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下学期化学复习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5893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下学期化学复习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中下学期化学复习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中下学期化学复习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中下学期化学复习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中下学期化学复习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中下学期化学复习教学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中下学期化学复习教学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教版初中下学期化学复习教学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下学期化学复习教学计划.docx

《人教版初中下学期化学复习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下学期化学复习教学计划.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下学期化学复习教学计划.docx

人教版初中下学期化学复习教学计划

人教版初中下学期化学复习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化学备课组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本着以课标为依据,以考纲为标准,以中考为导向,以教材、指导丛书为具体内容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力争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4)、九(6)班两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

其中(4)班是平行班,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中等生所占比例不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

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属于典型的学习成绩差、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的“三差生”。

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6)班虽然是快班,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两级分化现象,能够在化学上达到优生的学生不足一半。

这样就更要求我们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目标任务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

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

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6.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应考的各种技巧。

四、教学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

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

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并注重化学实验的教学。

4.讲究“巧练”。

并进行跟踪检查。

5.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

五、教研活动安排

六、新课教学计划

周次

日期

课时

教学内容

备注

1

3–2

1

熟石灰

3–3

2

烧碱

3–4

3

学生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3–5

4

酸与碱化学性质的复习

3–6

5

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

2

3–9

6

碳酸盐

3–10

7

盐酸盐

3–11

8

硫酸盐

3–12

9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3–13

10

铵盐与化肥

3

3–16

11

学生活动8:

粗盐提纯

3–17

12

酸碱盐的复习

3–18

13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3–19

14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3–20

15

有机合成材料

 

七、第壹轮复习

周次

日期

课时

教学内容

备注

4

3–23

1

物质的变化

3–24

2

物质的构成:

分子、原子、离子

3–25

3

物质的构成:

原子结构与离子形成

3–26

4

物质的组成:

元素

3–27

5

物质的组成:

化学式

5

3–30

6

物质的组成:

相对分子质量

3–31

7

物质的分类

4–1

8

化学方程式:

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4–2

9

化学方程式:

质量守恒定律

4–3

10

饱和溶液

6

4–6

11

溶解度

4–7

12

溶液的浓度

4–8

13

燃烧与灭火

4–9

14

空气与氧气

4–10

15

水与氢气

7

4–13

四月调考模拟训练

4–14

四月调考模拟训练

4–15

四月调考模拟训练

4–16

四月调考

4–17

四月调考

8

4–20

四月调考试卷解析

4–21

16

碳和碳的氧化物

4–22

17

金属

4–23

18

4–24

19

9

4–27

20

4–28

21

复分解反应

4–29

22

化学与社会发展

八、培优、培尖、提均分计划

1.目标

⑴.通过培优提均分,使全组教师对素质教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人人争当素质教育领头羊,把培优提均分当作自己的份内事,走在课改前列。

⑵.把培优提均分作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培优提均分制度和激励措施,解决培优提均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必须从理论上、实践上展开对培养尖子生、指导学困生研究和实验。

体现出“尖子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学困生吃了。

⑶.要求全盘考虑,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培”文化课成绩相对好的群体和学生个体的优势方面;“补”文化课成绩相对差的群体和学生个体的劣势方面,力争在化学差生人数上不能超过年级总人数的十分之一,使化学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2.方法

⑴.确立分层目标,做到心中有数

首先,为自己确立一个目标。

根据每个班学生学习基础,确定每个班最多能达到的优秀数、及格数,并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为这个目标而不懈努力。

其次,为学生确立一个目标。

每节课用很短的时间揭示本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清楚本节课的任务,这个目标必须明确定具体、切实可行,经过努力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必须有层次性,即根据学生不同水平,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体现由简单能力到综合能力;这个目标必须有可测性,针对目标要考虑到对应的检测题,便于课堂教学中随时进行反馈和矫正,以提高教学效果,保证多数学生达到既定目标,促进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⑵.实施分层教学,力争各得其所

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分成A、B、C三个层次,每个层次为一组,在教学时,注意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如课堂提问、安排课内练习、布置课外作业及组织其它信息反馈活动时,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交给学生的问题,应是他们经过努力能完成的。

如学过某一概念或规律后,对于差生,要求他们掌握最基本的内容就可以了,练习也主要是模仿性的或稍加变化的;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在较高层次上体验成功的愉悦。

力求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尤其是学习成绩在及格、优秀边缘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要关注他们,使他们能确保达到及格、优秀。

⑶.设计分层练习,争取全面丰收

①.分层训练,分步提高。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当前任务,以及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堂训练的内容,布置不同难度的习题,体现层次性和代表性,不搞“一刀切”、“齐步走”,作业尽量当堂独立完成,避免抄袭。

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加与本节内容相关的且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使他们“吃得饱,吃得好”。

②.训练变式,提高技巧。

我们每天都和习题打交道,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把有关典型习题的已知和未知改变一下,就可构成许多新的习题。

对A、B类学生要求他们能把所学知识灵活迁移。

C类学生仅训练只需稍微努力就能答对的习题,下次练习时,适当改变数据后再加训练,保证他们考试时能得到基本分。

通过变式训练,既加深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开阔了视野,发展了能力。

3.对象

⑴.原则:

根据学生需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⑵.对象:

(以元月调考为基准)

培优对象(A):

40分以上的学生,以学生自愿为主结合理化活动月选拨考试成绩确定。

补差对象(B、C):

30分以下的学生由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共同确定。

其中B类学生为能力较强、自觉性较好但基础较差的学生。

C类学生为基础较差、能力较弱、自觉性不强的学生。

⑶.时间安排

①.补差

周次

内容

备注

1

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

原子结构与原子结构示意图

3

生活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4

正确书写常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

正确书写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6

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判断某元素的化合价。

7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8

酸碱指示剂

9

溶液

②.培优

周次

内容

备注

1

物质的鉴别与鉴定。

2

仪器装置的连接

3

混合物的分离。

4

推断题。

5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6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