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5879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工业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工业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工业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工业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工业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工业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工业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工业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工业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工业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工业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工业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工业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工业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工业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工业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工业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工业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工业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业资料.docx

《工业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业资料.docx

工业资料

工业生产活动

一、工业概述

【地位】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工业特点】:

(1)地域上的灵活性

(2)季节上的连续性

(3)产品更新速度快(4)科技投入加大

【工业的投入和产出】

(1)投入:

a、自然条件:

土地、水源、原料等;

b、社会经济条件:

劳动力、能源(电力)、资金、科技等。

(2)产出:

a、工业产品(重工业产品生产需要、轻工业产品满足生活需要);

b、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

【分类】

(1)按产品性质:

重工业(生产各种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例如钢铁工业、机械工业)

轻工业(生产各种生活资料的工业部门,例如:

食品工业、服装工业)

(2)按发展历史:

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

(3)按主导因素:

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

(4)按投入因素:

资源密集型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资金密集型工业、技术密集型工业。

【工业的发展(补充)】

(1)工业分布

就世界而言,集中在欧洲、北美、日本等;就国家而言,集中在少数地区和城市。

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先后进入工业化社会。

(2)三次技术革命兴起的工业部门

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技术革命棉纺、钢铁、煤炭、造船等。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技术革命电力、化学、石油、汽车、飞机等。

20世纪50年代第三次技术革命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核工程、新材料、微电子等

(3)工业产值比重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发达国家工业比重产值下降,发展中国家工业产值比重持续上升。

(4)工业投入的变化

a原料的投入减小,对工业的影响减弱。

b对劳动力数量、体力的投入减小。

c对劳动力知识、技术的投入逐渐增加。

(5)工业生产方式的变化

从大批量、标准化向中小批量定制方向发展。

(市场需求的变化)

(6)工业布局方式

A煤铁复合体型——临近煤、铁资源兴建。

如英格兰中部、美国五大湖、德国鲁尔区。

B临海型——交通运输发展(条件)减少了运费、降低了成本(目的),大量进口石油、煤、铁,临海地区建立。

如日本福山、意大利塔兰托、法国敦刻尔克、上海宝山钢铁厂。

C临空型——对原料、燃料的需求减小,对人才(知识、技术)、现代化高速交通的要求提高,故布局在飞机场、高速公路附近。

如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硅岛”、德国的慕尼黑。

 

二、影响工业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

(1)普通因素:

地理位置、土地、地形、水源。

(2)特殊因素:

自然条件对某些工业部门的布局,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的。

如矿藏资源→采矿业;森林资源→木材工业;水能资源→水电站。

【社会经济因素】

(1)经济因素

农业经济基础——发展工业需要劳动力、粮食、副食品。

原料——原料的重量、距离、性质

土地租金——地价影响到工业生产的成本和利润

动力——电力资源

市场因素——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如宝钢。

考虑市场距离、市场类型(本地市场或国外市场)、市场需求变化等。

交通运输——原料燃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考虑原料运费和产品运费。

考虑时效性和运距(工业成本)

沿河沿海、沿铁路、公路干线或交通枢纽处。

科技因素——布局在接近教育科研发达的地区

(电子业、飞机制造业、化学工业、宇航工业、精密仪表)

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

本地劳动力素质往往成为吸引外资,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的重要因素之一

劳动密集型工业(纺织业、服装制造业、电子装配)——劳动力丰富地区

信息——信息网络的通达性越来越突出。

(2)社会因素

历史因素——工业惯性的影响,工厂搬迁费用太高,政府影响。

国家政策——a、20世纪50年代,国防需要,在内地建立大型工业基地;

b、20世纪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沿海地区经济迅猛发展;

c、“十五”计划,西部大开发,推动内地工业发展。

国防的需要——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内地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个人偏好——海外华人、华侨到家乡投资。

社会协作条件——a、社会服务:

包括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的服务,还包括通信、信息处理及文化、教育、娱乐、医疗、卫生等方面。

b、生产协作:

提供原材料;提供零部件;提供加工服务。

(3)环境因素

大气污染:

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或盛行风向的下向风。

水污染:

污水排放口应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固体废弃物污染:

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距市区远近:

无污染的工业可布置在城区;轻度污染工业可布置在城郊区;严重污染工业可布置在远离市区的郊区。

区位选择要求

举例

环境

要求

对环境十分敏感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的工厂

电子厂、感光器材厂

污染

程度

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区

服装厂、玩具厂

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布置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机械厂、仓储

严重污染的企业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

钢铁厂、水泥厂

污染

类型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置时考虑风向:

应选择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处,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已知当地最小风频的地区,工厂宜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处

水泥厂、酿造厂

水污染严重的工厂,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区及河流上游,尽量布置在下游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

固体废物污染严重的工厂,要远离农田或居民区

钢铁厂、发电厂

气污、水污:

化工厂

气污:

水泥厂、火电厂、钢铁厂、化工厂

水污: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化工厂

噪污:

交通线、车站、飞机场

【消除“三废”的措施消除工业“三废”,搞好环境保护】

(1)预防:

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要同步进行。

(2)开展综合治理:

要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有色金属冶炼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可回收利用制成硫酸;火电厂排放的粉煤灰可制成建筑材料。

(3)作无害处理:

处理污水可建立污水处理场;处理废渣,在综合利用以外,可建立焚烧炉或采取掩埋;消除废气可用化学手段。

(4)加强法制建设: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

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

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②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大的方面分析。

例:

上海建立大型钢铁企业的有利条件?

海南为何目前仍没有建立钢铁企业?

上海无煤无铁,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发展钢铁工业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1)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处,居我国大陆南北沿海航运中

点,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相接,是水陆交通枢纽。

可以利用便利海运、廉价的河运从内地和国外输入煤铁,发展临海型钢铁工业。

(2)接近消费市场。

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又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各种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钢铁,建立钢铁企业,可以就地消费,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3)工业用水方便。

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口,大型现代化宝山钢铁联合企业就建立在长江之滨,工业用水极为方便。

(4)技术力量雄厚。

上海工业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沿海地区老工业基地,知识技术密集,高等教育、科学技术都很发达,能为我国生产高、精、尖、新的产品,为全国钢铁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海南岛虽然蕴藏着丰富的富铁矿,但由于能源短缺,开发较晚,技术落后,市场狭小,目前还没有建立大型钢铁企业。

自从1988年成立海南省以来,它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海南的钢铁工业也会兴起的(但须考虑环保的要求和产业的需要)。

【知识拓展】常见工业部门的主导区位因素,注意掌握:

工业部门

布局的主导因素

采掘工业

自然条件

低品位铁矿冶炼

接近原料产地、能源产地,并考虑粉尘、烟尘、有害气体的污染

钢铁

接近煤炭产地、交通便利的地方,并考虑粉尘、烟尘、有害气体的污染

有色冶金

接近能源,特别是水电,并考虑粉尘、有害气体的污染

化工厂

接近能源产地、科技发达地区,并考虑废气、废水污染

电子工业

接近科技发达地区,环境洁净,交通便利

制糖,水产及水果加工

接近原料产地

食品类工业,家具制造

接近消费市场、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纺织厂,印刷厂

接近消费市场、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收音机、照相机装配厂

接近消费市场,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印染厂

接近消费市场,有充足的水源,并考虑对水源的污染

炼油厂

接近消费市场,并考虑严重污染空气及水源

电镀厂,造纸厂

接近消费市场,并考虑污染水源

火力发电

接近煤产地或交通便利的地方,并考虑粉尘、有害气体污染大气,废渣占地

飞机、精密仪表制造厂

接近科学技术发达区

【城市工业布局】(综合考虑)

(经济效益)

土地租金——大型企业占地面积大,远郊布局;中型企业,近郊;小企业,市内;

交通——沿交通线分布,可节省运输成本;资源-城市外围尽可能靠近资源分布区

(例如:

钢铁靠近铁矿、发电厂靠近煤炭基地);

工业联系——投入-产出联系密切,可集中布局

(环境效益)

主导风向——盛行风的下风地带、与季风区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大风频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城市热力环流之外;

水源——产生污水工业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远离水源;

距离城市的远近——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远离城区;

地形——山谷、盆地地形易形成逆温,废气不宜扩散,不能布局冶金、化工等工业;

设置防护带——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减少对居民区的直接污染,美化环境;

环境——高科技工业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

(社会效益)

带动经济;增加收入;提供就业;推动城市化。

【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区位因素是发展变化的)

(1)原料对工厂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

(2)交通运输仍对工业布局有很大吸引力,但在发达国家运输已相当完善,交通运输已不再成为主要因素,如日本沿海,我国沿江沿海。

(3)信息网络的通达性越来越突出。

(4)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加。

【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

时间

主导

因素

原因

区位特点

举例

早期

煤炭

早期冶炼单位钢铁消耗煤炭较多

靠近煤炭产地

德国的鲁尔区

20世纪初

铁矿

冶金技术的改进,冶炼钢铁所用焦煤量大幅度下降

靠近大铁矿

中国的鞍钢、武钢、攀钢等

二战后

消费市场

科技发展,巨型矿石运输船只出现,海运成本大幅度降低

靠近沿海的消费市场

中国宝钢、日本的福山、

意大利塔兰托

【鞍钢和宝钢的区位选择】

鞍钢

宝钢

煤炭(燃料)

早期来自抚顺、本溪,目前来自黑龙江、陕西等地

安徽淮南、山西等地

铁矿(原料)

鞍山铁矿

从澳大利亚、印度、巴西等国进口

消费市场

沈阳、大连、长春等消费市场

上海及其周围的工业城市群

交通因素

铁路运输便利

水陆交通便捷

主导因素

原料、燃料

市场和交通

地位

曾是我国规模最大、部门最齐全的钢铁生产企业

我国第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生产基地

三、工业区位类型(主导因素)

工业部门类属名称

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

代表部门

原料指向型

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原料到产品重量大大减轻)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易变质等)

甜菜、甘蔗制糖等水果、水产品加工

市场指向型

运输原料成本较高(重量、体积减少不多或有增加)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易变质、破碎等)

家具、印刷、啤酒部分食品

动力指向型

消耗大量电能的工业

炼铝厂、冶金及化工等重工业

廉价劳力指向型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应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力的地区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鞋等

技术指向型

技术要求高,应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等

四、工业联系和工业集聚

【企业的空间发展】

(1)企业增长的三大策略:

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多样化。

(2)企业空间发展的特点:

由近及远扩张;由大市场至小市场扩张。

【工业的联系】

(1)生产上的联系:

投入产出联系。

(2)空间上的联系:

共用基础设施或廉价劳动力。

(3)信息上的联系:

如计算机联网——非物质联系。

【工业的集聚】

(1)作用:

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提高规模效益。

(2)传统工业:

一些运输量大的协作工厂集聚在专业化工厂附近,形成集聚区域。

(3)新兴工业:

协作工厂地理上靠近,并接近用户,及时反馈信息,形成新兴工业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经济集中在技术密集的工业集聚区域内。

集聚有利意义:

①充分利用基础设施;②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作;④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④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不利意义:

①工业集聚导致企业之间争地、争水、争公共设施,加剧资源、能源紧张状况;②加剧地区的环境污染。

【工业地域的形成】

(1)形成类型:

a、自发形成:

有投入—产出联系————以满足降低生产成本的需要。

b、规划建设形成:

有的有投入产出联系,有的没有投入产出联系,为的是共用基础设施。

(2)性质分类:

a、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工业点,发育程度较低,面积较小,对当地工业发展的潜力也小。

b、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区:

重工业(钢铁、机械、石化)工厂,生产过程复杂,相互联系,工厂多形成的工业地域面积广,发育程度高,再加上为方便众多工人生活所配置的服务业和其他工业,往往扩展为工业城市。

如钢铁工业城市鞍山、攀枝花、马鞍山;石油工业城市大庆、克拉玛依

 

五、工业分散

【原因】

(1)减少环境污染。

老工业区处于“饱和状态”,企业之间争地、争水、争劳动力、争原料、争公共设施严重,环境问题加剧,不得不向外扩散。

(美国工业向西部和南部迁移原因:

a西部和南部新兴工业发展快,就业机会多;b环境优美,污染少。

(2)原料(或零部件)及产品的运输量较小,产品“轻、薄、短、小”,便于航空运输,如电子元器件供应厂与装配厂。

(3)寻求最优区位——接近市场;接近劳动力丰富地区;接近原料地;接近土地租金较低的地区;形成跨国或跨地区的企业。

汽车生产的全球化最为典型。

【分散有利影响】①寻找最优区位,降低生产成本;②减少污染

【分散不利影响】①不能充分利用基础设施,不利于信息交流与协作;②运输成本加大。

 

六、传统工业区

【传统工业区的特点】

(1)著名工业区:

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2)工业基础:

丰富的煤、铁资源。

(3)工业部门:

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部门。

(4)生产规模:

以大型企业为主,资本集中程度高。

(5)布局方式:

煤铁型,临海型。

(6)地位变化:

20世纪50年代以来走向衰落。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建立分析模式。

【鲁尔区兴起的区位优势】

(1)丰富的煤炭资源;

(2)广阔的市场;

(3)充沛的水源;

(4)离铁矿区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

(5)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运方便并直通海洋。

【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1)生产结构单一:

煤炭、钢铁是主导工业部门。

(2)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石油天然气应用,使煤的比重减少;新技术炼钢耗煤量低。

(3)世界性钢铁过剩:

产量增加,经济危机及替代品广泛使用,使用量减少。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这是根本原因。

首先,新技术革命产生了一批新工业部门,投资利润高,吸引了大量资金。

其次,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第三,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不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鲁尔区的综合整治】

(1)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调整工业布局:

如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把高炉建到荷兰海边。

(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航运繁忙,一半是铁矿石。

(4)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了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5)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并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

 

七、新兴工业区

【新兴工业区概况】

(1)形成:

20世纪50年代起,发达国家在没有传统工业的乡村地区,形成的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2)分布:

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谷”等地。

【新兴工业类型一】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1)发展条件:

有大批廉价劳动力;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大力支持。

(2)特点:

以中小企业为主;以传统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分散,由多个家庭工厂构成;资本集中程度低;大多分散在小城镇或农村。

(3)发展模式:

以中小企业集聚的工业小区为独特的发展模式。

(4)普拉托:

著名的毛纺业小区,形成一个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在独立经营、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实现规模经济生产,避免了恶性竞争。

☆意大利新兴工业基地和我国乡镇企业(浙江温州)

相同点:

同上

不同点:

①企业之间相互竞争;

②没有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调整措施:

①重视专业分工和合作;

②形成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③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实施产业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④及时把握国际市场信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⑤形成规模生产;

⑥树立品牌意识;

加大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与国外大企业进行合作,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新兴工业类型二】高技术工业的先驱和典范——硅谷

(1)高技术工业部门:

微电子工业、半导体、核工业、航天、高分子合成、遗传工程、激光。

(2)高技术工业的特点:

a、科技人才比例高;

b、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c、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

e、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3)高技术工业区的特点:

a、以中小企业为主;

b、以高技术工业为主;

c、生产过程分散;

d、资本集中程度低;

e、多为临空型布局。

(4)硅谷崛起的原因:

a、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位于旧金山东南部,面对旧金山湾;

b、气候宜人:

属于地中海气候;

c、有高等院校:

斯坦福大学在“硅谷”崛起的早期起了关键性作用;

d、便捷的交通:

邻近旧金山的航空港,并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e、军事订货:

为美国高技术工业发展的独有条件。

(5)发展变化:

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硅谷”的土地被占用殆尽,新工厂建在得克萨斯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以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很便宜的优势条件。

【知识拓展】目前世界几个典型的高技术地区

(1)印度“硅谷”班加罗尔,环境优美,有“花园城市”之称。

(2)日本“硅岛”九州岛;科学城筑波(世界最大的科学城)。

(3)中国:

中关村;台湾:

新竹科技园。

 

八、我国的工业生产和布局

【新中国工业的主要成就】

(1)增长速度快:

50多年来,我国的工业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一些主要工业产品如原煤、钢铁、水泥、布匹的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2)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一些新的工业部门,如汽车、飞机、航天、核工业、电子、石油化学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

(3)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北京、上海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

(4)工业布局日趋合理:

一方面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在资源或原料丰富的内地新建了一大批工业。

形成了四个主要工业基地和三个工业地带。

四个主要工业基地和三个工业地带

工业基地:

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珠江三角洲

工业地带:

东部沿海工业地带、长江沿岸工业地带、

陇海—兰新工业地带。

【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工业中心:

大连为中心,沈阳、鞍山、本溪、抚顺、辽阳

区位分析:

(1)地理位置:

濒临渤海、黄海;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

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辽河为水源。

(3)社会经济因素:

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农业资源支持;国家政策支持;国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不足:

许多矿产资源濒临枯竭,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不足;科技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市场经济不发达,计划经济影响大;区内环境污染大。

调整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限制能耗大、当地缺乏原料的工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加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治理环境污染。

☆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工业中心:

北京、天津、唐山

区位分析:

(1)地理位置:

位于温带季风区,濒临渤海,区内有全国的政治中心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地理位置重要。

(2)自然因素:

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地形平坦。

(3)社会经济因素:

资源丰富(华北油田、开滦煤田、长芦盐场、棉花等);交通便利(海运、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管道类型齐全);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能源充足(靠近山西能源基地)。

不足:

水源不足;污染严重

发展方向:

资源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在钢铁、石化、海洋化工、电子、精细化工方面

☆沪宁杭工业基地(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工业中心:

上海、苏州、常州、无锡、杭州、南京

区位分析:

(1)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长江、东海,地理位置优越。

(2)自然因素: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3)社会经济因素:

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素质高;市场广阔;经济腹地宽广;工业联系好;政策扶持;浦东开发提供新的发展机遇;丰富的农副产品等。

不足:

能源、资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紧张;污染严重。

发展方向:

高、精、尖方向发展;结构轻型化;外引内联;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轻工业为主)

工业中心:

广州、深圳、珠海及开放区各城镇

区位分析:

(1)地理位置:

位于亚热带地区,濒临南海,靠近港澳地区。

(2)自然因素:

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三角洲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社会经济因素:

海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靠近港澳地区便于引进外资和技术管理;地处侨乡,借助华侨和华人引进外资和技术;市场经济发达。

不足:

能源、资源不足

发展方向:

利用特区优势,外引内联,发展出口加工业和制造业,开拓国际市场

☆我国主要工业地带

名称

东部沿海工业地带

长江沿岸工业地带

陇海—兰新工业地带

范围

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

长江沿岸地带

郑州、徐州、洛阳、西安、连云港、兰州、乌鲁木齐等

发展条件

港口众多,海运便利,铁路网密集;农业和工业基础好,资金、技术力量雄厚;便于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开展对外贸易

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矿产和水力资源丰富;水运条件得天独厚,由沿海伸入内地

铁路、水运便利、陆上对外贸易便利(亚欧大陆桥成为从西欧通向亚洲、太平洋地区最近便的陆上通道);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工业部门

钢铁、机械、电子、石油、化工、纺织等

武汉的钢铁、轻纺,宜昌、重庆为中心的电力,攀枝花的钢铁工业

徐州的煤炭工业、郑州的轻纺工业、洛阳的机械工业、西安的飞机制造工业、兰州的石油化工

发展方向

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是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