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气候规划Word下载.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5889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哥本哈根气候规划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哥本哈根气候规划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哥本哈根气候规划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哥本哈根气候规划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哥本哈根气候规划Word下载.docx

《哥本哈根气候规划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哥本哈根气候规划Word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哥本哈根气候规划Word下载.docx

人们在城里城外还可以看到很多垃圾焚化发电厂。

城市垃圾经过24道分类筛选程序之后,65%回收,8%掩埋,其他全部燃烧发电。

在过去的十年中,哥本哈根的电力生产已经减少了20%的二氧化碳排放,但仍有73%的能源来自于产生碳排放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在将来十多年内要实现零碳排放,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的目标。

《规划》提出的能源改造方案包括两部分:

一是开发可持续新能源,二是提高能源效率。

提出的7项能源改造措施中,包括使用生物能源(主要是木屑)发电,开发更多的风力发电厂,增加地热能,改造社区供热系统。

为有效使用新能源,还计划对整个国家电网进行改造,使其能够将来自于不同地区和不同渠道的新能源并网和储存。

尤其是要使电网适应风力发电季节性强,发电量不稳定的特点,将发电高峰季节多余的发电量储存起来,实现全年的均衡稳定供电。

绿色交通计划承担着10%的减排任务。

总的规划目标是建立以自行车出行为主,公共交通为辅,少量私家小汽车为补充的城市交通体系,将哥本哈根打造成低噪音和低污染排放的功能化城市。

之所以敢于和能够提出这样的交通体系规划,与长期的历史营造是分不开的。

过去几十年来,哥本哈根一直在致力于建设以人为本和环境友好的城市交通网络及管理体系。

社区之间以铁路和公路相连接,铁路是远距离上下班和进城购物的最重要公共交通工具,甚至部分地段还保留着有轨电车。

城市公交系统非常发达,每一个公交站点对各路公交车的到达时间都标注的非常明确,没有交通堵塞现象,公交车几乎都是按照运营时间表准确到站。

做到交通不拥挤的一个重要措施是限制私家小汽车的使用。

在丹麦,轿车在生产过程中就加了180%的税收,环保费一年要缴纳600欧元,办一个汽车牌照要花的钱不亚于购买汽车本身的价格,此外燃油费也比较高。

这些措施使得哥本哈根的私家车驾驶变得非常昂贵,即使是对于20%的最高收入阶层来说,每月养车的费用也占其收入的25%以上。

对城市中心区,私家车主要实行拼车制,车内3人以上才能进城。

为此,人们在城市郊区每天都可以看到有大量的空车停在那里。

种种限制让很多哥本哈根市民放弃了驾驶私家车出行,代之以步行和骑自行车。

而交通管理也是倾向于为行人和自行车提供最大的方便。

在没有红绿灯控制的路口,一律是行人优先,机动车等待。

道路的设计充分照顾了骑自行车的需要,全市有数百公里的自行车专行道。

政府在城市各个社区设置了很多免费使用公共自行车站点。

市民只需存放20克朗的押金,就可以提取自行车钥匙。

到达目的地之后,将自行车交还给任何一个站点,就可以异地领回押金。

打造自行车城市是哥本哈根一个已经实施了多年的长期规划设想,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丹麦人口只有500万,但却有400多万辆自行车,哥本哈根更是成为名副其实的“自行车之都”o据哥本哈根市政府提供的数据,其50万常住市民中有36%选择自行车作为上下班交通工具,有60%的市民每天都使用自行车,其中包括某些政府部长的上下班和办公出行。

鉴于这样的成就,国际自行车联盟将哥本哈根命名为2008至2011年世界首个“自行车之城"

目前,自行车已经成了哥本哈根的一个“名片”,市政府曾把自行车作为礼物送给来访的美国总统。

世界上很多大城市纷纷派代表团到这里参观取经。

哥本哈根市政府决心沿着自行车之城的道路继续走下去。

《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措施,继续鼓励和方便人们以自行车代步出行。

市政府的目标是,到2025年,要让三分之二的哥本哈根市民把自行车作为日常上下班的交通工具。

这样,每年将会减少至少8万吨的二氧化碳排量。

《规划》提出的15项交通改造措施包括:

建设更多的自行车道路、桥梁、停放点;

建设更加快捷的城市公交系统;

要求公交公司减少碳排放25%;

说服立法机构征收交通拥挤税;

某些城市区域实行车辆限行政策,只允许低排放车辆通行;

商业区机动车辆禁行政策;

通过减少机动车停车位迫使人们放弃驾驶私家汽车;

强制实行拼车和采用降低排放的驾驶技术;

迫使出租车公司购买环境友好型汽车;

鼓励私人和公交系统购买电池和氢动力汽车,由政府提供便利的充电设施,并免费提供停车位;

改造交通指挥系统,使之更加便利于自行车和公交车行驶,并通过GPS定位系统指示空闲停车位,减少机动车寻找停车位的时间和里程;

要求所有市政办公单位的人员无论是办公还是上下班出行,都要采取环境友好的交通方式;

政府机构的车辆一律采用氢能和电动汽车;

对城市垃圾运输车辆进行改造,使其达到节能三分之一以上;

通过安装节能灯和发光二极管(LED)技术使路灯和交通指示系统更加节能。

从长远的零排放目标考虑,哥本哈根计划未来分阶段淘汰所有的燃油机动车,代之以氢能和电动汽车。

而对电动汽车的充电全部来自清洁能源。

计划到2011年1月1日,市政部门购买新车必须全部是电动和氢能动力。

到2015年,市政部门汽车必须有85%以上使用氢能和电动。

在2009年内,在哥本哈根中心区投放40多辆电动和氢能公交车及小汽车。

节能建筑计划也承担着10%的碳减排任务。

通过提高新建建筑物的设计标准和旧楼房的改造,达到降低能源消耗、更好地调节室内空气和降低噪音的目的。

早在十多年前,市政府早已开始采取措施提高建筑物能源利用效率。

建筑物门窗都安装了中间真空的双层玻璃,防止室内热量流失。

对供热取暖系统每户都安装了温度调节器和用量表,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供热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规划》在建筑节能方面又提出了10项新举措,包括:

按照对环境有利的方式对所有建筑进行管理和维护,并对旧建筑进行翻新改造;

所有新建和由政府资助的建筑物都应按照低能耗的原则进行设计;

所有市政部门的租房都应达到节能标准;

建立能源基金,将气候措施升级节省下来的钱用于资助未来的项目;

对房主、承租人、房屋交易人和咨询机构进行碳减排机会创造方面的培训;

在市政府官方网站首页设置“热量路线图”功能,帮助住户和商业经营者获取建筑热量流失信息;

市政府与上级政府、地方政府及其工商界展开对话,共同商讨节能措施及其建筑节能带来的经济利益;

采取措施鼓励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和使用。

市民行动计划承担着4%的减排任务,目标是提高哥本哈根市民的环保意识,通过他们的积极参与,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提出的9项措施包括:

增设气候知识网络,鼓励市民参与气候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行动经验;

设立用电、取暖设施使用、交通方式选择、垃圾分类等方面的咨询机构,便利市民获取相关知识和信息;

减少垃圾和实行垃圾分类计划;

建立新的气候科学模拟中心以提高青少年的气候科学知识;

鼓励和支持公司企业减少碳排放等。

市民参与活动的重点是对青少年的教育。

青少年是每个家庭中最大的能源消费者,他们的行为影响着家庭的习惯和气候知识,同时他们也是未来气候行为的决定者。

市政府计划通过教育和参与,提高青少年的节能意识,养成随手关灯、关电脑和电视的好习惯。

为此,市政府决定新建一个科学模拟中心,让青少年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气候科学知识,确保18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每年都能参加科学中心的一项活动。

同时还要培养至少1500名气候大使,督促亲戚朋友采取节能措施。

每年要有一万名儿童有机会在“气候森林”中种植一棵树。

合理的城市建设规划承担着1%的减排任务。

按照以人为本和环境友好的原则进行城市规划与管理是整个丹麦的一个优良传统。

丹麦是一个典型的民主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于美国的自由资本主义。

在丹麦,资本力量和行为方式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国家和市民在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中发挥着巨大的控制和管理作用o整个哥本哈根,几乎没有摩天大楼,最高的建筑依旧是存在了很多世纪的教堂塔尖。

商业、办公和住宅楼一般都不超过6层高。

国家设立了住房部,对国土的使用和住宅建设控制的非常严格。

在很多美丽的海滨,看不到高档饭店和宾馆。

居民申请土地建设住宅有严格的条件限制。

符合条件者从对住房的设计到施工,始终都要接受政府的指导和监督。

哥本哈根虽然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但却与很多其他现代化城市有着很大的不同。

除了中心商业区和政府办公区有较集中的建筑群之外,其他生活社区分布都比较分散,社区之间有大片的森林、湖泊、公园或绿地相隔。

除极个别历史遗迹公园之外,其他城市绿地和景观公园一律免费向公众开放。

在这样的一个城市基础上,《规划》对未来的城市设计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新要求。

提出在对城市进行改造和新建生活社区的过程中要执行最严格的低碳标准,按照低碳原则进行设计,使住宅尽量靠近车站、学校、工作单位和购物中心,减少市民对交通的依赖。

争取大部分出行依靠步行和自行车。

在道路和公共设施设计上,尽量朝着便利于自行车出行的方向发展。

对于建筑物的设计和翻新改造,也要体现节能环保原则。

比如在建筑物楼顶种草,在外墙种植植物。

这样可以冬天保暖,夏天防热,同时增加美观。

这样的城市设计在嘉士伯、北园(Nordhavn)和阿迈厄公地几个社区的建设中已经开始实施。

如何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这是未来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课题和任务,哥本哈根在这方面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增强整个城市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灾害的能力。

具体的措施包括:

改造城市下水道系统,提高排水能力;

增加城市绿地和储水型建筑物,以达到调节空气温度,下雨时减少雨水冲刷,平时供市民休闲观赏的目的;

使建筑物具有更好的空调能力;

在城市规划中考虑海平面升高和遭受洪水袭击因素,提高防范能力。

丹麦是一个敢于创造神话的国度。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给世界上一代又一代的人带来了很多美好的憧憬。

今天,当世界各国为如何承担二氧化碳减排责任而相互推诿、争吵不休之际,哥本哈根人再一次用自己的行动谱写着一个现实版本的童话——实现城市二氧化碳零排放。

他们不光是敢想其他地方不敢想的事情,还要把这个近似于神话般的设想变成现实。

他们希望用实际行动告诉世人,离开二氧化碳排放,人类照样能够生活的很好。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哥本哈根敢于提出零排放城市建设计划,与它整个国度的环境友好传统文化和长期的历史积淀是分不开的。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每一个都是那么动人,那么震撼心灵,那么难以忘怀。

每一个故事都源自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和周围的环境,每一个故事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它的影子。

丹麦人不愿让给人以灵感、想象和憧憬的环境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消逝。

他们希望现实的环境与童话中的环境永远固化。

现实中有童话,童话中有现实。

虽然200多年过去了,但安徒生的故乡奥登塞城外观上却没有什么变化。

古老的教堂和城市建筑依旧如故,一切还是那么平静,那么原始。

到了这里,就仿佛又回到了童话发生的时代。

作为首都的哥本哈根,虽然不能像奥登塞那样原封不动地保留旧城原貌,但人们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仍然时刻不忘记保留传统的历史遗迹和文化特征,一丝不苟地呵护着周边的自然环境。

厚重的历史积淀为创造新的环境神话奠定了基础。

在哥本哈根,人们有着强烈的环保意识和丰富的环保知识、积极的参与热情。

政府有良好的城市环境管理经验和规章制度。

城市建筑格局和交通系统无需做大的改造和调整。

这一切都是新计划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个现实版的环境神话会如期变成事实。

而它带给世人的,是战胜气候变化的信心和决心,是一种新的城市建设发展方向,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居民和城市生活。

世界上70%的二氧化碳排放源自于城市,如果世界其他城市都能创造这样的现实神话,那么人类就一定能够消除气候变化带来的困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