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冲煤矿煤炭志.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8791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冲煤矿煤炭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黄冲煤矿煤炭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黄冲煤矿煤炭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黄冲煤矿煤炭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黄冲煤矿煤炭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黄冲煤矿煤炭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黄冲煤矿煤炭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黄冲煤矿煤炭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黄冲煤矿煤炭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黄冲煤矿煤炭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黄冲煤矿煤炭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黄冲煤矿煤炭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黄冲煤矿煤炭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黄冲煤矿煤炭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黄冲煤矿煤炭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黄冲煤矿煤炭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黄冲煤矿煤炭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黄冲煤矿煤炭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黄冲煤矿煤炭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黄冲煤矿煤炭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冲煤矿煤炭志.docx

《黄冲煤矿煤炭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冲煤矿煤炭志.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黄冲煤矿煤炭志.docx

黄冲煤矿煤炭志

江西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4年12月

简述

黄冲煤矿系江西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国有煤矿,于1968年开工,至今已有40多年的开采历史,矿井年生产能力在1990年至2003年间维持3至5万吨之间,2004年通过对黄冲井进行技术改造,2012年生产能力已达12万吨。

1968年,按照国家关于扭转北煤南运的战略决策,在上栗成立了萍乡矿务局上栗地区煤炭建设指挥部,规划出上栗煤炭生产总体矿区,上栗矿区自1968年10月开工,到1972年先后勘探四处,开井四处:

黄冲井“五七”平峒、焦源“七一”平峒、高山斜井、大岭平峒,大岭平峒1971年中途停工,高山斜井于1972年7月移交给高山公社,而黄冲、焦源两井由萍乡矿务局黄冲煤矿辖管。

焦源井,1973年投产,设计能力10万吨/年,由于实际未形成综合能力,作小井开采年产能力为3万吨,2002年10月,由于矿井资源枯竭,焦源井实行了安全收尾且永久性卦闭。

黄冲井田是上栗矿区的一部分,在边勘探、边设计、边建井、边生产的情况下开发建设。

“五七平峒”始建于1968年10月,经过年五年开拓、探找出煤形成了南北翼统一的生产系统,鉴于供电问题解决不了,销路不畅,经济效益不佳等原因,1972年开始停建,停产并想移交地方,由于人员的归宿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只好采取转入小规模局部生产,而以守为主的措施,直到1978年才重新上马开采+170水平,1991年三水平+5开拓就绪,由于煤炭销售再次不畅,矿决定用水淹井停产,直至1995年煤炭销售市场回升,矿再把矿井水排出,1996年正式恢复生产。

2002年黄冲矿破产改制,而黄冲井三水平生产水平探明的可采储量不足3年。

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战略发展,黄冲矿坚持管理创新,科技兴矿战略,2004年,一方面聘请萍矿集团公司地质专家对黄冲井进行地质会诊,另一方面,鼓励矿部现有的技术人员对历史资料进行整理。

归纳分析,2004年8月提交了《黄冲煤矿黄冲井四水平延深地质说明书》、《黄冲煤矿四水平延深方案设计》。

2007年四水平主体工程施工全部完工,四水平新增地质储量129.27万吨。

按照以人为本,向安全要效益,向安全要保障,向安全要稳定,彻底打造安全本质型矿井的工作理念,从2006年开始,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向部二级迈进,新斜井安装了行人辅助器,三水平实施了运输系统改造,建立了矿井生产调度电话指挥系统和矿井瓦斯监控系统,优化矿井通风系统,对二水平总回风巷进行改造,矿井消灭了不合理的串联风,盘区实行分区通风,逐步实施矿井三水平东、西两翼及矿井地质构造带的找煤,新增可采储量40万吨,有力地保障了企业的稳恒发展。

在生产进一步优化采掘方案,实施集中生产,改革采煤方法和支护工艺,提高生产和掘进的能力,为实现安全本质型矿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选煤方面,对地面仓筛选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提高了煤质品位,2003年矿井煤矿安全程度评估为江西省B类煤矿。

取得全国煤炭工业十分困难会科技成果1项,集团公司科技成10项。

第一章煤炭地质

第一节煤田地质

一、煤田地质

黄冲煤矿位于萍乡市上栗县城中心125°方向,直线距离约8km,隶属上栗县上栗镇管辖。

其地理坐标:

经度:

113°50′16.8″~113°51′09.3″,纬度:

27°51′09.4″~27°51′49.1″,中心地理坐标经度:

113°50′45.2″,纬度:

27°51′29.8″。

具体范围:

北东起第2勘探线南西220m平行线处,南西至第4勘探线,走向长1150m,南东起看牛岭、寨上一线,北西至黄冲、麻坡里附近一线,倾向宽600~800m。

黄冲煤矿矿区有简易公路在火石桥与319国道相接,往东经圳上、高田与浏万公路相连,至上栗县城公路里程约10km,至浙赣线萍乡火车站公路里程约27km公里,区内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较为方便

二、矿井地质

黄冲煤矿位于萍乐坳陷带西端,北为九岭隆起,南为武功山隆起,桐木—秋江—卯田—胜山桥复背斜的南翼,次级构造为黄冲—大岭不对称向斜的北翼.主要构造线方向为北东—南西向展布,区域上主要出露地层在背斜轴部为中元古界双桥山群变质岩及泥盆系、石炭系地层,两翼则由二叠系、三叠系及第四系组成。

断层则以走向断层为主,构造线走向为北东—南西向,区内无大规模的岩浆活动,但沿断裂带层面常见一些岩墙、岩脉。

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有:

中元古界双桥山群变质岩,泥盆系中统棋子桥组,石炭系船山组,二叠系下统栖霞组及茅口组、龙潭组及长兴组,三叠系下统大冶组及上统安源组,第四系。

局部伴有浅成超浅、成基性岩岩床产出。

地层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Q)

零星分布,主要为网纹状亚粘土、砂质土、砾石层亚砂土。

(2)、三叠系(T)

上统安源组(T3a):

分紫家冲段、三家冲段、三丘田段,为粉砂岩、泥岩、细砂岩及煤多层,底部为砾岩,全层厚大于1000m。

下统大冶组(T1d):

以泥灰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层厚约350m。

(3)、二叠系(P)

上统长兴组(P2c):

为一套生物碎屑灰岩,层厚140m左右。

上统龙潭组(P2l):

以泥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夹煤,乐平组上部为灰岩泥岩、硅质岩,层厚约180m。

下统茅口组(P1m):

以生物灰岩,燧石灰岩为主,夹泥岩,层厚约220m。

中部为小江边组(P1x),以泥岩瘤状灰岩为主,夹白云质灰岩、泥灰岩,层厚约250m。

下统栖霞组(P1q):

以钙质泥岩和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层厚约250m,

(4)、石炭系(C)

上统船山组(C2ch):

主要为生物随屑灰岩,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地层厚度300m。

(5)、泥盆系(D)

中统棋子桥组(D2q):

上部为泥岩、粉砂岩、灰岩,下部为粉晶灰岩、夹泥岩,地层厚度大于200m。

(6)、双桥山群下亚群(P1-2sha):

变质石英砂岩,二云片岩、千枚岩、变凝灰质粉砂岩、夹石英角斑岩。

构造背斜轴部地层,厚度大于2000m。

构造

(1)井田基本构造形态

井田基本构造形态为被一组走向断层破坏了的不对称向斜构造,向斜两翼地层差异较大(见图3-1)。

图3-1黄冲煤矿构造纲要图

(2)褶曲

黄冲煤矿范围位于黄冲—大岭勘探区之大岭向斜的北西翼。

北西翼又发育次级褶曲,基本构造形态是一个独立完整不对称的向斜构造,轴面走向40~50°,倾向130~140°,倾角60~80°。

向斜不对称,南东翼陡,倾角75~81°,且直立、倒转,北西翼缓,倾角30~50°。

(3)断层

F1走向逆断层:

纵贯全矿区,走向30~40°,倾向南东,倾角65~75°,地层落差大于200m,由北西往南东,落差逐渐加大。

局部沿断层破裂带有岩浆岩侵入。

(4)构造复杂程度

黄冲煤矿井田为一紧密倒转向斜构造,断裂不甚发育,地层煤层连续性较好,构造复杂程度属复杂。

 

煤层

含煤性

本区煤系地层为三叠系上统安源组紫家冲段,含煤3层,井田范围内煤层总厚为8.75m,含煤系数为2.46%。

其中以4煤层发育较好,大部分可采,其它煤层为煤线或相变为炭质泥岩。

3.2

4煤:

位于紫家冲段中上部,上距中部砾岩8~30m,一般13m,局部中部砾岩为4煤的直接顶板。

井田范围内工程揭露见煤点50个,可采点49个,点可采率98%,见煤点煤厚0~38.0m,平均7.34m。

煤层结构较复杂,煤层层位稳定,厚度变化大,但大部分可采,向斜轴部为特厚煤层,厚度达38m,往两翼变薄,至浅部变为炭质泥岩夹煤。

顶板为粉砂岩及泥岩,少数为砂岩;底板为粉砂岩及泥岩,个别点为炭质泥岩。

3.3煤层对比

(1)标志层

①中部砾岩:

位于紫家冲段中上部,下距4煤8~30m,一般13m。

岩性为细砾岩,砾石成分为石英、硅质灰岩、燧石等,走向稳定,倾向有时相变为粗砂岩。

硅质胶结、致密坚硬、地表常形成陡峭崖壁,地形标志明显。

厚度3~15m,一般10m。

②板状泥岩:

位于紫家冲段中部,灰至深灰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水平或平行层理明显,岩性单一,容易识别,沉积较为稳定,一般厚47m。

(2)沉积旋徊

井田内煤系地层具比较明显的正粒序沉积韵律,每层煤基本上代表了一个沉积旋徊,每个沉积旋徊由下至上依次为砾岩(砂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煤或炭质泥岩—泥岩。

按沉积旋徊较好的进行对比。

水文地质

矿区属低山丘陵地带,矿区内最高点位于矿区以南边界部位,海拔标高为460m,最低处位于矿区北西部边界部位,海拔标高为275m,最大相对高差185m,矿区地形复杂,冲沟发育,地势呈现南东高北西低特点。

地面坡度27~50°,一般35°。

地表迳流条件较好,而不利于地表水聚集,但由于土井开采的影响而成为大气降水下渗的良好通道。

本区由三叠系上统安源组的砂岩、砾岩及二叠系下统的硅质岩等构成低山剥蚀地形,由于风化剥蚀作用,使之冲沟发育。

地形平坦处沉积了冲积物,成为第四系良好的含水层。

本区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雨量充沛。

年平均降雨量1600mm,多集中在4~6月,年均降水日约180天;年均蒸发量约1200mm,年平均气温17.2℃;平均气压1003.2mpa,年平均风速1.6m/s,大气稳定速度以中性D类为主。

由于本区降水日数较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且温差较大,促使岩石风化、裂隙发育,有利于大气降水下渗。

矿区属湘江水系,地表无河流,矿区范围发育有多条冲沟,大气降水经冲沟流入栗水经上栗、醴陵汇入湘江。

三、开采技术条件

1、瓦斯

据江西省煤炭行业管理办公室2007年12月21日《关于对省煤炭集团公司2007年度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赣煤行管字[2007]134号)文:

黄冲煤矿矿井CH4绝对涌出量0.30m3/min,CH4相对涌出量1.80m3/t,CO2相对涌出量9.11m3/t。

本矿区属于低瓦斯矿井。

2、煤尘

2003年7月取4煤煤样经煤科院抚顺分院鉴定结果:

火焰长度1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量为1%,其结论为无煤尘爆炸危险性。

3、煤层自燃

2003年7月取4煤煤样经煤科院抚顺分院鉴定结果:

吸氧量为0.24ml/g,鉴定结论为Ⅲ类不易自燃。

4、地温

本矿属地热增温正常区,矿井开采深度不大,井下地温正常,井下作业地点温度一般小于26℃。

四地质勘查

勘查方法、工程布置原则

勘查类型

本井田为一向斜构造形态,地层产状变化大,F1走向逆断层位于井田边缘,对煤层影响不大,井田构造复杂程度属复杂。

4煤层不稳定,突然增厚或变薄颇为频繁。

井下揭露的4煤,在307盘区E8、E9间距不到10m,煤厚从30m变为20m;再往上20m,煤厚由20m变为不可采,最后尖灭。

其他煤层更是变化无常。

因此,勘查类型为三类三型。

勘查手段选择

井田勘查阶段手段以为巷探、井探为主,辅以采样测试等手段。

勘查工程质量评述

地形图的来源、工程测量及质量评述

本区是利用原报告所用的地形图,系原萍矿上栗煤炭建设指挥部勘探队测绘的,比例尺1:

2000,再经缩小比例,由矿山矢量化即成现在所采用的1:

5000地形图,基本能满足本次核实要求。

坐标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第二章原煤生产

第一节生产系统

一、矿井开采

1.开拓方式

黄冲井是1968年开工建设,采用平峒—斜井开拓方式,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矿井于2004年进行了矿井改扩建,新开拓了从地面+178至-80米的主斜井,2006年生产能力为6万吨,2011至2012实际生产能力为10万吨。

(各局开拓方式一览表

单位

立井

斜井

平硐

综合

各矿矿井情况表

单位

建井时间

投产时间

设计/核定生产能力

开采方式

黄冲煤矿

1968

1973

15

水平分层走向长壁

2.巷道布置与支护

开采煤层为四号煤层,生产提升井筒为斜井结合水平大巷运输,支护方式岩巷为锚喷支护,煤巷为工字钢铁棚支护。

3.掘进

(1)岩巷掘进

煤矿采用扒渣机进行岩巷掘进

(2)煤巷掘进

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统计表单位:

%

矿井名称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全局统计

掘进综合机械化程度统计表单位:

%

矿井名称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全局统计

巷道掘进主要指标表

主要指标

掘进总进尺(米)

开拓进尺(米)

掘进头个数(个)

掘进综全单进(米/月/个)

掘进平均单进(米/月/个)

岩巷

煤巷

2001

1680

300

1

30

40

2002

1700

320

1

30

50

2003

1820

400

1

30

40

2004

1650

400

1

30

45

2005

1860

380

1

30

50

2006

2400

660

2

35

45

2007

2300

720

2

35

50

2008

2400

800

2

40

60

2009

2460

850

2

45

60

2010

2400

820

2

40

60

2011

2280

860

2

40

50

2012

2400

850

2

40

60

3、采煤

(1)采煤方法

回采工艺,支护形式,新旧采煤方法对比

2012年采煤方法一览表

采煤方法

产量(吨)

工作面个数

使用矿井

水平分层-走向长壁

12

2

 

炮采工作面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指标

采面平均个数(个)

工作面平均长度(米)

工作面效率(%)

平均单产(吨/月)

2001

1

6

94

3000

2002

1

6

94

3000

2003

1

7

94

3500

2004

1

7

95

3500

2005

1

6

95

4000

2006

1

7

96

5000

2007

1

7

96

5500

2008

1

20

96

6500

2009

1

30

97

7000

2010

2

22

95

8000

2011

2

21

96

9000

2012

2

8

97

10000

(2)采煤机械化

a)采煤技术装备

b)使用效果

综采工作面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指标

采面平均个数(个)

工作面平均长度(米)

工作面效率(%)

平均单产(吨/月)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综采产量和炮采产量统计表

总产量(万吨)

综采产量(万吨)

炮采产量(万吨)

综采产量所占的比例(%)

采煤机械化程度(%)

2001

3

3

2002

3

3

2003

4

4

2004

4

4

2005

4

4

2006

6

6

2007

6

6

2008

7

7

2009

8

8

2010

9

9

2011

10

10

2012

10

10

(3)“三下”采煤——无

(4)无煤柱开采——是

第二节生产管理

一、生产计划与采掘平衡进度管理

煤矿月度计划由矿自行拟定管理,年度计划由集团公司进行审核、核定管理。

二、储量管理

根据地方政府储量管理实施办法每年进行了储量动态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储量核实报告。

三、采掘工程质量管理

1、矿井质量标准化开展情况、验收达标情况。

矿井每个月初制定质量标准化计划,月底按矿文件进行考核。

2、井巷大修质量管理(井筒、大巷、上下山)。

按矿月底制定的检修计划,由修理组进行维修维护,矿验收组进行质量验收

3、掘进巷道的质量控制。

每日由跟班副区长及安检员当班验收,月底由矿验收组验收。

四、原煤质量管理

1.井下生产原煤质量管理

井下每月分旬在各采面实地取样,井下生产班组煤矸分运,月底以煤质结算考核。

2.地面筛选煤质管理

地面翻笼安装了筛选系统,每月由销售科在煤坪取样,生产区队由取样实际煤炭质量在结算中进行考核。

五、生产调度

1.机构及队伍

设立了生产调度办公室,调度室主任一个,三班调度员每班1个。

2.生产调度职责

每班由调度员调度全矿地面及井下的安全生产及消防等情况。

3.生产调度制度

制定了生产调度岗位责任制

4.调度技术装备

2007年5月24日,购进珠海华讯DUT-600A数字程控调度交换机48门型,通讯线路已装备到各采区工作面和掘进面共40门子,通讯正常畅通,有程控电话与外界通讯。

5.调度信息交流与统计

每月建立了调度产量,井下安全生产信息记录,建立了每天向集团公司汇报当天的安全生产汇报制度。

六、地质与井巷测量

1.机构与队伍

设立了地测小组,测量及地质技术员各一名,测量组成员3名。

2.技术与装备

矿现有拓普康全站型电子速测仪QTS-102N全站仪一台,北京博飞TDJ6E光学经伟仪一台。

3.地质管理

每月由地质技术员在井下岩巷及地质变化地点进了实地素描,一些构造带及时进行了分析,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4.施工测量(水平、贯通测量)

井下所有巷道由测量组及时测绘、填图,涉及贯通巷道由矿技术部门制定贯通方案,由测量组实施控制。

5.巷道工程测量(方位、巷道中、腰线)

井下所有巷道按方案由矿测量组标定中腰线及方位,三班由施工单位及时延中腰线。

七、机电设备运行管理

1.机构及队伍

矿设立了机电科、科长1名、副科长1名、技术员1名、电钳组长各1名,机电科成员60人。

2.日常维护管理

机电设备都设定了管理牌板,设定了专人负责。

3.大修及更改报废

重大设备大修及报废由矿先出示报告集团公司,得到批复后再进行修理。

第四节技术经济指标(原煤产量、成本与效益)

第三章生产系统机电部分

一、供配电系统

(一)矿区供电

1、矿区高压供电网络情况:

(附高压供电网络系统图)

由萍乡供电公司110kv上栗变电站上栗变电站至黄冲10KV专线,以专屏方式供电,原由萍乡供电公司上栗变电站的10kv架空线作备用供电线路。

主变压器改为SB9-800/10/0.4变压器。

井口10KV配电室一次(10KV)为单母线接线方式,井下由10KV专柜直接供电。

2、供电机构情况:

 由机电副矿长、机电副总领导,下辖机电科长、电工组长井下电工组成用电管理机构。

3、供电主要设施、设备:

(1)、地面配GG-1A高压配电柜共6台,其中二台电源柜、一台联络柜组成双回路供电结构,保证当一个回路发生停电时,另一回路能及时合闸送电。

二路10kv电缆高压下井。

地面一台800kvA主变。

4、电力调度情况:

(二)井下供电

(1)、四水平井下共配六台本质安型隔爆高压真空馈电开关,其中一台向315kvA排水变压器送电,一台向250kvA采掘变压器送电,一台向50kvA通风变压器送电,一台做联络开关。

为保证四水平井下排水为双电源,增加了一台低压联络开关。

(2)、三水平中央变电所安装3台本质安型隔爆高压真空馈电开关、因无采区变压器,仅有排水和通风供电。

2、供电主要设施、设备:

1.地面配GG-1A高压配电柜共6台;地面一台800kvA主变,一台KS9-315kvA-0.4/0.39作井下备用电源。

2.三水平中央变电所安装3台本质安型隔爆高压真空馈电开关;

3.四水平井下共配六台本质安型隔爆高压真空馈电开关;

3、供用电管理情况

(三)2012年来供配电设备淘汰更新改造情况(设备型号、数量、投入资金等),采用新技术、新装备及使用情况。

1.2012年以来共淘汰各类防爆开关97台,

2.2012年,主井增加一台132千瓦变频器。

3.2014年,增装一台30立方米压风机。

同时淘汰两台10立方压风机。

4.2014年副井淘汰1.2米绞车一台。

二、提升系统

(一)立井提升(我矿无立井提升)

1、提升井筒情况(井口井底标高、断面、垂深等)

2、提升设备情况(性能参数:

提升机型号、厂家、减速机、液压站、电机功率及电控方式、提升方式及容器等)

3、提升年设计最大能力及实际能力

(二)斜井提升

1、提升井筒情况(井口井底标高、断面、倾角、斜长等)

2、提升设备情况(性能参数:

提升机型号、厂家、减速机、液压站、电机功率及电控方式、提升方式及容器;皮带输送机型号、厂家、减速机、电机功率及电控方式、各项保护等)见附表。

3、提升年设计最大能力及实际能力

(三)2012年来提升设备淘汰更新改造情况(设备型号、数量、投入资金等),采用新技术、新装备及使用情况:

1、2014年副井淘汰1.2米绞车一台。

2、2012年,主井增加一台132千瓦变频器。

 

一米六及以上绞车技术特征卡2012年

设备安装地点

地面

一、绞车

主绞

1、型式与型号

2JTP-1.6*1.2

2、制造厂

山西机器公司

3、出厂年月

2006.08

4、减速机(型式、速比)

圆柱齿轮减速机

5、工作闸型式

盘型闸

6、最大静张力与实际

7、最大静张力差与实际

二、电动机

1、型号(包括型式、机座号、极数)

Y315L2-8

2、电压与功率

380V/110KW

3、电控设备型号

自带

4、电气制动方式

电磁脱扣器

三、提升容器类别与容量

固定式矿车

矿车容量与轨距

1吨/600mm

四、提升钢丝绳规格

6*19+FC

直径19.5mm

五、竖井(斜井)提升长度与倾角

574米/25度

六、提升平均速度与最大速度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