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58831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2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云港市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连云港市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连云港市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连云港市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连云港市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连云港市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连云港市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连云港市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连云港市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连云港市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连云港市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连云港市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连云港市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连云港市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连云港市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连云港市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连云港市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连云港市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连云港市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连云港市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连云港市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

《连云港市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云港市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连云港市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docx

连云港市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

连云港市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

一、选择题

1.下面是初二某班为纪念某历史事件而举办的图片展中的3张图片,这一图片展是为了纪念()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2.马克思说:

“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3.“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

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这是1905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中的一首诗。

下列太平天国的史实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金田起义

②永安封王

③天京事变

④天京陷落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③②④D.②①③④

4.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是

A.黄巢起义B.武昌起义C.太平天国运动D.陈胜吴广起义

5.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

“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为应对“强敌”,李鸿章采取的策略是()

A.学习西方技术,以图自强B.固守传统之道,以静制动

C.改革政治体制,确立民权D.运筹外交谋略,以夷制夷

6.江南制造局从美国购置了“制器之器”,设备完整,机械化程度较高。

到19世纪90年代,该局已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东亚机器设备最齐全、工艺制造技术最先进的兵工企业。

材料可以印证洋务运动

A.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B.巩固了清政府统治

C.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D.实现了中国的富强

7.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法国D.俄国

8.如图是戊戌变法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纸,其宣传的主流观点应当是

A.有田同耕B.自强求富C.维新变法D.三民主义

9.下列组合中,因果关系错误的一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香港岛被英国割占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C.甲午中日战争——台湾被日本割占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失败

10.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D.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进程

11.1842等,英国《伦敦新闻画报》载:

(条约)确定了千百万的赔款,永久割让给我们一座岛屿。

总之,它让我们获得的比想要的还多,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12.“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该挽联反映的是

A.绍兴起义B.黄花岗起义C.镇南关起义D.南昌起义

13.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方案,如图是网友归纳的救国方案截图。

这一截图内容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新文化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洋务运动

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14.《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

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15.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这一事件表明辛亥革命推翻了

A.资本主义B.封建制度C.封建帝制D.帝国主义

16.“帝国主义支持着的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持续不断的战争。

”军阀割据混战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A.资产阶级共和国B.君主立宪制国家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

17.1916年,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一片声讨声中死去,有人说“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这样说的主要理由是袁世凯

A.镇压二次革命B.篡夺革命果实

C.出卖了维新派D.出卖国家利益,公然复辟帝制

18.从1915年开始,新文化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应运而生。

毛泽东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

“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伟大而彻底的文化运动。

”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因为新文化运动

A.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B.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D.为维新变法兴起创造了条件

19.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

A.孙中山——三民主义

B.陈独秀——《文学改良刍议》

C.《申报》——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D.张之洞——汉阳铁厂

20.口号十分鲜明地体现特定的时代气息。

下列口号,属于五四运动时期的有()

①驱除跶虏,恢复中华②将一革命进行到底

③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1.1919年,有这样的一群学生,痛殴卖国贼,除奸不惜死,来把国家救。

用满腔的热血与辛勤的汗水,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

这个新时代是()

A.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22.做比较题的关键是比较项的选择,一是比较项要一一对应,二是要有可比性,这样有利于论从史出和启发性。

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对中国的社会变革和进步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以下对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同的比较,最准确的是

A.民主革命所属的阶段B.领导阶级

C.斗争方式D.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23.“百日维新的失败表明,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来使中国实现近代化是无效的。

当时有些中国人就想,不如自下而上地进行革命,或许有效。

”材料中的“有些中国人”实际上是指

A.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B.戊戌六君子

C.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D.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

24.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失败之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

人们对革命党人的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运动失败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

25.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相比,1895年的《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

A.割地赔款B.开埠通商C.协定关税D.设立工厂

二、综合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并举行示威游行。

学生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材料二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材料三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中央领导机构局……这样,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诞生了!

(1)根据材料一说说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和性质。

(2)材料二反映了五四运动的主力军有什么变化?

那么我们要发扬五四精神有哪些?

(3)材料三中的“党”的名称是什么?

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党的第一任总书记是谁?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27.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印并非一条直线。

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却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①是洋务运动在什么口号下创办的企业?

请列举一位该运动在地方上的代表人物。

(2)与图片②中有关的历史事件在社会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3)图③人物组建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

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与图④杂志相关的运动是什么?

该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5)请给以上图片所反映的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时代主题。

28.近代以来,涌现出众多的“时代梦想家”,这些先进的中国人顺应时代潮流,肩负时代使命,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材料一:

一年前(1894年)郑观应还只能把他的书名称作《盛世危言》;一年后,严复就在《救亡决论》中第一次呼唤“救亡”这一口号,要求通过改革改变现状,寻求新的出路。

——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

甲午战后,康有为等人起草了一份万人请愿书,尖锐地申明:

“使(假使)前此而能变法,则可以无今日之祸,倘使今日而能变法,则可免将来之祸,若今犹不变,则他日之祸更有甚于今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宣传: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严复和康有为的共同主张。

为此,康有为领导了哪一重大运动?

这场运动有何历史影响

(2)材料二反映出李大钊在中国传播了什么思想?

该思想的传播,为中国哪一政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3)结合所学知识,从以上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1905年8月,他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在成立大会上,确定了政治纲领,选举他为同盟会总理,建立领导机构。

——选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

材料二中国同盟会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依照材料二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中华民国”?

其胜利果实被谁篡夺?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同盟会总理提出了什么思想?

这一思想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有什么重要作用?

材料三

(4)据材料三中四幅图片及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30.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灾难,同时也改变着中国社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各列强胆子也就壮起来了,准备对中国进行一次更大的“瓜分

——顾明义《中国近代外交史略》

材料三: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什么?

战争后签订了什么条约?

该条约割让什么地方给英国?

(2)材料二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指的是哪次战争?

该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危害最大的是哪一条款?

(3)材料三中所描写的现象和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有关?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清政府已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4)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

请写出两个19世纪末20世纪初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例。

(5)清政府在近代的反侵略斗争中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近代中国的百年屈辱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

(1)鸦片战争。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2)甲午中日战争。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辛丑条约》。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落后的封建制度无力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

【详解】

(1)问,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鸦片战争;“界碑”的含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问,材料二中,中国被一个岛国打败,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该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危害最大的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第(3)问,材料三中所描写的现象和《辛丑条约》的签订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条约中的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充分说明清政府已完全变成洋人的“守土官长”。

第(4)问,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5)问,本题属于开放型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清政府在近代的反侵略斗争中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制度无力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给我们的启示是落后就要挨打。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

B

【详解】

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图片这三个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和谭嗣同。

结合课本所学,甲午中日战争,民族危机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

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但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阻挠和镇压,最终失败。

B正确;洋务运动的代表有李鸿章,左宗棠等,A排除;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C排除;新文化运动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D排除;故选B。

2.D

解析:

D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占领,后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故D符合题意;鸦片战争中英国取得约定关税特权,故A不合题意;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获取中国大量赔款,故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3.A

解析:

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851年洪秀全金田起义;1851年秋,太平军攻占永安,永安封王;1856年天京事变;1864年天京陷落。

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②③④。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4.C

解析:

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坚持斗争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A

解析:

A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李鸿章在目睹了西洋坚船利炮的威力后,深为震动。

他和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

1865年,李鸿章与曾国藩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后又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

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李鸿章等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并兴建了新式学堂,以培养近代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

故正确答案为A。

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6.A

解析:

A

【详解】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进行了洋务运动,故A符合题意;材料是在说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没有涉及巩固清政府统治、抵制外国资本入侵、实现中国的富强,故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A

解析:

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

“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A项正确,排除BCD项。

故选A。

8.C

解析:

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主张变法图强,所以戊戌变法期间各地创办的重要报纸,其宣传的主流观点应当是维新变法,C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提出有田同耕,A排除;洋务运动时期主张自强求富,B排除;辛亥革命时期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D排除。

故选择C。

9.D

解析:

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是1900年,辛亥革命失败的时间是1912年,二者没有因果关系,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B

解析:

B

【详解】

依据图中年代尺中的时间:

1842年、1895年、1901年,结合所学可知,1842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同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所以年代尺展示的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B正确;C排除;中国的近代史是惨遭列强侵略的历史,从1840年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所以年代尺展示的并非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排除A;中国的近代化是从洋务运动开始的,并非年代尺所标注时间。

D排除;故选B。

11.A

解析:

A

【详解】

鸦片战争以中国的战败结束,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材料中“1842,永久割让给我们一座岛屿”可知是《南京条约》,A符合题意;《天津条约》没有割地的内容,B不符合题意;《北京条约》签订是1860年,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C不符合题意;《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割让台湾岛等给日本,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1842年8月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的内容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赔款2100万银元;③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议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交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12.B

解析:

B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七十二健儿”“湿黄花”,可以判断出是“黄花岗起义”。

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11年4月由于情况发生变化,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决定提前举事。

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终因众寡悬殊。

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

后来,将收敛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这次起义因而被称为“黄花岗起义”。

B正确;ACD都与七十二烈士、黄花岗无关,排除;故选B。

13.B

解析:

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方案,据““洪秀全说:

我反”“李鸿章说:

我学”“康有为说:

我变”“孙中山说:

我革”及所学知识可知,与这些人物相关的事件是:

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建立了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李鸿章等领导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19世纪末期,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积极宣传资产阶级变法维新的思想,在光绪帝的支持下,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进行了辛亥革命,所以B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4.D

解析:

D

【详解】

根据材料中“二十世纪”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丑条约》的时间是1901年,辛亥革命的时间是1911年,D符合题意;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AB不符合题意;1898年,维新派进行了戊戌变法,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5.C

解析:

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所述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是辛亥革命的成果,由此可见,题干意在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故C正确;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故排除A;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推翻封建制度,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推翻了封建制度,故排除B;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后,北洋军阀成为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代言人,故排除D。

故选C。

16.C

解析:

C

【详解】

依据题干的“帝国主义支持着的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持续不断的战争。

”,可知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是徒有虚名,故A不符合题意。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和封建帝制,宣布民国实行共和政体,不是君主立宪制,故B不符合题意。

“帝国主义支持着的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持续不断的战争。

”表明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C符合题意。

中国作为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是在鸦片战争之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D

解析:

D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袁世凯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

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和共和制度。

D项正确;1913年袁世凯制造了“宋案”后,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了二次革命。

排除A项;1912年4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排除B项;袁世凯出卖了维新派,慈禧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排除C项。

故选D项。

18.C

解析:

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从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排除;D项维新变法发生在1898年,而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5年,排除。

故选C。

19.B

解析:

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文学改良刍议》是胡适的作品,不是陈独秀的,B项搭配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项;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申报》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ACD项搭配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

故选B项。

20.B

解析:

B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五四运动的爆发是因为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所以这一时期的口号主要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和誓死力争,还我青岛,③④符合题意,故选B;①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口号,②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口号,排除ACD。

21.C

解析:

C

【详解】

依据题干的时间是1919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学生和工人成为主力,标志着无产阶级成为领导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C项正确;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在五四运动时期已经结束,排除A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指的是辛亥革命时期,排除B项;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指的是改革开放以后,排除D项。

故选C项。

22.D

解析:

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事变,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这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的爱国运动,并取得初步胜利。

辛亥革命采取了暴力的方式,反对满族贵族的统治,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故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同之处度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正确;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书旧民主主义革命,排除A;五四运动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辛亥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排除B;五四运动斗争的方式:

前期游行、示威、罢课转三罢斗争。

辛亥革命是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排除C。

故选D。

23.C

解析:

C

【详解】

根据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