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90282 上传时间:2023-05-1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云港市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连云港市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连云港市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连云港市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连云港市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连云港市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连云港市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连云港市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连云港市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连云港市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连云港市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连云港市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连云港市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连云港市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连云港市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连云港市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连云港市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连云港市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连云港市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连云港市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连云港市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连云港市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云港市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连云港市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000000量得两地间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

A.3千米B.30千米C.6千米D.60千米

13.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条件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

①便利的交通②平坦的地形③高山、荒漠④气候湿热⑤水源充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14.地图三要素是指:

(  )

A.图名、比例尺、注记B.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C.地图名称、比例尺、方向D.地图名称、方向、注记

15.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与其形成无关的板块是

A.非洲板块B.美洲板块

C.南极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

16.区别人种的主要根据是

A.经济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B.居住地区和生活水平

C.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宗教信仰D.肤色、眼色、毛发、脸型等体质特征

17.下列四幅图片选项,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A.

B.

C.

D.

18.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

A.水源充足、土壤肥沃B.山地崎岖、气候寒冷

C.资源丰富、气候宜人D.交通便利、地形平坦

19.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和土壤B.气候和资源C.河流和交通D.宗教和习俗

20.下列各项,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是(  )

①世界一些地方的大陆轮廓凹凸吻合

②非洲和南美洲生活着同种海牛和鸵鸟

③喜马拉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

④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A.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

21.新疆民居比江南民居墙厚、窗小,原因是

A.建筑技术不同B.为了更好地隔热、防风沙

C.该地降水较多D.民族风俗不同

22.有关图例和注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②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③填绘地图时,注记横写应从右到左,竖写应从上到下④在地图上,所有城市都用一样的符号表示.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3.下图表明世界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

A.中高纬度地带B.中低纬度地带

C.平原盆地地带D.温和湿润地带

24.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发源地是(  )

A.东亚B.南亚C.东南亚D.西亚

25.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点是地面起伏较大

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点是海拔多在500米以上

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

D.相对高度小,而绝对高度大的地形是高原

26.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上图反映的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B.夏季降水少,阳光充足

C.亚洲缺少此气候类型D.反映了沙漠地区的气候特点

2、该图可能反映了下列哪个区域的气候特点()

A.我国东部季风区B.英国某区域C.法国南部某区域D.美国东部某区域

27.

2018年与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分别在俄罗斯和卡塔尔举办。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上图所示区域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俄罗斯——白种人英语基督教

B.俄罗斯——黄种人俄语基督教

C.卡塔尔——白种人阿拉伯语伊斯兰教

D.卡塔尔——黑种人阿拉伯语基督教

2、近几十年来,卡塔尔出现外籍人口大量迁入的现象,导致人口增长迅速,主要原因是()

A.该国是伊斯兰教的创始国,吸引着伊斯兰教徒大量涌入

B.该国战乱不断,需要大量的军人

C.该国沙漠化防治工程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

D.该国石油资源丰富,资源开采需要大量劳动力

28.

请你阅读下图,结合已学知识,相信你可以完成下面小题。

1、读上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是指气流从市区流向郊区B.B是指市区气温较高,上升气流显著

C.这种现象被称为孤岛效应D.这种现象的产生和人类的活动无关

2、在地中海气候区,许多树木的叶子比较小,表面多为“蜡质层”,以减少水份的蒸发。

这种树林被称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热带雨林

29.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估计一下甲山的海拔高度有可能是()

A.840米B.960米C.1150米D.1200米

2、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A.150米B.200米C.300米D.400米

30.

小李以优异的成绩升入某中学,在入学通知书上,学校提供了两幅地图供参考,请你帮助他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两幅图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的内容比乙图详细B.甲图表示的范围小

C.乙图中校门在教学楼的东北方向D.乙图的比例尺大

2、家住医院附近的小李骑自行车去学校报到,他在公路上的行驶方向是()

A.自东北向西南B.自西向东C.自南向北D.自西南向东北

3、在比例尺为1:

10000的乙图上,测量田径场的长度为4厘米,那么田径场在地面上的长度为()

A.0.4千米B.4千米C.40千米D.400千米

31.

读下图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日本是个多地震国家,主要因为其位于哪两个板块交界处

①非洲板块

②亚欧板块

③印度洋板块

④太平洋板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日本东部海域(38.1°

N,124.6°

E)曾发生大地震,致使福岛核电站发生了污染物泄漏,根据该日风旗风向判断,该日受污染严重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2.

读某地区聚落示意图,回答以下小题。

1、甲聚落高楼林立,有许多企业、商店、学校、医院……道路纵横,车辆很多。

该类聚落叫

A.村庄B.集镇C.乡村D.城市

2、该地区的聚落中,建有多座尖顶的宗教建筑物——“教堂”,居民皮肤白皙,头发多呈波状且色浅,鼻梁高,嘴唇薄……试判断该地区可能地处

A.非洲南部B.亚洲东部

C.欧洲西部D.非洲北部

33.

读成渝高铁线路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判断出,成都东站位于内江北站的()

A.东北方B.西南方C.东南方D.西北方

2、成渝高铁全长约为300km,据此,此图的比例尺最有可能是()

A.1:

300B.

C.1:

30000000D.

3、内江的刘云准备周末到重庆去旅游,但看了重庆的天气预报之后,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看到的天气预报符号应该是()

C.

34.

本题主要考查了地图的判读。

读“某区域经纬网地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地的经纬度是

A.(40°

E,66.5°

N)B.(40°

S)

C.(40°

W,665°

N)D.(40°

W,66.5°

2、图中①阴影区位于

A.南半球、东半球B.南半球、西半球C.北半球,东半球D.北半球、西半球

3、丙地位于乙地的

A.西南方向B.东南方向C.正北方D.正南方

35.

读下面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地形对降水的影响,正确的是

A.南坡是背风坡,降水多B.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

C.北坡是背风坡,降水多D.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

2、据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甲气流比乙气流干燥B.迎风坡和背风坡植被分布没有差异

C.A、B两地气温相差约16℃D.B地比A地气温低,原因是降水多

36.

小明的爸爸是一位旅行爱好者,最近从网上发来一张旅行时拍摄的照片。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小明的爸爸拍摄的是哪一民族的生活场景()

A.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B.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

C.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D.印度尼西亚的达雅克人

2、当地人聚居在长屋里与当地哪一因素有关()

A.炎热干燥B.严寒多雪

C.气候湿热D.河网密布

37.当地球上的太阳光照如下图所示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38.

读“北半球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人口稠密地区大多分布于

A.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区B.中低纬度的内陆地区

C.中高纬度的临海地区D.中高纬度的内陆地区

2、甲处人口稠密,其适合人口居住的气候条件是

A.冬冷夏热B.冬雨夏干

C.终年高温多雨D.终年温和湿润

39.

1、陕北民居的修建原则反映了该地区()

A.沟壑纵横B.全年多雨C.河网密布D.土质疏松

2、窑洞前植的树主要是()

A.常绿硬叶树B.常绿阔叶树

C.落叶阔叶树D.常绿针叶树

40.

2017年11月21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阿贡火山爆发,给当地居民带来极大危害。

读板块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阿贡火山爆发有关的板块是

A.非洲板块B.欧亚板块

C.南极洲板块D.美洲板块

2、当火山爆发时,下列自救行为错误的是

A.迅速跑出熔岩流的路线范围

B.头戴坚硬的保护头盔

C.近距离欣赏火山喷发的奇观

D.用湿布护住嘴和鼻子

41.下列哪些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不利影响(  )

①大量燃烧煤、石油作为能源 

②大力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③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④实施人工降雨.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

42.天气预报说:

今天的空气质量级别为一级,即指今天的空气质量状况为()

A.优B.良C.中度污染D.重度污染

43.下列有关气候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事例中,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 

A.东南亚的房屋多平顶,墙壁厚,窗子小B.长春冬天寒冷,人们喜欢吃火锅

C.雨衣在新教吐鲁番盆地销售量很好D.印度人穿着厚厚的羽绒服看球赛

44.世界人口稀少的地区是()

A.寒带气候分布的地区B.热带季风气候分布的地区

C.温带海洋气候分布的地区D.地势低平的平原地区

45.如图为沿某经线附近部分地区1月、7月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

下列对该图的表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小B.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大

C.1月降水量南多北少D.7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

46.世界上最炎热和最寒冷的大陆分别是( )

A.亚洲、非洲B.非洲、大洋洲

C.非洲、南极洲D.南美洲、南极洲

47.下列关于气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中午12时左右

B.测量气温时温度计应直接放在太阳光下

C.南半球陆地一年中的最高月均温出现在1月

D.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随纬度的增大而升高

48.被称为世界的“干极”的是()

A.乞拉朋齐B.阿塔卡马沙漠

C.火烧寮D.塔里木盆地

49.下列描写天气的是

A.四季分明B.长冬无夏

C.风和日丽D.全年高温多雨

50.

读下列气温变化曲线图和年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面小题。

1、对上面四种气候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b全年温和湿润

C.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D.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多雨

2、对上图四种气候类型分布图描述正确的是()

A.a南北回归线附近B.b极地附近

C.c亚马逊平原D.d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二、综合题

51.读太阳光照示意图,斜线(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完成下列要求。

(1)此时北半球节气为________,南半球季节为_________季。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

(3)此时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甲点的昼长为____小时,极夜的范围是________。

(4)此时乙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点。

(5)这之后的一个月内,德州的正午太阳高度将_________(变大、变小),昼长将________(变长、变短)。

52.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处是__气候,它主要分布在__洲的东部.

(2)乙处是__气候,该气候类型分布面积最广的是__大陆和__大陆.

(3)丙处是__气候,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__洲、__洲和__洲的赤道附近地区.

(4)丁处是__气候,分布面积最大的是__洲.

53.临沂某学校地理小组探究“世界人口分布规律”,请你一起完成探究过程。

探究主题:

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探究方法:

通过资料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探究过程:

搜集相关资料,分析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1)读图1,①②③④为世界人口地区

(2)读图2,从纬度上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区。

(3)读图3,从海陆位置上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区。

(4)读图4,从地形地势看,世界上的人口主要分布在200海拔米以下的(地形类型)地区。

归纳总结:

(5)世界上的人口分布主要受、、等因素的影响,环境优越适合人类居住。

验证迁移:

(6)D位于低纬度的平原地区,却是人口稀疏区,原因是

拓展延伸

(7)能不能用人口迁移的方法,让全球各地的人口均匀分布?

为什么?

54.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1是地球公转(地球位于二分二至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2是山东省某地区春、秋分日和夏、冬日正午时射入窗户的太阳光线图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__在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是__.

(2)当我们家乡在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时,地球公转到材料一图__的位置,此时太阳直射点在__(纬度)上,北半球处于__日(节气).

(3)当射入我们窗户的太阳光线如图中光线①时,此时地球公转到材料一图__的位置,此时日期是__前后,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南极圈内出现__现象.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中等温线可知,等温线是从北向南递减,说明该区域是南半球,而此时A是海洋、B是陆地,海洋的气温高于陆地,说明这是南半球冬季时的等温线图,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等温线图的判断,要知道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2.A

煤炭是由几千万年前甚至更早前由森林演变而成,在酷寒的南极大陆不可能生长森林,其煤炭的形成是南极大陆曾经处在温带或热带,后来由于大陆飘移而形成的,故选A。

3.C

C

根据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

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进行分析解答。

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

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

C项风雨交加描述的是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属于天气;

ABD描述的是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属于气候。

故选C。

本题考查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理解解答即可。

4.A

本题考查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太平洋位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及南极洲板块之间,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

非洲板块与之无关。

故选A。

5.D

D

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圈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

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A错;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B错;

亚洲和欧洲同属于亚欧板块,C错;

板块交界处一般多火山地震,D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板块构造学说,考查了学生对基本地理知识的记忆能力。

6.D

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海陆之间会发生变化,以上四个例子中,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曾经是陆地,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是由于地壳运动导致的,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也是海陆变迁的例子,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只能证明地球是球体,但不能证明地球的海陆变迁,故选D。

7.A

在地球仪上,南北半球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

东西半球是以20°

E两条经线为界,南北回归线是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180度经线圈是日期分界线,故选A。

8.C

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主要是山顶和山脚海拔不同,一般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故选C。

识记气温的垂直变化:

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9.A

发达国家多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其中欧洲发达国家数量最多.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

10.C

地处赤道地区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却终年积雪,成为“赤道雪峰”,是因为这里海拔大约为5895米,由于海拔高,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终年很低,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会下降6℃,可以判断该山山顶气温终年都在0℃以下,虽然处于温度高的热带地区,但山顶的气温很低,只有山麓气温更高,与纬度、海陆位置及人口无关,故选C.

本题考查乞力马扎罗山的有关知识.

11.D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高原,褐色表示高山等。

在地图上,有指向标的按指向标箭头指向北定方向,没有指向标的,一般为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海拔是地面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

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方不一定表示北方,需按指向标箭头指向北定方向。

故A错误;

等高线闭合的地区可能是山地,也可能是盆地。

故B错误;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

故C错误;

等高线图上的山地标高均为海拔高度。

故D正确;

12.D

比例尺是由图上距离比上实际距离,如某地图比例尺为1:

2000000量得两地间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60千米,故选D。

13.C

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以上五个条件中,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包括便利的交通,平坦的地形和充足的水源,高山、荒漠和气候湿热都不利于聚落的形成,故选C。

14.B

B

地图是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

地图三要素是指:

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B符合题意。

识记地图三要素。

15.A

根据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

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进行分析解答。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太平洋位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及南极洲板块之间。

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

A。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上六大板块的分布,明确太平洋板块的位置。

16.D

世界上的居民根据人的肤色、眼色、毛发、脸型等体质特征可划分为白色人种、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其中白色人种分布最广,故选D。

17.C

本题考查位于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桂林山水是著名的自然风光,不在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之列,故选C。

18.B

根据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

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

地形崎岖,气候寒冷,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故选B。

考查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9.C

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城市,亚得里亚海威尼斯湾西北岸重要港口,建于离岸4公里的海边浅水滩上,平均水深1.5米。

由铁路、公路、桥与陆地相连.由118个小岛组成,并以177条水道、401座桥梁连成一体,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百岛城”、“桥城”之称。

故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河流和交通。

本题考查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20.D

根据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

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进行分析解答。

世界一些地方的大陆轮廓的凹凸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