受也不同,学会运用不同的环境描写来表达不同的感受。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交流平台

1.谈话激趣,导入交流内容。

导语: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是指作者的情感随着景物的不同而变化,文辞则依据情感的变化而抒发。

物是基础,是情的源泉,感情随景物变化而变化;情是辞的根本,辞是情的抒发途径。

“为文者,情动而辞发。

”这个单元的两篇文章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交流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预设:

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就《匆匆》与《那个星期天》展开讨论,再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交流示例一:

生:

《匆匆》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方法,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生:

在《匆匆》一文中,作者综合运用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不易察觉的时光匆匆、一去不返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生:

《匆匆》一文还采用了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突出作者对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交流示例二:

生:

《那个星期天》一文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如,作者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展示了“我”等待母亲买菜回来时一个人艰难地打发时间的情形——“我”看过天,追随过天上的流云,拨弄过地上的蚁穴,爬着去找蚁穴,在草丛里看画报并想象画报上的画面等,这些细节的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我”兴奋、焦急的心情。

生:

《那个星期天》中有一些环境描写,如:

“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

”这里通过写光线变暗暗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期盼落空,烘托出“我”的心情——希望渐渐破灭的失落。

生:

《那个星期天》中也有许多内心独白式的描写,通过直接描写“我”的心理活动展示了“我”由兴奋、焦急到无奈、委屈的心情。

教师小结:

同学们都体会得很不错,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走进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到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同时大家也学到了在写文章时,通过融情入景(物)或直接抒情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的方法。

3.拓展运用:

写作时如何表达出心中的真情实感?

方法拓展:

(1)生活,真情之源。

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生活知识和对生活知识的感受,是写作者最基本、最重要的两条”。

关注生活并亲身体验生活,用心感受生活,才能抒发出真情。

(2)直抒胸臆表情感。

我们在文章开篇直接抒情,或是在文章结尾卒章显志,都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抒情直接明了。

(3)用景物描写表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

”生活中的景物往往能够承载作者的情感,作者的情感也同样可以寄托于景物。

景物描写既可以写在文章中间,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心情;也可以写在文章结尾,以景结情,抒发.情感。

(4)借助人物表情感。

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都能够透露出其思想感情,我们若想表达某种情感,就可以运用某一种或者综合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其精神世界。

(5)通过写作手法来表情感。

通过对比、衬托的手法可以使情感表达得更强烈;通过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的手法可以使情节起波澜,情感也会随着情节变化而起伏变化,直到达到高潮;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以一件具体而真实的小事来表达强烈的情感主题。

二、初试身手

1.体会人们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不同。

过渡:

我们通过交流了解了文章抒发真情实感的方法,现在就请大家一展身手,读一读课本中的句子,揣摩作者抒发的感情,发现其中的奥秘。

(1)出示句子,学生朗读体会。

①一直想养一只小狗,妈妈今天终于答应了。

②打篮球的时候,我有几个好机会没把握住,结果我们输给了二班。

③路旁的一朵朵花儿好像在对我微笑,树上的鸟儿也在欢唱,树叶沙沙作响,好像也在为我高兴。

④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也像是在讥笑我。

预设:

①和②创设了两种不同的情境。

第一种情境是自己期盼已久的愿望实现了,情感基调是欢乐的;第二种情境是由于自己的失误导致比赛输了,情感基调是悲伤的。

③和④则根据不同的情境描写了相同的景物,由于情感基调不同,人们对相同的事物产生了不同的感受。

这个就是学生谈朗读体会的重点。

朗读体会示例:

生:

妈妈答应“我”养一只小狗,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因此心情是无比高兴的。

于是,在“我”的眼中,路旁的花儿、树上的鸟儿以及树叶都替“我”高兴。

生:

由于自己的失误导致班上的篮球比赛输了,此时“我”的情绪低落,感到沮丧极了。

于是,在“我”的眼中,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连树上的小鸟也“叽叽喳喳地叫着”在嘲笑“我”。

(2)教师小结。

小结:

可见,以不同的心情来看同样的景物,感受就会不一样。

因此人物的心情可以通过环境描写间接表达出来。

2.根据提示的情境进行写话练习。

过渡:

读上面的两组句子,我们了解到当人们的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就有所不同。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用不同的环境描写来表达人们不同的感情。

(1)教师出示描写景物的片段,引导学生揣摩其表达的情感。

①破旧的小屋里昏昏暗暗,死气沉沉的。

打开灯,油腻腻的桌子在浑浊的灯光下更加破旧,几只大苍蝇懒洋洋地躺在桌面上,好像被桌上的脏油粘住了腿。

②江南三月,杏花如雪,江水如歌,些许的微雨湿润了青石板路。

满目都是嫩绿的春.色。

预设:

教师出示的两组句子所描写的景物风格有明显的差异,一组是昏暗、阴沉的,一组是光鲜、明丽的。

读这两个句子,给人的感受也是鲜明的。

因此,学生很容易体会到两个句子的感情基调是不同的,但是学生在具体揣摩其抒发的情感时会有差异,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这就是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的具体体现。

(2)从课本中提示的情境中选择一两个,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

①引导学生就课本中的四种情境展开想象,设置一定的人物和景物。

②根据设置的人物和景物,分别以心情“好”与“不好”展开叙述。

③学生自.由表达,教师巡视课堂,相机点拨。

④教师选取学生的作品在班级展示、评价。

示例一:

走在小巷里

●(心情“好”的状态)在夕阳的照射下,小巷两边的矮墙上的枯草跳着欢快的舞蹈。

矮墙外面,几株柳树探出了头,定睛一看,枝头舒展,一片鲜嫩的绿色,这可爱的、年轻的垂柳,像妩媚多情的伶俐少女温柔轻盈,又像垂披秀发的古代美人婆娑起舞,还像凌波微步的月中仙子万般风流。

●(心情“不好”的状态)小巷两旁的高墙直立立地对着天空,将愈发昏暗的天空挤压成狭长的一条,乌黑的云扑面而来,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霎时,一道亮光闪过,把狭长的黑幕一劈为二。

紧接着,一场瓢泼大雨伴随着轰隆的雷声从天而降,在这狭窄的小巷里汇聚成一面水势汹涌的瀑布。

我走在小巷里,任凭雨淋。

我该怎么办呢?

胸前的书包被抱得更紧了。

示例二:

奔跑在田野上

●(心情“好”的状态)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气息,轻轻一闻,满腔的清新气息沁人心脾。

绿色的小虫在草丛间躲猫猫,翩然起舞的蝴蝶在炫耀着彩色的新衣,连鸟儿似乎也在为我高兴,和着蟋蟀小队的小提琴唱起了欢快的歌。

●(心情“不好”的状态)一堆堆深灰色的云低低地压着大地。

已经是深秋了,田野里那一望无际的金黄都已光秃,远处的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青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

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光秃秃地站在那里。

3.课堂总结。

小结:

情随景生,景随情移。

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心情不同,眼里的景物及其所处的环境气氛也就有所不同。

那么,在阅读时,我们要注意文中的景物描写,不能单纯地去赏景,而要从景物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

在写作时,我们也要注意描写人物所处环境中的景物,只有突出了景物的特点,才能更好地写人物之“心”,传人物之“神”。

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要巧妙地运用景中寓情、景随情迁、情景交融等写法,抓住景物的特征,增强描写的感染力,从而有力地突出人物的心境。

“交流平台”的一个主要功能是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方法,如果在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结束后再去归纳,学习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所以我在课文的教学中就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总结,“交流平台”中的讨论只是再次强化,主要是让学生讨论交流,自己获得体会。

“交流平台”的另一个功能是引导学生领悟写作方法,比如本单元的习作便是要求在写作中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对本单元文章写法的交流,也是为本单元的习作打下理论基础。

“初试身手”则从理论转向实践,一方面为学生提供范本,教授学生在不同的心情下感受身边的事物;另一方面,还引导学生根据确定的题目选取恰当的材料进行表达。

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全班互评的方式,让学生先自行思考,再与他人交流。

因为表达是比较个人的行为,对选材的确立应有独到的见解,所以我认为以学生个体为主,辅以全班交流的方式更合理。

教学时,我依托文本,注重通过语言激励、阅读体验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创造性的思维,让学生自始至终沉浸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本单元课文中的不同描写方法,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2.学习运用多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来写一个人,注意抓住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学习描写人物常用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合适的描写方法,抓住人物特点进行人物描写。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观察身边的同学和自己的爸爸妈妈,注意抓住其特点进行观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本单元我们学习的是有关人物描写的文章,课文中鲜活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信你也从中学习了很多写人的基本方法,这节课我们通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栏目,一起交流一下这方面的收获吧!

2.板书课题: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二、交流平台,总结方法

1.回顾我们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说一说你学习了哪些写人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进行回答。

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3.教师小结。

4.全班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